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8500000044

第44章 成功的人缘与逢源商学(1)

古代名人人脉经营术

刘邦互补的团队圈子

是英雄,何论出身;显本色,无拘沧海。

在反秦的诸路义军中,刘邦应算得上是个异类。他早年间的生活状态早就被史书故事中各类琳琅满目的传说所掩蔽掉、神圣化了,但无论怎么演义,刘邦作为一代枭雄,他日后的成功因素仍能从早年间底层生活的一些蛛丝马迹中看出来。

古往今来,社会的主流意见都把善于学习当作是人生成功的依托,但刘邦显然不在此列,他在遗书《戒子书》中还大言自己“自喜谓读书无益”的观点,而在他那个时代,不仅他是如此,连他的老对手项羽也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刘邦虽然不读有形的书,他在生活中却非常很爱读另一种无字的书——广泛结交拥有各种能力的人才,不断培养自己社会交往的能力,在他看来,术业有专攻,结交一位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朋友,要远比去读同样多的书、行同样远的路要更有用。因此广结人缘、择友而交,也是有效的延伸自己能力的方法。早年未遇时他便结交了萧何、曹参、夏侯婴等当时社会上的英杰为羽翼,后来在起义过程中又发挥善于挖墙脚、招揽人才的特长,几次三番通过种种手段笼络来张良、韩信、陈平、郦食其等一大批各具特长的人才死心塌地为自己打江山。到了和项羽进入相持阶段后,他又成功策反项羽的亲叔叔项伯为自己效力,为了开辟第二战场牵制项羽的力量,还成功说服了老盟友、钜野泽的水盗首领彭越最终加入自己的阵营,策反了项羽集团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九江王英布集团。在任何时期、任何处境下,都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在人才上的所需和所缺,进而通过吸纳人才、借脑谋势的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力量、修正完善自己的计划,完成由弱到强的蜕变,这正是刘邦在秦末汉初时期最为漂亮的心术之法。

萧何是刘邦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位朋友,作为汉兴第一功臣,他和刘邦几十年亦师友、亦君臣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正如日后能从万马千军中看出韩信的将才一样,萧何识人的眼光也堪称一绝。而在他的一生中一共发现过两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一个是韩信,另一个则是最初没有任何背景和能力的刘邦。

萧何起事前是沛县的主簿吏,相当于常务副县长。他个性谦和,擅长调停纠纷,由于主管过经济、人事的工作,在基层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工作经验。日后的事实证明,这些经验及他宽厚长者的姿态使其在刘邦集团中一直是不折不扣的灵魂人物。当沛县县令在反叛与效忠秦庭的矛盾中时,萧何审时度势发动兵变,推举当时亡命于乡野的刘邦进城主持工作;当刘邦被项羽贬斥为汉王羁泊于蜀地,属下将领大批逃亡、气势一度消沉之时,萧何不仅不离不弃,还举荐了不世的将才韩信,并充分发挥了蜀地未经战乱经济基础较好的有利因素,使刘氏集团再次焕发出活力,仅用半年时间就东山再起;而当刘邦与项羽陷入艰苦的持久战状态时,又是靠着萧何卓越的组织能力才得以从后方源源不断地获得补充力量,在规模空前的消耗战中最终赢得胜利。而在秦末时,萧何是一县的长吏,在当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而刘邦只是一介布衣,萧何却能放下身份去倾心结交,又能主动举荐、提拔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和连带关系的刘邦出任亭长,后来到秦末起义时,又是萧何首倡让刘邦领导翻身做主的沛县人民与秦庭对抗。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主篆,他能从各个渠道发现人才,而刘邦和这些人才相比,无论是修养还是能力,软硬实力都要逊色得多,而萧何为什么如此提携帮衬刘邦,甚至一直对这个表面上看起来能力远逊于自己的“流氓”忠实不二呢?

作为对刘邦性格的总结,《汉书》及《资治通鉴》都是这样描写的“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翻成白话,就是人缘好,爱帮助人,心胸开阔,性格豁达。寥寥几字看似简单,实则高度概括了刘邦日后走向成功道路的性格基础。而这些也正是刘邦吸引萧何、曹参等本来位置比他高的人最终倒向自己一边的重要因素。站在当时萧何的立场上,我们可以发现当年的无名小辈刘邦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大众中脱颖而出走入当时萧何、曹参等人视野的。

一次,沛县县令的老朋友、在江湖上享有盛誉的吕公来沛县定居,自然受到当地官吏的热情欢迎。因为前来庆贺的人太多,为了给吕公凑一份丰厚的安家费,不知是谁想了个用价格杠杆来控制人流的馊主意:让萧何把住大门口,只让那些贺礼超过千钱的客人登堂入室,与吕公、沛令等人一起用餐。当时小米一石(60公斤)只值30钱,千钱的价值相当于2000公斤粮食,约合现在的一万元人民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笔巨款了,身为一介亭长的刘邦和堂下的众多小官们一样,自然是无法拿出来的。但刘邦显然对此做法不满,更不想错过这个结交朋友的露脸机会,于是大摇大摆走上堂前高声喊道“贺钱万”。搞得负责迎宾工作的萧何轰也不是,迎也不是。好在吕公对刘邦一见倾心,不仅迎为上宾,引为忘年交,还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刘邦做夫人。刘邦此举不仅让吕公惊讶称奇,也让自始至终目睹了事件的萧何在自叹不如之余也对其刮目相看。按常理出牌,是萧何等体制之内人士的常识,在他们看来,巴结好顶头上司的老朋友自然有益于自己的仕途,所以会想出贺钱过千才能入堂的办法来取悦吕公。但豁达大度、不按常理出牌则是刘邦的本色,本着交友目的而来的他本无意取悦坐在堂上的全县大小文武官员,又想嬉辱一下这个认钱不认人的“名利场”,于是才上演了这出“贺钱万”的好戏。也难怪,英雄本色,何必非要在沧海横流之际才得以显露呢?

刘邦的亭长工作是在最基层的,平时所接触到的都是征租催粮、押送壮丁一类的苦活。从当时情况来看,全国有那么多大工程在开工,天文数字般的人力财力物力都要靠千千万万个像刘邦这样的小亭长来负责,处在这个层面上的亭长们要靠平凡又艰辛的工作是很难出头的,更难让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刘邦显然不在此列。事实证明,他无论是当亭长还是当皇帝,都不是一个注重形象的人,日后甚至还曾做出过把帽子扔地上、自己边往里撒尿边破口大骂帽子主人的糗事,但他在平凡工作中却极为重视树立自己特立独行的形象。他腿上长有72颗黑痣,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大概是属于色素沉积的病症,但在迷信盛行的古代,这就成了他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生有异相”的资本。除此之外,他用削好的竹片做成一顶造型奇特的帽子,每天一上班就戴在头上,无论是去抓盗贼还是押送壮丁去服徭役,均以此作为他不同于芸芸众吏的招牌、标志。作为亭长们的长官,萧何、曹参等人听多了、看多了,自然会对这顶帽子的主人也会产生一种相对于其他诸吏更为深刻的印象。由此联想到时下很多报刊文章上所记载的那些大款巨商们从平凡走向财富顶端的发家史,看来有时伯乐的垂青就在于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点点看似平凡的特立独行之处。

当然,刘邦最让萧何等人看重的优势,还在于他在社会底层拥有萧何等人所不能及的雄厚的群众基础,日后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中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刘邦年轻时得以结识的社会底层人士。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秦朝立国16年,完全斩断了社会精英阶层自主上升的道路,大量能人异士、有钱有根基的就像项梁叔侄、张良一样转入地下从事反秦事业,没钱没势力的就埋首民间,等待机会的到来。所谓“公门之内好修行”,刘邦作为一个工作在基层负责催粮捕盗的亭长,与这类人打交道的机会无疑要比坐办公室的萧何等人多得多,而刘邦在任用人才的过程中,其慧心独具的用人之术也是萧何等人所难以企及的。

樊哙是刘邦集团中著名的猛将,他一生在战场上杀敌176人,俘虏288人,单独统兵作战歼灭敌军七部,克城五座,平定六郡52县,不仅如此,他还是刘邦集团中不可多得的忠心直谏之人。刘邦入关灭秦时曾一度沉湎于宫廷生活的纸醉金迷,樊哙第一个站出来批评刘邦的短视行为;鸿门宴上,刘邦危在旦夕,又是樊哙破门而入,用正气和勇武震慑住了项羽保护了刘邦。这样一位万人敌式的大将,在秦末时仅仅是沛县一个“以屠狗为事”的屠夫。除此之外,曾在秦末汉初的战场上苦战数十场、平定五郡79县,后又在刘邦去世后果断粉碎了吕氏集团篡权阴谋,为保护刘氏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周勃太尉,在刘邦当亭长的年代里只是个编织草席的手工业者。彭城之败时,被项羽打得大败的刘邦,赔了夫人、丢了父亲,让夏侯婴驾车带着自己和一对儿女只身出逃,为了躲避追兵、轻装跑路,作为亲生父亲的刘邦连亲情也不顾了,几次把亲生孩子推下车,是夏侯婴拼着性命才救出了刘邦的儿女。他宁肯违反顶头上司的命令,冒着自己和上司被追兵截杀的风险也要停下车去救人,这样的大义大勇比起斩将搴旗的寻常战功更显难能可贵,而夏侯婴这样一位对汉室江山有着再造之恩的忠勇大将,在秦朝只是沛县县令的车夫。

良友难得,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刘邦的慧眼独具:从社会底层中发现这些人才,在交往中增强他们的信任度,再让这些流落在民间的人才在追随自己的过程中都能激发起各自的潜能,立下不世的功勋,这些想必才是刘邦当亭长时最主要的“工作”。而有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古往今来那些大喊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挺身而出的草莽英雄们,不都有一帮能干的部下哥儿们来帮衬吗?相比之下,刘邦在让这些患难之交为己所用的过程中最为难得的是,让这些单方面能力都远超过自己的朋友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的同时,最终还都能保有各自独立的人格,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纠正自己作为决策者的错误,而不是变成自己权力飙升后唯唯诺诺的奴才,这才是刘邦用人心术中最为可贵之处。而为了结交这些朋友、营造这种氛围,当时仅仅是一个亭长的刘邦显然是下了大工夫、大力气的。

《汉书》中认为萧何等人之所以公推刘邦为起义首倡者,是出于顾及自己身家性命,担心起义失败秦朝势力反攻倒算的顾虑,但依秦法,无论是胁从或首倡谋反都是死罪。既然横竖都是一死,才能、职衔都远超刘邦,并在杀死县令后已掌握了全县财权兵权的萧何、曹参完全可以吃掉刘邦的队伍自立门户,或者直接找实力更强、兵锋已至县界的陈胜集团寻求保护,这两种方法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不失为上策,但两人在很快的时间里便做出了拥戴刘邦的选择。因此笔者认为,刘邦平时表现出来的特立独行和性格上的雍容大度、社会关系上的三教九流无所不交,这些有利因素才是萧何、曹参等人放弃自己的野心、拥戴这位昔日的下属独立门户的重要原因。

宋江的人脉关系学

《水浒》中的宋江,长得其貌不扬,面黑身矮,“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这样一个人,为何能在人才济济的梁山泊108位好汉里面坐稳第一把手,得到所有比他有能力、有智慧、有才学的人的无比拥戴呢?宋江无别的能耐,只有一项大资本,他善于与人相处,宋江在梁山泊里有一个外号叫“及时雨”,他经常主动帮助别人,而且出手大方、仗义疏财,拥有广泛的好人缘。

大家或许会奇怪,古今的盖世英雄总是臣服于一个其貌不扬的领导之下,如关羽张飞诸葛亮对于刘备的拥戴,李逵武松鲁智深吴用对宋江的鼎力支持。像刘备宋江二人,论武功不如关羽李逵等手下武将,论智力也难及军师诸葛亮和吴用。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为何反让群英心悦诚服,甘受驱使呢?

且看宋江平日的所作所为就知端详。宋江是因为杀了阎婆惜才逼上梁山的,阎婆惜受他捐助,才有了钱给父亲安葬,出于感恩嫁给宋江却又忘恩负义,才有了宋江杀她的公案。宋江怒杀阎婆惜前,正在卖汤药的王公那儿喝“醒酒二陈汤”。王公对宋江感恩戴德,因为宋江许诺给他买送老棺材。这些摆摊唱曲的下层人和宋江非亲非故,遇到了困难,宋江总是解囊相助。这些小恩小惠不仅收买了受助人的心,更使他及时雨的大名远扬四方。给他的社会交往,广结好友打下了良好基础,到了梁山泊之后,更是这种处世方式将他逐步推向领袖位置。

宋江在细节上做文章,正中对方的敏感点,比如,他在和李逵初次相识喝酒时,注意到对方的豪爽,就让酒保给李逵上大碗做酒杯,使得李逵喜出望外,说他了解自己的性格。这让笔者想起了曾在一个公司做经理助理的好友,那个经理公事和她一起吃饭时,总是记得点一个她喜欢吃的松子玉米,就是这个细节让我那好友无怨无悔地为他付出了五年,加班不加薪也从不抱怨。做人做到这种境界不失为高手——心理学高手,琢磨着对方的心理做事。

宋江在说服王矮虎放掉抢来的知寨家眷后,不忘自己答应给王矮虎找媳妇的诺言,后来有心让父亲收了美女“一丈青”扈三娘做干闺女,让她以宋江妹妹的名义嫁给了王矮虎,曾对宋江坏他好事暗自不满的王矮虎岂能不感恩戴德?

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宋江的处世原则正是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你没钱买棺材,好,我就给你买,你爱喝酒,我让你喝个痛快,你好色,我这儿美女侍候。这等攻心策略谁能拒绝得了,都美滋滋地甘受宋江糖衣炮弹的攻击,好不快活?

同类推荐
  •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儿的人,能够使难成之事心想事成;能够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能够在商战中左右逢源;能够迅速说服他人,赢得宝贵的合作机会;能够受到上司的重视,深得同事的喜爱、赢得下属的尊重……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通过大量的故事及生活实例来告诉你如何历练“会来事儿”。
  • 生命里的波纹:298个小故事,让你感悟一生

    生命里的波纹:298个小故事,让你感悟一生

    本书汇集了298个短小精干的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让您在意味深长的故事中去思考,去挖掘和探索,以“感动悟语”作为读后提示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朋友在故事中受到启发、感动,进而能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在生活这个迂回曲折的长廊中游刃有余,应对自如,不为风暴,一路前行,一路聆听心跳的语音。
  • 把心机用在正确的时机

    把心机用在正确的时机

    本书阐述了人们把谦虚学习的态度当做是平日努力的“心机”,把突破困境的经验当做是生活中学习的“时机”,让“心机”与“时机”常相“会合”,就可为自己打造出许多进步的“机会”。
  • 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本书是你职场、情场、商场修行的最好手册,这里三场所需的规则面面俱到,阅读此书,您将在领悟三种场合的三种智慧,在清楚这些游戏规则的同时,享受到智慧激荡带来的快感,更找到玩转成功人生的借鉴方法。如果你也能从本书中学到并根据这些规则来安排你的生活和事业,那么你的世界将会有新的变化,并帮助你成为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成功人士。
  • 人生的职责

    人生的职责

    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还要为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人而活,为这个社会而活。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履行的职责。履行职责的道路就是通往良知、商由和荣耀之路。在《人生的职责》里,作者列举了很多历史上。优秀而勇敢的人为世人有出的杰出人生典范、通过了解那些先人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经验和学识;能知道人类在来来的走向,知道自己该承担什么。人生的成功没有会么窍门、捷径,人们只有真切去感受去遵循这些古老的优秀道德品行,比如勤劳、诚实、勇敢、正义、泰献、善良等,才能在各行各业获得成功乃至幸福。不仅对于个人如此,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这是走向繁荣幸福的永恒的不二法门。
热门推荐
  • 兵王爱上女明星

    兵王爱上女明星

    哥看的不是戏,是人!哥追的不是明星,是女人!“唉,我对这个看脸的时代,彻底绝望了!”在这个有颜任性的看脸时代,帅破天际的兵王之王宣璧武,霸气侧露的上演了一段啼笑皆非的追女传奇!【本书的书评、读者情况、粉丝榜等内容,作者保留原封不动照搬,或略作修改写入作品中的权力。如有不满,请用钱砸昏作者吧!】
  • 深宫囚爱

    深宫囚爱

    他霸道,占有欲强:“蓝若兮,你入了朕的宫,做了朕的妃,只许来不许走。”她倔强,冷然相对:“那么你也只能囚禁得了我的身体,你永远也囚禁不了我的心。”可是,当她深入了解这个男人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以前对他的认识是错误的。这个男人不是不懂得爱,只是不会爱;不是占有欲强,而是帝王的本性:因为太孤独,所以怕失去。这一场深宫的囚爱,究竟会情归何处?是天各一方还是携手一生?
  •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锋利地将社会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如何应对犯罪、预防犯罪,既是公安、法律工作者面对的严酷现实,也是全社会都应当参与解决、进行综合治理的大课题。我们编著本书,只是希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期广大的读者朋友明白,人在早年一旦走上犯罪之路,几乎是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上来的。而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人生任务,一旦错过将终生难以弥补。所以,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从本书中犯罪人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加强自我法律认识的前提下,帮助自己的子女、学生健康成长,从容拥有完美健全的人生。
  • EXO之梦境奇缘:恋上吸血伯爵

    EXO之梦境奇缘:恋上吸血伯爵

    现实的的边缘是另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个神奇的世界,所有你所期待的梦境都不会是奢望伸手轻触,你似乎触手可及却遥不可望,模糊的镜像,当浓雾散开,我心里的那个人究竟是谁?两个世界的交替,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 千古一伤怀:名士风流

    千古一伤怀:名士风流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历史、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同时也演绎着如歌如梦的天地玄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既有帝王将相,又有风流才女;既有民族英雄,又有汉奸败类;既有文化名人,又有商贾巨擘。他们或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或金戈铁马,纵横千里;或美艳绝伦,万古伤心;或洛阳纸贵,教化万民;或遗臭万年,流毒四方……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既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品格和韬略,又引起了后人的沉思。
  • 重生:洪荒血魔

    重生:洪荒血魔

    她,第一杀手,却在一次任务中,因队友反目而意外殒落...她,异世重生,却为家中废柴,且六岁前记忆全无,在一次意外中唤醒了远古的记忆,揭露了真正的身世...她,在去往学院的路途中,救下遭遇追杀的他,并于他结伴同行...他与使命她会如何选择?是选择与他相伴?还是选择接受使命?
  • 笃行

    笃行

    亡者的旅途红是流向冥界的血河还是走向殿堂的地毯生者的守候红是渐渐消失的夕阳还是静静开放的玫瑰感谢七月尾帮忙制作封面!
  • 仙凌神上

    仙凌神上

    神事物之主宰掌控一定之事有为者称神魔万事之逆反逆反一切不顺不为顺者称魔仙无所之定义逍遥一世只为存乎本心这是一个多种种族修炼方式并存的世界且看美女势力实力金钱斗智斗勇如何围绕其中
  • 妖怪限界

    妖怪限界

    限界——这是一个被各种规则束缚着的世界,限制,限制,还是限制,限制的规则无处不在。这个大陆上也存在过数个纪元的文明,不过最后都因未知的原因消亡了,只留下了大量的古遗迹,供后人瞻仰曾经岁月的荣耀。文明纪元的失落,远古遗迹的残存,剑与魔法的碰撞!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谁又能扭转乾坤?
  • 避疫

    避疫

    金朝汴京大疫,柳庄的读书人带领全村抵御疫情,组织青壮、挖沟通淤、置医购药、隔离病源、焚毁尸体……但大疫毁灭了生命,避疫却毁灭了人心。规训与隔离是否应该被施行?人数占优是否便能够执掌暴行?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不惜一切代价的生存,还是在于亲情的守护或伦理的延续?避疫的种种手段,或许在当下被视作文明与科学,但在当时打破了全部的道德与伦常,在原本牢固的以血亲为纽带的社会结构上留下了不可缝补的裂痕。面对生存的压力,血亲相互背叛攻讦,习俗被随意颠覆,律法被肆意践踏,偶像与信仰被粉碎,少数人的生死也可以被多数人定夺……倘若如此,浩劫之后,余留下的也不过是一片荒漠与行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