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7200000033

第33章 论初唐盛唐还没有雕版书

老友李书华先生最近发表了一篇《再论印刷发明的时期问题》(《大陆杂志》18卷10期)。他的结论“7世纪上半期很有可能中国已有雕版印刷了”,是他和我向来相信的。但他和我都没有寻到可信的实物或文件作证据。

他在此文里提出三件证据,不幸都不是证据,都不可用来证明唐太宗时代和玄宗时代(627—755年)已有“雕版印刷”。

因为李先生说“上述三种材料的正确性似无疑义”,我是他的老朋友,不敢不纠正他这句话的错误。

他的第一文件是明朝邵经邦(死在1565年)的《弘简录》一段,说长孙皇后著有《女则》十篇,死后,唐太宗“令梓行之”。这是明朝学人看惯了刻板书,无意之中说出“梓行”的错话。《唐书》五十一、《新唐书》七十六,长孙后传皆无此语。《太平御览》百四一引《唐书》正传,也无此语。故这一句16世纪人的无心之误,绝不是7世纪的证据。

他的第二和第三文件都是真的文件,不幸他错解其中的“刊勒”、“刊校”等字的意义了。今引此二件的文字如下:

(一)唐刘知几《史通》卷十二,说《隋书》:

《五代纪传》(梁、陈、高齐、宇文周、隋五代)并目录凡二百五十卷,书成……唯有十志……未有其文。又诏左仆于志宁,太史令李淳风,著作郎韦安仁,符玺郎李延寿同撰。太宗崩后,刊勒始成。其篇第虽编入《隋书》,其实别行,故俗呼为《五代史志》。(适按,李先生原引此文,删去了补撰“十志”的话,甚误,故我补引全文,使人知道“刊勒始成”的是补作的“十志”,不是《五代纪传》。)

(二)《唐书》一〇二《褚无量传》:

玄宗即位……无量以内库旧书自高宗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

《史通》里的“刊勒”,《褚无量传》里的“缮写刊校”,李书华先生都认作雕版印刷的意思,这是很错误的。他说:

刊原意刻也,削也。勒亦刻也,千字文“勒碑刻铭”。

“勒”字古有“刻”的意义。《礼记·月令》,“孟冬之有……命工师效功……物勒工名,以考其诚”。郑玄注,“勒,刻也。刻工姓名于其器,以察其信”。《千字文》“勒碑刻铭”,也是此意。在中唐雕版印书渐渐流行的时期。元稹作《白氏长庆集序》,曾两次用“模勒”表示用雕版模刻写本的意思。元稹说:

二十年间……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元稹自注云:

杨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白氏长庆集》五十一)

故我们可以说,在长庆四年(824年)冬十二月元稹叙述“二十年间”的事,他用“模勒”,确是指当时市肆之中写白、元两公的杂诗雕版印刷的事实。

但在前一百年刘知几(660—721年)作《史通》的时候,“刊勒”二字连用或单用,都没有雕版印刷的意思。我试举《史通》卷十二论“古今正史”一篇里的一些例子如下:

(例一)孝武之世,太史公司马谈欲错综古今,勒成一史。(说《史记》)

(例二)大明六年(462年),又命著作郎徐爰踵成前作。爰因何(承天)孙(冲之)山(谦之)苏(宝山)所述,勒为一书。(说《宋书》)

(例三)姚察有志撰勒,施功未竟。(说《梁书》)

(例四)魏世……崔鸿(撰)……《十六国春秋》……犹阙蜀事,不果成书。推求十有五年,始于江东购获。乃增其篇目,勒为十卷。(说《十六国春秋》)

(例五)齐天保(明刻本误作宝)二年(551年)敕秘书监魏收博采旧闻,勒为一史。(说《后魏书》)

(例六)五代纪传……书成……唯有十志……未有其文。又诏……

于志宁(等)同撰。太宗崩后,刊勒始成。(说《隋书》,此即李先生引的第二件。)

(例七)长安(701—704年)中,余与正谏大夫朱敬则,司封郎中徐坚,左拾遗吴兢,奉诏更撰《唐书》,勒成八十卷。神龙元年(705年),又与竞等重修《则天实录》,编为二十卷。(末节说《国史》)

这七例都是从《史通》卷十二引来的。我们试比校这七个例子,就可以明白第六例的“刊勒”也只是“刊削编定”的意思,并有“雕版印制”的意思。

试就《史通》里再举几个例子:

(例八)书事记年,出自当时之简。勒成删定,归于后来之笔。(卷十一,《史官建置篇》)

“勒成”即编成。(比较上文例七,“勒成八十卷”,与“编为二十卷”,是同意而异文而已。)“删定”即“刊定”。

(例九)自策名仕伍,待罪朝列,三为史臣,再入东观,竟不能勒成国典,贻彼后来。(卷二十,《忤时篇》)

(例十)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指归咸别。(同上)

(例十一)如创立纪年,则年有断限。草传叙事,则事有丰约。或可略而不略,或应书而不书,此刊削之务也。(同上)

(例十二)《史记·田敬仲世家》曰,田常成子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田成见存,而遽呼以谥。此之不实,明然可知……乃结以韵语,纂成歌词,欲加刊正,无可瑇革。(卷二十,《暗惑篇》)

此皆可见刘知几用“勒”作“编”字解,用“刊”作“删削”、“删改”解,绝无雕版印刷的意义。“勒成删定,归于后来之笔”,可见“勒”与“刊”都是笔写的事,不关雕版的事。

《玉篇》说:

勒,抑勒也。

刊,削也,定也。

《广韵》:

二十五“德”,“勒,邺中记曰,石虎讳勒,呼马勒为辔。”

二十五“寒”,“刊,削也,剟也。”

二十七“删”,“删,除削也,又定也。”

十七“薛”,“刊也。”

“勒”是“抑勒”,故有约束编制的意思,故“编成一书”,“纂成一家之言”,都可称为“勒成”。“刊”字在刘知几时代,多作“削也,定也”讲,《史通》里只有一处用“刊”字作“刻削”讲:

(例十三)“神嘉(当作)二年(429年)又诏集诸文士崔浩,浩弟览……等撰国书为十卷。又特命浩总监史任……续成前史书,叙述国事,无隐恶,而刊石写之,以示行路。浩坐此夷三族。”(卷十二,说《后魏书》)

按《魏书》三十五,《崔浩传》记此事:

初,郗标等立石,铭刊《国记》,浩尽述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往来行者咸以为言。事遂闻发。

“铭刊”即是“铭刻”,“石铭”即是“石刻”。《史通》此篇用“刊石写之”,即是“刻石写之”。此与前引诸例,“刊勒”、“刊定”、“刊削”、“刊正”,都不相同。

故我们可以说,“勒”与“刊”虽然都有“镌刻”的古义,但刘知几《史通》卷十二说《隋书》的十志“太宗崩后,刊勒始成”一句的“刊勒”显然用作“删削编纂”解,绝不关雕版印刷的事。

至于李书华先生引的《唐书·褚无量传》里的“奏请缮写刊校”一句话,也完全没有雕版印刷的意思,也只是指写本的“刊定校正”。李先生试读《褚无量传》的全文,就不会误解了。此传记褚无量校写两京的内库藏书的事,是这样的一大段,不可割裂分开:

无量以内库旧书自高宗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

玄宗令于东都乾元殿前施架排次,大加搜写,广采天下异本。数年间,四部充备。(玄宗)仍引公卿已下入殿前,令纵观焉。

开元六年(718年)驾还,又敕无量于(长安)丽正殿以续前功。

(开元八年),无量病卒,年七十五,临终遗言以丽正写书未毕为恨。

读了这一大段记事,我们就可以知道褚无量在东都乾元殿做的是“缮写校正”内库藏书的事;他在西京丽正殿做的也是“写书”的事。“数年间,四库充备”,这当然不是雕版印刷的四库书。

试看《唐书》同卷的《元行冲传》,我们更可以明了玄宗开元初期在东西两京校写书的大事。《元行冲传》说:

先是,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

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岁余,书成,奏上……

寻以衰老,罢知丽正殿校写书事。

这就更可以说明褚无量的“缮写刊校”只是“校写四部书”,并非雕版印书。

《元行冲传》还有一段文字,可以参证“刊勒”二字的当时用法:

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请行用魏征所注《类礼》。上遽令行冲集学者撰《义疏》,将立学宫。

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开元十四年,726年)八月奏上之。

同卷《韦述传》也有一段文字,可以参勘:

《国史》自令狐德至吴兢,虽累修撰,竟未成一家之言。至述始定类例,补遗续阙,勒成《国史》一百一十二卷。

“刊勒”二字的意思不过如此,“刊校”二字也不过如此,都与雕版印书无关。

我虽然曾推测7世纪中国很可能已有小件的雕版印刷了,但我至今还寻不着可信的实物或文件作证据。相反的,我还可以举出几个文件来证明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713—756年)还没有雕版书,至少还没有大件的雕版印刷。

《唐大诏令集》卷百十三有开元二年(714年)七月《断书经及铸佛像敕》,中说:

……闻坊巷之内,开铺书经,公然铸佛……自今以后,州县坊市等等不得辄更铸佛写经为业……须经典读诵者,勒于寺取读。如经本少,僧为写供。

同书卷百十四有《榜示广济方敕》说:

朕顷者所撰《广济方》,教人疾患,颁行已久,计传习亦多。犹虑单贫之家未能缮写,闾阎之内或有不知……宜令郡县长官就“广济方”中逐要者于大版上件录,当村坊要路榜示。仍委采访使人勾当,无令脱错。

此敕的年月是天宝五年(746年)八月,已是八世纪的中叶了。

我们看了这两件敕书,不能不推想开元、天宝时代还没有雕版印书。

开元宰相张说(死在开元十八年,730年)的文集里有一篇《〈般若心经〉赞》,其中说:

……秘书少监驸马都尉荣阳郑万钩……学有传癖,书成草堂,乃挥洒手翰,镌刻《心经》,树圣善(圣善是寺名)之宝坊,启未来之华叶……国老张说闻而嘉焉,赞扬佛事,类之乐石。

《心经》不过二百五十多字,写了镌刻,不是难事。但我看张说说的“题之乐石”,大概还是写了镌刻在石上。

照我现在所知,我们只能举出上文引的元稹在长庆四年(824年)冬十二月做的《〈白氏长庆集〉序》里说的“二十年间”,“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白居易)及予(元稹)杂诗,卖于市肆之中”——那是最早而最无可疑的中国民间雕刻小本书出卖的记载。元稹说,那是“二十年间”的事,即是贞元晚年(约当800年)的事。

第二件无可疑的文件是《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记的太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初六)东川节度使冯宿奏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原文说: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民时)之道,故禁之。

雕印元白两诗人的杂诗出卖,或“持之以交易酒茗”,那是小件的雕版。

“版印历日,鬻于市”,也是小件雕印。大概到了8世纪末年,9世纪初年,中国还没有大部的雕版书,并且还轻视那些雕版印卖的小书,只认作市井小人的行为。白居易自己的诗文稿,有五个写定本,三本寄存他最喜欢的佛寺里,“请不出院门,不借官客;有好事者,任就观之”。另两本留给一个侄儿,一个外孙。乐天的《〈白氏集〉后记》写在会昌五年(845年)五月一日。可见到了9世纪中期,白乐天还没有想到他的“七十五卷诗草,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是可以雕版印刷的。

(原载于1959年7月1日《自由中国》第21卷第1期)

同类推荐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瑶言

    瑶言

    一切都很明白了,这个集子中的所有都是在我奔跑之后,上桥之前所经历的,怀念的,思考的。在这途中,我并不认为这些或长或短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因为,我还在此案。但当我将他们聚拢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审视时,我发现我即将并且我必须走上那座桥了。怀抱着我的过去与幻想,义无反顾地结束我此岸的一切。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四)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四)

    本丛书精选各类散文、随笔等,内容细腻,感人肺腑。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漆漆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
  •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业余时间创作的38篇散文随笔,共16万字,分“性情走笔”、“乡情记忆”、“亲情素描”、“世情评弹”4个部分。这些作品文笔细腻真诚,意蕴丰富,很多篇章看似信手拈来,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些深度观察和思考,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可读性。杨华1967年出生于静宁县深沟乡,曾担任静宁县政府办公室督查信息科科长,静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华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现供职于静宁县政协。
热门推荐
  • 帝王之心,狐妃倾城

    帝王之心,狐妃倾城

    (全书免费)她是异世的一缕孤魂,无亲无故,只能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来生存。来到这个陌生的奇异世界,她本想安安静静的的度过这一生。
  • 爷太温柔妃太辣

    爷太温柔妃太辣

    京城有云:丞相之女,貌若天仙,从小疯癫。朝堂有云:真龙之子,朗月清风,十岁痴傻。世人曰:天生一对的绝配!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世人笑我太痴傻,我笑世人太虚假……当二十一世纪女汉子附身,疯癫中的聪明谁人能知?当昔日傻子再创辉煌,谁还记得他曾经的装疯卖傻!当熙月国来袭,皇帝告病,朝堂竟无人应战,他国笑尘风皆是无用之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危难之际,谁知竟是连封号都没有的傻子王爷战袍披身,孤军迎战!王妃跟踪而去,却落入敌手,他起兵谋反,却只称王,因为他在等他的王妃!三年蹈光养穗,兵临城下,两两相望。只是那时……妃是谁的妃?
  • 爱而不得,心向往之

    爱而不得,心向往之

    花开花谢,本是常理之事。可有谁想过,花开花谢是为何?想要去爱,却爱不到又该如何?带着憧憬和美好而来,却带着满心的伤痕和绝望而归。这就是这个世界给我们的唯一的回报么?
  • 飘过的一瞬间

    飘过的一瞬间

    本书是一本诗歌集。作者是一名基层团干,他热爱本职工作又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他用独特的视角和饱含深情的笔触,讴歌时代,欧歌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事业、对人生、对人性的深情博爱,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 逍遥修仙

    逍遥修仙

    修道是为了成仙吗?不,我只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生命!修道之人都是好人吗?我觉得,除了我之外,他们全都是坏人!我有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她从小就对我说:做人不能太诚实,要学会说谎!不管这句话对不对,我都记下了它,并且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一条特殊的修真之路,绝对精彩的逍遥人生!
  • 拐个狐狸做夫君

    拐个狐狸做夫君

    『妖妖白叶,白叶妖妖』作为一个极品废物将军,沐挽叶的第一要务就是:废物,废物,再废物,青楼.花楼玩个遍,美男美女都是自己的。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被看出女儿身,为什么一眼就被臭狐狸看出了,臭狐狸还是个妖,唉,不过长的还不错,害羞起来好可爱,那么,沐挽叶的第一要务改为:调戏狐狸
  • 源于长生

    源于长生

    她们是彼岸者,她们相互交换了身体,她们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呢?
  • 都市之通天武帝

    都市之通天武帝

    唤醒沉睡的记忆,宅男少年变身高武尊者。这一世傲笑群雄、快意恩怨情仇,诛鬼魅、灭奸邪、重返武道巅峰。
  •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彪悍世子妃

    彪悍世子妃

    重生成富二代,子鱼仰天大笑。只是,怎么睡错了人?靠,形势陡然扭转,富二代撞上霸道官二代。。。。呜呜,夫君猛如虎,小腰吃不消。“那个,我们打个商量如何,我帮你把后秦国搞定,你每月让我休息十天。”子鱼满是期盼。“嗯。”“你答应了,太好了,今天我休息……喂,放我下来……你才答应了的,你个禽兽,吃不消了……”“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人要务实。”某人扛起子鱼就朝卧房走去。天下风云起,八方诸侯动。你有帝皇权,我有万毒归。驾驭天下毒物,统率万千生灵。这方大地,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