黄土塬塬哪个高(哟)呀;天底下就数我(的)那个山角角好!
每当工作结束,马存国就会想起忙碌的妻子和家人,还有让他不太放心的年久失修的4间土房。他深爱着家里的一切。
24年来,每当春播或秋收时,正赶上一年两次的计划生育工作,马存国只能将家里的一切都留给妻子。从耕地、播种、锄草、秋收,到喂牛做饭带孩子,妻子天天如此,年年如此。锁玉莲无奈地说:“‘嫁了干部是官娘子,嫁了屠夫翻肠子’,我嫁给马存国过的是苦日子,守的是空房子。”
马高庄东南40公里处有个张井村,南与甘肃环县接壤,北临本县下马关镇。那里山塬横断,陡壁直立,村社之间仅有羊肠小道相通。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1984年4月的一天傍晚,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位单瘦的汉子徒步走出张井村。出门不远,倾盆大雨瓢泼而下。他借着闪电发出的亮光,凭着熟悉的记忆,一步步艰难而又急促地行走着。汗水,雨水和泥水浸湿了他的全身。深夜12时,一个泥人敲开了乡政府的大门……原来,计生服务手术队到张井村做手术,由于这里没有通电,做手术只能用发电机发电照明。马存国把做绝育手术的妇女集中起来时,因为手术队带去的汽油不足,手术无法进行。马存国心急如焚,他连夜返回乡政府取汽油。清晨,当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马存国背着20公斤汽油又赶回了张井村。从此这里便留下了“马存国雨夜出村”的故事。
张家岔村刘老太已有一男一女两个孙子,受传统“多子多福”旧观念影响,鼓动儿媳妇再悄悄生一个孙子。为了躲避计生服务站干部,她带着儿子、儿媳和俩孙子离家出走,决定让小夫妻打工,她帮忙做饭带孩子。马存国和同事们天天登门,见到的只有铁将军把门。同事心里起了烦,声称“漏掉一个人也没关系”。可马存国却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后经打听,刘老太率儿子和儿媳在甘肃省西峰城里打工。马存国带着同事乘班车在西峰城里多方打听,找了3天,才找到了刘老太。但是刘老太说:“生孩子是我们家里的事情,一个羊羔一把草,我们有能力拉扯大。”马存国始终一脸笑容,责怪自己没有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政策讲清楚,对群众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到家。真情所动,刘老太让儿媳到当地计生服务站采取了补救措施。
1998年4月,乡计划生育手术队到白阴洼村搞计划生育工作。回族群众马彦珍家中有3个瘫痪病人,一家8口人住在3间土坯房里,说是房,其实是3间棚。当他的妻子虎正兰躺在手术台上时,3个瘫痪病人齐声大哭:“这下我们没人管了……”虎正兰听到他们的哭声,翻身离开手术台。此时此刻,马存国眼泪也“刷、刷”地流了出来。他一边耐心地给虎正兰做工作,一边掏出身上仅有的50块钱捐给了虎正兰,又倡导手术队的人员每人捐款20元。虎正兰拿着大家捐的钱激动地劝导3个瘫痪病人:“咱家穷,如果不结扎,以后就穷得过不去了。”说着,她找来邻居妥善安排好3个瘫痪病人的生活,主动做了绝育手术。马存国的儿媳杨正霞说:“婆婆每次向公公要钱时,他都说没钱。他一个月上千元的工资哪去了?相当一部分接济了计生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