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9700000006

第6章 公子正途(2)

他的正室妻子于氏是河南沈丘一个土财主于鳌的女儿,有几个钱却没什么文化,也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袁世凯缺少共同语言。于氏生下长子袁克定以后,夫妻间的关系虽有所改善,但接着发生的两件事,使他们的感情再一次濒临破裂的边缘。

第一件事是因为文化差异。

有一天,袁世凯看见于氏喜欢系一条红色绣花的缎子裤带,笑着开玩笑说:“看你的打扮就像个马班子。”这句话惹恼了于氏,她发火顶撞说:

“俺不是马班子,俺是有姥姥家!”现在的读者看这两句话,只会感到有种冷幽默,可是在当时的袁氏夫妻看来,却是比天还要大的事。“马班子”

是方言土语,意指四处漂泊的妓女。于氏回答她有姥姥家,意思是她有娘家,是明媒正娶抬进袁家门的。不料于氏这句话使老公火冒三丈,原来袁世凯生母正是“没有姥姥家”的小妾出身,老婆当场揭短,无异于在他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从此以后,他们的感情更加淡漠了。

袁世凯在陈州的几年,坐吃山空,分得的家产眼看挥霍殆尽,遂决意北上,去京城谋一个差使。为筹措进京的川资,他到处找亲友借钱,还是不够,只好厚着脸皮找老婆,叫她去娘家想想办法。谁知老婆的几个兄弟听了消息不仅不借钱,反倒将袁世凯狠狠臭骂一顿,骂他是让老婆倒贴的窝囊废,还说了特别难听的话:“没本事就在家里呆着!”这让袁世凯感到自己倒霉极了。所谓倒霉就是自尊心受伤,犹如当头一棒,十分丢脸。多年以后他发迹了,老婆有个兄弟进京找袁姑爷想谋份差事,袁世凯招待小舅子好吃好喝几天,什么差事也没给他安排,临走时还送了一句话:“没本事就在家里呆着!”一报还一报,在这类家庭矛盾上,袁世凯从来都是个记恨心强烈的人。严格意义上说,这第二件事也怪不着于夫人,但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夫妻冷战之后,袁世凯还是把怨恨迁怒到了于氏身上。

袁世凯在给老婆的一封家书中写道:进京后正巧逢三叔袁保恒往热河公干,虽有婶母殷勤招待,仍不免心情郁闷,又遇到天公不作美,连日阴雨,独坐书斋,一颗发愁的心几乎要被屋檐下的雨水滴碎了。四日后天气放晴,遂往琉璃厂散步遛弯儿。途中遇见一人,亲热地同他打招呼,袁世凯感到奇怪,他与那人素昧平生,“不觉视其面而作呆想”。那人解释说,他姓倪,昔日曾做过袁保庆的幕客,见过少年时的袁世凯。袁世凯摸摸后脑勺,似乎恍然大悟。倪某遂邀请他上酒楼,要为刚到京城的他接风洗尘。

两只酒杯一碰,袁世凯满腹心事活络了。此次进京的目的之一是报捐功名,急欲寻一政界人士询问京中纳粟之例,于是开口就问倪官人如今在哪里高就。倪公谦虚地回答说,他在吏部跑腿。袁世凯想,吏部乃执掌铨衡者,必然详悉卖官鬻爵的情况,当即向他详细咨询。

倪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袁世凯一听,全属官场经验之谈,于是乘着酒兴,将报捐功名的想法和盘托出,并与之相商,该捐何职为目前最佳捷径。

倪某沉吟片刻说:“根据足下情况,应当报捐实缺小京官最实惠。足下既有叔父(袁保恒)在京供职,不妨暂时投靠,遇到好机会再谋外放,事半而功倍。”说着将声音一顿,低压嗓门继续说,“足下如想纳捐,倪某愿助一臂之力。安徽最近就有个机会,因为赈灾,要优惠供应一批官帽子,银两只需要原来的六成,正好家母舅在安徽做官,可以托他帮这个忙。唯一的遗憾是得破费手续费三百,因为赈灾捐例已于上月停止,如今欲填以前的时间,得打点具体经办人。”

袁世凯一听,冲口说道:“那有什么问题!”

两人当场约定,第二天下午先将手续费送去,再谈交易。次日,袁世凯雇车前往羊肉胡同,迎面果然看见倪公馆的招牌,投刺(递名片)而入。倪某欣然领他入室就坐,告知已经获得母舅许可,援皖赈例报捐工部营缮司主政,共需银一千五百两。袁世凯递上带来的三百两银子,倪某略作犹豫,吞吞吐吐说道:“我也是托人帮忙,对方要求一次收足捐银。”袁世凯恳求再三,倪某改口答应先预收一半,余款等拿到捐照后再一并缴纳。袁世凯回到寓所,取银三百,交到了倪某手中,约定后天来取捐照,同时缴纳剩余的银子。

哪知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三天后袁世凯依约前往羊肉胡同,倪公馆的招牌已经摘除,房中家具物品荡然一空。急忙找到房东一问,却被告知,姓倪的房客昨天早晨携带行李搬走了。再问房东,那位房客是否在吏部供职,房东一脸茫然,想了一会儿才告诉他:“不会吧,我听说那人是个古董贩子。”

过了几天,袁保恒从热河公干回到京城,袁世凯吃了哑巴亏,也没敢对三叔说。

袁保恒问他可曾遇见徐世昌,袁世凯答不知地址,无从投谒。袁保恒说,往翰林院探访,应该有人知道。袁世凯雇了辆马车直奔翰林院,果然找到了徐世昌。两人从陈州一别至今,见面后有无数话。袁世凯说了他被骗的经过,徐世昌笑着责怪他说,京城既有令叔,又有老友,捐纳何至于如此之急迫?损失六百金,尚属不幸中之万幸,倘若以一千五百金换张假官照,才是麻烦事情。

徐世昌在京城翰林院生活了几年,官场关系网已初步建立,他说有个同年挚友叫张佩纶,很为当朝大臣李鸿章赏识,收做了东床快婿,不妨走张的门路,进入直隶总督的幕府中谋碗饭吃。袁世凯一听求之可得,心中暗想,刚受一次骗,马上就撞上大运,真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袁世凯兴冲冲乘车赶到天津参谒李鸿章,延见后略问数语,李鸿章便举起了手中的茶杯。这个官场规矩袁世凯很熟悉,是通知下人送客的意思,不免意兴索然,壮志全无。徒步走回旅馆,借杯中物浇胸中块垒。正独自喝酒,忽闻张佩纶来答拜,二人坐下寒暄几句,袁世凯即以参谒时的冷淡情景相告。张佩纶一听,哈哈大笑,说道:“兄弟误会了,家岳接见来宾,器重其人者不作敷设语。近日北洋事务繁多,家岳正当用人之际,如果不信,三天内必见委札。”袁世凯将信将疑,结果第二天李鸿章的聘书就到了,委请袁世凯佐理文案,职位是机要科二等文牍员。

官场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袁世凯没干多久,被提升为一等文牍员,本想攀着这根绳索青云直上,然而他的升迁挡了别人的仕途,幕府中的同僚因嫉生恨,事事掣肘,以至于群起而攻之。有人当着他的张佩纶,晚清清流派领袖,也是袁世面说:督署幕僚都是翰林进士,从未见过以生员而厕身其间者,不知老弟走了什么门路?袁世凯满脸通红,猛地想起三叔袁保恒的教诲:“不觅得一榜出身,不可进入政界。”悔意顿生。

仕途上的相互攻讦经常不择手段,目的是把对方搞臭搞垮。要把一个人搞臭搞垮的不二法宝是桃色新闻。正巧前几天来了个朋友,是以前南京城风月圈中的故交,袁世凯招饮妓寮,重温昔日之绮丽春梦。这一情报被人侦探到了,成了炮轰袁世凯的重磅炮弹。

张佩纶本是清流出身,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听到这个桃色传闻,将袁世凯狠狠训斥了一顿。

灰头土脸的袁世凯,担心若再恋栈,以后之构陷将较今日更甚,名誉毁尽,以后反而不好相见,遂生激流勇退之意,写了份辞职信,来找张佩纶。

张佩纶大为惊讶,赶紧对昨天的训斥表示歉意。已经学会了在官场演戏的袁世凯笑着说:“小弟这次辞职与此无关,实为家母病危,昨晚收到电报,催我速归。”说着袁世凯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电报纸,递给张佩纶看,托张在李鸿章面前美言,代他请假半月。

袁世凯辞去李鸿章幕府中的职务后,再也没有回来。所谓“母亲病危”本来就是他编的一个谎话。金蝉脱壳后,袁世凯感到前途迷茫,读书考科举这条路他已死了心,报捐功名之路也是如此艰难。

袁世凯深深感到自己犹如汪洋中漂摇的一叶小舟,不知明天的风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顺便说一下张佩纶。这个人是晚清着名的清流少壮派领袖,史称“翰林四谏”之一。其父张印塘,曾官居安徽按察使,在与太平军作战中与李鸿章结下生死之交。张佩纶一生有三次婚姻。前两任妻子去世后,李鸿章把女儿李经(小名鞠耦)许配给他,其中既有欣赏的成分,也有笼络的意思。张佩纶比李经大17岁,不过这对老夫少妇感情倒也融洽,经常一起吟诗作文,尤其热衷于谈论政治。几十年后,张家出了个有名的才女,叫张爱玲,给中国文坛带起了一阵强劲的旋风,这已经是题外话了。

出了北京城,袁世凯茫然四顾。

灰溜溜回老家陈州,不是大丈夫所为,将会遭到世人耻笑。思量再三,决定先到上海叩访以同知官居上海水利厅的王雁臣老师,去碰碰运气,看能否谋份差事。哪知到上海后,还没找到王雁臣,却掉入了温柔乡,在烟花柳巷中遇到了一个红颜知己。

此妓女姓沈,身世颇具传奇色彩。原是扬州妓女学堂培养的一匹李鸿章的大女儿李鞠耦“瘦马”(妓女的别称),为上海某盐商看中娶为如夫人。谁知进门不到半年,盐商不幸患病身亡,沈姑娘才“上岸”,鞋子还没干,又只好再“下海”,回到堂子里重张艳帜。她从小受过很好的艺妓训练,琴棋书画样样都行,伺候男人也有一套办法。

袁世凯见了,惊为天人,神魂颠倒,乐不思蜀。

一个是落难公子,一个是痴情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演到袁世凯这一辈也没增添多少新意。据说袁世凯为沈氏赠有一联:“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己少;英雄落魂,百年岁月感怀多。”也许是袁世凯身上的霸气和英雄魅力起了作用,沈姑娘被这个身材矮胖的男人彻底俘虏。

女子一恋爱就犯傻,她心甘情愿作牺牲,拿出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泪钱,倾其所有资助袁世凯寻求前程。

为了和沈姑娘多厮守几天,袁世凯花光了身上所有的旅费,又卖李鸿章的夫人和女儿(即张爱玲的祖母,时年18岁)掉了随身所带的两个古玩鼻烟壶。

鼻烟壶为其叔祖袁甲三的遗物,壶长三寸,口径半寸,玛瑙质,色泽鲜艳,隐隐透现龙凤花纹。这是件价值2000金的宝物,袁世凯托一个朋友以500金的价格典押给上海陆巡道。事有凑巧,这位陆巡道是王雁臣的亲戚,一天在一起时,陆巡道拿出鼻烟壶给王雁臣看,王雁臣一惊,马上认出这是袁家宝物,追问来历,陆巡道将经过说了。

王雁臣这才知道袁世凯已到沪月余,急急派人把袁找来,严词责问。掉进了温柔乡的袁世凯处境艰难,一听老师的训词句句在理,不禁潸然泪下。王雁臣见这个弟子有悔改之意,便拿出银子帮他赎回了那对鼻烟壶,叮嘱袁世凯要努力用功,不要自暴自弃。袁世凯幡然醒悟: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郁郁久困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之中,任由岁月蹉跎?

后来袁世凯投奔淮军统领吴长庆,开始建功立业之路。等到在朝鲜站稳了脚根,马上将这个沈姑娘接来做了当家的如夫人。在袁世凯此后的人生中,他对这个姓沈的姨太太始终宠爱有加。沈氏一生无子,将二子袁克文过继给她做了嗣子,后院中的家事也一概交她处理(袁世凯后期又娶了天津杨氏为五姨太,此女相貌一般,但是持家才干突出,遇事有决断,遂将家务事管理移交给她了)。袁世凯搞洪宪帝制,穿上皇帝龙袍,沈氏也着了皇后装。有人戏作一联讽刺:“流氓皇帝,婊子皇后。”这副戏联表达了人们心中愤慨的情绪。

袁世凯的上海之行还有一个收获:在旅栈中,他认识了准备进京会考的阮忠枢。此人字斗瞻,祖籍安徽合肥,出生于淮军将领家庭。

袁世凯遇见阮忠枢时,正是他囊中羞涩、倒霉透顶的时候。二人住在简陋的旅馆里,心忧天下大事,促膝交谈,十分投缘。听说袁世凯意欲北上青岛投奔吴长庆,想成就一番事业,阮忠枢慷慨解囊资助了一笔盘缠。袁世凯发迹后,对这段感情念念不忘,聘请阮忠枢为北洋总文案,成了他最为信任倚重的心腹之一。在多个场合袁世凯这么说过:袁就是阮,阮就是袁。可见两人感情之深。

“庆”字营中的一把屠刀

清末有“三屠”:张之洞花钱如水,称做屠财;袁世凯好行杀戮,称做屠人;岑春煊性好弹劾,称做屠官。其中袁世凯屠人,是说他任山东巡抚期间杀了不少义和团,也与他在吴长庆营中以及后来在朝鲜严厉治军有关。

吴长庆(1833~1884),字筱轩,安徽庐江人,是李鸿章门下重要的淮军将领。

这个人与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关系甚好,有一则掌故是这么记载的:当年吴长庆的父亲吴廷襄筹办团练,在庐江被太平军围困,托人火速带信向袁甲三求救。长子袁保恒认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此时不能分兵救援。侄子袁保庆则认为,孤城垂危,不可不救。终因援兵迟迟不到,庐江城沦陷,其父吴廷襄殉难。经历了这件事,吴长庆对袁保恒恨之入骨,不再与他来往,对袁保庆则态度友善,结拜为兄弟(参见刘厚生:《张謇传记》)。

有同袁保庆的这么一层关系,吴长庆对前来投军的袁世凯热情非常,不过在职位安排上并未委以重任,每月给10两银子,叮嘱他安心读书,并特地指派张謇、朱铭盘等江南名士辅导袁世凯完成学业。

在吴长庆看来,总角之年的袁世凯尚需要历练,目前的任务是读书增长学问。而在袁世凯看来,吴军门对他大材小用,感到满肚子委屈。

不过袁世凯在结交关系上有他特殊的本事,很快便获得了老师张謇的好感。没多久,张謇向吴长庆推荐这个新收的门生担当了庆字营营务处帮办,每月支饷银30两,这也是个虚衔,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但让袁世凯高兴的是,现在他手下有两名勤务兵供使唤了。

在吴军门的手下,袁世凯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任劳任怨,严以律己。看着这个年轻人一天比一天有出息,吴长庆也相当满意。

庆字营是剿防太平军、捻军时临时拼凑起的一支武装,人员成分复杂,加上吴长庆本身是个儒将,以仁爱宽厚治军,致使营务日渐废弛,官兵聚众赌博的现象经常可见。更有大胆嫖客甚至将妓女公开带入营中,轮流享乐。

这年春节,正月初二夜晚,睡在军营帐篷中的袁世凯忽然被一阵叫喊声惊醒。起床披衣一看,原来又是聚众赌博的双方在争执。但是这一次比以往闹得更加严重,数百人各执刀枪密密匝匝围成了一座小山,早已有血气方刚的军人动了家伙。袁世凯赶到时,地上已经躺了两具尸体,四周到处溅满污黑的血浆。

由于正值春节,军营放假五日,吴长庆也不在营中,面对有可能发生兵变的情况,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和袁世凯一同来到现场的还有老师张謇以及护卫队三十余人。张謇是个文人,试图采取秀才遇兵的方式解决问题,那是很难奏效的。袁世凯首先喝散众兵,让其各回军营,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四个带头闹事的头领,军法处置,处于斩首极刑,此事在“庆”字营中引起了极大震慑。袁世凯在给他老婆于氏的一封家书中说,前来观看行刑的兵丁“屏息而散”,军营中平日常见的张狂嚣浮之气荡然无存。

同类推荐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本书以传记的方式,以史玉柱的各个方面入手,由梦想、人生、方向、创业、投资、成败、个性、高度、团队、人才十个角度入手,题目涉及当代社会人们最容易出现困惑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史玉柱的选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以期令读者得以从这种传奇商人的经历中,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一些经验、建议。
  • 汪精卫第三卷

    汪精卫第三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为什么是毛泽东

    为什么是毛泽东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毛泽东的开蒙、求学过程,以及他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作者没有将更多的笔墨着眼于对诸多历史事件的细致描述或是揭示秘闻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上,试图探讨他诸多重大决策背后的深意。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最终中国的领袖会是他,而不是有钱有枪的蒋介石,也不是那些拥有更高学历、更大声望的人,比如周恩来,比如陈独秀。历史无法重演,伟人更加无法复制,但我们仍不会放弃学习他,研究他,因为哪怕我们从他身上只学到了一点皮毛,就足以让我们游刃于战场、商场、名利场。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也许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点。
  • 张作霖传

    张作霖传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这是张作霖的江湖格言。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土匪出身的军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智慧:他从一个由辽西的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流浪儿,到落草绿林成为一方马贼的首领,到主动接受招安成为大清王朝的巡防营管带,再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奉天督军,越折腾越大,直至入主北京成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凭借这些招牌,张作霖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本书以平实的心态追溯当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曲折,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也有利于读者能够从前人的得失成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和经验。
  • 广告大王大卫·奥格威传奇

    广告大王大卫·奥格威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大卫·奥格威一生的传奇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忠实·勤奋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热门推荐
  • 逆天斗魄,特工废柴

    逆天斗魄,特工废柴

    从21世纪穿越,冰冷却爱哭的超级特工,她的摇身一变足足让整个世界不堪一击。。。。。。。。。。。。。。。。。“作为……你……的朋友,我要……告诉你别哭……了,你……可是……这个世界最……最……厉害的人。。。。。”
  • 十一年周期

    十一年周期

    今年正当青春的二十八岁普通职员傅晓明,却被一位三十九岁的辞职女纠缠。在现实中获取欲望的挣脱。在死亡游戏中寻找彼此的依赖。(腹黑无极限,请用极其奇异的眼光看这边的每个出场角色)
  • 道尘记

    道尘记

    纵然踏遍亿万山河,九千玄界,我也要找到内心的执念!
  • 企业管理之道

    企业管理之道

    中国的《易经》、《道德经》是宇宙间最大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天道、地道和人道,企业的管理无非是人道当中的一个分支。如把现代企业管理比喻成一棵树,中华文化精髓是树根下看不见的滋养,而西方的管理则是树叶、树枝、树干。作者根据多年研修易、道,结合自身的商业实践,以《道德经》为主线,将老子的智慧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十二个方面,并找到一条从根源上提升领导力的途径……
  • 翌日同样
  • 凯使宣开心

    凯使宣开心

    吴亦宣接近王俊凯只是为了得到出国留学的名额,只因和康英打赌,只因她喜欢李凯,她必须那样做。但她没想到她会喜欢上王俊凯...正当王俊凯要为她放弃所有的时候她突然走了,她出国留学了,.........
  • 微风轻语

    微风轻语

    微风轻轻起,我好喜欢你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 对于tfboys守护就好

    对于tfboys守护就好

    一个重庆二货,一个高冷少年,还有一个浅浅虎牙。岁月匆匆,只有他们还依然如旧。愿时光温柔对待他们,只为~~~~~~
  • 快穿之论女配的道德修养

    快穿之论女配的道德修养

    我们是?专业女配!我们的特点是?没有金手指!我们的口号是?女主渣我们更渣!(划掉)我们是好榜样!在比系统还坑的作者的安排之下,陌月开始了一段很(无)美(节)好(操)的快穿之旅。
  • 喂,你走开

    喂,你走开

    说一段神话,话说那么一家,这家夫妻俩生了个色娃娃。澜澜女追男倒追了十几年,终于修成正果。澜澜表示泪流满面,说好的隔成纱,尼玛的姐追了十几年也没把这纱捅破!!这辛辛苦苦追到手的男人,竟然一脸嫌弃她,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了,离婚离婚,姑奶奶我要跟你离婚沈辰熙!“老婆我错了。”无辜脸中.....“你说你错哪了,今天不说出个之乎者也,所以然来就别上我的床。”傲娇脸的脸澜澜看着他。“老婆我错了,我哪哪都错了,就让我上床睡觉吧,你看天不早了,咱们改洗洗睡嘞。”纯洁微笑着,一只手霸着澜澜不放。“咻,过去就是一枕头,我让你搞事搞事!”“老【婆,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