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9700000007

第7章 公子正途(3)

春节假期结束,吴长庆回到营中,听说袁世凯处死四人的消息,心中不悦,把袁世凯叫来训斥。多亏老师张謇在旁边坦言,要不是袁世凯处理果断,恐怕会有哗变之忧,现在军营中早已是血流成河了。

听张謇这么一说,吴长庆才幡然觉悟,当面对袁世凯给予嘉奖,三天后官升一级,委任为劳务处提调。为此,袁世凯在给妻子的家书中感叹道:余与姓张的人为何如此有缘!在天津时得一张佩纶热心襄助,现在又得一张謇鼎力相助。

有一种说法,认为袁世凯处心积虑,心机太重,先是设法削弱吴长庆的兵权,取得李鸿章的信任,尔后取而代之。据说,因为这个原因,吴长庆的后代提到袁世凯,一直怨恨不已。

袁世凯在“庆”字营中整束军纪,操练新法,老弱者裁汰之,顽固者革除之,使得暮气沉沉的“庆”字营的气象焕然一新,深为吴长庆所赏识。但是正如他的四叔袁保龄在家书中所指出的,“你以少年得重名,不患不富贵,但患不稳重。”果然过了不久,有谣言传来,说袁世凯心怀叵测,意欲取吴长庆职位而代之。哪知事情也真凑巧,中法战争打响,朝廷派遣了刘永福前往抗御,仍嫌兵力单薄,在张佩纶的建议下,李鸿章决定派吴长庆率兵驰援广东。这么一来,正好印证了谣言所传不虚,袁世凯百口莫辩。就连吴长庆临行之前,也神情悻然,朝袁世凯投来了愤懑怨恨的目光。

其实这实在怨不得袁世凯。当时袁世凯官职五品,位卑言轻,根本不可能在掌控北洋大权的李鸿章面前说得上话,即使托人说上话了,李鸿章又怎么可能听其安排?清朝的兵力虚弱是有名的,中法战争爆发之时,纵观清朝能够领兵打仗的将领,也还真的只有吴长庆是最合适的人选。看来袁世凯这次无辜背了一口黑锅。

再说一说袁世凯与张謇的关系。

进入“庆”字营以后,袁世凯处处得力于恩师张謇,两人感情融洽,目标一致,都是在吴长庆手下讨碗饭,一心辅佐吴长庆治军打仗,度过了一段“政治蜜月”。随着袁世凯地位的不断升迁,两人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到朝鲜以后,袁世凯“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一跃而成驻朝清军的重要人物,与之对照的是吴长庆政治上的失势。张謇认为,袁世凯一定在其中做了手脚,加上袁世凯对他前恭后倨的态度变化,更是让张謇对自己以前荐袁的举动而懊悔。他写了一封长达千言的信给袁世凯,措词尖刻,指责袁的狂妄无行(袁先前称张为“老师”,后来改口叫“仁兄”),调侃道:“足下之地位越高,则鄙人之称谓越小。”袁世凯看完这封信十分气恼,两人断绝了往来,这一断就是十年。

辛亥革命前夜,这一对师生重新聚在到了一起,不过彼此间关系有了极大变化。

张謇是清末状元,一生致力于实力救国,工厂办了一个又一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本集团。上世纪初,这个人是中国知识界的精神领袖,自视颇高的胡适也称他为“很伟大的失败英雄”。在政治上张謇主张君主立宪,这与清末袁世凯的政治观点相吻合。宣统三年(1911)五月,张謇北上赴京途中,专门到彰德拜访了被清廷斥黜的袁世凯,两人订立了政治上的攻守同盟。当时的三种政治势力(旧官僚、立宪派和革命党)既相互缠绕,又激烈争斗。而在这三种势力中,张謇放弃孙中山,选择了袁世凯,他希望通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来完成政权的更迭,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务实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

透过清末这两个大人物的恩恩怨怨,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现实异常复杂的一面,让人扼腕叹息。

一场兵变带来的机遇

光绪八年(1882)清朝藩属国朝鲜发生了一场兵变,史称“壬午事变”。朝廷派吴长庆率兵前往弹压,历史将一次机会摆在了袁世凯面前。

事情得从朝鲜王哲宗去世说起。哲宗无子,立12岁的李熙为王,其生父大院君李昰应监国摄政。李昰应是个守旧派人物,对一切变革都看不顺眼,对日本维新尤为不满,仅仅因为日本大使在拜见他时穿了一套西服,就下令断绝朝日两国通商,韩国人与日本人交往者处死。日本人以为受辱,遂有“征韩论”。

李昰应有个内侄女叫闵慈英,美丽异常,且又知书达礼,在高墙深锁的王宫后院里,这一朵娇艳的花分外引人注目,于是被李昰应收为儿媳妇,成为王妃。

谁知道事与愿违,闵氏成为王妃后,并不是按照预定的治国方略行事,摄政王的指挥棒不灵了,这让李昰应大为光火。事情还在进一步发展,这个王妃闵氏,上帝在赐予她漂亮外表的同时,也赐予了她智慧和才干,她利用太后赵氏厌恶大院君专擅的心理,怂恿闵奎镐、赵宁夏以及李昰应的长子载冕等人,逼迫李昰应让开位置,让国王李煕亲政-李熙性格软弱,闵氏是铁腕女人,实际上是闵氏自己当政。

掌握政权后的闵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由“仇日”变为“亲日”,聘请日本军官训练“别枝军”,以代替李昰应的“亲军营”。

在改革军队的过程中,大批士兵被裁汰,留下来的士兵又经常领不到军饷,矛盾日积月累,终于酿成了一场兵变。驻扎在朝鲜京城的五千士兵因军饷拖欠太久,多次向政府恳求发饷,政府迫于压力发了一个月的军饷,可发下的粮食里面居然掺杂了沙石。愤怒的士兵再也忍不住了,一哄而起,杀死了日本军官。大院君李昰应乘机煽动,七月初,士兵包围了王宫,欲杀闵氏。闵氏见势不妙,赶紧换了套衣服仓皇出逃,带着幼小的儿子跑到族人闵应植家中避难。

遭遇兵变后的王妃闵氏向清政府求援。这时李鸿章回籍办丧事,署理北洋的是张树声,经请示清朝廷后,派庆军入朝鲜援助国王李熙和王妃闵氏。

随后上演了一场惊险生动的“鸿门宴”,袁世凯在戏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庆字军抵达汉城南郊,驻师屯子山,吴长庆轻车简从,只带了几个贴身侍卫造访李昰应。宾主相见,略作寒暄,李昰应愉快地答应第二天到庆字营回访。

次日,李昰应如约前来,他的扈从侍卫却被挡在了军帐之外。

二人坐下没谈几句,李昰应似乎感到情况有异,意欲起身。吴长庆使了个眼色,久候一旁的袁世凯立即上前,半扶半挟,没等李昰应反应过来,就将他塞进了一个事先预备好的二人小轿,星夜上路,在马山浦登上兵船,经天津塘沽港,转道送往保定软禁。

之后,清军又找到了因兵变流落民间的王妃闵氏,由袁世凯护送回了王宫。

在处理朝鲜问题上,明显可以看出清廷当权者思维逻辑的混乱。

王妃闵氏有排华亲日倾向,却被清廷当做了帮扶对象。大院君李昰应亲华仇日,却遭到清廷的软禁。政治和外交上的糊涂举动,使朝鲜后来的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过在朝鲜的这次兵变中,袁世凯是最直接的受惠者。事后论功行赏,吴长庆称袁“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经回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奏请,袁世凯以同知补用,赏戴花翎。

这一时期袁世凯声名鹊起,另一个因素是他的严格治军。

清末的军队,腐朽是有名的,无论八旗还是绿营都不堪一击。庆营的兵丁基本是临时征募而来,军纪松弛,作风败坏,医治这样一个重症病人,非得下重药方能有效。

由于袁世凯被定性为千古历史罪人,关于他的正面史料十分鲜见,即便偶尔有零星细节,也被淹没在唾骂之中。《容庵弟子记》是袁世凯的弟子早年写的一本书,其中记录了袁世凯在朝鲜的一些事迹,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参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刚踏上朝鲜这块土地时,袁世凯听到一条举报:有人奸淫了朝鲜妇女。他严令追查,很快抓获了那个人,毫不留情地斩首示众。最让人吃惊的是,有一次吴长庆巡视军营,见城墙前有无数人在那里围观,趋前一看,城墙上挂着七颗血淋淋的人头。吴长庆感到纳闷,回到营中,忽听袁世凯来禀报,城墙上七颗人头是他所为,为严肃军纪先斩后奏。

袁世凯手下有个武弁,平时打仗卖力,很受赏识。一次行军中,从他身上掉下了块红绸巾,众人觉得奇怪,袁世凯追问他也不答。结果第二天有个朝鲜富绅来告状,家中美妾遭人奸污,经指认正是那个勇敢的武弁。许多人来为武弁求情,袁世凯心情也很矛盾,踌躇再三,还是得斩首示众。准备行刑之前,吴长庆也来替那人说情,“乞贷一死,坐久不去。”袁世凯久久没有说话,忽然起身,手捂着肚子要去上厕所,顺手从桌上翻出一本书让吴长庆阅读。不一会儿,袁世凯回来时朝吴长庆拱手请罪:“武弁已杀,大人宽恕。”吴长庆面部表情瞬息万变,终于大笑:执法应该如此。

袁世凯的声名日益渐增,潜伏的危机也就越逼越近。光绪十年(1884)四月,李鸿章奏调吴长庆率兵三营回国,驻防吴大澂在朝鲜时赠给袁世凯的对联奉天金州,加强东北防务,其余三营仍留汉城。以与吴长庆相商,任命记名提督吴兆有为三营统领,袁世凯提拔到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两人之间的种种矛盾找到了一个喷泄口,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吴兆有是二品总兵,又是驻朝鲜清军的最高统领,袁世凯只是个五品同知衔,照规矩该是吴兆有的副手。但是袁世凯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大有凌驾于最高统领之上的态势,连朝鲜国王李煕和王妃闵氏都分不清他们究竟谁指挥谁,哪个人的官大。

袁世凯素来与朝鲜官员过从甚密,为了抚慰战争中的殉国牺牲者,他曾经从军饷中拨出部分经费作为烈士家属的抚恤金。吴兆有借此大做文章,一封状纸将事情捅到了李鸿章那儿。更加让人气闷的是,李鸿章居然听信谗言,叫他自己掏腰包赔偿。

内忧加上外患,一直将袁世凯视做一大心病的日本人乘势作乱,向清廷狠狠告了一状,指责袁世凯挑衅,威胁说中日冲突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弱国无外交,清朝末年,凡有外交上的纠纷,清政府必定吓得屁滚尿流。经军机处几个大臣紧急磋商,奏报朝廷,决定派吴大澂、续昌前往朝鲜调查。

出兵朝鲜对于袁世凯来说本来是个机会,现在机会忽然变成了一连串烦恼,更有人落井下石。看到袁世凯失势,纷纷告状,控告他贪污军饷,蓄养官妓,贩卖烟土。面对一系列打击,袁世凯伤心极了。在给妻子的一封家书上,他愤懑地写到:“官运恶极”,“当时拟拔剑自刎,幸被幕僚所劝阻”。在极度倒霉的时候,连自杀的心都有了。

在最倒霉的时候,命运之神为袁世凯派来了一颗福星。

这颗福星是吴大澂。

在清廷派出的调查人员中,吴大澂担任组长角色,因此调查刚一开始,他还能与袁世凯保持一定距离。随着调查的深入,掌握的材料越来越多,吴大澂慢慢感到,面前这个矮胖的男人真的是受委屈了。

出生于江南的吴大澂是个清流健将,在他担任陕西学政的时候,就曾大胆上疏请求停止议修圆明园。对同治皇帝奢华的大婚,他也敢于疏请裁减庆典费用。这样的举动,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需要勇气。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愙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官吏,金石学家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员儒将对社会抱着一种务实的态度,对勇于任事的袁世凯尤其欣赏。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吴大澂不仅没有责备袁世凯,反而认为他劳苦功高,百般安抚,这让袁世凯大受感动。

在异国他乡的酒楼上,这两个情投意合的官场中人喝得酩酊大醉。

他们谈论人生经验,讲述官场趣闻,抒发生活感悟,发千古之幽思,叹世间之炎凉,成了一对契合的挚友。吴大澂曾给袁世凯赠有一联:

“凡秀才,当以天下重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他们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即吴大澂将女儿许配给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为妻。关于这门婚事,后边的章节还会细说。

回到天津后,钦差大臣吴大澂找到李鸿章,将袁世凯着实赞美了一番,称之为“天下奇才”。回到京城复命,又说了一番袁世凯的好话。在吴大澂的大力斡旋帮助下,袁世凯的处境渐渐好转,像一艘穿过惊涛骇浪归来的船只,重新赢得了人们赞赏的目光。

“捉放李”与“小钦差”

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眼里,此前的袁世凯只是他棋盘上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甚至不记得那人长得什么样,印象中似乎见过面,但这种五品官他一生中不知见过多少。吴大澂从朝鲜归来后的重点推荐,让李鸿章对袁世凯发生了兴趣。而另一个人在特殊场合下的特殊提醒,则使李鸿章对袁世凯开始刮目相看。

这个人叫伊藤博文,日本内阁总理,着名的改革派首领。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伊藤来华访问,重点谈到了双方都很敏感的朝鲜问题。席间伊藤谈到要惩办袁世凯,言语中隐含试探。李鸿章的表情却很木然,他对袁世凯的情况并不熟悉,随口支吾应付了几句。这让伊藤大为惊讶,不禁说道:

“放着这样的人居然不惩办,看来贵国人才真多啊。”李鸿章尴尬地笑了笑,当场不便说什么,心里却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惩办当然不可能,口头应诺却是外交场合必要的灵活手段,李鸿章答应伊藤,以私人名义对袁世凯警告。

送走吴大澂和伊藤博文后,李鸿章一道命令发到朝鲜,要召见袁世凯。

针对朝鲜局势,袁世凯侃侃而谈:从中日双方在朝鲜的势力优劣这个角度看,以前朝鲜是清廷藩属,百依百顺。现在情况有所变化,国王李熙性格懦弱,被亲日派王妃闵氏控制,形成了中日在朝鲜势力的均衡。北方的俄国又要从中插一杠子,争夺势力范围。打个形象的比方,朝鲜就像是一头人人眼馋的羚羊,中、日、俄三方为争夺这头羚羊急红了眼,而羚羊却狡猾地在其中周旋,拼命要逃脱任人宰割的命运。谈完了局势,再说人物的关系:国王李熙徒有虚名,不必多说。王妃闵氏颇有心计,不得不防。在中、日、俄三国的利益中她谁也不想得罪,经常还玩弄一下以一方制约另一方的小把戏,像杂技中的走钢丝。根据实际情况,非得由朝廷派遣一位大臣坐镇汉城,亲临监督,防止出现变故。袁世凯还帮李鸿章出了个主意:闵氏看样子靠不住了,不如放回软禁在保定的大院君李昰应,此人固然保守,但他忠实于清朝,又能制约李熙和闵氏,放这只虎归山,对中国、朝鲜两国都有好处。

后来,李鸿章果然是依照袁世凯的办法实施的。

这次召见结束后李鸿章仍命袁世凯回朝鲜供职。袁世凯恳求说:

“不是我不听从中堂大人的安排,实在是家中老母亲病重多日,一再来信催促我回家探视……”袁世凯演技高超,说着眼泪哗哗流淌下来。李鸿章刚经历了丧母变故,袁世凯的泪水触动了他的心头之痛,一时间看得眼眶湿了,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还半开玩笑地说了句:“王八肚里一杆枪-你真是归心似箭哪!”

过了不久,李鸿章派人把李昰应接到天津,要对朝鲜以前的摄政王进行考察。亲自交谈一番后,他感觉到正像袁世凯所说的,李昰应其人虽说保守,但是忠于清朝,于是决定放虎归山。

同类推荐
  •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逝世于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图说世界名人: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记叙了俾斯麦为个人事业和国家前途不畏艰险,鞠躬尽瘁的事迹,让读者看到一部不一样的、真实的“铁血宰相”奋斗史。
  • 镭之母——居里夫人

    镭之母——居里夫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大英雄郑成功

    大英雄郑成功

    反清复明的壮志豪情,一波三折的情人之恋,空前壮观的台海大战……中央电视台将于近期播出同名电视剧,本小说给广大读者述说郑成功颇具传奇的真实人生,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 传奇邵逸夫

    传奇邵逸夫

    本书介绍了邵逸夫先生传奇的一生。全书分为“邵家起申城‘天一’应运生”、“分兵战南阳星城结良缘”、“金龙创辉煌邵氏兄弟立”、“影城竣工日名满香江时”等8章内容。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最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
热门推荐
  • 黑白之中

    黑白之中

    易尘,某二流大学中文系学生,高中时爱好书法、古典文学,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围棋,便在心里埋下了因由。上大学时加入围棋社,于是开始了他的围棋之路与人生之旅……
  • 帝女亲临:废材大小姐

    帝女亲临:废材大小姐

    在这个崇尚实力的异世大陆上,龙家大小姐娇纵任性、嚣张跋扈,还是个不能修炼的废材和草包,可她却得到了家人的疼爱。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毒医,因为一次意外而穿越到她身上。当强者之魂入住,从此一代天才出现奶奶的,说本姑娘是废材?是草包?一根银针飞过去戳瞎你的狗眼。丹药、神器、神兽在手天下我有女主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灭他满门
  • 白痴王妃

    白痴王妃

    讲述一个女人不得爱情而自杀,在古代重生的故事。故事曲折迂回,精彩不容错过。
  • 邪王追妻:废材小姐逆天记

    邪王追妻:废材小姐逆天记

    一身红衣,一条红带,一把折扇。当她披着残破的血衣回归时,他在哪儿?一身黑袍,一条黑带,一把折扇。当他冲锋杀敌负伤回归时,她在哪儿?
  • 情如夏花开(三寸日光系列)

    情如夏花开(三寸日光系列)

    她对爱情那东西从来就不曾抱过什么幻想,那么嫁给谁对她来说,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而这一切的开始像极了狗血连续剧里的戏码,她却在靠近之后才渐渐看清了他这个人。然而当她以为自己识人甚明不会错看的时候,却又发现,他的好与坏似乎是共存的。想要得到他的那份好,就要有承担伤害的自觉。她不愿这样委屈自己,宁愿将一切回归到原点去。如果,一切还能真正回到原点的话……
  • 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物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日益紧密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文物博物馆在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整体社会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则显得尤为迫切。
  • 社科精品书——哈佛东方新秀

    社科精品书——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
  • 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

    后世江湖称:“明哲七年,长白、蓬莱、秦岭、大漠、黄河一天之内五处皆遭受天灾,次年,中原大旱,哀嚎遍野。神算先生莫问奉当时的伽蓝寺主持子勿语之命寻到天机叟,两人一夜长谈,翌日,莫问先生独自一人奔赴昆仑山,天机叟寻来散落在中华的七块飞天石,炼制成七把绝世神兵。取长白山雪谷的陨石炼制成摘星,为一十三枚三刃飞刀,赠于北冥僧。取大漠深处的陨石炼制成追魂,为九龙盘棍的长枪,赠与大将军杜伊。取秦岭崖后陨石,炼制成斩月,把手和刀身都为三尺三长的无刃刀,赠与云南三绝的老大,揽天猴司马玖。取东蓬莱陨石,炼制成烈天弓和游子箭,一弓十箭,被放与昆仑之巅,耀日峰。最后三块陨石天机叟拿着当今武林三十七门令牌……
  • 毕福剑的说话之道

    毕福剑的说话之道

    本书分为十章,介绍了毕福剑语言艺术的随性、朴实、善意、委婉、有趣、修辞、调侃、即兴、新颖、激灵的特性。
  • 妖殿驯宠绝版女

    妖殿驯宠绝版女

    “你丫……放手!”她被困在软绵绵的豪华大床上,双手被某男紧紧圈住。该死的男人,就不能轻一点?!“亲爱的,放心,我会尽量轻点...”坏坏的眨了眨眼睛,那带电的眼神让她一惊,“混蛋!死一边去!”她不安分的挣扎,换来的却是他铺天盖地的狼吻。狗屁殿下,就能欺负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