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2100000026

第26章 义宁之学与家学渊源(2)

戊戌变法之年,陈宝箴虽在湖南,但与北京仍相互通气。他在思想上和做法上与康有为之间并非一致,荣禄一向对宝箴很重视,故宝箴想经荣禄劝引慈禧太后赞成改革,否则二宫对立,母子冲突,大局不堪设想。所以,宝箴很希望张之洞入军机,因张氏为太后所喜,又有经验和资望,才能领导全国性的改革(见《寒柳堂集》)。故,在康氏正受光绪皇帝重用时,他在奏折中仍未掩盖对康氏之批评。在保守派势力的压力之下,陈宝箴在湖南之改革,被迫转缓。陈宝箴的维新思想实与冯桂芬、郭嵩焘、曾国藩同属一源流,但戊戌八月康梁事发,宝箴仍遭牵连,湖南新政也功亏一篑。湖南新政乃宝箴一生最可施展抱负之时期,可惜,不及三年而罢。据陈寅恪说:“当政变后,都中盛传先祖必受发往新疆之严谴,如李端芬奏保康有为及谭嗣同之例。”因陈宝箴曾保荐杨锐和刘光弟之故,但最后只是革职永不叙用,“实由荣禄及王元和碰头乞请所致也。”(《寒柳堂集》,三联书店2001年4月版,第204页)这是实情。1898年8月21日,一纸来自紫禁城之革职令宣告了陈宝箴宦海生涯之终结,他一生之抱负因此而付之东流。陈宝箴遂离湘返回老家江西九江,想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田园生活。可是,1900年7月22日。残忍的慈禧还是下密旨,赐陈宝箴自尽了。享年70岁。

陈宝箴既是一位声名显赫之封疆大吏,又是一位才华横溢之诗文大家。关于朝廷政治方面,他写了许多论文,如《疏广议》、《晋谢安淝水战论》、《拟陈夷务疏》、《与段观察论办教匪书》、《记义宁州牧叶公济英御城死难事》、《书塾侄诗卷》等三十余篇,时人刘成澜评语是:“识解高出流辈,议论精警,文格逼近欧曾。”郭嵩焘的评语是:“右铭十余年纵迹与其学术智略具于斯,其才气诚不可一世。而议事理曲折,心平气夷,虑之周而见之深远,又足见其所学之邃也。”(叶绍荣《陈寅恪家世》)陈宝箴认为,诗作应该是“诗言志,志超流俗;诗不求佳,然志高矣”。陈宝箴一生中写的不太多的诗词,大都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他从不附会风雅,追波逐流,如《长沙秋兴用杜韵八首》中的“水阁鱼龙争落照,风高鹰隼突层阴”句,正是他的人格表征;“麟阁嵯峨第一功,如云材武出湘中。喜看金紫蒙殊泽,渐成衣冠易古风”句。深入地表达了他对当时湖南一时人才辈出、新政有望的欣喜之情。

四、陈三立:同光体诗派领袖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字伯严,晚年自号散原,室名散原精舍。他的一生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和民国等历史时期,他是一位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相始相终的显赫人物。1853年他生于江西义宁,1882年中南昌乡试,成为举人。试后因丧偶到长沙,续娶俞明诗为妻。明诗即陈寅恪之生母,浙江山阴人;俞氏能读书,并习札,晓大谊。生子隆恪、寅恪、方恪、登恪;生女康晦、新午、怵余。1886年会试,陈三立中试,成进士,授吏部主事。其时,陈三立的父亲陈宝箴正在武昌任湖北布政使,襄助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洋务实业,陈三立经常随侍左右,襄助赞画,初步显示了卓越之政治才能,他的才华使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大为赞叹。可以说陈三立早年之政治生涯与其父亲陈宝箴的宦海沉浮紧密相联。陈宝箴调任湖南巡抚,陈三立又侍亲于长沙住所。陈三立向父亲推荐了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从13岁至29岁,随父宦游,大开眼界,先后结识了梁启超、黄遵宪、严复、徐致敬、文廷式、翁同和等人。钱基博(钱钟书之父)在谈到陈三立为湖南新政广罗人才时说:“三立在长沙襄助其父,兴利除弊,其父固信之坚也。”钱基博认为:“戊戌政变前,湘省的改革,可以说是父子二人的合作。”(汪荣祖《陈寅恪评传》)陈三立亦尝积极参加勤王运动,可惜他深深寄希望的张之洞仍然效忠慈禧,勤王未成。1903年,清廷为祝慈禧太后70寿辰,戊戌党人,除康、粱外,皆恢复原职,但陈三立已无意仕进。后来,袁世凯入军机,立宪运动渐兴;陈三立虽素主维新改革,因识破袁氏之私心,雅不欲参加立宪运动。后复当选参政院议员,亦坚辞不就,以致被人误认为反对立宪。(见《寒柳堂集》,北京三联版,第204页)从此,陈三立不再过问政治,自号“神州袖手人”。在无可奈何之情状中,陈三立之选择自然是遗世观化,即从老庄哲学和佛学中寻求慰藉,在诗歌创作的王国里实现其浮生价值。辛亥革命起,陈三立携家避难至上海,直到民国四年才回南京,此后久居金陵别墅。正如陈寅恪在《寒柳堂记梦未定稿》中所言:“先君移居金陵,以诗歌自遣。”(《寒柳堂集》,北京三联版,第204页)

陈三立伯严后来成为清季同光体诗派领袖。他的诗歌创作避俗避熟,字无堆砌,字字珠玑,非千锤百炼不能写出,他的诗歌风格表现出了浓浓的感时伤世之情怀。在清季民初我国诗坛灿烂之星群中,陈三立以其登峰造极之诗歌艺术成就彪炳诗界。近人汪辟疆著《光宣诗坛点将录》,共点评108人,该书对陈三立之评价极高。杨声昭说:“光宣诗坛,首称陈(三立)、郑(孝胥)……若论奥博深,伟大结实,自以散原为最。散生平孤芳自赏,不屑驰逐时誉,而领袖诗坛,名实并茂”。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陈三立之诗亦评价颇高:“其实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有其比。”郑孝胥在《散原精舍诗序》中评价陈三立之诗风为:“虽出于鲁直(黄庭坚之字),而苍莽排戛之意志,卓然大家,非可列诸江西社里也。”陈石遗在《石遗诗话》里称陈三立之诗歌为:“表达上要求隐晦深凝,像嚼橄榄似的耐于咀嚼。用词上,则避熟恶俗,语必惊人,字忌习见。”从这些艺术大家精湛的赞扬声中,我们足可窥见陈三立在中国近代诗坛之地位矣。

陈三立在《扶坐觚庵茅亭看月》中写道:

山气溪先并一痕,微笼新月作黄昏。剥霜枯树支离出,沈雾孤亭偃蹇存。邻犬吠灯寒举网,巢鸟避弹旧移村。鸣笳击柝收闲味,已负秋草泣草根。

陈三立在这首诗里,娴熟地运用了枯树、孤亭、霜雾、巢鸟等意象,巧思天成,构成一幅苍凉凄苦之画面,凝聚了诗人内心深处无法排解之孤独悲怆之思。这样的感受与体验,我们在陈三立的另一首诗中亦可见出。请看《江行杂感》:

暮出北郭门,蹴蹋万柳影。载此岁晏悲,往沂大江永。涛澜翻星芒,龙鱼戛然警。峨鳊掀天飚,万怪向俄顷。中宵灯火辉,有涕如縻绠。胶漆平生悲,撼碎那复整。人国所仇职,曾不一訾省。猥就羁散俦,啁啾引吭颈。低屋杂瓮盎,日月留耿耿。睨之云水间,吾生固飘梗。

这首诗之意象更加悲愤怪异,字里行间充斥着忧患意识,其景其情,色彩斑斓,灵动逼肖,情趣盎然,变幻多端。

陈三立定居金陵后,除有家塾外,还在家办学堂,延聘王伯沆、柳诒徵等国学大师任教;他对子女教育抓得很紧,思想十分开通,陈三立和教师约定,不打学生,不死背书。在当时,这与一般之教师规范皆大相径庭。陈三立在江宁期间,从不过问政治,虽然议筑南昌至九江铁路,并任过总办,但未管具体事务,系荣誉性质;后来他任江西方志之编纂,亦乃虚衔。陈三立是大诗人,在家吟诗自娱,或赴雅集。国学大师柳诒徽在《自传与回忆》中写道:

在金陵,又见陈伯严(三立)、范肯堂(当世)两先生以诗鸣海内,益不敢云诗,但翼亲炙时贤而知门径耳。王湘绮在宁,尝晋谒叩诗法,王曰:“诗如女子,须有粉黛,又如士夫,须说官话。”予亦谨识之。时易实甫(顺鼎)偕游胡园,散原指易告予曰:“此诗机器也。”易诗与樊樊山(增祥)诗最速,故陈目为机器,予知陈意,诗不以斗捷贵,故当时不嘲易,亦朱与易谈诗,至樊则一晤也。(《劬堂学集》,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19页)

从以上文字足见陈三立经常与友人在一起谈诗论艺,自得其乐。据柳诒徵回忆,他23岁在南京编译书局时,书局正好“和义宁陈伯严先生(三立)对门,时常亲炙,粗闻其诗古文绪论。”(《劬堂学集》第12页)柳诒徼尝师从陈三立学过诗,受益匪浅。陈三立70华诞时,他的诗友沈增植、冯煦、康有为、郑孝胥、诸宗元、夏敬观、姚华、罗曧、陈止贡等皆有贺诗。沈增植逝世后,陈三立亦有《哭沈乙庵翁》一诗。1930年夏天,陈三立移居庐山松树林新宅,名之为“松林别墅”,还写下了《首夏移居松树林新宅》,另外,还写了一首七绝,题名为《徐悲鸿画来游牯岭,相与登鹞鹰咀,下瞰洲渚作莲花形,叹为奇景,戏赠一首》,全诗云:“移瀛寰亦一奇,龙钟为显古须眉;来师造化寻穷壑,散落天花写与谁?”(《国学大师陈寅恪》第48页)徐悲鸿在牯岭时,尝为陈三立写照,亦曾留有诗作。此不例述。

同类推荐
  •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本书分两部分:一是“注目”,作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国内最知名的作家、文化名人等共二十几位,其中有冯唐、张嘉佳、海岩、几米、九把刀,安妮宝贝 ,梁晓声, 朱天衣,吴念真等,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成名前的艰苦岁月、他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对当前文学市场的现状分析及文学发展前景预测等等。第二部分“回望”记录了作者一些人生感悟的随笔和对周华健、李宗盛等明星的采访。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

    本书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
  • 蓝色蜃楼

    蓝色蜃楼

    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西部大开发为大背景,描写了西部的生态状况和农民的生活处境。作品以腾格里沙漠治沙英雄石述柱,全国治沙模范八步沙六老汉矢志治沙、景泰电力提灌工程、移民搬迁工程以及众多企业家依托沙漠生态资源艰苦创业造福家乡的事迹为素材,塑造了治沙模范刘万忠,热心支持沙漠治理的县委书记杨子华以及青年企业家刘涛等众多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腾格里沙漠干部群众为了改造严酷的自然环境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歌颂了西部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引黄西进、治沙移民,顽强地同严酷的自然环境抗争的开拓精神。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
热门推荐
  • 纷争起源

    纷争起源

    他不是一个领袖,却推动着世界的进程;前世他孤身一人,用自己的生命与腐朽的世界做出最后的抗争,流下了最后一滴血泪,阴差阳错重回少年;他冷酷、残忍、不择手段的外表下,却对亲人倍加珍惜。“剑之所向,无坚不摧”玛雅·S·布拉里特“Yes,myvolition”
  • 梦七回

    梦七回

    我不知道我睡了多久,直到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将我叫醒。一觉醒来,我却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是镜玉,它将带你穿越前世今生,帮助你寻找你最宝贵的记忆。”------------------------------------------------------------------------------------------
  • 少年的位面之旅

    少年的位面之旅

    奇幻的位面之旅,一个懒宅的位面之旅。无虐主,小暧昧,整体文风轻松!!一个命运坎坷的孤僻少年,突然觉醒了无数奇怪的记忆,于是他就穿越了。这是一个穿越后的皇子殿下隐藏身份游玩异世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新人作者不喜勿喷!!
  • 蝶殇情缘

    蝶殇情缘

    前世,三生石上刻下他和她的名字,他们相遇、相知、相守,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命运的作弄,抑或是修行不够,这一生,他们历经磨难,彼此互相伤害,相守的誓言犹在耳边。黯然神伤,她魂飞魄散,他为救他,散尽一生功力,只为保留她的一缕残念,他也随风消逝。人海中苦苦寻觅她的身影,然她却已将他忘却,一碗孟婆汤,洗去了她对他的情,对他的怨,对他的不舍。今生,即使她不再记起曾经的誓言,他也将用整个生命来爱她,直到世界终结……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帝后和鸣

    帝后和鸣

    后人都说昭武帝极爱长安,但我所知的是定国皇后极爱长安。也许古人说的才是答案: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 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哲学家周国平说:一个人对人性有了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一切个人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淡定是一种心态,从容是一种境界,笑容背后是无奈,繁华过后是灰烬,常葆一颗从容的心,看云起云落;生活从容的人一定是最成功、最友善、最幸福的人。珍惜当下,把握自好自我的心灵,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 保宁仁勇禅师语录

    保宁仁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韵

    唐韵

    一名颇有才情的小医生,穿越来到大唐贞观年间...试看一名穿越人,如何利用前世所学,在大唐初年展露自己才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影响着历史的进程...长孙皇后、长乐公主、李恪等诸多的人因他的到来而命运改变...******千年之间,世事变迁,繁华都已落尽,如梦无痕;一缕唐音,一曲唐韵,述写梦中大唐,悠悠盛世!------还有盛世中的数段儿女情事!(新建一QQ群:116771243,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进群聊聊!)
  • 一世安瑾语

    一世安瑾语

    慕衍第一次去花楼,无意中发现,让自己堂弟,也就是丞相之子慕思寒心心念念的花楼歌女莫瑾语,竟就是行刺丞相的刺客,而且还是位女刺客。慕衍就此和莫瑾语有了纠缠,慕衍深知莫瑾语不简单,到最后发莫瑾语竟是前朝公主。阴谋,国仇家恨,爱恨情仇,一切的纠葛拉开了帷幕……
  • 青春校园之——冤家

    青春校园之——冤家

    面对重重险阻,所有人都不希望她们在一起,她们?会成功么?求票票,求书评,求打赏,悦悦谢谢各位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