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1400000012

第12章 邱易东:清亮人生的诗化感觉(4)

将童年、将童年生活的某一瞬间凝成一个形式,强调的是价值时间而非自然时间、生活时间,但这并非说邱易东对童年、童年生活的表现就是抽象的;相反,邱易东写儿童,写童年,总是不忘他们的具体性、现实性。即使写生命中某一个有意味的瞬间,也总淡淡地给出一个产生和承载它们的时空背景,所以,读邱易东的诗,在欣赏其形式美感的同时总能体会到一种浓郁的现实生活的气息。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笔下的孩子总不离那个特定的空间背景——远山;另一方面,作者写儿童生活、儿童情感,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与实际存在着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着现实生活的鲜明与灵动。“没有预约/我们同时来到河边/你捉到一条小鱼儿/我摘一捧红草莓/两只交换的手/搭起一座七彩的小桥”(《桥》);“总希望和太阳同时从山顶升起/总渴望望见更远的蓝天/有着太多的幻想/有着太浓的浪漫”(《山里少年幻想曲》);“山里孩子对海的向往/由一片天空引起/飘动朵朵白云的湛蓝/同样闪烁着深邃和神奇”(《山里孩子对海的向往》)。有时,作者也写孩子的困惑,孩子的艰难,孩子的痛苦,甚至一些很具体的“问题”,如繁重的学业对人的自由的某些限定。但作者或将这些有限的内容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上,或借助想象将其虚化,也能发掘出其中的诗意。

邱易东写儿童、儿童生活,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将其放到更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去观照。这时,儿童就不只是儿童,而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海洋中的一朵浪花,因连着广阔、巨大的背景而显出孤立地写儿童、儿童生活所没有的境界和意蕴。这从作者的一些诗题中多少已能反映出来。在作者较早的诗集《哭泣的蘑菇》中,作者专门写了《中国,男孩女孩的诗园》一辑;在《地球的孩子,早上好》中,写了《漫游神话的孩子》和《地球的孩子,早上好》两辑;而另一诗集,干脆就是用“中国的少男少女”命名的。我们在前面曾经谈及,这是一种不对称搭配。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说,是把具体描写的对象(孩子)放到一个大的、非具体的背景上,让“孩子”和“中国”、“神话”、“地球”对应,将孩子从具体的生活现实中间离出来,使人对儿童、儿童生活有一种超越的、形而上的体验。这是一个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观照角度,从这里,作品引领我们走进历史、文化、哲思的世界。“我想亲眼看看/那一瞬间/你是怎样开天辟地/怎样在一片混沌中/劈开亘古的黑暗”(《我想目睹那一瞬间》);“爸爸挖渠的时候/在深深的泥土里发现了你//睡了好长的一觉呀/你醒来/面对我好奇的眼睛/像一段粗糙的/数不清年轮的树根/隐隐有一幅狩猎图/带我到原始部落的篝火旁/烧制你的那个傍晚”(《醒来的陶罐》);“如果能够,我真希望俯瞰一次宇宙”(《俯瞰宇宙》)。在《地球上的孩子不要黑雪》中,作者更将孩子与太阳、雪花、珠峰并列地放在一个平面上,互相诉说,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涵盖人类自然、历史、文化的空间。这里,孩子是历史,也是未来;是希望,也是精神的家园。儿童在邱易东诗歌中是一个意蕴丰富的群体形象。一方面,他们多姿多态,有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另一方面,从他们身上,我们似仍可以读出某种相对统一的东西,如某种含有美学意义的精神气质。我感觉这种精神气质是清亮。将儿童写成远山的一部分是清亮;将儿童写成现实的一个生活群体是清亮;将儿童融进历史,表现为人类精神的家园,也倾向于清亮。在文学中,将儿童放到人生、文化的大背景上去表现,将儿童、儿童生活作为一种纯真的美予以表现的作品并不少见。在这方面,邱易东的诗既与它们相通,又显出自己的特色。

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

但邱易东诗歌的色调不是单一的。即使是从创作开始,我们也可以从他总体上的清亮色调外读出一些不尽相同的东西,如困惑、忧虑。越到后来,这种情绪越强烈。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情绪尚未从整体上改变邱易东诗歌的主色调,而是使这种主色调从侧面得到衬托,使自身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体现这种困惑和忧虑的,就是作家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忧虑、反思。

这种反思首先是从环境的异化开始的。最先透露这种消息的是收在/《哭泣的蘑菇》中的《雪孩子,我为你呼唤太阳》:“小树林里的雪孩子/你听见我为你呼唤太阳吗?”太阳并不是雪孩子的朋友。相反,太阳一出来,雪人就得融化。可作者为什么还为雪孩子呼唤太阳?因为“这个冬天风沙/很大这个冬天会使你变得又黑又脏”。与其变得“又黑又脏”,不如早点融化。在另一首诗里,作者直接祈望雪花不要降落小城:“我们这座小城/大街上薄薄的积雪已被无数车轮碾成稀泥了/楼顶灰色的积雪/因为浓黄的煤烟而伤心地融化/我只能在狭小的阳台上远眺。”(《祈望雪花不要降落到小城》)接着,作者又写了《我们村庄的银杏树》《雨季的遐想》《山洪》《迁徙的鸟或寻找的家园》等一系列作品,对人对自然界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等,表达了深深的忧虑。特别是在《迁徙的鸟或寻找的家园》这首长诗中,作者以浪漫、怪诞的形象叙述了孩子一个奇怪的梦:七只本应是“集中所有鸟的美丽和机灵”的大鸟从一场人为的灾难中飞来,“油污烟痕和泪水为它们披挂全身/它们的翅膀只剩下几根秃秃的毛梗”。可突然出现的围观人群不仅未对它们表现出同情,进行救助,反而向它们吹口哨吐唾沫扔香烟石子,最后,大鸟化为一堆羽毛,飘飘悠悠地被风吹满天空,以致使孩子想,这是不是一次鸟的迁徙。“大地上的树林被砍光了/荒漠不是鸟的家园/海水漂浮着油污/河流失去了清澈/浑浊不是鸟的家园。”被砍掉的不只是树,也有人的善良;被污染的不只是河流,也有人的心灵。难怪作者将此称为“一连串世纪的警钟”了。

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有各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的现代化。所以,在邱易东对人类生存状态恶化的思考中,对现代化的思考自然就成了一个主要的方面。在前面我们曾说过,在邱易东诗歌中有两个主要意象:远山和小城。在价值取向上,作者显然是偏向远山的。有些时候,作者甚至是为了衬托远山才写小城的。只不过,这种现代化的进程不只局限于小城。在《我们村庄的银杏树》中,为了修建道路,迎接橘红色的汽车,千百年来守卫在村口的银杏树也轰然倒下了。作者并非全然没有看到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带来的积极效果。“到你的远山去/买一张车票就到你的小河滩/从这小城伸出的柏油路/带去我的太阳帽的故事”(《到你的远山去》);为了橘红色的客车,银杏树轰然倒下,“变成一段路的坚实和平坦”,沿着它可以走向山外。但作者更多地还是看到这一进程的负面性。前面讲到的环境污染、自然生存状态恶化只是其主要表现之一,但还不止如此,如拥挤、嘈杂,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化及由此带来的人的忧郁感、孤独感等。“在城市的天空眺望/却只见天空堆满灰铅”(《一个孩子的城市风景》);“在高楼与高楼/大街与大街间来去/孩子是城市的小鸟/从早晨飞到傍晚/左边的翅膀叫孤独/右边的翅膀叫幸福……城市的孩子在幸福的鸟笼里/飞翔着他的孤独”(《城市孩子的幸福与孤独》)。这种忧虑感、困惑感在作者近年的诗歌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以至有点向恍惚发展了。作者在《繁华的城市》一诗中写道:“远离乡村/城市的繁华让我不知所措/站在红灯和绿灯的十字路口/看那些旋转和速度/不知道我该迈出/左脚还是右脚。”此情此景,作家曾经设想的“十三层高楼某一面玻璃窗前”贴着的寂寞的眼睛,“看远山朦胧的烟雨朦胧的清新”的形象恐怕就不只是孩子而是作者自己的身影了。

由对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状态恶化的忧虑进一步引申出作者对战争1991的忧虑和谴责。年,海湾战争爆发,作者从一则新闻报道中得知,远在千里之外的战争硝烟飘到珠峰,珠峰落下三寸厚的黑雪。这极大地刺激了作者,引发了作者喷薄的诗情,在很短的时间里写下了《地球上的孩子不要黑雪》《男孩,关于战争的抒情》等长诗。在《男孩,关于战争的抒情》中,作者面对孩子,以普通人性,特别是从男孩天性的角度对战争进行了某种思考。“男孩的童年充满战争的幻想/男孩的童年充满冒险的紧张/没有哪一个男孩没有过玩具/枪没有哪一个男孩没有过木头剑/每一个男孩都做过英雄梦/屹立山顶挂上刚刚升起的勋章”,但是,战争带来的不只是冒险的快感和荣誉,更是灾难、痛苦、污染、破坏,甚至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的毁灭。在《地球上的孩子不要黑雪》这首长诗中,作者让孩子和太阳、雪花、珠峰并列地站在一起,互相发问,互相倾诉,诉说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诉说他们对人类为什么要进行战争的困惑。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圣洁最美好的东西,可在顷刻之间,这些最圣洁最美好的东西都被玷污了。作者几乎是愤怒地让孩子喊出:“地球的孩子不要黑雪/地球的孩子不要制造黑雪的战争……把亘古的银白还给你/让你重新在阳光下骄傲地闪耀/让全世界的鸽子/都降落在你的肩头/在我五彩的花环中/永远守护你的圣洁。”正是目睹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男孩,关于战争的抒情》中的男孩终于在他十三岁生日的时候放下木剑,用望远镜去遥望星球,将男孩与生俱来的关于战争的激情找到另一个释放的空间。这里,我们可以批评作者关于战争的理解有些简单,过于天真,但这后面确有一份令人感动的真诚。

关心环境,关心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反对战争,祈求和平,这是邱易东赞颂远山、赞颂童年、寻求清新质朴的美学理想的必然延伸。或者,这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后者构成对前者的衬托。过去的诗歌不是全没有类似的表现。一则,邱易东以“远山”为中心意象,使这种美学追求更加鲜明化更加诗意化了;二则,放在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特定环境中,它使中国儿童诗从狭小的社会化的环境中走出来,与世界儿童诗接轨,在走向诗歌自身的同时走向世界。邱易东诗歌的许多主题、意象也是现代世界儿童诗歌常见的主题、意象。从这一意义上说,邱易东诗歌带给儿童诗的可能是一个很有历史意义的新气象。

同类推荐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黑格尔、雪莱、罗素等大师一致推崇的传世美文。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梦魇

    梦魇

    画家的理想鼓舞着年轻人,使他冲开种种阻力而靠顽强的毅力走出绘画人生路。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热门推荐
  • 末汉

    末汉

    徐治,一个青史无名的小将,本来他会永远沉寂,却不料遇到了自一千八百年后穿越而来的貂蝉,从此历史易辙。且看徐治在波云诡谲的乱世之中,谱写一曲最为悲壮的——末汉。
  • 剑如本心

    剑如本心

    神宇大陆,宛如仙境。这片天地灵力充沛,天地之间,群雄争霸,只为一个目的——伏天!战火随机而起,适者生存,弱者淘汰,少年身世神秘,身负血海深仇,能否一步步踏上巅峰……修真一路,谁主沉浮。妄看天地,谁敢伏天。
  • 醉生欢

    醉生欢

    此生挚爱,唯一人而已。‘若你想要我死,待我卸去这满身责任与业障,自当独赴黄泉。’‘我这一生,欠那么多人,负那么多人,又错怪了那么多人。’‘袒护所不想袒护的,责罚所不想责罚的,不敢去追逐,不敢去争抢,甚至不敢回头不敢前行,于是终犯大错悔恨一生。’“镜檀,是我负你。”
  • 评诗格

    评诗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雌雄双煞

    雌雄双煞

    他看到两个女人。一个在地上,脸被太阳帽遮得严严实实,长发散乱地铺开着,有红色的液体流淌在滚烫的路面。一个在本田车里,脸色煞白。张开拉开地上女人的帽子,看到的是一张惊艳的脸,煞白,布满汗珠,眼闭着,昏迷过去了。试试鼻子,进出的气还比较正常。张开准备掏手机报警时,才发现已经到了地上。捡起一看,坏了。本田中的女人这时已经打开车门走了下来。女人的脸比昏迷的那位更苍白,也似乎更美丽。
  • 誓魔曲

    誓魔曲

    成魔之道路茫茫,英才天骄皆出,今世谁为王?我为求道灭尽苍生又何妨。道成乃今世之皇,不成不过是一亡。死又何妨?来生我仍是好儿郎!男儿当自强!横扫荒宇谁能挡,九幽冥府我来闯。盖世逍遥我最狂!
  • 经典译丛:死亡画像

    经典译丛:死亡画像

    死亡,就是被世间遗弃的人生一张死亡画像,将跨越半个世纪的人生神秘相连20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为死者画像的画家被认为是绘画行业中最为神秘的一群人,从事此工作的画家希奥尔希奥被认为是艺术的牺牲者和失败者,没有人理解。就在人生最后的创作生涯中,他开始疯狂地着迷于绘制以“一堆瓶子”为主题的作品……现代伦敦,年轻的苏珊,一位极具艺术天赋的摄影师,正在准备举办一个展现20世纪欧洲艺术大师生平的展览会,却突然被告知双胞胎弟弟死于一场车祸,她陷入黑暗与迷失中,只能沉迷于性来感知自己的存在……一个跨越半世纪的精妙故事即将。
  • 时光逝如水,回眸见你笑

    时光逝如水,回眸见你笑

    用我青春所有时光,换你嘴角一抹浅笑!(作者已弃文)
  • 菩萨璎珞本业经

    菩萨璎珞本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有一种青春叫高中

    有一种青春叫高中

    “慕皓天,我们做一辈子的同桌好不好~”“同位同位,你可不可以不要走……”“慕皓天,你答应过我不走的,万一我想你了,我该怎么办……?”善良单纯的小美为了喜欢的人撕心的哭喊并没有留住他。可是一年后,慕皓天又回来了,可一切都变了,小美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沐天佑,小美面对此情此景该如何抉择?是我们都错过了最好的青春?还是错过了本该属于我们的时候~而当年慕皓天有为何消失呢~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难道当年小美只是一厢情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