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友好活动中进行了许多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后在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在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全国各民族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宗教界的爱国人士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支援祖国建设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的准则。
四、人民政协的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有关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重要问题的讨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根据中国共产党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举行有各党派、团体的负责人和各界爱国人士的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协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密切联系各方面人士,反映他们及其所联系的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国家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调整和处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关系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部合作的重要事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先进思想,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以及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的宣传教育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坚持发展科学、繁荣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密切联系国家机关和其他有关组织,在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体育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委员的专长和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组织委员视察、参观和调查,了解情况,就各项事业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向国家机关和其他有关组织提出建议和批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组织和推动委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和交流业务和科学技术知识,增强为祖国服务的才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同台湾同胞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加强同港澳同胞的联系和团结,鼓励他们为建设祖国和统一祖国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知识分子政策,以利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五、人民政协的组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决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议案,应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议案,应经全体常务委员过半数通过。各参加单位和个人对会议的决议,都有遵守和履行的义务。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地方委员会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委员,在政协会议上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对政协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单位和个人,有通过政协会议和组织参加讨论国家大政方针和各该地方重大事务,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
六、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有关规定,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还出台了一个文件,叫做《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可以参考。
七、三大法宝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时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我们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我们曾和党内的机会主义倾向作斗争,右的和“左”的。凡在这三件事上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革命就受挫折。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480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础上,成功地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实现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八、从六条标准到四项原则
协商就是通过对话取得共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就是协商要有前提。要参与这样的协商,就要了解这个前提。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曾提出过辨别香花和毒草的六条标准,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几个口号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百花齐放就是文化协商之礼。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口号,就字面看,是没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可以利用它们,资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们,其他的人们也可以利用它们。所谓香花和毒草,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也有各自的看法。那么,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点看来,究竟什么是我们今天辨别香花和毒草的标准呢?在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应当怎样来判断我们的言论和行动的是非呢?我们以为,根据我国的宪法的原则,根据我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我国各党派历次宣布的共同的政治主张,这种标准可以大致规定如下:
(一)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四)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五)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
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
六条政治标准,成了五十年代社会舆论的标准,各界言行的政治规范。所以我们说它是“礼”。符合这六条标准,就是合“礼”的,不符合这六条标准,就是不合“礼”的。
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花了很大气力纠正“文化大革”及其以前的一些政治运动和思想斗争中“左”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类“左”的错误不允许重犯。但是,不少同志片面地总结历史教训,认为一讲思想斗争和严肃处理就是“左”,只提反“左”,不提反右,这就走到软弱涣散的另一个极端。邓小平及时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他说:
我们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需要经常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人民。(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8页,人民出版)
从毛泽东的六条标准,到邓小平的四项原则,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思想原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基础。
九、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
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处理党派关系有八字方针,毛泽东同志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口号,也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这个口号并不是突然提出来的,它已经经过了好几年的酝酿。长期共存的思想已经存在很久了。
为什么要长期共存呢?毛主席说,这是因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
因为,各党派互相监督的事实,也早已存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请参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自从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许多民主党派领导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所有民主党派都给戴上“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帽子。党的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在“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党派被诬蔑为“反动组织”,当作专政对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被停止活动。
当然民主协商也就无“礼”可讲了。这当然是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恶。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战线工作重新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纠正了把民主党派看成资产阶级政党的错误观点,指出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并且提出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重新恢复了我党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
邓小平同志说:“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党还要同所有的爱国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合作。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党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就国家范围内的爱国统一战线来说,我们党有哪些统战对象呢?可以大致列举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民主党派;
(二)是无党派民主人士,其中主要是爱国人士;
(三)是非党的知识分子干部,这是大量的;
(四)是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
(五)是原工商业者;
(六)是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
(七)是爱国的宗教领袖人员;
(八)是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家属和亲友;
(九)是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
(十)是归国侨胞和国外侨胞。
这十大方面,究竟有多少人?恐怕不是几百万、几千万,而是上亿人口。对于如此广大的上亿人口的统战对象,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同他们讲团结,并且主动地积极地和很细致地向他们做工作。通过人民政协,共商国事。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他们人数众多,问题还在于,这上亿人口的统战对象,确有许多优点。主要有三条:
(一)他们比较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