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8100000019

第19章 有故事的藏地(3)

如果没有后来的命运突转,也不会出现米拉日巴大师,充其量他会成为一个有宗教情怀的富裕的有些见识的村民。转折点是他爸爸突得重病,把自己的哥哥和姐姐叫来,临死托孤,让他们先掌管家财好好照顾自己的老婆孩子,等孩子长大了把财产还给儿子。他爸一死,他伯父和姑妈立刻翻脸。《青史》里记载,按当地风俗,女人没了丈夫就得依家族安排转房嫁给另外一个男人。米拉日巴他妈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女人,破坏了这一风俗,她拒绝转房嫁给米拉日巴伯父的儿子,代价是依照风俗她失去了丈夫的财产继承权,此后她和孩子过着几乎奴役的生活。到米拉日巴15岁成年,她要以儿子的名义收回财产。米拉日巴的伯父和姑妈挑事:“哪有这回事,我们养活了你们这么多年,还想要财产,哪有遗嘱啊,拿来我们看看。”遗嘱一拿到手立刻被撕了,还用袖子抽打他们母子。米拉日巴的母亲大哭大闹,没有人敢出面,他舅舅上来拉住自己的妹妹:算了,再商量吧。

米拉日巴的妈妈还是有胆识,她用当初娘家作为嫁妆的一块小田作租,用租金供米拉日巴念经学法。米拉日巴毕竟还是一个小青年,喜歌善舞。有一天跟着师傅去喝喜酒,师傅说你把人家送我的粮食扛回我家去,回去的路上要经过自己的家,他喝了几杯小酒满心欢喜,手舞足蹈唱着歌,他妈正在楼上炒青稞,推开窗户看见儿子背着口袋悠悠荡荡过来了,怒气上升,拎着烧火棍拿着炒青稞的大勺子把他打了一顿。这一顿把米拉日巴打清醒了,发誓要让自己的母亲满意。他妈后来让他去学“黑咒”报复仇人,米拉日巴就同意了。

《米拉日巴传》里写到了他与母亲的分别,他要到拉萨去学法了,母亲将剩下的粮食换成染料、糖和一匹马,让他在路上等同行的伴。等到了7个从阿里来的人,米拉日巴跟他们结伴走了,一步一回头,母亲一直站在村头向他挥手,走着走着再回头,他看见母亲的长发在风里飘,哪知道从此再也没有见到母亲!

米拉日巴到拉萨学法一年,被被遣散回家,米拉日巴对老师说:我有仇要报,没学到密法不能离开啊。老师把他介绍到山南的师兄处继续学习,师父派了一个有神通的弟子查实了情况,教他修密法。师父在外面用石头砌了一间密法的咒室,又召了几个朋友帮他,敲鼓念咒,召请护法神来。念到七七四十九天,神将召来了,告诉神将要报仇,第二天,就有37颗人头堆在咒房下。

对于这个传说,《米拉日巴传》里有也有别的解释,说当时米拉日巴的儿子结婚,屋里坐满了人,他伯父和姑妈在外面商量,给谁肉多一点给谁肉少一点,一个女佣出来看到一个大蝎子吓得跳起拉住一个柱子,柱子倒了,房子塌了,压死了37个人。《青史》里讲的是另外的死法,也是说结婚,很多人骑马来了,都骑的是母马,只有一个人骑了种马,种马对母马有企图,母马不从,一直踢,踢倒了中心柱 ,柱子倒了,房子塌了,压死了37个人。

米拉日巴的母亲很高兴,拿裤子当旗帜在街上叫:天哪,天哪,报应来了,我儿子的咒应验了。还伪造了一封米拉日巴的信:谁对我妈不好,就咒死谁。村里人很害怕,就让他伯父和姑妈退还了他家的财产 。

一下死了这么多人,米拉日巴深深地悔恨,要消除罪孽,就投奔玛尔巴学佛法。玛尔巴大师千方百计地折磨他,经过种种磨难,又隐居山里多年,米拉日巴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弟子塔波巴真正建立了噶举派,从他门下分为“四大八小”十二派,其中最著名的一派是噶玛噶举,代表大师就是大宝法王噶玛巴。

如来大宝法王的称号是明朝永乐皇帝封给第五世噶玛巴的。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得银协巴1407年应明朝永乐皇帝的邀请,到南京讲经说法,在灵谷寺主持盛大法会追荐明太祖朱元璋。活动场面日现彩虹,天降花雨,永乐皇帝让画师画出了超度大会的情景,此画卷至今仍保存在楚布寺。皇帝对得银协巴推崇备至,加封他为“万行具足大宝法王”。之后,历辈噶玛巴活佛都以大宝法王自称。元、明两代,因中央政府的赏赐,使这座深山古寺长盛不衰,皇家国库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瓷器茶叶,像高山上的雪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楚布山沟。现在寺院屋顶的铜瓦,还标有汉文的印记。喇嘛们跳神的舞衣,都是由皇帝赏赐的绸缎制作的。

800多年的古寺,每年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名气最大、影响最大的是夏季法会和冬季法会。夏季法会在藏历四月初十举行,冬季法会在历史上是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后来改为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跳神,抛掷朵玛,赶鬼驱邪。

有一年的萨嘎达瓦节,我偶然赶上了楚布寺下面的乃朗寺法会,活佛摩顶、高僧讲经,这是我第一次像个当地人而不是游客经历一次宗教仪式。冬季法会的跳神,名叫“古朵嘎羌”,意思是二十九日驱邪神舞。西巴僧院的僧人们表演地道的噶玛噶举派的金刚神舞。我跑到更衣室,年轻的僧人举着巨大的面具,给我写下了他的QQ号。

如果米拉日巴大师还在,不知道他的弟子是不是也会像现在活佛的弟子,给自己的上师注册一个QQ号,用来宣传热巴艺术。热巴指的是以前卖艺的流浪班子的技艺,以铃鼓为主,有说唱、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包括拉弦子、跳锅庄,据说都是从米拉日巴大师那里传过来的。米拉日巴大师是真正的苦行僧,修行瑜伽,他体悟瑜伽法得到快乐,还描写自然环境之美。他的《道歌集》以自然入诗,很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相通。

宗萨仁波切在《正见》里用米拉日巴大师的一个事例讲解了空性和执著。米拉日巴和他的弟子惹琼巴在一处空旷之地,忽然一阵狂猛的冰雹自天而降,米拉日巴躲进了一个牦牛角里,并且吟唱了一首歌,让弟子知道里面的空间还很大。从理性的角度看,这可能只是一个童话故事,或是瑜伽师的法术。但是空性却可以超越这个限制,超越理性的限制。我们的一切存在都只是标签附加在并不真实存在的现象上而已,是自己的执着困住了自己。

宗萨仁波切说:当你从梦见500头大象的睡眠中醒来时,不会对这些大象怎么装得进你的卧室感到困扰。因为它们在梦前、梦中和梦醒后都不存在。然而当你正在做梦时,它们可是非常真的,终有一天我们会了悟,不只是智力上的了解,事实上没有什么大与小、增与减,这些都是相对的。然后我们就会明了,米拉日巴如何进入牦牛角,以及为何如阿育王这样的暴君,都会礼敬而降服于此真理之下。

“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涅”,一切有情都有佛性。可是,知道了这么多,我们就真的明白了吗?

甘丹寺 曾经有雪豹出没

原来甘丹寺的大森林里面住着两只雪豹,它们是甘丹寺的保护神。有一天,来了一群到青海朝圣的人,去寺院转经把藏獒放在了森林里,豹子来找狗算账,最后雪豹和藏獒相互咬死了。寺院里的喇嘛将每个青海人处以600大板,然后拴在牦牛身上流放到无人区任其自生自灭。

坐在我面前的两位老人家讲得特别认真:“这个故事是真的。不是我们编的。”

这两位老人从小一起在甘丹寺出家,白天一起念经,晚上睡同一个屋子。长到8岁,民主改革,他们一起被送到陕西咸阳民族学院上学,毕业后又一起参了军,最后一起转业回到拉萨工作,70多年来,基本没分开过。

“哎哟,比跟自己的老婆在一起的时间还长,还熟悉。”说着两个老人还像8岁的孩子一样,对着肩膀挤了一下。

两位老人说宗喀巴大师亲自选址的地方一定是植被繁盛之地。他们说他们在甘丹寺的时候,四周还都是大森林,晚上他们站在藏床上爬着窗台向外看,树林里有很多闪光的动物眼睛,像萤火虫一样。佛堂与僧舍连片,像大昭寺一样有几条转经道。格鲁派以教师严格著称,在寺院里面僧人不得穿便装,一旦回家或是办理私事不能穿僧衣。女人不能留在寺院里过夜,很久不见的母亲上山来看年幼的孩子,也得当天离开。

甘丹寺在那个特殊的十年差不多被完全摧毁,曾经的精美壁画,所有从最早建寺时保留下来的物件也几乎消失殆尽。在那之前,周边的树木就正在消失。现在,在甘丹寺还能看见树,只不过是因为稀缺才特别注目。

宗喀巴大师也是藏漂,他的家乡在青海。30多岁时,他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带领骨干弟子8人,创立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新派别——格鲁派。格鲁的思是“善规”,严格严谨。宗喀巴大师的一生是一个严肃的故事,他的弟子里有两个大师,一位是被追认的一世达赖,一位是被追认的一世班禅,达赖、班禅两个活佛的转世系统,都是在宗喀巴的弟子中形成的。

宗喀巴大师的弟子还有很多,他在世时弟子们修建了三大寺:札希贝丹修建了哲蚌寺,释迦修建了色拉寺,达玛仁钦修了甘丹寺。1409年,也是宗喀巴作为宗教领袖划时代的一年,他在拉萨举行了第一次传召大法会,不同地区、不同寺庙、不同水平的佛教信仰者聚在一起,传播他的宗教。晚年的宗喀巴大师一直住在甘丹寺。

在宗喀巴大师圆寂之后,西藏的日喀则修建了扎什伦布寺,青海的西宁修建了塔尔寺,甘南修建了拉卡楞寺,与蜇蚌寺、甘丹寺、色拉寺合称为格鲁派六大寺。

“要胆识到色拉来,因为色拉寺的喇嘛爱打架;要钱财到哲蚌来,因为哲蚌寺的喇嘛有权势;要知识到甘丹来,因为甘丹寺的喇嘛重修行。”这是西藏人对格鲁派三大寺的喇嘛的评价。

六大寺,每年都晒大佛。拜佛的人早上先到哲蚌寺,再转到色拉寺。

我第一次到甘丹寺看晒大佛,是骑自行车去的,来回100多公里。当时有一个叫小李子的人在拉萨出租自行车,一天20元。为了适应,前一晚我们约好进行了一次小型拉练,一出发别人很快骑没影了,只剩下我气喘如牛穿过布达拉宫广场。出发之前一看细雨在飘,满天乌云,心中不禁暗喜:有理由不用骑那么远了。可骑行的人还是走了,我倒头接着睡到阳光明媚。起来想起租的自行车,不能浪费了20元啊,骑吧。

独自上路,刚出拉萨城遇到了一个骑着三轮车去蔬菜大棚的四川人,我随便使出几分做过记者的功力,很快就把他一家都有什么人,一年挣多钱,拉萨菜市场诸多情况全问清楚了,虽然这些信息没什么大用,等到他转进自己的大棚地,我一个人沿着拉萨河继续,至少让我在枯燥的骑行中独自解闷儿。终于到了有房子的达孜县城,那时达孜县城只有一条街,就是没什么车驶过的318国道。当地人都说:甘丹,近近的有了。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藏族人的“近近的有了”并不那么可信。

骑了又骑才来到了山脚下,山坡下的草地上有无数个小团体围坐喝茶聊天,山坡上已经有人往下走,说是正在晒大佛,可能马上收了吧。迫不及待,途中见有中巴车在一阵阵浓尘中向上蹿来,拦住要求人车一起搭上山去。那时的人真好,不仅马上同意,还不收费,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要到山上接下山的客人。转了无数道弯待浓浓的灰尘散去,我看到了甘丹寺。路边卖票的普姆(藏语小姑娘)指给我看晒大佛的那面墙,墙上挂着无数在风中飘荡的白哈达。她翻转右手、手心朝天:缗度(没有)了,完了。

我骑了50多公里,好不容易上了山,眼前却只有正在收摊的帐篷市场和兴高采烈归家去的人们。我把自行车寄存在一个帐篷前,穿过小路,走了一半,实在走不动,转回到帐篷,看到一个藏垫,倒头马上睡去。

阳光下浓睡多时,醒来,红脸蛋的姑娘正偷看着我笑。观望一片废墟中的甘丹寺,正中央的红色大殿非常气派。四周尽是废墟佛堂、僧房的样子。作为临时市场的藏式大帐搭在绿色山坡上,小吃,鲜艳的大围巾,彩色的塑料玩具,还有遍地的垃圾,尽在眼前。

我必须得推车下山了。弯弯曲曲的黄土路,有汽车经过,人就像是站在一个泥糊的屋子里。我跟着当地人从山坡上直穿而下。可能是看我车推得太勉强,一位藏族老兄上来直接把我的车拿过去就往下走,我一路小跑紧跟,阳光明晃晃从身后照过来,我们在山坡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前后左右的人们都在大声笑,都在大声议论。欢快啊,欢快时人似乎容易忘记了自己,感受不到欢快存在。所有的幸福似乎都是在后来慢慢体会出来的,好像离得越久感受越深。

我再一次到甘丹寺看晒大佛,坐着越野车,跑在有绿围栏的柏油路上,路中画着黄线,上山路还有一个警卫点。甘丹寺变得很气派,雪白、深红,错落在绿色山上。柏油路一直到大门口。大门也修得气派,下车刚一站定,一位红衣僧人走过来:门票,45元。他的腰包鼓鼓的,前面是票,后面是钱,厚厚的。重要的大殿门前都挂着一个牌子:此处拍照,付费20元。

朝圣的人们远道而来。穿行在不同的大殿里给酥油灯加油,在每一尊佛像前布施,不停地念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都不停歇。

大佛从最高处展开,轰鸣的法号,白塔冒着浓浓的烟,在场的所有人双手合十,所有人的眼睛向上凝视着佛像,共同发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声波发出的频率好像与心跳的频率搭在一起了,让人身不由己颤抖。

人们用力把哈达抛向佛像,白色的哈达在所有人的头顶上飘过,哈达里包着钱和小石头,小石头让哈达飞得更高更远,目标是佛像。这里只有佛像,佛像不需要钱,可是他们不管,人们早就习惯了用佛来安慰自己,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安慰佛。

浓烈的阳光直晒,大佛还在,人们却在阳光下开始生活。他们喝酥油茶、青稞酒,用小刀削着大块牛肉。女人们打着伞,僧人把红色的披肩顶在头上。寺院白色的围墙发着光,那几棵树随着风摇动。这里已经没有森林,更没有雪豹。这是新的甘丹寺。不管怎样,所有人都心满意足。

同类推荐
  •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这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 春天的奇迹

    春天的奇迹

    外宣局是这次拆迁宣传工作的总策划和具体实施者,肩负着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本着“高站位把握导向,求实效舆论先行”的原则,在区领导赋予“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次拆迁能否顺利完成”的重大责任面前,外宣局局长孙海芬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压力。
  • 红魔房之夜

    红魔房之夜

    硕儒的西非之行是一个辛酸的寻寻觅觅的故事,也是一个跳进万花筒中的奇遇记。对于他和中国读者,那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寻亲无着,每天手心里捏着一张只够付一杯啤酒帐的小票,坐在各种肤色的人都来光顾的酒吧里。五颜六色的灯光,震耳欲聋的音乐和尽情宣泄情爱和愤怒的歌唱,象西非上空的阳光那样炽热的舞蹈。然而,这些在他心灵的乐谱上都是暗淡的音符。风筝似的乡愁一直在他日夜的梦境的上空升腾,挣着一根丝线,连着血淋淋的心。年幼的黑人舞女,沦落在夜总会里伴客的苏联女学生,老来难还乡的华侨,旅居非洲的娇小玲珑的日本小姐……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
  • 旅行创意学

    旅行创意学

    李欣频以她22年44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经验告诉你:在旅途中植入一点“创意因子”,每一次旅行都将放大你的人生格局!旅行是野蛮的成长——踏出家门起,你就失去了习以为常的安逸,你被迫信任陌生人,你必须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旅行是软性的探险——从严酷的北极圈到炎热的赤道,放弃舒适,你将收获独特的视野和人生阅历;旅行是心智的修行——从富春山的禅院到印度的闭关,最少的欲望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开你的心灵空间;旅行是极端的思考——从迪拜七星酒店到印度的贫民窟,贫富的悬殊让立场无法再囿限你对人生、金钱的思考……
热门推荐
  • 清爽素菜666例

    清爽素菜666例

    本书将烹饪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操作简单,力求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也叙述了每一道菜肴的特点。
  • 邪妖天下:废柴毒逆天

    邪妖天下:废柴毒逆天

    她,是21世纪叱咤黑白两道金牌杀手!一朝魂穿成了万人嫌弃的废柴,虽是宰相府滴女却是个美若天仙傻子。魂穿千年从此,驾得了上古魔兽,练得了逆天灵术,使得了毒术,收得了绝世男人,至此世人再不敢唾弃嫌弃欺辱她,而她搅动风云,倾覆天下,紫金目瞳所看之处并将毁灭!他,羽妖两族所诞下,身负罪孽,却冷眼看淡天下,直到遇到她,才明白天下所有都比不上她!
  • 肝胆病对证自疗

    肝胆病对证自疗

    编者结合自己长期临证经验,详细介绍了肝胆病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肝胆病的辨证思路和分型辨治医案。本书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医治疗肝胆病的传统良方和最新进展。
  • 《高冷公主的废材王子》

    《高冷公主的废材王子》

    “啊!”莫冰灵抬起自己的脚,痛苦呻吟道:“啊喂!那个谁,你踩到本小姐的脚了,你说!怎么办?!”“对不起,这位小姐,我帮你擦干净。”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脏布,试图要擦莫冰灵的鞋。。。
  • 清宵雨半

    清宵雨半

    一段痴狂岁月,一段无悔青春,我为你痴狂,你为我流泪,却终究一抹云烟,青春的路,无怨无悔~
  • 爱的转折线

    爱的转折线

    做人做了个女人,就得做个规矩的女人,规矩的女人偶尔放肆一点,便有寻常的坏女人梦想不到的好处可得——张爱玲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年曾经为爱情奋斗过的人
  • 穿到古代选美男

    穿到古代选美男

    一穿为妃,妖魅惑人,靠!极品皇帝竟是个大色鬼,丫丫的,这样的男人难道要守他一辈子吗?哇塞,俊逸王爷很痴情,江湖冷血杀手是极品,还有威武将军是猛男,吼吼。去他妈的皇宫吧!江湖才是我首选,来趟古代不容易,怎么说也得捞几个极品吧!哈哈,帅哥,极品,酷哥,美男,任我选!哈哈,好多啊!果然个个儿是极品,哇哈哈,这桃花运来了,可是挡也挡不住!
  • 重生农家小媳妇

    重生农家小媳妇

    媳妇儿,我给你笑一个,别生气了,行吗?媳妇儿,大伯甩脸子给我瞧,咋办?媳妇儿,小叔竟然敢打我的脸,毁容了怎么办?媳妇儿,小姑子的婚事你可满意?
  • 道尘记

    道尘记

    纵然踏遍亿万山河,九千玄界,我也要找到内心的执念!
  • 反噬者:异能都市之生存法则

    反噬者:异能都市之生存法则

    (玄幻作者群:16360756,加群请注明作者名或者作品名称。)噬者,上天入地。反噬,翻天覆地。这是一场针锋相对,一触即发的战役,也是一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