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5100000014

第14章 唐武宗灭佛之谜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后,一直是蓬蓬勃勃发展着。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

会昌五年(845)七月,唐武宗下令灭佛,筛汰寺院僧尼。先是拆毁在山野中的寺院,随后下诏长安、洛阳的两地各留二寺,每寺留僧30人。全国节度使、观察使下的镇地和同、华、商、汝各州留一寺,上等寺留僧20人,中等寺留僧10人,下等寺留僧5人,勒令其余被筛汰寺院的僧人全部还俗。在筛汰之列的寺院,派御史前去督令限期拆毁,寺产收归官府所有,拆下的木材用来建造官署,铜像钟磬都用来铸钱。至这年八月,武宗宣布全国共拆毁寺院4600所,还俗僧尼26万人,山野中的小寺庙拆去4万余所,收得良田数千顷,寺院奴婢15万人。

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旧唐书》说:“武宗想学神仙方术,拜道士赵归真为师。归真得宠后,每次与武宗谈话,就一直讲佛教的坏话,说佛教不是中国的宗教,只会蠹耗生灵,应该全部铲除。武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和儒家思想常有冲突,另一方面又和土生土长的道教也矛盾重重。为争取最高统治者的青睐,佛道两家常常进行激烈的辩论,两教的地位也常发生变化。根据这种说法,道教和佛教之间的严重矛盾,道士在武宗面前攻击佛教,促成了武宗灭佛。

从一些材料看,这种说法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佛教的教义在理论深度上远远超过道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内容很能够取得人们的信任,因此道教在教义上无法与佛教相争,于是道教就利用政治上的优势排斥佛教。武宗宠幸赵归真后,朝官屡屡进谏,武宗说:“我在宫中没有什么事情,常常与他谈玄说道来解除胸中烦闷。”看来赵归真的话对武宗的影响越来越大,武宗灭佛是从重用赵归真等道士开始的。他刚做皇帝时就召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同时进行崇道活动。赵归真一方面挑起了武宗要求长生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排斥佛教,使武宗的崇道思想不断增强。武宗还任命赵归真为右街道门教授先生,使赵老道一下子成了风云人物,连宰相李德裕也看不下去了,对武宗说:“听说近来赵归真的家门,车马毕集,希望陛下好好警戒他。”因此,持这种观点者认为道教利用政治上的优势排斥佛教,是武宗灭佛的直接原因。

另一种说法认为灭佛事件的发生是朝廷与佛教的经济矛盾所导致的。武宗对全国发布的《拆寺制》中,列举了佛教的一系列罪状,其中最主要的是“蠹耗国风,诱惑人意”,“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他认为“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使得“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自己灭佛的主要目的是“惩千古之蠹源”,以“济人利众”。早在即位前,武宗就曾说过:“穷吾天下,佛也。”灭佛的结果,确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用,大批僧尼还俗,寺院奴婢编入税户,把寺院钱物收归官府,铜铁佛像铸为钱币与农具等。

灭佛的主要参与者是宰相李德裕,早在敬宗时他在浙西观察使任内,就提出要限制佛教的发展。徐州节度使王智兴泗州置僧坛,很多江南人北渡落发为僧,李德裕就提出要禁止这种做法。他提出如果不禁止,江南就会损失60万丁壮的租赋。当时连敬宗这样昏庸的皇帝也看到了佛教在经济上对政府造成的损失,“即日诏徐州罢之”。武宗灭佛后,李德裕对武宗的做法大加称赞,认为武宗“独发英断,破逃亡之薮,皆列齐人;收高壤之田,尽归王税。正群生之在惑,返六合之浇风。出前圣之谟,为后王之法。巍巍功德,焕炳图书”。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政府的财政来源,武宗灭佛是佛教势力日益膨胀的必然结果。武宗之前的皇帝之所以没有灭佛,主要是矛盾的发展还不到最尖锐的程度。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佛教与朝廷的矛盾从唐一代始终存在,历代反佛的士大夫很多,他们对佛教耗财蠹国的攻击十分猛烈,却从未受到帝王的重视,除武宗外,再也没有一个皇帝废佛,相反崇佛的君主却是一个接着一个。唐武宗灭佛后,对道教极度崇信,曾举行长达一百多天的道场,连续五个月修建宏伟壮丽的仙台,厚赐道士,从经济角度看,唐武宗对佛教有清醒的态度,那么他为什么又马上会沉溺于道教?

一种比较新颖的观点认为唐武宗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宣宗是武宗的叔叔,他当时从宫中逃出之后,隐身于佛门,而武宗的灭佛,其实是为了查杀宣宗,毁灭他的栖身之所。

日僧圆仁在武宗灭佛时恰好居中国,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道士上奏武宗:“孔子说云:‘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臣等窃惟黑衣者,是僧人也。”圆仁自己猜测说:“李氏十八子,为今上第十八代,恐李家运尽,便有黑衣夺位欤?”他认为武宗听到了这段话后,从此“憎嫌僧尼”了。这是一条伪托孔子所说的谶语,是精心炮制出来的。武宗是唐代第十八个皇帝,而且“十八子”与“李”字相合,黑衣是当时僧尼突出的标志。谶语向人们明白预告:唐武宗的祚运就要完结,佛门中将有人要登上天子的宝座。

佛门中的黑衣天子是谁?是武宗的叔叔唐宣宗。唐武宗上台后,对可能构成皇位威胁者进行迫害,唐宣宗被迫出游为僧。武宗初时尚崇奉释教,但在会昌元年六月突然改变了态度,于自己生日棒决入内斋与道士谈经的僧人,这很可能是武宗这时得到了宣宗逃入佛门的消息,从而把佛教视为异己力量。会昌二年、三年,武宗屡次下令对寺院僧尼加以勘问盘查,大概是在对不知去向的宣宗进行搜捕追拿。在灭佛过程中,对僧尼进行了残酷的、非理性的迫害与杀戮。武宗灭佛不久,宣宗即位,马上大兴佛教,其原因就在于佛门曾是宣宗的避难场所,而且又为隐藏宣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宣宗兴佛实有还愿报恩的动机。

这种说法提出后,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驳。他们认为宣宗隐身于佛门,其实是无稽之谈。武宗在未做皇帝的时候就信奉道教,曾在开成五年(840)秋召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修道场,他并不是在会昌元年突然间的态度改变。会昌二年、三年对僧尼的勘问,根本不是对宣宗的搜捕,因为其时宣宗32岁,武宗只要对30多岁的僧人查问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兴师动众。会昌五年规定50岁以下的僧尼全部还俗,后来外国僧尼也要还俗回国,为了查杀宣宗,至少所有的尼和外国僧是被冤枉了。即使宣宗隐身于僧中,僧还俗为民后,宣宗还可以隐身于民间,仍不能达到目的。“李氏十八子”这条谶语出自于道士之口,只能说明佛道间的矛盾,并不能说明武宗与宣宗之间的权力之争。因为如果宣宗代替武宗,政权仍在李姓手里,根本没有必要“恐李家运尽”。以“黑衣”暗示佛教徒要改朝换代并非始于唐武宗,南北朝时曾经出现过。道士之所以散布这种谶语,不过是前人的故伎重演,并不是针对唐宣宗的。宣宗恢复佛教,也不是针对武宗本人的,而是崇佛者对反佛者斗争的一次胜利。

唐武宗灭佛,对唐朝历史和佛教的发展影响极大,促使他灭佛的根本原因,尽管已有很多人在探索,但至今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研讨的谜团。

同类推荐
  • 雨梦传奇

    雨梦传奇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发兵围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进师松山。皇太极闻知,亲率大军陈师于松山、杏山之间,意图切断明军粮道。阿布泰贝勒和博格贝勒各率正白旗和镶蓝旗进行此次伏击,这二人一起作战多次,颇有默契,总是能大获全胜,是皇太极非常倚重的大将。
  • 星火燎宋

    星火燎宋

    一个前世郁郁不得志,被逼上绝路的军人转世重生到北宋,从此千年前的历史被埋下了一粒星星之火……
  • 山海经(第六卷)

    山海经(第六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 忠佞录

    忠佞录

    “卓然卓然燕云史,飞来一卦金缕衣。不断不绝不熠熠,乱否真否可着否。朋宴友席,奈何一翻路人甲。当年豪放,不确如今形陌路。”——《忠佞录》
  • 读史随笔

    读史随笔

    随笔根据其内容,大体分为正气篇、兴衰篇、考辩篇和杂论篇四部分。写了不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淡泊名利、坚强不屈、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旨在使人们以他们为榜样,干好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
热门推荐
  • 冥者界

    冥者界

    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冥界大陆,没有斗气和魔法,只有冥者以力破天,掌控天地。强大的冥兽,神秘的炼冥师,用来改变大陆法则的圣冥塔,大陆中隐藏的各大势力,以及主角体内那神秘器魂的来历……体系设定:冥士,冥师,冥斗士,冥斗师,冥狂,冥玄,冥君,冥皇,冥帝,冥尊。^^^^^^^^^^本书很强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功夫

    功夫

    故事已经开讲,残酷的战斗即将进行,热血的少年,孤独的侠者,残忍的恶魔,正义的使者。一段悬疑诡秘的江湖历史,一场荡气回肠的旷世之恋。现实和梦境,他世界和此世界的轮回,鲜血飞溅中舞蹈的娇嫩红桃花,打开他世界之门的诡异人头石,河滩上坠毁的飞碟,拍朝老者的恶毒魔掌,青翠欲滴的侠隐谷,翩翩婆娑的竹林,刀光剑影,弹雨枪林。
  • 廿载繁华梦

    廿载繁华梦

    本书是清末两部著名谴责小说《廿载繁华梦》、《负曝闲谈》的合集。以广东海关库书周庸佑从发迹到败逃的二十年为题材,是一部描写真人真事之作。围绕对主人公二十载繁华终成一梦的叙写,作品展开了对清王朝末期上自朝廷、下至民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绘,从而尖锐地批判现实,把以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寻花问柳、携妓纳妾为其全部生活内容的整个官场的龌龊腐朽和盘托至读者面前,使人看到清王朝的不可救药。
  • 触梦

    触梦

    “妈......妈......”陆成良跪在母亲面前,头顶着母亲膝盖一直不抬起,他抽泣着,极力压低自己的声音一声声的咆哮着。母亲用衣领擦了擦眼泪,双手将儿子扶起。“出去外面了多吃点好的,多买点衣服打扮一下自己,别省着了。有适合的女孩子就带回来”。陆成良出生于广西一个小村庄的一户农民家庭。初二就辍学到广东打工,四年前在广东贩毒被抓,判了三年。一年多前出狱后一直在家里务农。三年的牢狱能否改变一个人?这次远赴广东又所为何事?是否重蹈覆辙?
  • 青楼王妃

    青楼王妃

    她清雅若芙蓉,却因一颗眉间红砂,沦落风尘青楼,她淡泊如止水,却逃脱不掉一个无稽预言,成为“神女”,卷入乱世权谋。人道红颜祸水,她即使躲避这祸水之咒,奈何倾世容颜终难掩,偏偏惹得众生妒。一切是造化弄人,还是有人居心叵测?多事之秋,他既然一心天下大业,为何偏与她一小女子过不去。世事沉浮,辗转几何,几番沉沦后,她只问他:“你既然唱了这出戏,为何不将戏唱到底?”他淡漠地答她:“我怎会料到这世上会有一人让我假戏真做,如今,我已然分不清哪一出是戏,哪一出是真,还如何唱下去?”可惜,戏再真,依然是一出戏,入戏太深,谁将万劫不复?她将头轻伏在他肩上,莞尔一笑:“不论它真真假假,妾身愿与你夫唱妇随。”
  • 白救度佛母赞

    白救度佛母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部落法师

    部落法师

    李冥作为建筑学大二的学生,在中德交流年有幸成为十个交换生之一,在挣扎着忍痛离开家人和女朋友,坐上了飞往德国的班机。不成想,噩梦开始,他无意中穿越到了一个原始部落;怀揣着那遥不可及的回家梦,且看他如何在原始的崇拜里,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法师,圣人。
  • 凤凰结:蝶舞红尘错

    凤凰结:蝶舞红尘错

    神无情,经历了四世情劫的柳盎然说:世间万物皆有情,宫蝶澈,十五岁背负起天下苍生的重任,她没有怨言,世事难料,她不过也只是个年华正茂的少女,离开牢笼般的皇宫,是她最大的夙愿。国家处于多事之秋,皇帝无道,民怨四起,番邦蠢蠢欲动,而她一个弱女子,却要担起扭转乾坤的重任…
  • 复仇公主之彼岸花开

    复仇公主之彼岸花开

    本书分三卷,后面每卷第一张都有简介,魔法学院。复仇开始。找到真爱。有可能会写番外
  • 刁蛮公主地狱吻

    刁蛮公主地狱吻

    【推荐新文《毓若兮枫》,此文为古代言情,敬请关注点评】洛芷璇,紫翎……我到底是谁?我的存在又是为了什么?失去一切,还可以重新来过吗?我回不去了……“我必须警告你,千万不要爱上我,不然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芷璇,我爱你,我真的很爱你。”“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会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你。就算无法永远在一起,我永远都会爱着你,带着你对我的爱守护着你。””要是我也有女儿的话,我要……嗯……我一定要给她取名叫‘紫翎’。“”紫翎,欢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