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7300000045

第45章 最高统帅的家庭生活(4)

夜间好多次出现濒临死亡的样子。第二天清晨,3月4日,不知哪一位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新点子来,说除了查到的病症之外,是否还患有心肌梗塞病呢?从医院叫来一位女医生,做了心电图,而后她武断地说:“是的,有心肌梗塞。”一阵忙乱。这是不是医生们在搞鬼,他们企图害死国家的领导人,故意不作心肌梗塞的诊断。现在我们大概要……说来也真够呛,直到现在我们在治疗诊断中也没有人提出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而这些人全是世界闻名的医生。斯大林现在已失去知觉,痛感不灵,要他自己说出心肌梗塞的常见症状已不可能,白血球增多和体温升高对说明心肌梗塞可能也有点好处。

3月5日清晨,突然发现斯大林口中吐出鲜血。吐血引起了脉搏下降,血压降低这种现象,使我们困惑不解,怎样向大家解释呢?

为了保持住徐徐下降的血压,我们不断地使用各种药物。会诊组的全体工作人员围在患者的周围,隔壁房间里人们焦急不安和预卜来日。中央委员会由布尔加宁陪诊。我注意到,他用一种怀疑甚至含有几分敌意的眼光看着我们。他肩上的元帅金星闪闪发光,面部虚肿,一绺头发朝前竖直,小胡子像某一代罗曼诺夫沙皇或日俄战争时期的将军。他站立在沙发后边,转过身来对我说:“米亚斯尼科夫教授,吐血是什么原因啊?”我回答:“可能是血管性胃壁小出血造成的吧,与高血压和中风有关。”“又是可能?”他不友好地学着我的语调问,接着他用威胁的口吻加上几句:“您得注意,你们这些人张口闭口总是血管长,血管短,而把主要的问题却给……”他显然想说“给”疏忽了,“给”放过了,但感到这样说不对头,只好改换词句,“给我让开点,叫我过左。”

3月5日,一整天我们都在忙着打针,写日志,编公报。中央委员会委员这时在二楼集会。政治局委员再次走近垂危患者身旁。级别低的官员伫立门外引颈探望,不敢进入室内看望半死的“当家人”。我记得,赫鲁晓夫也是隔门探病的一个人,此时此地必须遵守等级制度,最前面走的是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其次是伏罗希洛夫,而后是卡冈诺维奇,最后才是布尔加宁和米高扬。莫洛托夫身体欠安,患流感引起的肺炎,他来探望过两三次,停留时间也不长。

肠胃出血的解释记人了日志并写进了当天晚上作出的详细病案总结,当时患者的呼吸还未停止,但已到垂危濒死的时刻了。

3月5日21时50分,死神终于降临了。当然这是一个具有高度纪念意义的时刻。我们刚一宣布脉搏消失,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几项标志,党政领导人、女儿斯维特兰娜、儿子瓦西里和警卫人员便先后走进了宽敞的房间。大家肃立、静默,一动不动地站立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究竟站了多长时间,也许30分钟,也许更长一点。毫无疑义这是一宗历史大事件。一位领袖离开了人世,提起他的名字来,全国上下乃至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3月6日中午11~12时,在花园凯旋大街荣获列宁勋章的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大楼院内的侧厅里,对斯大林的遗体做了解剖。会诊组医生中参加解剖的有我和卢科姆斯基,还有几名警卫人员在场。做解剖的是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教授A·H·斯特卢诺夫,在场的有医学科学院院长H·H·阿尼奇科夫和生物化学教授C·P·马尔达含夫(他负费往尸体上涂防腐剂),以及病理解剖学家斯克沃尔采夫教授,米古诺夫教授,鲁萨科夫教授等。在进行解剖中,我当然心急如焚。心脏有问题吗?呕血从何而来?懈剖结果,证明全部诊断无误,没发现心肌梗塞(只找到出血病灶)。

在斯大林遗体解剖中我们看到的脑动脉严重硬化,毫无疑问,近几年有了发展,我们不仅要问,这种病给斯大林近几年的精神状态、性格、行为举止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谁都了解,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能破坏神经细胞的营养,使神经系统失去许多机能。首先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可以发现抑制(包括各种不同的抑制)过程的减弱……

我认为在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的时候,不但要做纯文学或心理学方面的描述,还必须从医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谁能不生病,特别是到了生命的晚年。生病就能在他们的行为举止中造成某种程度的变化……。脑血管硬化发展很慢,需要多年时间。在斯大林的头颅中发现了早期生成的脑软化病灶。谁都知道,得了这种疾病的人,智力知觉毫不减退或减退甚微。这样的老年人在脑力活动方面做出许多有成绩的事情来,而在心理方面(特别是情绪反应)可能变化很大。

斯大林的突然去世,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北京的报纸在斯大林的遗像上镶上了黑框,并发表了高度赞扬他的悼念文章;法国根据国防部的命令下了半旗,以示致哀;当赫里欧表示向“曾经参与把我们从纳粹手中解放的领袖”致敬时,国民议会成员全体肃立致敬。在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因斯大林的去世一下子跌落了10亿美元,两天之后才回升。哈里·杜鲁门用这样的话把自己此时的态度记载在历史上:“听到一个熟人逝世的消息时,我总是感到难过的。”

但美国的许多评论表现出了不友好的态度。《洛杉矶时报》的虔诚的评语是:“斯大林去地狱的路条生效了……我们所能希望的最好的事,就是发生争夺继承权的内战。”新上任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着手去实现这个残酷的愿望。在官方表示了吊唁之后——报纸标题着重指出这“只是官方的”——据宣布美国政府正在“准备一项野心勃勃的计划,来利用苏联的处境——运用一切宣传工具及其他手段来煽起俄国内部的纷争,并且使俄国的卫星国脱离俄国”。美国在朝鲜的部队利用了共产党世界各地静默五分钟致哀的时机“发射了猛烈的排炮”。

美国的反应令西欧大为震惊。欧洲人,不论他们的政治见解如何,尊重一个伟大民族对他们的领袖的哀悼,而这位领袖曾比任何人作出更多的贡献来使欧洲取得对纳粹分子的共同胜利。同美国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回想到莫斯科是如何对待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死讯的。得到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消息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清晨两点钟立刻赶赴美国大使馆,他的毫不掩饰的悲哀使美国大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都感到十分意外。连大使馆雇佣的苏联侍者都对美国人表示了他们受了震惊的同情。大家都悼念这位具有世界理想的人,因为他曾同斯大林一起寻求稳定的世界和平。斯大林的去世给予美国一个用礼貌来医治旧创伤的机会,但是,华盛顿的态度却显露了恶意。

无论哀悼死者的人还是对哀悼者给予侮辱的人都一致认为,斯大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甚至(《洛杉矶时报》也感到有必要连续好几天用五个版的篇幅刊载有关斯大林的病情和逝世的细节。如果在1924年,他们连报纸的五行版面都不会给的。据著名传记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1924年4月她曾为《赫斯特国际杂志》写过一篇文章,那是美国刊登的第一篇有关斯大林的文章。她写道:“斯大林在政府中没有职位,但是假若要谁来继承列宁的话,那就是斯大林。”当时这些话在美国好像石沉大海,无人注意。但是在29年后的今天,霍华德·克密斯从欧洲报道说:“在20世纪前半世纪,斯大林比任何人都更多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斯大林的遗体停放在克里姆林宫的圆柱大厅里。苏联领导人为斯大林守灵。左起:赫鲁晓夫、贝利亚、马林科夫、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斯大林把苏联建成了一个强国,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他也加速和有助于形成了亚洲的,特别是中国的,新兴的民族主义运动和西方的“福利国家”运动。霍华德·史密斯指出:“他使西方对工人的整个态度起了变化。”因为凡是有关政府计划的想法、美国的“新政”和英国的“福利国家”的想法,都是由于要同苏联的五年计划相竞争而产生的,为了使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不至于导致革命。

就是这样,斯大林在所有国家内创造了历史,不管赞成他的也好,反对他的也好。

在后来的年代中,当苏联人民回顾他们对斯大林去世的哀悼时,他们似乎记得在他们的悲哀中掺杂了一种感觉,觉得苏联已经走到一个时代的尽头,新的时代正在开始,而这个新时代将会有许多地方与以前有所不同,特别是,生活将比“老头儿”时代更自由一些。不论这是他们当时的真实感觉,或者只是把他们现在的感觉反射到过去,但这一点是确实的。一个时代结束了,斯大林不得不随着它而消逝。人民的生活往往是随着完成一项工作的个人的死亡而前进的。斯大林预言了将来,但他自己却不能去领导它。斯大林辜负的历史太多了。

凡是读过斯大林的最后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人,没有一个会认为斯大林的智力已经衰退。这部著作中的细节可能有可以抨击之处,但这部著作是一个清晰而全面地观察世界的人的预见。他看出了:他在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社会主义已经在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建立起来,这种情况使一切问题起了变化,也使一切答案起了变化。

斯大林去世后,苏共中央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苏联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53年3月7日所作的决议指出:

……

中央、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在党和国家处于困难的时刻认为,党与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不间断的正确的领导……首先要求……不准许发生任何唤散和混乱现象,以便绝对地保证我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对内对外政策的顺利执行。

马林科夫担任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被任命为第一副主席,兼任苏联内务部部长(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合并为一个部,称内务部),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均为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兼任外交部长,布尔加宁被任命为国防部部长(军事部和海军部合并为一个部),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第一常务书记,伏罗希洛夫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同类推荐
  • 一起走过的日子

    一起走过的日子

    本书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胡伟立先生的自传,主要讲述他1986年至1997年在香港为数十部经典影片配乐的幕后甘苦,同时穿插了他与徐克、成龙、李连杰、刘德华、杜琪峰、周星驰、王晶等著名影人交往的故事。
  •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1899年7月21日,芝加哥郊外的奥克帕克村,盛夏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一位普通的母亲欢欣地记下了自己的长子出生的情形:小鸟儿唱着它们最悦耳的歌来欢迎这个幼小的陌生人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幼小的陌生人生下来身长2尺3,体重8斤6两,头发又浓又黑(长大后变成赤黄色),眼睛深蓝色(长大后变成棕褐色),皮肤赤褐色,胖乎乎的脸颊上一边一个小酒窝,出生后的第一声哭喊孔武有力。他就是日后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的厄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 名人传

    名人传

    世界上优秀的传记作家有不少,但像罗曼·罗兰这样优秀的乃至伟大的作家写传记的,在我看来恐怕只有一个茨威格可以与之相媲美。罗曼·罗兰是写小说的,茨威格也是写小说的,传记差不多只能算是他们的副业。而罗曼·罗兰的传记,也没有茨威格的传记规模宏大。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话说中国-帝王

    话说中国-帝王

    本书主要内容为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晋武帝司马炎等。
热门推荐
  • 有趣的中国太子

    有趣的中国太子

    本书真实再现了皇太子的生活、皇太子的不同命运,皇太子与皇帝的关系、皇太子的最高权力到手前的政治斗争,透视中国王朝的政治特色。
  • 夏生花枝终折枝

    夏生花枝终折枝

    夏晓晴本以为这一生她会孤独平淡地走下去,她也习惯了一个人。原来夏娃是亚当的肋骨,夏晓晴也注定了是别人的肋骨。她爱不起温润,不敢再爱刘杨,却对左亦白越陷越深。清冷俊逸如他,设下温柔陷阱,只因既然你敢走进我心里,你的眼里自然也只能有我。夏晓晴崩溃:你别再撩拨我,我会认真的。左亦白说:我要得起你的认真。你的下半辈子我包了。不,你的上半生,我都包了。过往,我帮你讨回。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自此,你是我眼里最绚烂的夏花。为你,我自当不复叹岐路,马前尘夜生。
  •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的修仙者

    都市的修仙者

    晨星幼儿时因患大病,无意间被济世堂堂主葛长青发现天资聪颖,故收为关门弟子并医治好了疾病。在济世堂学习12年下山游历,闯荡大陆。撩妹,扮猪吃老虎,腹黑等词在晨星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 红色通辑令

    红色通辑令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引水、开路,一心为民,创业、奉献、立党为公。金钱、权利、美色交织纠缠错综复杂,侦破、打黑,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惊心动魄、悬念重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欲罢不能。...
  • 海蓝羽翼

    海蓝羽翼

    本书以23世纪为背景,以一个精通飞机制造与飞行技术的飞行员的故事贯穿始终,体现了作者关于爱与责任,战争与和平,科技与人性,权力与欲望的思考,本书想象奇特,文笔酣畅,故事结构完整清晰,是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良好结合,是一部较为引人入胜的小说。
  • 拉天摩的夏天

    拉天摩的夏天

    我叫柯纳,一名大二的学生,目前就读匈南大学。我受过一次伤,失去了之前大部分的记忆。对于之前接触过的人都还是认识的,但记不得发生过的事。感觉总是那么的奇怪而不真实。我记不起这个学校的样子,但仍能凭着感觉到达我想到的地点,依然能在路上跟之前认识的人打招呼。想不起我是怎么来到此地,像梦一样四处游走。我不记得我的过去,我要找到我的过去。
  • 清朝的八爷到现代

    清朝的八爷到现代

    讲述清朝康熙的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八爷、八阿哥)在古代女主角死后,穿越现代,如何适应现代生活,面对与女主爱情及多角恋,八爷又该如何面对,在现代生活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经过种种波折之后能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否能收获自己爱情与女主在一起。
  • 鹿晗之你好鹿精灵

    鹿晗之你好鹿精灵

    “小姐,你没事吧?”“……”“小姐?”“你是精灵吗?”“额,小姐我是鹿晗,不是精灵……”“鹿精灵……”“额……”
  • 大明船王

    大明船王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精品】一个勇敢的喜好旅游、探险的年轻人,乘坐热气球环游地球,经过百慕大魔鬼三角地带时神秘失踪。没想到竟然回到了嘉靖年间,那个中国历史上倭寇最为猖獗的年代,日本战国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年代,西方各国正不断崛起,如火如荼地开拓殖民地的年代。他,摧毁了无敌舰队他,终结了日本战国他,开创了明朝的殖民史,推动了明朝的近代化他究竟是个伟大的资本家还是个邪恶的海盗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