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7200000038

第38章 范缜、萧琛、范云的年岁

萧琛《难神灭论·自序》云:

内兄范子真(丽本如此,三本作范缜)著《神灭论》,以明无佛。

但他答法云书,则称:

家弟暗短招侃。

《梁书·范缜传》亦称:

与外弟萧琛善。

大概萧琛与范缜年岁差不很远,而范年长于萧。萧琛答法云书称范为“家弟”,当作“家兄”。

《梁书·萧琛传》说他死在中大通元年(529年),年五十二。据此,他应生在宋升明二年(478年)。《南史》(十八)《萧琛传》不记他卒时年岁。但《梁书》说他死时年五十二,必是错误。

《梁书》说,

永明九年(491年)魏始通好。琛再衔命至桑乾,还为通直散骑侍郎。

他若生在升明二年,则永明九年他才十四岁。到永明末年(493年),他也不过十六岁!

本传又说,萧琛起家齐太学博士。

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为主簿。举为南徐州秀才,累迁司徒记室。

《南齐书》(二十三)《王俭传》,永明二年(484年),王俭领国子祭酒,丹阳尹。三年(485年)……解丹阳尹。

若萧琛生在升明二年,那么,王俭作丹阳尹时,萧琛才七岁!

王俭死在永明七年(489年),年三十八。是他生在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他做国子祭酒,在永明二年,那时他才三十三岁。三十三岁的国子祭酒,认太学博士为“年少”,可见萧琛当时不过二十六七岁。

如果永明二年(484年)萧琛才二十七岁,则他生年约当宋大明二年(458年)。到永明九年(491年),他三十四岁,可以为行人出使了。

依此推算,他死时年七十二。《梁书》作年五十二,是一字之误。

《梁书·萧琛传》又说:

高祖(萧衍)在西邸,早与琛狎。每朝宴,接以旧恩,呼为宗老。

萧衍生于大明八年甲辰(464年),比萧琛小六岁,故呼他为“宗老”。萧琛若生在二十年后(478年),那么,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时(永明五年,487年),他才十岁,那能参与“八友”之列呢?(八友见《高祖纪》)

《梁书》与《南史》都提到“范缜及从弟云”。《梁书·范云传》说他死在天监二年(503年),年五十三。他生在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

《南史·范云传》说:

云本大武帝十三岁。尝侍宴,帝谓临川王宏,鄱阳王恢曰:“我与范尚书少亲善……汝宜代我,呼范为兄。”二王下席拜。

范云生在451年,萧衍生于464年,正相差十三岁。

范缜是范云的从兄,是萧琛的外兄。我们可以假定范缜至少比范云大一岁,试作表如下:

范缜生年约在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

范云生年在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

萧琛生年在宋大明二年(458年)。

萧衍生年在宋大明八年(464年)。

《南史·范缜传》说他:

年未弱冠,从沛国刘学,甚奇之,亲为之冠。在门下积年,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及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卒于永明七年(489年),年五十六。他生年当在元嘉十一年(434年)。假定范缜生在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从刘受学,“年未弱冠”,约在宋明帝泰始初年(约在泰始三年,467年),其时他才十八岁,刘已有三十四岁了。三十四五岁的经师,给十八九岁的少年学者行“冠”礼,不足奇怪。大概我假定范缜的生年不至于大错。

他的死年,我们无从考定。

(原载于1947年8月8日《大公报·文史周刊》)

同类推荐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 解密中国大案肆

    解密中国大案肆

    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李贽集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李贽集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本书择其诗、文、小说之精者加以解评。
  • 中华国学经典(梦溪笔谈)

    中华国学经典(梦溪笔谈)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宝玉记

    宝玉记

    《宝玉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正如梁瑞郴在《序》中所指,“它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在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驯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犹显特色的是,《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宝玉记》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且富有武侠、魔幻色彩,可读性极强,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谭仲池在给郭雅洁的信中,赞扬《宝玉记》是作者“笔耕的果实,是在秋天收获的,应当珍惜”。
热门推荐
  • 包装在糖衣下的谎言

    包装在糖衣下的谎言

    他是B城人人皆知的甯家少爷,甯廷斯。狂少,骄傲。对谁都是一样的冷漠可唯独对她情有独钟。她是寒家不受宠的千金。因为寒钰生下来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大家都说她是灾星。寒钰想报仇,他需要一个妻子。一场交易却把两人的命运绑在了一起。
  • 元七

    元七

    一本普通的书,一个普通的作者,一个普通的主角
  • 女子军校

    女子军校

    女子军校里的男格斗陪练员除了做沙包,还能做什么?——————————————————前传《浴血百年》已完成.第一部《风雨军校》更新中.第二部《炽色天堂》酝酿中。——————————————————女子军校QQ群:7382446。
  • 蚀骨婚事

    蚀骨婚事

    五年前,他对她说:要么离婚,要么守活寡!五年后,她对他说:这位先生,我们认识吗?结婚纪念日,她等来的是一份离婚协议以及老公亲手给他准备的生日礼物……一个没穿衣服的男人。该说她的前夫慷慨,还是体贴呢?容貌被毁,她记下了;蚀骨之痛,百倍奉还。待她华丽逆袭,复仇之路才刚刚开启。
  • 快穿之恶毒女配的逆袭

    快穿之恶毒女配的逆袭

    天之骄女君清歌意外死亡,偶然激发了自己各世的记忆,发现自己居然是被操控的恶毒女配,一路都在脑残的作死。绑定了恶毒女配打脸系统,开始穿梭于各个世界,开启打脸的征途。完成恶毒女配的愿望,赚属性分和能量的同时,无意间收获忠犬一枚。带着忠犬一起向幕后黑手挑战,揭开身世神秘的面纱。PS:主角三观不正,作者玻璃心,不喜勿喷!
  • 翡从天降:王爷老公太腹黑

    翡从天降:王爷老公太腹黑

    【童一翡,如果让你在严沫和陌上书之间选一个,你要选谁】童一翡:只能选一个吗。。【陷入沉思】陌上书:......童一翡:不好选啊!【抓狂陌上书:....童一翡:嗯嗯,选,,,严沫?【犹豫陌上书:童一翡。【黑线】童一翡:嗯,陌,陌上书你怎么了!【感觉到寒气不禁一颤陌上书:【一把扛起童一翡】童一翡:陌上书你要干什么?!诶诶诶!【挣扎陌上书:来和你好好谈一谈。童一翡:什,唔嗯!【拉灯——】
  • 始元奇谭

    始元奇谭

    谁言无情者无情,岂不知无情者往往情伤更深。当年的玲珑如此,现在的云梦白又是如此。为爱而疯,为爱而狂,为了爱,他可以入魔,为了爱,他可以放弃一切,可这样的爱值得嘛?谁又能真的弄清楚。天道无情,圣人不仁,杀母之仇,他又将如何面对,是噬血,成为预言中的毁灭者,还是跳脱一切爱恨,挥剑,除魔卫道。一念是佛,一念是魔,是道是佛,是魔是妖,云梦白是如何界定,又是谁在主沉浮!新书求呵护!求收藏!求推荐!
  • 嘻说校园

    嘻说校园

    <风云日报>头条新闻,头条新闻。号称拳震大江南北,脚踢东西铁板的风云学校J4班,今日隆重开幕了。此消息一出,便是迎来了各界的纷纷响应,为了帮自己后代谋个好未来,各界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龙大,一个抛弃了诸多名牌高中的招取,独自一人奔赴风云,身战群雄,终于得到了J4班销量版入场券。,只为与被世人称为“胜咸”的河马先生,比拼一场,战个高低。由此,一段段孽缘就此展开。
  • 签约邪神

    签约邪神

    沈君驰,一个普通大学应届生却有着天人的灵魂?谢久天,一个小学生外表的小老板儿却是一个修行了三千多年的邪神?一桩桩离奇命案的背后是什么妖物在作祟?一个个牛鬼蛇神却讲述着怎样的故事?沈君驰的身世之谜,天庭地府的前世今生;这一切,就由地府签约合同工,“侦探”久天来一一解答。求建议!求指导!求交流!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