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0300000018

第18章 儒效(2)

①敬己:使自己受尊敬,指别人不能用不礼貌的态度去侵犯他。②分分:是“介介”之误。③猒猒:通“愿愿”,或作“厌厌”,也作“愔愔”,心满意足而安详和悦的样子。④长久:可以理解为心满意足而与世无争,就会平安无事,所以能长久地立足于社会。⑤殆:通“怠”。⑥炤:同“照”,照射,明白地照见。⑦知:通“智”。⑧统类:纲纪法度,即指礼法。⑨文章:指礼义制度。

【译文】

多么井井有条啊,做事有条不紊,威风凛凛啊使自己受人尊敬,坚定不移啊始终如一,怡然自得啊长久不息,满腔热忱啊执行原则毫不怠慢,洞察一切啊运用智慧是那样明明白白,一丝不苟啊符合礼仪法度,安泰自若啊文采风流,温文尔雅啊那样喜欢别人的善言善行,忧心忡忡啊担心别人不守名分:像这样,就可以称为圣人了,因为他的道德品质始终如一。

【原文】

曷谓一?曰:执神而固。曷谓神?曰:尽善挟①治之谓神。曷谓固?万物莫足以倾之之谓固。神固之谓圣人。圣人也者,道②之管③也。天下之道管④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⑤矣。《诗》言是,其事也;《书》言是,其志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故《风》之所以为不逐⑥者,取是以节之也;《小雅》⑦之所以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颂》⑧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天下之道毕是矣。乡⑨是者臧,倍是者亡。乡是如不臧,倍是如⑩不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

【注释】

①挟:通“浃”,周遍,通,透。②道:指根本性的政治原则与思想学说。③管:枢纽,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④管:用作动词,是集中的意思。⑤是:指儒家的学说。⑥逐:追赶,指赶时髦而追随歪风邪气。⑦小雅:《诗经》中朝廷的正声雅乐被名为《雅》,其中再分为《小雅》和《大雅》。“雅”是正的意思。⑧颂:是《诗经》的一部分,它是宗庙祭祀的舞曲。⑨乡:通“向”,迎合。⑩如:通“而”。

【译文】

什么叫做专一?回答:对事物掌握得完美而又坚定不移。什么叫做“神”?答案是:能使天下尽善尽美叫做“神”。什么叫做“固”?世间的一切都不能够使他动心叫做“固”。做到了“神”与“固”就叫做圣人。

所谓的圣人,就是思想道德的枢纽。天下的思想原则都集中在他这里,历代圣王的思想原则也统一在他这里,所以《诗》、《书》、《礼》、《乐》也都归属到他这里了。《诗》说的是圣人的心意;《书》说的是圣人的政事;《礼》说的是圣人的行为;《乐》说的是圣人的和谐心情;《春秋》说的是圣人微妙的语言和精辟的道义。因此,《国风》之所以不失于流荡的作品,是因为它所选取的诗篇是有节制的;《小雅》之所以为小雅,是因为它所选取的文章文采斑斓;《大雅》之所以为大雅,是因为它所选取的诗篇是待人推广的;《颂》之所以成为登峰造极的作品,是因为它所选取的诗篇能贯穿人的精神。天下的思想原则全在这里了。顺从它的就会有好结果,背离它的就会灭亡。顺从它而没有得到好结果、违背它而不灭亡的,从古到今,还不曾有过。

【原文】

客有道曰:孔子曰:“周公其盛乎!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应之曰:是殆非周公之行,非孔子之言也。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履天子之籍,负扆①而立,诸侯趋走堂下。当是时也,夫又谁为恭矣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孰谓周公俭哉!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②,东面而迎太岁③,至汜④而泛,至怀⑤而坏,至共头⑥而山隧⑦。霍叔⑧惧曰:“出三日而五灾至,无乃不可乎?”周公曰:“刳比干⑨而囚箕子⑩,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遂选马而进,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厌旦于牧之野。鼓之而纣卒易乡,遂乘殷人而诛纣。盖杀者非周人,因殷人也。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故外阖不闭,跨天下而无蕲。当是时也,夫又谁为戒矣哉!

【注释】

①扆:宫殿中门和窗之间的屏风。天子接见诸侯时,背靠这屏风而面向南。②兵忌:古代迷信,出兵要选择吉日,在忌日出师则不利。③迎:逆。太岁:即木星,又名岁星。古代占星家认为岁星是吉星,它运行到某一星宿,则地上与这一星宿相对应的国家就吉利。谁如果冲犯了它所在的方位,就会遭殃。④汜:汜水,在今河南汜水县西。⑤怀:地名,在今河南焦作附近。⑥共头:山名,在今河南辉县。⑦隧:通“坠”。⑧霍叔:周文王之子,武王同母弟,姓姬,名处,一说名武,封于霍(在今山西霍县西南),故史称霍叔。⑨刳:剖开挖空。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商王文丁(太丁)的儿子,故又称王子比干。他因劝说纣王而被剖腹挖心。⑩箕子:纣王的叔父,为太师,封于箕(在今山西太谷东北)。他曾劝谏纣王而被囚禁,周武王灭商后获释。

【译文】

有个人说:“孔子说:‘周公可以算得上是圣人了!他身份高贵而更加谦逊有礼,家里富裕而更加节约俭朴,战胜了敌人而更加戒备警惕。’”回答:“这大概不是周公的行为,也不是孔子的话。武王驾崩时,成王还很年幼,周公庇护成王而继承武王,登上了天子之位,背靠屏风而立,诸侯在堂下有礼貌地小步快跑前来朝见。在这个时候,他又对谁谦逊有礼了呢?他全面控制了天下,设置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就独占了五十三个;周族的子孙,只要不是发疯糊涂的人,无不成为天下显贵的诸侯。谁说周公谦让节俭呢?武王讨伐纣王的时候,出发的那天是兵家禁忌的日子,向东进军,冲犯了太岁,到达汜水时河水泛滥,到达怀城时城墙倒塌,到达共头山时山岩崩落。霍叔恐惧地说:‘出兵三天已遇到了五次灾害,恐怕不行吧?’周公说:‘纣王将比干剖腹挖心,还囚禁了箕子,奸臣飞廉、恶来当政,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挑选了良马继续前进,早晨在戚地吃饭,晚上在百泉宿营,第二天黎明来到牧地的郊野。战鼓一响,纣王的士兵就掉转方向倒戈起义了,于是就凭借殷人的力量而诛杀了纣王。原来杀纣王的并不是周国的人,而是依靠了殷人,所以周国的将士没有斩获的首级和俘虏的缴获,也没有因为冲锋陷阵而得到的奖赏。周国的军队回去以后不再动用铠甲、头盔与盾牌,放下了各种兵器,统一天下,创作了乐曲,从此《武》、《象》兴起而《韶》、《护》被废弃了。四海之内,无不转变思想,因为这种教化而归顺周王朝。因此,外户不闲,走遍天下也没有什么边界。在这个时候,他又戒备谁呢?”

【原文】

造父①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②其能;羿③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舆固马选矣,而不能以至远、一日而千里,则非造父也。弓调矢直矣,而不能射远、中微,则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制强暴,则非大儒也。

【注释】

①造父:周穆王的车夫,善于驾驭车马。②见:同“现”。③羿:夏代东夷族有穷氏(居于今山东德州市南)的部落首领,故又称夷羿、后羿,善于射箭。

【译文】

造父,是天下善于驾驭车马的人,如果没有车马就没法表现他的才能;后羿,是天下善于射箭的人,如果没有弓箭就没法表现他的技巧;大儒,是善于整治统一天下的人,如果没有百里见方的国土就没有办法显示他的功用。如果车子坚固、马匹精良,却不能用它来到达远方、日行千里,那就不是造父了;弓调顺、箭硬直,却不能用它来射到远处的东西、命中微小的目标,那就不是后羿了;统辖百里见方的领土,却不能靠它来整治一统天下、制服强暴的国家,那就不是大儒了。

【原文】

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①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穷也,俗儒笑之;其通也,英杰化之,嵬琐逃之,邪说畏之,众人愧之。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注释】

①笞:用鞭子、竹板抽打。棰:用木棍打。

【译文】

那些大儒,即使隐居在偏僻的里巷与简陋的房子里,贫困得无立锥之地,但天子诸侯也没有能力和他竞争名望;他统辖虽然只是百里见方的封地,但千里见方的诸侯国没有哪一个能与他争胜;他鞭挞强暴的国家,统一天下,也没有谁能推翻他:这就是伟大的儒者所具有的特征。他说话符合法度,行动符合礼义,做事没有因失误而引起的悔恨,处理危机、应付突发的事变处处都恰当;顺应时世,因时制宜,即使采取上千种措施,不管外界千变万化,但他奉行的原则始终如一:这是大儒的考核标准。在他穷困失意的时候,庸俗的儒者讥笑他;在他显达得志的时候,英雄豪杰都受到他的感化,怪诞鄙陋的人都逃避他,持异端邪说的人都害怕他,一般民众在他面前都自惭形秽。他得志了就统一天下,不得志就卓然独处而博得高贵的名声。上天不能使他死亡,大地不能把他埋葬,桀、跖的时代不能污染他,不是大儒就没有谁能这样立身处世,仲尼、子弓就是这样的人。

【原文】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①儒者,有大儒者。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逢衣浅带②,解果③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④学杂,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⑤诗书;其衣冠行伪⑥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者⑦;其言议谈说已无异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别;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掩其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事其便辟⑧,举其上客,德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

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⑨法教⑩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知之日知之,不知日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今持古,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应之,无所疑怍,张法而度之,则崦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

故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用万乘之国,则举错而定,一朝而伯。

【注释】

①雅:正。②逢:蓬松宽大。浅带:指宽阔的腰带。阔带子束衣服束得很浅,所以称“浅带”。③解果:亦作“蟹蜾”、“韰倮”、“蟹堁”,高的意思。④缪:通“谬”。举:即上节“举事”之“举”。⑤杀:减少,降等。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指不懂得把奉行礼义放在首位,把诵读《诗》、《书》降到次要的地位。⑥伪:通“为”。⑦者:犹“之”。⑧便辟:通“便嬖”,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⑨齐:通“济”,补救。⑩教:教令,诸侯的命令。

【译文】

所以,有庸俗的人,有庸俗的儒者,有高雅的儒者,有伟大的儒者。

不学习知识,不讲求正义,把求取财富利益当作自己的最高目标,这是庸俗的人。

穿着宽大的衣服,束着宽阔的腰带,戴着中间高起的帽子,粗略地效法古代圣明的帝王,实际上只能扰乱当时的社会秩序;学说荒谬,论述杂乱,不懂得效法后代的帝王去统一制度,不懂得把礼义置于最高地位而轻视诗书的作用;他的穿戴行为已经与社会上的流俗相同了,但还不知道厌恶它;他的言谈议论已经和墨子没有什么两样了,但是他的智慧却不能分辨儒家和墨家的区别;他称道古代圣王来欺骗愚昧的人而向他们求取衣食,得到别人的一点赏赐够用来糊口,就得意洋洋了;跟随君主的太子,侍奉君主的宠信小臣,吹捧他们的贵客,心甘情愿好像是终身没入官府的奴隶而不敢有其他的志愿:这是庸俗的儒者。

效法后代的帝王来统一制度,推崇礼义而轻视诗书的作用;他的言论和行为基本符合法规了,但是他的智慧却不能补救礼法教育没有涉及到的地方,自己没有听见、看见的地方还不能触类旁通;懂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对内不自欺,对外不欺人,根据这种观念而尊重贤人、畏惧法令、不敢懈怠傲慢:这是雅正的儒者。

效法古代的圣明帝王,以礼义为纲领而统一制度,根据浅近的知识推测博大精深的知识,根据古代的情况把握现在的情况,根据一件事物把握上万件事物;如果是合乎仁义的事情,即使存在于鸟兽之中,也能像辨别黑白一样把它辨认出来;奇特的事物、怪异的变化,虽然从来没有听见过,从来没有看到过,突然在某一地方发生,也能应付自如而没有迟疑和惭愧的表现,用礼仪法度来衡量它,还是完全一致,就像合乎符节一样:这是大儒。

所以,君主如果任用庸俗的人,那么万乘之国也会灭亡。如果任用了庸俗的儒者,那么万乘之国仅能保存。如果任用了雅正的儒者,那么就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也能安定。如果任用了伟大的儒者,那么即使只有百里见方的国土也能长久,三年之后,天下就能够统一,诸侯就会成为臣属;如果是治理万乘之国,那么一采取措施就能平定天下,一日之间就能称霸天下。

【原文】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①,无他道焉,已②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③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

【注释】

①毫匣:古代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毫厘”比喻微小的数量。②已:止。③识:记住。

【译文】

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知道,知道不如付诸实践。学习到了付诸实践也就到头了。付诸实践,才能明白事理,明白了事理就是圣人。圣人这种人,以仁义为根本,能恰当地判断是非,能使言行保持一致而不差丝毫,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就在于他能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罢了。所以听到了而没有见到,即使听到了很多,也必然有谬误;见到了而不理解,即使记住了,也必然虚妄;理解了而不付诸实践,即使知识丰富,也必然会陷入困惑。不去聆听教诲,不去实际考察,即使偶尔做对了,也不算是仁德,这种办法运用一百次会失败一百次。

【原文】

同类推荐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阅读的角度、记述富兰克林——这位奠基近代电学的美国科学家、成就并举于文学、政治领域的“美国科学和文学之父”的故事。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本书分为鲁班、爱德华·琴纳、威廉·赫谢尔等部分。
  •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百年出,风流忆千载,他们都是俗世间的神。效之,不神也仙。《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力求从立体的角度,即正史为主、野史笔记为辅,再加上文人视角,来解读史上又代表性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现象,透射某种规律或规则,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及通俗性于一体。陈雄的笔端机智且人性化,他的视角能跳出常态,不同流俗,他以体贴心体已心审历代才子才女们,使他们不再古板冷冰,犹如走回历史现场。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热门推荐
  • 宠婚谋爱:亿万总裁轻点宠

    宠婚谋爱:亿万总裁轻点宠

    为救母亲,她代替姐姐与陆少履行婚约,却换来陆少一句你不配。“我不缺妻子,只缺个暖床工具。做我情人,到我玩腻为止。”她真心沦陷,却发现陆少心里早有他人,他待她温柔不过是背影和那人相似。她试图挽救过这段感情,换来的却是绝望远走他国。再相逢,她是万人追捧的名媛千金,面对他的追求,她冷笑道:“我不缺老公,只缺个暖床工具。”五年前,她为他着了魔,他未曾动心;五年后,他为她入了迷,她前尘尽弃。
  • 重生之相门千金

    重生之相门千金

    她,当朝大学士之女,绝色容颜倾国倾城,不嫁王公贵族,甘愿委身为他妾。主母恶毒,丫鬟惨死,父亲入狱,母亲身亡竟然都是他所为。她心碎欲裂,还换来他一句:“罪臣之女,卖入青楼!”重生之后,愿再无痴心!
  • 跨国追萌妻

    跨国追萌妻

    她是被劈腿专业户,好多事情夹杂到一起让她想伤心也没有时间。去韩国祭奠母亲的那一天,在酒吧遇到一个极品男人,以为所有女人都会被他的皮相诱惑么?好吧,就让她教训教训他吧,反正他们过了这几天也不会再相遇了、纳尼?她没有眼花么?那个是...韩国那个酒吧男?他们项目的合作者?
  • 嫡堂娇

    嫡堂娇

    她手里梨花散,委地入泥身无还,“我不需要你娶我,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我不需要任何人抱以救赎的心态,自以为是拖我出苦海!”她已是豆蔻年华,立时气华四现,不复幼时的甜软,他终是伸出手去,摸摸她发顶,温尔淡笑,“娶你是为救赎,但却是为了救赎我自己……”—————————————————————_(:зゝ∠)_11月要考试,考不过会被扫地出门。更新不准时
  • 魂定胜天

    魂定胜天

    陈南是一个普通本科大学生,在一次思考时偶然进入了自己的脑海,发现了自己的灵魂所在,而且发现自己的灵魂居然可以出窍,什么偷听偷窥在自己面前都是浮云。原本普通无奇的生活从此变的丰富多彩了起来,曾经的梦想都慢慢的变成了现实。陈南经过不断努力摸索,终于弄懂灵魂的奥义,明白了只要掌握了自己的灵魂力量就能够超越自然,超越老天。
  • 神灵族

    神灵族

    为了她,他改变了一切,她带给他幸福,带给他痛苦,可是谁能解这世界情这一字,他为她落入轮回,重生,终于站在她身边。
  • 玛利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玛利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身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创造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 剑起溯源

    剑起溯源

    一切的一切从这里开始,一切的一切,从这把剑开始,一切的一切从这滴血........................
  • 豪门盛宠:首席第101次追妻

    豪门盛宠:首席第101次追妻

    她隐藏在他身边只想帮父亲偷到一份文件而已,不料却被当场抓包,稀里糊涂睡了号称第一权少的男人。事后,她没想悄悄溜走,磁性的嗓音在她耳边响起:“怎么,睡了我就想跑吗?”
  • 情深之初

    情深之初

    “你叫我有事吗。”“我们去个地方,到了你就知道了,上车。”“哦。凌深之?”男人并不回答,他带她来到一个没有人的桃花树下,“嫁给我吧,初晴。”她镇住了,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见她泪珠留了下来。他用自己的手轻轻抹了她的眼泪,再一次问:“恩?嫁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