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3100000026

第26章 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张载简介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因家居陕西郿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他还是洛阳“二程”(程颢、程颐)的表叔。他是中国北宋杰出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

张载从小天资聪颖。当时西夏常对宋朝西部边境侵扰很严重,对这位年仅21岁的张载刺激很大,不久他就像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并有建功立业之志。

范在延州(今延安)军府召见了他。张载谈论保卫国家的理想,得到了范的欣赏,认为张载可成大器。但又劝他道:“儒家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即,你是一个文人,一定可以成大器,但为何一定要去研究军事呢。范仲淹勉励他去读《中庸》,从儒学上下功夫。

张载听从了范的劝告,回家刻苦攻读《中庸》,但是仍不满意。于是又读了佛学,道家之书,但是他最后还是回到了研究儒学的学说上来。经过十几年,终于悟出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并建立起了自己的学说体系。

张载于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中进士,时值欧阳修主考,并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榜;后做过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签书渭州军事判官、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等短期的中央和地方官吏。张载做官期间很注意办教育,辞官后著书讲学。学生有问题,他都会给予回答。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在中国有深远影响。

张载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学习能改变人的气质。他把人性分成“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本然之性,为人所共有,都是善的;气质之性则是人形成后才有的。各人的气质可能有偏,于是有善有恶。对于不善的气质,教育可使其归善。圣人即天地之性,所以他的教育目的在于学为圣人。

为要达到此目的,张载十分重视“礼”的教育,要求学生习礼,“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他把动作中的礼当作变化气质的主要途径。由此,他主张“知礼成性”,一方面须有较深的知识,一方面又要谦恭合礼。

张载在教育方法上继承了孔子以后儒家的经验,并有所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他坚持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刚决果断”的志气,以在学习上不断地进步。他特别重视“思”和“凝”在学习上的作用,他说“学则须疑”,“逐事要深思”,“濯去旧见,以来新意”。他认为,学生能提出疑问,就说明他进步了。如果看到有可疑的地方却不会怀疑,说明他没有用心去学。

同时他又认为,“思”可以促进“疑”和“记”,经过思索才能产生疑问,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容易记忆。他还认为,“记”是“思”的基础,“不记则思不起”。他指出了教学过程中记忆、思考和疑难的辩证关系。

二、张载的教育思想

1张载教育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张载将完整的人性分为: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在此之前,所有人都将人性看作是一个整体,人性二元论是张载的首创,也是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张载认为世界上一切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虚空,均由“气”构成,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正蒙·太和篇》)

张载从“气”出发,他认为人和万物同出一源,都是物质的气凝聚而成的。因而气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正蒙·诚明篇》。但是所包含的气是不同的,有清有啄,有打开和闭塞之分,因此形成迥然不同的玩物和善恶智慧悬殊的人。秉气浊为物,秉气清为人;秉气最清为圣贤,秉气浊些为常人,秉气最浊则为恶人愚人。蔽而塞者为物,通而开者为人;蔽有厚薄,薄者为智,厚者为愚,无蔽无塞者为圣人。气又分为看不见的“太虚”和看得见的“气”两种状态,即“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正蒙·太和篇》),所以人生下来之后就有太虚的本然之性和气之性。本然之性即天地之性,气之性又叫气质之性。

这样,张载就创立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天地之性”是至高至善的,是人的本性,“天地之性久大而矣,莫非天也”(《正蒙·诚明篇》);“气质之性”是人形成后才有的,是与人的身体特点、生理条件结合在一起的,是由物质生活要求所引起的,也叫“攻取之性”或“习俗之气”,它包含着某种恶的因素。

气质之性常常干扰天地之性的正常发展,因此,就必须变化气质之性,使之回到性善的本来面目。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变化气质”。他认为只要加以督促和和引导,就能让学生归于正清。他说:“苟志于学,则可以胜其气与习,此所以偏不害于明也”(《张子语录下》),“如气质恶者,学即能移。今人所以多为气质所使不得为贤者,盖为不知学”(《经学理窟·气质》)。

张载从气本论的自然观出发,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克服了先秦以来把人性的善恶归于先天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这是历史的又一大进步。这样,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中,对恶的来源无法解决的问题;荀子性恶论中,既然性恶又如何教化的问题;董仲舒等为代表的“性三品论”中,规定了人性的不平等而不利于教化的问题,都在张载的人性二元论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张载用“变化气质”来说明教育的作用,论证了教育的必要性,又肯定了教育的可能性,得出了“学即能移”的结论,纠正了孔子“生而知之”、“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错误,为陈亮、叶适和王夫之、颜元等人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2张载“养正于蒙”的早期教育思想

“养正于蒙”源于《易经·蒙卦》的“彖辞”:“蒙以养正,圣功也”。张载对这一思想进行补充说:“‘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正蒙·中正篇》)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从孩童时抓起。他还具体指出:“三代时人,自幼闻见莫非义理文章”(《经学石窟·义理》);张载认为“古人于孩提时已教之礼。今世学不讲,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益凶狠”(《经学理窟-学大原上》);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放纵他们玩耍。“学者不可谓少年,自缓便是四十、五十。”(《经学石窟·义理》)也不要认为孩子小无法接受教育,“勿谓小儿无记性,隔日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必自婴孩始,鞠之使得所养,令其和气,乃至长性美,教之便示以好恶有常,至如不欲犬之上堂,则时上堂而扑之,若或不常,既挞其上堂,又食之于堂,则使孰适从?虽日挞而求不升堂,不可得也,是施之妄。庄生有言,养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有杀之之怒;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有决之之怒。养异类尚尔,况于人乎?故养正者圣人也。”(《张子语录中》)孔子自称十有五而志于学,不是说十五岁之前不曾学,“直自在胞胎保母之教,己虽不知谓之学?”(《张子语录下》)。在孩子早期抓住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等孩子长大后,再施教育会很难,这是古今中外的一种教育共识,具有深刻的意义。

许多教育家都重视早期教育,但是张载的特殊贡献在于:他区分了学习与习染的不同,“受教即是学”,在教师指导下教以正确的内容,才是“学”,才能向善。而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洗染的习惯,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恶,而教学正是为了去掉或防止习染之偏,“学礼则便除去了世俗一副当世习俗缠绕。譬之延蔓之物,解缠绕即上去,上去即是理明矣,又何求?苟能除去一副本文原文当世习俗,便自然脱洒也。”(《张子语录下》)这是对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发展。

3张载的道德教育思想

以德育人是张载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传统教育思想,因此非常重视道德品质教育和修养。吕大临的《横渠先生行状》和《宋史·张载传》都称张载“其学尊礼贵德”,本人“以道德进”,又“多教人以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继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语录》),这既是他教育学生的宗旨,又是他思想道德的概括,更是他一生的追求。

按照张载人性论的思想,每个人都具备天赋的道德,但是有趣气质的差异,有的人染上了陋习。但是这些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掉身上的缺点,成为君子。因此,他认为必须加强道德教育。

张载说:“进德修业,欲成性也,成性则从心皆天也”,“成性则谓之圣者”,“大人成性则圣,化则纯是天德也”(《横渠易说·乾》),可见,他将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为此,他还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虚心而且遵礼。这是张载提出的道德修养的原则之一。他说:“修持之道,既要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言内外之道”(《经学理窟·气质》)。什么是“虚心”呢?张载说:“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之心今不可知也,以其虚也”(《张子语录中》)。又说:“顺帝之则,此不失赤子之心也,冥然无所思虑,顺天而已。赤子之心,人皆不可知也,惟以一静言之。”(《张子语录中》),这就是说,虚心像刚出生出生的孩子的那种足原始的心,就是“一静”。

但是一般人又不可能预备这种“虚心”,于是张载又提出“毋四者则心虚,”(《经学理窟·诗书》)这里的四者指“意、必、固、我”。他解释说:“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正蒙·中正篇》)有此四者就是不“虚心”,而没有此四者,才能保证心的安静。

张载认为,一个人的道德的形成与其内外因素都有关。外在条件要以“礼”节制:“学者必先学礼”。他把尊礼视为同虚心相配合的重要的修持方法。虚心与尊礼相配合,就是主观和客体想协调,社会和个人就能发展起来,也就是张载所说的“内外之道”或“内外发明”。

第二,尊德性和道学问相促进的原则。自孔子、孟子提倡仁(德)智(知)统一原则以来,以后的学者都继承了这一点,并且进一步演变成了尊德性和道学问相互促进的德育原则。张载在这一方面是颇有贡献。他说:“充其德性,则为上智。”(《张子语录上》)把培养道德与发展智力统一了起来。他又批评道德品质与智能脱节的现象说:“士必懿而后智能焉,不懿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近。”(《正蒙·有德篇》)这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具备诚实而谨慎的道德品质,才能通过学习使智力与能力得到发展;如果缺乏这种道德品质,即使智聪能强,也毫不足取,反而有如豺狼禽兽,使人不敢与其接近。关于道德和智能的辩证关系,张载说:“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正蒙·中正篇》)即,不尊重德行的培养,那么学问就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不将良好品德推广,那么知识也就掌握不了,没有对宇宙、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规律的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则道德实践就只能是就事论事,不能因时制宜。这个见解应该说是比较深刻的。

第三,集义养气与克己从礼。荀子有“积善成德”之说,张载则有“集义然后可以得浩然之气”的主张。集义与积善一样,就是要人们做好事,做善事;而且不是只做一两次,而是坚持做。张载认为,集义养气,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克己从礼而实现的。张载认为:“人须一事事消了病则常胜,故要克已。克己,下学也,下学上达交相培养,盖不行则成何德行哉!”(《经学理窟·学大原下》)意即一个人为了提高道德水平,就必须随时随地“俄顷不舍”,“勉勉为善”,做到“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正蒙·有德篇》)要像颜渊那样,“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的理论根据是:物,物也;身,亦物也,“治身以道与治物以道,同是治物也。然治身当在先,然后物乃从,由此便有亲疏远近先后之次,入礼义处”。因此,“只有责己,无责人”,“从基本一节节实行去,然后制度文章从此而出”(《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张认为礼是天理自然,是人性本源,要做到克己就必须学礼、崇礼、从礼、守礼,并将此视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基本途径。克己从礼就是用封建伦理道德约束、规范学生的言行,显然是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但是在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够用一定的道德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无疑是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张载的教学思想

张载将知识分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张载认为的“闻见之知”是指人的感官与外部世界所产生的作用也叫”闻见之知”。这种来源于“耳目内外之合”的“闻见之知”,张载叫“小知”,即今天的感性知识。因为外界事物有所差别,人的认识也就是多种多样的。,“心所以万殊者,感外物为不一也”。(《正蒙·太和篇》)即使那些看起来似乎和外界事物无关的表面现象,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亦有不闻不见自然静生感者,亦缘自昔闻见,无有无事空感者。”(《张子语录上》)因此“闻见之知”是认识的基础。

虽然这对认识事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有局限性:第一,看见的东西有限,不能全部看到。人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看到。第二,看到的食物并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即“多闻不足以尽天下之故”,“耳不可以闻道”。(《经学理窟·学大原上》)。要认识世界,就必须有更高层次的认识,于是张载提出了超越闻见的“德性所知”。“德性所知”就是要人们充分发挥“心”即理性思维的作用,在闻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推理等手段,去掌握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要“穷理”。而“闻见”和“穷理”都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穷理”更需要通过教学,“先从学问理会”,“穷理即是学也,所观所求皆学也”(《张子语录上》),又说:“学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粗。”(《经学理窟·义理》)。由此,张载就肯定了教学的重要性,揭示了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时张载对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张载认为学子应该以儒学经典为理论之书。他十分的推崇儒学经典,在他的著作中,就有《易说》、《礼乐说》、《春秋说》、《论语说》等;而他的《经学理窟》和《正蒙》中的很多篇章,也都是按注释经书的形式编写而成的。

关于实用之学。张载从“学贵有用”的原则出发,有提倡“贵于有用”的实学之风来解决疑难,鼓励学生走出高墙校门,到实践中去锻炼。他首先倡导“躬行”反对“空谈”和“少留言于科举”(行状),支持学生重视自然科学,如对天文,地理、生物、易经、医学、兵法、井田等领域的研究,他本人在这方面就有卓著的成果。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足以显示出张载教育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先进性。

张载综合了李尚各种人性论的优缺点,提出一个较符合封建伦理道德教育需要的人性论——人性二元论,成为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他从气本论推出的闻见、穷理、尽性的认识论,是他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张载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也同时存在着偏颇,我们在认识张载教育观点的时候,要学会分辨。

同类推荐
  • 后望书

    后望书

    回望已经毁灭了的天下第一关——潼关。那里,曾是一片古战场,风云迭荡、苍茫遥远;那里,是北方大风景的结点;那里,文物古迹遍地。
  • 中华美德——表里如一

    中华美德——表里如一

    “表里如一”是说做人要真诚。表指外表,里指内心。外表和内心一样,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表里如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表里如一的传统美德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真诚待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坚持真理,保持真我,不随波逐流,不做两面人。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树立坚固的爱国意识(插图)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树立坚固的爱国意识(插图)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历史。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很早就繁衍生息在神州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并以勤劳、勇敢、执著和辉煌的业绩著称于世,她有着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充溢着智慧的创造力。今天她正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新世纪。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优秀班级管理的智慧

    优秀班级管理的智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生动有趣的并且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热门推荐
  • 许我偷偷喜欢你

    许我偷偷喜欢你

    这是一部积极向上的清新青春小说。讲叙的是杂草姑娘艾小米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乐观坚强,不仅攻破了苏星辰感情游戏中的诸多磨难,还赢得了自尊和爱情的故事。苏星辰是贵族学校最高负责人的儿子,每两年,他都会选择一些平民学生来南校就读。然后,病态的满足于目睹他们与学院里的子女相互喜欢,却因背景悬殊而分离,但他并不是真的恶魔,他只是一个心里有伤的孩子。贫穷少女艾小米是他领进南校的第三个学生,然这一次的计划进行的却不顺利。他们的关系和感情在相处中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当和星辰同样优秀的江临岩向小米表白,小米无奈离开了南校时,星辰终于感觉到心空。一场游戏,精心摆布,到底谁才是戏子谁又是棋子?
  • 复仇尊者

    复仇尊者

    罗辰,是罗家唯一一位幸免于十年前罗家惨灭的人,也是昔日罗家的少家主,当年他的爷爷寻到两件神器——轮回天盘和鸿蒙戒,从而引发了罗家惨案。他凭借戒指里的极品功法苦修十年,终于在十五岁时离开太行山脉,创立了问剑宗,在三兄弟的帮助下亲手屠杀了当年参与灭罗家的仇人
  • 十七岁的最后一天

    十七岁的最后一天

    在那个凝聚了十三岁所有努力的夏季,全州高中成为我惟一的梦想。伴着十四岁的祝福,我跨过了当初仰之弥高的门槛,却又陷入深深的失落。第一次离开父母,每天一个人行色匆匆地穿梭于陌生的校园,重复着黯淡的生活,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感和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就在这时,唐老师就那么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我心灵的院落。那段日子,周记是我惟一的寄托。孤寂的心渴望倾诉与理解。于是,用心书写周记,将所有的失落和忧伤融进字里行间。冥冥中有那么一份不甚明朗的期待,只希望一份蜕变的心情,能被另一个人读懂。
  •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归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大学》《中庸》《孟子》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中英文翻译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懵懂青春初叛逆

    懵懂青春初叛逆

    初中是这一生最难忘的时刻,青春期的到来,人生路上第一条转折点,或许才是分岔路上的初始选择。父母之间的隔阂以及我们的叛逆心理,促成了自己迷茫一生的开始。也许是年少无知,不识世事。也许是隔阂鸿沟,难以交流。也许是懵懂青春,心里叛逆。也许是纨绔自己,油盐不进。也许是路途遥远,不想再提。父母子女世上最亲密而又最陌生的人。
  •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他五岁的时候。福利院里来了两个和蔼的叔叔阿姨带走了他,同年,他有了一个可爱的妹妹。后来,他的人生,从晦暗变得温暖而明亮。她五岁的时候。早餐桌上,她突然奶声奶气地问母亲:“妈妈,长大以后我可以嫁给哥哥吗?”那一年,他十岁,闻言还是羞红了脸。后来啊,感情的萌芽在学生时代以察觉不到的速度猛烈而蓬勃地生长起来。可是岁月怎会轻易选择成全。他暴怒时的一声“滚”,让她消失了四年,自己悔恨了一辈子。几经兜兜转转,等再回首时,一生太短,不想再和你有一秒钟的遗憾。
  • 这个王爷捡到一只熊猫

    这个王爷捡到一只熊猫

    别人穿越不是娘娘就是妃子,夏薇薇倒好,居然穿成为了一只身高不足半米的熊猫!每日功课就是抱着冰块王爷的大腿打滚卖萌扮猫叫,最悲催的是每晚还要做他的抱枕……她还是正宗清白的黄花大闺女好不?!幸好系统能量在手,小白莲欺我?蚊子军团给我上!太后想对付我的冰块王爷?老鼠军队给我咬她!主神能量升级爆棚,熊猫也能抱得美男归~
  • 神所允许的世界

    神所允许的世界

    应神之邀,去一个神所创造的世界开开心心玩游戏的故事
  • 吞噬之主宰

    吞噬之主宰

    只手提剑站巅峰,一人醉卧笑天穹!待吾一人成神日,独掌天下生杀权!吞噬王者天峰盘,主宰天穹我为尊!从小就随着一个老乞丐到处乞讨受世人嘲讽欺辱,看尽人情冷暖的少年直到一次机缘巧学会修炼后心中多出了一个惊人的信念“我要成为强者,我要让人敬我让人怕我没有人能够在欺辱于我,我要让那天都遮不住我!”
  • 乾坤劫:幽琴换天地

    乾坤劫:幽琴换天地

    孤傲的神,将最后一滴神之血埋藏在古老的幻境;高傲的吸血鬼,低下了他那尊贵的头颅;古老的玛雅,被封印在无尽的黑暗之中;拥有着神与魔的血脉的她,可否,挽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