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7200000032

第32章 大明宝钞的玄机(3)

三十年后的成化九年,为了阻止明宪宗朱见深再次下西洋,户部官员刘大夏藏匿了郑和留下的航海图,面对前来兴师问罪的皇帝,这位颇有骨气的官员理直气壮地反问:马三保(明成祖赐名为“郑和”,也称“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所费钱粮无数,军民死者以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别说你没有找到航海资料,就算找到了我也会派人立即毁掉,以彻底绝了你的念头!你现在还有脸来向我兴师问罪?

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世界性航海事业的先导者,显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无畏的气概,让我们在世界古代航海史上留下了颇为自豪的篇章。很多人扼腕叹息,六百年前,曾经有一次机会,就差那么一点点我们就能率先成长为第一世界性大国!

郑和下西洋,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吗?

答:不是。郑和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遵循着迥然相异的经济学逻辑,经济学内涵已然如此,注定我们与机会擦肩而过。

如果用恩格斯的话来解释,西方人航海的目标“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1)。

当然,西方海外贸易(抢劫)历程也绝对不是什么他们鼓吹的“世界文明之源”,人类没有这么野蛮的文明之源。这些所谓的“西方航海家”不过是一群彻头彻尾的海盗,商船里藏着海盗旗,该出手时就出手!大名鼎鼎的哥伦布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在哥伦布的海图里,从葡萄牙到日本只有二千四百海里,整个世界只有1/6是海洋;真实情况是两地的空中直线距离已经超过一万海里;靠这样的海图扬帆,基本上可以肯定,你不会再回来。

即使有以上瑕疵,西方航海却有着最为珍贵的动力:钱、赚最多的钱。

扬帆远航、发现新航路,是改变世界的创新,必然有着极高的利润,就如同后来的蒸汽机、电能、信息技术!就是这种可以统治世界的利润才激发了无数人去试错、去创新,在千万次试错中,成功就会成为必然。在这种经济理性支持下,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去海洋探险,绝大部分会葬身浩瀚无边的波涛,但是,总会有人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反过来看郑和下西洋,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也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朝贡贸易”。与正常商人做生意不同,朝贡贸易不考虑盈亏,所有贸易来的商品只供一个人消费,只为满足皇帝私欲!普通人绝不能涉足朝贡贸易,哪怕有勇气经历海洋的风暴,到头来也难逃杀头之罪!

皇帝需要的贸易,就是把帝国家底赔干净也得干!

郑和有整个帝国作为强大的经济后盾,成功的概率比单打独斗的西方航海家不知要强多少倍。

可是,这种航海有连续性吗?

任何重大的创新都是小概率事件,并非源自某个天才的突发奇想,而是天下所有人在追求利益的进程中的点点积累,既需要财力积累、更需要人力资本的积累!既然这种点滴积累需要全社会所有人都参与其中,也就必然要求一种绵绵不绝的动力——赚钱,那是一种加之于天下人头上的宿命!

大明帝国能支持郑和七下西洋,还能支持大明帝国所有具备航海梦想的人去乘风破浪吗?让所有人有动力去追寻这个目标,惟一的方法,就是让创新者赚到钱、赚到比别人更多的钱!

在所有人对利益的向往中,改变世界的创新最终一定能够实现!

有人会问:“朝贡贸易”不能与“经济理性”兼容,毕竟两者都是出海远航,总会为后来人留下航海技术吧?

答:所有科技的最终目标都是转化为利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既然在经济学逻辑上不能兼容,没有利润支撑的技术也注定无法传承。

明成祖死后,明仁宗罢黜下西洋,郑和被放在南京混日子。两万多久历风浪的水手则承担了一项新的光荣任务——背砖头,在南京修城墙!至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鉴于维修费用实在太高(每年的维修费用相当于新造一艘的一半),被全部毁掉!数十年人才、数十年积累,可以真正统治世界的秘籍,就这么毁于一旦!

很久之前,在对比了中西古代航海史后,一册非常流行的历史教科书这样解释郑和下西洋的结局:我们至少查明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

查明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又能如何?由封建权力主导的行为,衡量成败的结果断然不会是利润,而是公共经济学中所谓的“效用”。对封建统治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统治帝国的权力、是号令四夷的威风,这种封建统治者一个人享用的“效用”与创新带来的经济利润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梁启超曾经慨叹:悠悠中华,郑和之后却再无郑和,此岂郑君之罪?

宝钞终结者:仁宣之治

朱棣一生干了很多大事:靖难之役、五征漠北、四征安南、七下西洋、营建北京……《剑桥中国明代史》估算,永乐年间朱棣每年花销都已经超过帝国正常收入三倍以上,只得以发行大明宝钞来弥补亏空。永乐二十二年,一生醉心于武功的朱棣死掉了,堂堂大明帝国早就是“国之所储、十之九空”,“戎马资储十丧八九”。民国年间,孟森先生尝言:大明王朝,国威最盛者非永乐朝莫属!在这位今人称道的明史学家眼中,莫非只有开疆拓土、四夷宾服才是国威,万方黎庶的生命又放在何方?如此观点居然能推而广之,真让人不寒而栗。

朱棣的继承者是自己的儿子朱高炽,朝政在他手里有了些许改变。洪熙元年(1424年),朱高炽在登基诏书中发布了若干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下令停止下西洋,其余,停止远征北元、罢安南之兵、追封建文帝朱允炆为建文君、赦免靖难中罹难大臣的后人……

更令人称道的是,朱高炽公开承认了朱棣的一项错误——迁都北京。自唐宋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以北京为首都,宫廷用度以及大量封建官僚消费不得不从南方运至北京,为了节省这笔开支,朱高炽决定还都南京。可惜,朱高炽只当了九个月皇帝就病死了,这一条命令没有能够得到执行,否则,二百年后大明帝国最后的命运也许会改观。

朱高炽的继承者是明宣宗朱瞻基,他统治了大明帝国十年,加上前朝的九个月,这十一年是大明帝国少有的繁荣时期,合称“仁宣之治”。《明史》记载:明代仁宣之治就如同周代的成康之治、汉代的文景之治,可追三代遗风!

——有人说,明宣宗朱瞻基有乃父之风,放着皇帝不干却跑到京城东郊(今昌平一带)田间地头去看望农人。他拿起农人用的“耒”(犁)耕了几下地,大概是由于常年缺乏体力劳动的原因,朱瞻基感觉很累并由此感叹:我推犁三次就已经累的不行了,何况每天干这事儿的农人。人们都说“劳苦莫如农”,今天我真信了。临走,朱瞻基还没忘记赏赐这家农人六十锭大明宝钞。

——有人说,明宣宗崇尚节俭,经常以汉文帝、汉景帝作为榜样。他这样教训臣下:汉文帝的日用衣服、御帷都无文绣,我也要节俭治国,因此,他自己的皇陵——献陵仅三个月就告竣工。

——有人说,明宣宗免掉了很多田赋:宣德四年(1429年)京城大旱,宣宗免畿内税粮十七万石;宣德七年山西旱灾,免税粮二十四万石。

——有人说,明宣宗开垦屯田、劝课农桑:宣德元年,规定废除开荒田道税;宣德二年,下诏重申军队必须严格执行屯田法,除边界军队外,其余都被赶去种田;宣德五年,户部尚书要亲自挂帅推进淮北、河南、山东民屯工作……

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伎俩,假设以上《明史》记载皆为真!明朝一代,朱元璋的子孙始终把天下最值钱的东西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土地,没有“耕者有其田”的大明帝国,仁宣之治真的能与成康、文景相比吗?

我们还是以货币为引,透过古朴的钱眼,看穿迷雾般的历史。

永乐一朝,朱棣发行了太多大明宝钞,平均下来,每年大明宝钞都要贬值一倍以上。新皇朱高炽明白,再这样下去,不但大明宝钞怕是流通不下去了,大明帝国也将岌岌可危。所以,必须收回一部分纸钞、提高纸钞购买力!

——永乐二十二年,朱高炽以太子监国期间就已经动手回收大明宝钞了,方法则是对罪犯加罚纸钞,如果不交钱就加倍打板子。

——洪熙元年,朱高炽登基后立即对户部尚书夏原吉下令:钞法之所以不能在天下通行,无非是钞票太多了,只要“民间钞少”,也就“将自通矣”!

可惜,朱高炽死掉的时候夏原吉还没有拿出货币改革方案,否则,以他的仁厚或许不至于推行如此苛政。

洪武以来,商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惨淡的日子。朱高炽死后,夏原吉的货币改革方案让商人知道:在大明帝国混商业,只有更惨、没有最惨!

宣德四年(1429年),夏原吉告诉大家,从此以后,顺天、应天、苏松等“商贾云集之地”的商人,不但要按原来的数额上缴实物商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曾经把全国商税都改为实物),还要上缴大明宝钞,至于数额,看清楚,按官定价格的四十倍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课增四十倍)!

就算大明宝钞不值钱,您也不能这么坑人吧?

为了争取绝大多数农人的支持,夏原吉还给天下商户安了一个扰乱金融秩序的罪名:天下钞法不行,全都是因为一小撮商户不遵守秩序,不用大明宝钞、恶意压低纸钞价格、爆炒金银。

所以,要狠狠向他们收税!

此外,为了给一小撮商户一点希望,夏原吉还同时宣布:这项税收只是临时项目,待钞法畅行无阻后自可“悉复旧”。

把税收提高四十倍,您当大明帝国的商人是自动提款机啊?最后,就连皇帝朱瞻基都觉得这个数字实在是太离谱了,在朝议的时候亲自将之改为五倍。即使五倍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额了,此令一出,天下哗然,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方设法逃税——不是不缴、实在是缴不起啊!

今天的税法,税基一般是营业额、利润额,大明帝国没有那么多会计制度,税基计算方法简单易行,看你柜面上有多少存货,就要缴纳多少税收,才不管你能不能卖出去!

为了逃避税收,大部分商铺把存货转移到自己家中,而夏原吉也很快发现了这一点。由此,夏原吉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核算税基:商人一般居住在市镇,越有钱的商人营业额越大、住的房子也就越气派;从现在起,除按存货收税,还要清查商户个人住房,一间房每月纳税五百贯!此外,征税范围扩大到菜地、果林、塌坊、库房、店舍、驴骡车辆、船只……只要跟商品有关的地方,都要按时缴纳大明宝钞!

夏原吉确实取得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当年,不但使得整个大明帝国商人都关门歇业(商贾不通),还使得广大商人卖儿卖女(有鬻子女),有人甚至直接把所有产业捐献给朝廷了(产业输官)。

比这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使得大明宝钞基本从市面上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金银(要买东西只能去黑市,黑市只收金银)。宣德九年,大明帝国黄金产量达到三百三十五刃、白银产量达到三十二万七千六百零八刃,相当于永乐元年的七倍。自此,白银开始登上中国古代货币的历史舞台,直至万历朝推行“一条鞭法”后完全取代秦汉以来的铜钱、北宋以来的纸币,成为最主要的交易货币。

也是在朱瞻基的宣德朝,大明帝国停止了大规模发行大明宝钞。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大明宝钞从此就没有用处了。此后明代帝王经常会在心血来潮的时候(比如,明太祖、明成祖的生日)宣布当年必须以大明宝钞缴纳一部分税收。于是,也就催生了明代一种特殊的货币生意:有人专门囤积大明宝钞,一旦碰到机会就可以大赚一笔了!

最后要说的事儿跟金融关系不大,却不得不提。

宦官干政,无论从程度还是结果的恶劣性,大明帝国都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这批宦官,就是明宣宗年间登上历史舞台的,他们的出现将在后来的历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权力欲极其旺盛的朱元璋废黜了宰相制度,把所有权力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整个大明帝国就剩下皇帝一个有脑子的人。非法继承者朱棣虽然贵为皇子,朱元璋对他的要求却是抡刀砍人,文化课程几乎是一片空白。看过朱棣批文原件就会发现,不但书法惨不忍睹,连语法也颇为生疏。为了解决文牍处理问题,朱棣特意建立了文渊阁,解缙等一批学士负责为帝王起草或润色诏书。

朱高炽即位后,立即把当年太子东宫的三位旧臣提拔为文渊阁大学士,他们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即明中期大名鼎鼎的“三杨”。自此,明代重新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宰相的首辅制,文渊阁大学士有“票拟”之权,即在六部、地方送来的奏折上贴上条子、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再转由皇帝批阅。

被贴了条子的奏折会送到皇帝手中,由皇帝做出最终批复,这道手续叫做“批红”。由于全国每天往来的文牍实在太多,皇帝经常会对此颇感厌烦,于是,某天皇帝心烦的时候就会只看几本奏折意思一下,其他的就交给宫内宦官分批。

理论上,这些宦官只能照本宣科写上“依照阁中”字样;实际上,他们经常会把自己当做皇帝,在批示中夹带私货,至于皇帝最后能看到哪本奏折、亲自批阅哪本奏折,几乎完全决定于皇帝身边的宦官。

也就是说,自宣宗朝起大明帝国政务最终决策权并不在内阁或首辅手中,甚至不在皇帝手中,而是掌握在一群太监手里。难怪明末黄宗羲这样评价明代的内阁制度:那不过是一个文案记录员罢了,而真正有宰相实权的人不过是一批宫奴,他们有了对天下生杀予夺的权力,阁臣中的贤者不过也就是把自己的文章卖给他们、不贤者就成了他们的帮凶!

有了这项权力,明代中后期很多太监才权势熏天,究其根本正是明宣宗朱瞻基定下的“票拟”和“批红”。明宣宗死后仅九年,大明帝国第一位神奸巨蠹、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即将成为舞台主角,这个太监的出现,将在瞬间就把整个帝国的财富挥霍一空!

同类推荐
  • 任志强内部讲话

    任志强内部讲话

    12年军人生涯,练就了任志强雷厉风行的作风;从部队转业后,倔强的任志强进入原华远公司,很快便成为了年收入过百万元的总裁;功成名就后,任志强却以一句“我不玩了”,即从原华远集团挂冠而走,凭借出色的商业才能,使新华远重新崛起,续写了又一段令人惊叹的财富传奇。本书是对任志强雷厉风行性格的生动演绎。深刻还原和剖析了“地产狂人”任志强在人生中的重要节点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本书对他如何创业,并如何带领企业成长,如何打造自己的团队,如何具备远见卓识,如何去更好的管理自己的企业等都有生动的描写。地产狂人任志强如何以自己的姿态在房地产的舞台上进行一场华丽的演出,本书将为您提供答案。
  • 杰克·韦尔奇管理日志

    杰克·韦尔奇管理日志

    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在担任通用电气CE0的20年间,带领通用电气成为真正的世界级领袖企业.登上了盈利能力全球第一的宝座,“传奇”二字是对其最好的形容。作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韦尔奇所推行的“六两格玛”标准、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几乎重新定义了现代企业,他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经验被全世界众多的企业管理者奉为圭臬。本书以经典的“管理日志”形式对杰克·韦尔奇所倡导的“数一数二”、“无边界”、“群策群力”等经典的企业管理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全景式地展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并结合中国企业加以分析,使之更为连贯而实用。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

    本书讨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权在所有者、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分配、控制、协调、制衡的问题。
  • 资本的逻辑

    资本的逻辑

    企业如何向PE融资,以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谋求上市和更大的发展?本书就解决这个问题。本书以资本为视角,从PE如何选择企业、如何评估企业、如何签订协议、如何退出投资等方面再现了企业融资的全景过程,并对经典融资案例进行了专业解读,揭示了资本的内在逻辑。读懂此书,你便可以轻松玩转资本,促成企业与资本的联姻,实现企业的裂变式发展。未来5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私募股权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因融资而快速崛起,你还等什么?
  • 清华财商课

    清华财商课

    本书是以部分清华企业家、创业者创业经历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其内容涵盖了整个致富流程,从树立致富观念、白手起家,到最后的守业、致富教育、分享富人的思维方式,介绍了如何有效提高个人的财商。
热门推荐
  • 召唤魔兽世界

    召唤魔兽世界

    这是一个拥有召唤魔兽世界中11C能力的穿越男飘在异界的故事。召唤师多帅啊,带着千军万马纵横天下。“恩,帅是挺帅,可。。。。”主角方林两眼望天。“主人,人家要吃肉嘛!!!”看着黑龙妹妹奥妮克希亚那如山般的身躯,方林泪流满面。“真的养不起啊!。。。。。”为了填饱自己和召唤生物的肚子,可怜的穿越男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徘回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 周宋风云

    周宋风云

    李从珂举家自焚,后唐灭亡,一名将军怀抱一名年幼皇子从熊熊燃烧的城门中冲出。十二年后,皇子长大成人,外出游历,与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们产生了交集,他的行为推动了历史的巨轮。
  • 爱情支票

    爱情支票

    张小燕遇见了潜力导演谢礼庭,却阴差阳错两次造成谢礼庭昏迷,是偶然?还是有别的原因?爱与不爱?小人物扯进大阴谋,爱是解脱还是赎罪?
  • 言祷六记

    言祷六记

    有没有什么时候,会让你莫名哭泣。有没有什么话语,会让你瞬间话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时候渴望的只是那明日清晨的余辉。但……自己不料今天早已变成恐慌。我有时候只想坐在靠窗的桌子边。摆着几盆小花。看着书。听着歌,什么歌?浮生六记夕阳欲坠,余曦照射透着未合拢的窗户照射进来。我在椅子上坐着,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单单手中小花又绽放开光彩。连带着我都变得朝气。又一次翻开记事录。我的言祷六记。又再次响起
  •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炮灰女仙:傲娇帝君缠上身

    炮灰女仙:傲娇帝君缠上身

    穿越了结果是个长得魅惑又狠毒的仙子?这不是妥妥的恶毒女配吗!本以为能潇潇洒洒的闯天地,结果却阴差阳错的和一个既耿直又自恋的帝君boy缠上了?什么叫红尘命格已经绑在一起了?大爷我偏不信邪!“我见青山多妖娆,青山见我应如是。”“……你真自恋。”——正常版——一朝穿越,无亲无故。她顶着传说中美人皮恶毒心的身体来到这里,阴谋诡谲,明枪暗箭。暮然回首他就站在身后为她开出一条血路,任荆棘遍野,仗剑而行。——————女主吃货属性但绝不小白,妖娆技能天生MAX,智商在线不圣母不矫情,和外面的妖艳贱货不一样哦!男主嘛……谜一样的属性
  • 台案汇录丁集

    台案汇录丁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国龙傲传

    三国龙傲传

    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的大汉就要迎来“新的篇章”幽州辽东郡的一个海滨小村里,有一个年青人,慢慢的走上了历史舞台,从公孙瓒帐下的一个部将到与袁绍抗衡,在到与曹操的对决,他带着他忠心耿耿的部下们还能走多远,就让我们一起见证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 木槿花开君未迟

    木槿花开君未迟

    一次偶然的邂逅,种下了不解的情缘。等待、霸道、追求、痴情,他做的所有,能换来她的真心吗?车祸,遗忘,不解,讨厌,都不能成为他放弃的理由。而她,也在一件件事情中,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霸道的他。可前女友的出现,打破了一切的平静和美好。他们,会在一起吗?而另一对,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痴情的追求者,又能否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呢?
  • 狼性管理

    狼性管理

    在当今社会,企业生存的环境有如狼生存的环境一样,竞争不断,险象环生,别说发展,就连最起码的生存都面临威胁。那么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到底该怎么办呢?透过狼的生存方式,我们找到了其中的奥秘——狼性管理,即像头狼管理狼群那样来管理企业及员工。在企业界,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把“狼性精神”引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本书就是针对这一点,对狼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汲取了狼性管理精华,把狼性生管理和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可以说,为追求卓越的企业团队提供了最好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