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1100000021

第21章 甥侄有些负心(11)

变法的第三天,四月二十五日(6月13日)。徐致靖上一个著名的《密保维新人才折》,向皇帝保荐康有为(工部主事)、张元济(刑部主事)、黄遵宪(湖南长宝盐法道兼署湖南按察使)、谭嗣同(湖北巡抚谭继询的儿子、江苏候补知府)、梁启超(广东举人)等人。不过这个折子还是康有为代拟的。总之,康有为为了大清的变法,不惜自我拍马屁了。说什么康有为明了历代因革之得失,懂万国强弱之本源,当代人才中,没一个人能比得过他的。皇帝如果把他弄到身边当顾问,国家的富强就易如反掌了。

光绪皇帝早就想见康有为了,前面不是有恭亲王那个六叔拦住了吗?现在没人拦了,遂于四月二十六日(6月14日)下诏说,由于徐致靖的推荐,准备于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召见康、张二人。

光绪那边谕旨一发,慈禧这边就知道,康有为一旦蒙皇帝召见,按惯例就会被授予较高的官职。老实说,她对康有为不放心。原因很简单,康有为的一些上书,维新党的一些折子她都看过,作为一个政治老手,她从里面闻出的不只是狂妄,还有揽权的信息。于是变法的第五天,四月二十七日(6月15日),她就给光绪浇了些冷水,发布三个通知:第一,罢免翁同龢官职,打发他回老家;第二,以后凡任命二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得到老太后的批准;第三,老太后要到天津进行大阅兵;第四,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第一条,罢免翁同龢,切断康有为的“天线”。老太后以皇帝名义下发的谕旨写得冠冕堂皇的:“协办大学士翁同龢近来办事多未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本应察明究办,予以重惩,姑念其在毓庆宫行走有年,不忍遽加严谴,翁同龢着即开缺回籍,以示保全。钦此。”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六册》,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134页。翁同龢时任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大臣、户部尚书会办军务,情感上,与光绪情同父子;政治上,是帝党最大的靠山,老太后来这么一手,是对翁同龢的杀手锏,又是对光绪的釜底抽薪。当天正好是帝师的生日,心情灿烂的他挨了这么当头一棒,哭得老泪横流,完了,自己一辈子的心血就此完结。个人完结也就罢了,他的学生呢?帝国呢?帝师的心情没法用语言来描述。

他的学生,光绪皇帝也哭了,而且竟日不食!哭过之后,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第二条,意味着老太后收回了帝国高干的任命权。康有为想一见升天?没门儿!

第三条,对老太后来讲,大阅兵就是大示威。而且滑稽的是,帝国这种示威根本不是对外(对外人家外人也不在乎,说不定引出笑柄呢),它是对内,明确地向国人宣布:看看政府的军队,你们要老实呵;还有,明确地向各级官员宣布:虽然光绪亲政了,但是军权还在老太后手里,你们要放明白了!

第四条,老太后本来打算,罢翁同龢之后,由自己的亲信荣禄打进军机处。荣禄拒绝了,说:去一汉员,仍宜补一汉员。他另有其他想法,自求做北洋大臣。于是老太后先给他一个直隶总督。众所周知,从李鸿章开始做直隶总督时,就养成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惯例。荣禄当然可以惯下去了。

荣禄(1836—1903),字仲华,别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既是满人,还是烈士后代,根正苗红,善于揣迎,光绪二十年(1894)进京祝贺老太后六十岁大寿,开始得到老太后赏识。有人甚至怀疑荣禄与老太后有那么一腿。不过按照老太后家属那根正的说法,慈禧与荣禄曾经共用过一个名叫关嬷嬷的奶娘,这就够亲了!何况人家还亲上加亲了呢——荣禄的老婆是慈禧太后的闺蜜,经常进宫的;荣禄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慈禧另一心腹、军机领班大臣礼亲王世铎之子;荣禄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光绪弟弟、醇亲王奕譞的另一儿子载沣,这女儿就是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他娘!总之,有没有那么一腿,荣禄都是老太后的人。

可以说,光绪与康有为的政治头脑加到一块儿,都不如老太后一个老寡妇高明。君臣两个继续下自己的棋。没了奕訢的阻拦,君臣两个总算可以相会了。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康有为前来进见皇帝,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朝房里,他碰见了因当上直隶总督而前来谢恩的荣禄大人。一个帝党新宠,一个后党臂膀,双方就对上话了:

荣禄很轻慢地问:“以子之槃槃大才,亦将有补救时局之术否?”康有为答:“非变法不可!”

荣禄说:“固知法当变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变乎?”康有为忿忿地回曰:“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苏继祖,梁启超,袁世凯,陈庆年:《清廷戊戌朝变记:外三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6页。

这就是帝国的读书人,一个六品小吏,跟堂堂的一品大员、直隶总督对话,就这么个水平。秀才遇见将,却把能来逞。奕訢叫他广东小人,估计也没叫错!

待广东小人见到皇帝时,滔滔不绝地讲了好多。君臣之间用两个小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只不过,皇帝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得有所犹豫,他跟康有为说“奈掣肘何”?康有为:《我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一句话,帝国的实权不在我手中,我没法甩开膀子闹革命。

不知皇帝是在发牢骚,还是在向眼下的这个工部主事讨要办法。反正康有为给他出了主意,说:皇帝既去不掉老臣,不妨提拔新人,破格使用。同上,第40页。

康有为所谓的新人,当然首先说的是自己,这方面他从来没有客气过!

光绪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层,他给军机处下达指令,要求他们给康有为安排一个官职,以方便变法。军机处给皇帝的回复是:赏六品,着康有为在总理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

康有为当然失望。皇帝接见前是六品,接见后还是六品?明显不符合传统与惯例嘛。老太后掌握的是二品以上的任命权,皇帝难道不能给个三品四品吗?三品四品不归你批发吗?

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明白,光绪为什么没给康有为稍高一些的官职。也许,光绪对康有为的看重,更多的是康有为事后的表扬与自我表扬?反正随着历史学者的深入研究,康有为喜欢忽悠的特性已逐渐展露在世人面前。一句话,光绪对康有为的赏识是有限的。他也许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借用康的名头,改自己的革,还有,夺自己的权。

对康有为来讲,失望是失望,但是活儿得照干。

就在光绪召见康有为的同天,慈禧太后命咸丰帝老臣、刑部尚书崇礼代理步军统领。一星期之后,太后又授荣禄为文渊阁大学士,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节制北洋三军(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军);并命怀塔布管理圆明园官兵,刚毅管理健锐营。这样一来,京内京外军事将领全是老太后的亲信了。

之后,帝后之间没有发生什么冲突。光绪有什么动作,就先给太后禀告;每有禀白,“太后不语,未尝假以辞色”,如果听得事儿有些“近西法”,太后也仅是表示:“汝但留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苏继祖,梁启超,袁世凯,陈庆年:《清廷戊戌朝变记:外三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老太后平日住颐和园,光绪帝隔一二天到颐和园向老太后请示。期间光绪所发上谕,慈禧没有表示过不同意见,有的上谕,还是太后亲自批示的。

事情在慢慢发生变化,七月十四日(8月30日),光绪皇帝下了一着猛棋,他一下子裁掉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六个衙门,还裁掉了总督与巡抚同在一处的湖北、广东和云南三省的巡抚以及东河总督;裁掉了各省没有运输业务的粮道和没有盐场的盐道。

这些都是闲职闲部,问题是年轻的皇帝没有经验,他不知道在中国,越是闲职闲部越不能轻易开刀的。帝国的读书人混个官职容易吗?混个闲职容易吗?人家都是有身份的!裁掉他们,也得给他们再找个养老的地方。这不人为的制造阻力和紧张气氛吗?

就在这关键时刻,发生一个王照事件。王照是礼部的一个六品主事,跟康有为是一伙的。他为了缓和改革的紧张局势,于七月十六日(9月1日)上了一折,给太后和皇帝出了一个在现在看来很正常但在当时看来馊得不能再馊的主意:建议皇帝陪同太后一起到外国游历去!

这是个绝妙的建议。问题是,这对中国政府来讲,太石破天惊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国游历?夷人们来到咱的地盘上都拒绝三跪九叩,咱就是因为这个才拒不跟他们外交的,现在咱跑到他们门口,他们一个个立着跟电线杆子似的,既不叩头,又不回避,咱不自取其辱吗?再说了,他们即使三跪九叩,咱领导人也不能亲临夷地的。明清时期中国好多皇帝一辈子不能出京城,出京城也是为了看自己的坟;慈禧这样的皇太后更是一辈子不能见野男人,见也得挂个帘子或者立个屏风挡着些,总之王照疯了,脑门不是被驴踢过,就是被门夹过。按天朝惯例,王照这样的低品级官员的奏折,应该由其本部堂官代奏。问题是他的最高领导、礼部尚书怀塔布与许应骙等人平日就反感王照那副“新政”的狂热劲头,一看他的奏折内容,更烦他了,扣下了他的奏折。

光绪闻听,敢扣我奏折?为了树立威信,更为了杀鸡给猴看,遂于七月十九日(9月4日)下旨:罢免以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为首的六堂官,六品的礼部主事王照越级提拔,着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

七月二十日(9月5日),光绪又踢了一脚:着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中书林旭和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均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虽然只是办理文书的官员,但实权不可小看,所以被人看作是维新四贵。在太后那边看来,光绪很有些“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嫌疑。

“党委”不是那么好踢的。事实上,光绪最近一系列的过猛动作已经惹得老佛爷上火了。礼部六堂官都是一二品大员,光绪不通过老佛爷就踢掉他们,简直是太岁头上动土啊。老佛爷走过了多少大江大河:肃顺那八个男人斗不过她,小叔子奕訢斗不过她,就是那老实的东太后,也于光绪七年(1881)过世了。现在光绪想跟她斗,羽毛还是差了些。羽毛没想那么多,后党却想得很多很多。

后党那边,由于怀塔布兼管内务府,其妻女经常进宫陪老太后,据说怀塔布老婆还是老太后娘家亲戚什么的。总之,很得老太后欢心。老公下岗,她就给太后哭诉去了,还添了一把柴:光绪帝会把满人都去掉的。老太后恼羞成怒,立即在颐和园召见那些被踢开的元老旧臣,据说这些大老爷们儿环跪到老寡妇面前,痛诉光绪的不地道。老太后听了,表面上还挺沉得住气,说:且忍两天,让我看看再说。嘴上这么说,但老太后的威权已受到伤害,她要给皇帝一些颜色看看了。

正好光绪到颐和园向老佛爷请安,便遭遇了严厉批评:“九列重臣,非有大故,不可弃;今以远间亲、新间旧,循一人而乱家法,祖宗其谓我何?”

光绪哭着回曰:“祖宗而在今日,其法必不若是;儿宁忍坏祖宗之法,不忍弃祖宗之民,失祖宗之地,为天下后世笑也。”胡思敬:《戊戌履霜录》,选自《中国近代史通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第377页。

娘俩都不高兴。

光绪也知道老太后不高兴。其实他与老太后,都知道中国当自强,只不过在自强的方法与速度上意见不同罢了。列强环伺,外辱日甚,大清已没有安全感可言。就是在这种共识下,老太后才支持光绪变法的,但是在变法的过程中,娘俩反而更没有了安全感。光绪一动作,老太后就减少些安全感,就给光绪施加压力;光绪一有压力,自身就减少了安全感,就加快变法的步骤,更没了章法,于是老太后更没有安全感。这就是所谓的博弈。双方走什么棋子,很大程度上不是自己要走哪一步,而是对方要走哪一步。

七月二十二日(9月7日),慈禧密派自己的两个亲信怀塔布和内务府大臣立山前往天津会见荣禄,商量老太后重新出山“训政”的事儿。事实上,荣禄在被任命为北洋大臣前后,就几次三番的请慈禧重新垂帘听政了。据说老太后有些不好意思,说:“非图安逸,恐又招揽权之讥。”荣禄的回复是:“揽权者,臣下之谓也,非所谕于太后。明事之人断无是言,不明事者何足轻重。”苏继祖,梁启超,袁世凯,陈庆年:《清廷戊戌朝变记:外三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不愧是太后的宠臣,这话说得老太后很受用。中国官场从来不缺这类屁精。

不过从老太后这边的动作可以发现,他们是随时准备兜剿光绪让他靠边站的。而光绪呢,在一群二百五的忽悠下,加快了靠边站的步伐,当然他们自己认为是乘胜追击,康有为与谭嗣同等军机章京建议光绪帝开懋勤殿,令维新人士入值其中,讨论政事,就像当年雍正另设军机处架空内阁一样。

缺少经验的光绪当然任由他们拨拉,他同意开设懋勤殿,并决定于七月二十九日(9月14日)赴颐和园请示慈禧太后。而在此之前,康党方面就开始了配合动作,觅人缮折推荐维新党人入值懋勤殿,怕人写不好,康有为就代拟。所上的折子,不外是推荐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黄遵宪、徐致靖、麦孟华、宋伯鲁一干人等。跟后来梁启超骂袁世凯称帝一样,所谓的推举,就是自推自举。没有不透风的墙,朝廷高层人士之间很快知道维新党人另立“中央”的事了。更加诡秘的是,有关天津大阅兵之际慈禧太后会对光绪下手的传言也有了。以致直到如今,还有人怀疑这是后党给帝党设的一个圈套,逼他们露出马脚好借机下手。我倒觉得,老太后对付光绪,根本用不着设套的,因为后者根本不是等量级的对手。但不管是不是套,广东小人还真上当了:老东西妨碍变法,咱得除掉她才行。如果有八千人带兵围住颐和园,事情就好办了。也许,天津兵变的谣言真是康有为自己造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兵变制造合法性?

同类推荐
  • 春秋之王霸天下

    春秋之王霸天下

    一个现代小牙医,穿越到公元前505年的春秋末期,成为一个逃亡政权的王庶子,父王姬朝被刺身亡,小政权飘摇欲坠。小牙医没有穿梭时空的能力,只有一些后世的知识。衰微的周王室,处在强国的包围之中,还有没有重新一统天下的可能呢?
  • 唐棍

    唐棍

    一念起,沧海桑田,沈延来到了历史上最繁华绮丽的大唐。作为没有金手指的主角,沈延觉得很是郁闷。不过好在生活从未亏待他,文艺青年也能翻身,一下翻成了大唐神棍。还有美女环绕在侧。在没有电灯的夜晚,除了……还能做什么呢?
  • 探骊

    探骊

    唐代天宝末年,天下将乱,蜀中却在上演一场争夺战,少年萧探骊与枭雄郭特对唐门、军队的争夺究竟谁胜谁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明皇的幸蜀和介入又会催生怎样的化学反应?面对唐明皇与唐肃宗的父子之争,萧探骊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被封为“大唐黑骊校尉”之后,他又怎样在藩镇割据中周旋,为大唐续命?暴雨梨花针,死士令,萧颖士书室。。。。。沈逆心,鱼小水,徐容容,陶溪儿。。。。。探骊得珠。得大利者,必冒大险!
  • 飞行奥德赛

    飞行奥德赛

    有史以来第一部奇幻小说体的人类文明史。周宛润成功地完成了两部相互纠缠的书,一部是可读性极高的时空历险的传奇,另一部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类文明史。一群未来的人类,在毁灭的战争中跌入时空洪流,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追逐:身临其境融入一个个浩瀚的历史场景,印证5000年的文明滥觞,并从中拾回生命、爱与智慧。当主人公西西在最后发现自己生命的真相,每一位读者都会像她一样,发现自己正赫然面对人类文明的真谛——爱。
  • 古罗马:帝国时代

    古罗马:帝国时代

    打开古代欧洲地图,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环地中海一带,赫然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旷世武功,500年中,这个台伯河畔的蕞尔小国,用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东征西讨,渐次征服周围地区,建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本书就是向人们诉说着这个老大帝国的昔日辉煌。
热门推荐
  • 美人谋:浴火王妃

    美人谋:浴火王妃

    千娇百媚玲珑剔透的公主,在一场阴谋下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成了他的王妃,从此处处伪装自己。可突然一日醒来,不知为何却丧失了所有的记忆,失掉记忆的她,爱上了她的丈夫,忘掉了那个她曾经深爱的人,为了他,她披荆挂帅,战场上谋谟帷幄,也最终为他而跳下悬崖。生与死之间,她再一次浴火重生!
  • 修仙在异界

    修仙在异界

    不可逆转的宿命?陈凯:“我命由我不由天!”拯救天下的责任?陈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金钱,美女?陈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看陈凯如何在异界闯出一片天地!
  • 小胡涂和他的小伙伴们

    小胡涂和他的小伙伴们

    这是一本关于姓胡说的大学笑园故事。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构思和创作这本书,以大学搞笑日常为蓝本,配以虚构和夸张的情节,并融入意识流、对话体、漫画风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本书是手记上的,已断断续续地完成了七个NB(NoteBook),如今已经毕业好些年,说好的完本呢?我还欠我和我的那些小伙伴一本大学回忆录呢,现在是时候完成儿时的梦想了。——题记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逗逼、二逼、苦逼、装逼、牛逼、撕逼……各种“逼”的青葱岁月。
  • 穿越之,别说爱我

    穿越之,别说爱我

    爱过,舍得,值得或不值得!我苏紫沐要好好活着,
  • 陶君梦事件薄

    陶君梦事件薄

    她叫陶君梦,是同学口中的“梦公主”,是神秘的“S君”,是破案奇人“梦君”……“我不是好人”她总是这么说。但她破了一次又一次的案件,在每个案件本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有着不同的人来完成,无论是杀人者还是被害者,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又有谁来述说……而她自己呢?她的双手又沾染着什么?何为清纯?何为青春?在世道的面前,在痛苦的面前,在不同道路的面前,不只是她手里案件中的人的抉择,也是她的抉择……
  • 心灵的慰问

    心灵的慰问

    生活中少不了磕磕绊绊。在这个时候不要气馁!人生总是要经历一次痛苦,才知道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 见鬼男

    见鬼男

    鹿高朋不但活见鬼了,而且发现他被什么样的鬼魂附身就拥有了这个鬼魂的能力,说出去也没人信,怎么办?凉拌!
  • 特工重生之都市新农民

    特工重生之都市新农民

    她是退役特工,却依旧改变不了被暗杀的命运,却没想到老天锤怜,让她重回初中年代,虽说上有高堂,下有幼弟,但跟曾经水深火热的日子相比已经好太多,家里贫困,没关系知识在脑技术在手,不怕赚不了钱!带着全村发家致富,不知不觉身边这群男人哪来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混蛋,还我水晶鞋

    混蛋,还我水晶鞋

    以姗要表白了!她以名誉发誓,这次一定要对学长告白!可是,可是她竟然出糗了!竟然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出了什么糗?嘿嘿,不告诉你,唯一告诉你的是,可怜以姗由于出糗导致差点被车掀飞,隔天被灌酒以至走错了厕所,然后手机也报销了,后来还和不明人物昏睡一床……天啊,难道告白不成也要遭天谴吗?
  • 神之杀戳

    神之杀戳

    心地善良的雷特因为沉睡在他身体里面另外一个意识让他不得以去面对杀戳的人生。在激情与正义,邪恶与善良之间他应该如何去抉择呢?世间万物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有各自的信念与执着。爱与恨,对与错之间谁又能真正的分的清,真正的懂得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