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5000000151

第151章 学习久了,自然能从中获得益处

诸位老弟足下:

四弟之信三页,语语平实,责我待人不恕,甚为切当。谓“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云云,此数语,兄读之不觉汗下。

我去年曾与九弟闲谈云: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弟。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底意思,暗用机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兄弟得坏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这道理,彼此互相原谅。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各各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矣。

四弟前次来书,言欲找馆出外教书。兄意教馆之荒功误事,较之家塾为尤甚,与其出而教馆,不如静坐家塾。我境之所谓明师益友者,我皆知之,惟汪觉庵师及欧阳沧溟先生,是兄意中所信为可师者。然衡阳风俗,只有冬学要紧,自五月以后,师弟皆奉行故事而已。同学之人,类皆庸鄙无志者,又最好讪笑人。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今四弟意必从觉庵师游,则千万听兄嘱咐,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也。接到此信,立即率厚二到觉庵师处受业。兄所最虑者,同学之人无志嬉游,端节以后放散不事事,恐弟与厚二效尤耳。切戒切戒。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四弟与季弟今年从觉庵师,若地方相安,则明年仍可从游;若一年换一处,是即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此以上答四弟信之大略也。

六弟信中言,兄与诸君子讲学,恐其渐成朋党。所见甚是。然弟尽可放心。兄最怕标榜,常存黯然尚纲之意,断不致有所谓门户自表者也。信中言四弟浮躁不虚心,亦切中四弟之病,四弟当视为良友药石之言。

信中又言:“弟之牢骚,非小人之热衷,乃志士之惜阴。”读至此,不胜惘然,恨不得生两翅忽飞到家,将老弟劝慰一番,纵谈数日乃快。然向使诸弟已入学,则谣言必谓学院做情,众口铄金,何从辨起?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科名迟早实有前定,虽惜阴念切,正不必以虚名萦怀耳。

来信言“看《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苦无所得,今已尽弃,不敢复阅,现读朱子《纲目》,日十余页”云云。说到此处,兄不胜悔恨,恨早岁不曾用功,如今虽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

然兄最好苦思,又得诸益友相质证,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数端: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

兄少时天分不甚低,厥后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及乙未到京后,始有志学诗古文并作字之法,亦洎无良友。近年得一二良友,知有所谓经学者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始知范、韩可学而至也,司马迁、韩愈亦可学而至也,程、朱亦可学而至也。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

来信又言“四弟与季弟从游觉庵师,六弟、九弟仍来京中,或肄业城南云云”。兄之欲得老弟共住京中也,其情如孤雁之求曹也。自九弟辛丑秋思归,兄百计挽留,九弟当能言之,及至去秋决计南归,兄实无可如何,只得听其自便。若九弟今年复来,则一岁之内,忽去忽来,不特堂上诸大人不肯,即旁观亦且笑我兄弟轻举妄动。且两弟同来,途费须得八十金,此时实难措办。弟云能自为计,则兄窃不信。惟城南肄业之说,则甚为得计。兄于二月间准付银甘两至金竺虔家,以为六弟、九弟省城读书之用。竺虔于二月起身南旋,其银四月初可到。

弟接到此信,立即下省肄业。闻有丁君者(名叙忠,号秩臣,长沙廪生),学问切实,践履笃诚,兄虽未曾见面,而稔知其可师。凡与我相好者,皆极力称道丁君。两弟到省,先到城南住斋,立即去拜丁君(托陈季牧为介绍)执贽受业。

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即以丁君为师。此外择友,则慎之又慎。昌黎曰:“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此答六弟信之大略也。

【译文】

诸位老弟足下:

四弟之信共三页,句句平实。责怪我待人不够宽宏大量,非常恰当。信中说:“月月来信,全是用空话责备诸弟,却没有实实在在的好消息,如让老人们看了哥哥的信,必定会怀疑弟辈粗俗无为,让弟辈无地自容”。此类几句话,兄读后不禁觉得浑身冒汗。

我去年曾与九弟闲聊说,为人子者,假如让父母老觉得我好,说诸弟都不如我,这便是不孝顺父母;假如让同宗人都说我好,说诸弟都不如我,这便是不敬重诸弟。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让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让同宗人口中有贤愚之分,那一定是我平时好讨好人,暗地施谋,使自己取得好声誉,而给诸弟留下坏声誉。日后兄弟间的隔阂必然由此而生。但愿我们兄弟五人,都能懂得这个道理,彼此要互相谅解。兄以弟得坏名声为忧,弟要以兄得好名声为快。兄若不能帮诸弟尽孝道得好声誉,是兄的过错;诸弟不能使兄尽孝道得好声誉,即是诸弟的不对。要是我兄弟都这么考虑问题,那么亿万年也不会有半点猜疑。

四弟上次来信,说想到外地找个学校教书。我认为教书必然荒废学业,耽误事情,比在家读书更厉害,与其外出教书,不如静待在家塾学习。我们那个地方所谓的明师益友我都了解,只有汪觉庵师和欧阳沧溟先生是我心中所信赖可当良师的人。但衡阳的风俗习惯是,只有冬天抓得较紧,自五月以后,师生就都只是应付了事。一起求学的人,都是些庸俗无志向的人,且最好讥讽人。习俗染人,如同你在有臭味的鲍鱼店呆久了,你自己也就不觉得鲍鱼臭了。如今,四弟的心愿是一定要随觉庵师受教,那么四弟千万要听为兄的叮嘱,只能吸取良师的教益,不可受坏学友的影响。收到此信,立刻带厚二到觉庵师处受教。兄最担心的,是怕与你一起读书的人胸无大志,贪图享乐,一过端午节就放荡散漫起来,恐怕四弟、厚二也跟着学坏了。切戒切戒。凡要拜师求教,必须长久而后才可能收到教益,四弟与季弟今年跟着觉庵师学,假如此处比较稳妥,明年仍旧可跟着学;假如一年换一个地方,就是学无恒心、见异思迁的表现,想求得进步,很难。

以上是答复四弟之信的大致内容。

六弟信中说,兄与一些君子一起研究学问,恐怕会逐渐形成一个利害小集团。这个看法很对。不过六弟尽可放心。我最怕自我张扬标榜,时常要掩饰自己、不要显得太高贵,绝不会以家庭如何而故意显摆自己。六弟信中说四弟性情浮躁不虚心,这切中四弟的要害,四弟应把这话视为良友的药石之言。

信中又说:“弟之牢骚,并不是小人发牢骚,而是有壮志之人爱惜光阴”,读到此,我心中也很不好受,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到家里,对老弟劝慰一番,和老弟无拘无束地畅聊几天才痛快。假如诸弟考试已被录取入学,则必有谣言说是由于从京城派来的考官做了人情,人多嘴杂,怎能分辨是非?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因祸得福。所以说,老弟考试没有中,不一定就是坏事。科举功名是迟是早,实际上是由命运决定的,老弟虽有爱惜光阴,早早考中入学读书的想法,却不必为图虚名而老想着此事。

来信说“已看《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若无所得,现已放弃不再看了,正在看朱熹的《通鉴纲目》,每日十多页”。看到此处,兄心中不胜懊悔,恨我早年不曾用功,现在虽想指教弟弟,但就像瞎子想给别人指路一样,不免会引错路。

我读书最好深思,又得与诸益友相互切磋,对读书之道,有几条不可改变的法则:想研究经书必须专攻一经,不可泛求。读经有一套“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理解,明日再读;今年不深入,明年再读,这就是“耐”。阅读历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就好像我正与当时的人祝酒常谈。不必记住其间的每一个人,只记一人就行,就像我正招待其人一样;不必事事都能记住,只记一事,就像自己亲身参与其事一样。

兄年少时天赋不算低,其后,天天与平庸无知之人相处,耳目久塞,什么也学不到,至乙未年到京后,才立志学诗学古文,并学书法,但也还缺乏良友感染自己。近年结交几个良友,得知社会上有经学者,有经济者,有躬体力行的实践者,才知道范仲淹、韩琦是可以学习并达到他们的水平的,司马迁、韩愈也是可以学习并达到他们的水平的,二程(程颢、程颐)、朱熹也是可以学习并达到他们的水平的。我断然下决心彻底涤荡自身过去的污浊,重做新人,做父母的肖子,做诸位贤弟的先导。

来信又说想让四弟与季弟跟着觉庵师受业,六弟、九弟仍旧来京师求学,或到长沙城南学习。我希望与老弟同住京城的心情,就像孤雁求偶一样急切。自九弟辛丑年秋天开始想离京回老家,兄曾经百般挽留,九弟当能说明白,到去年秋天决定南归时,兄实在无可奈何,只好听随九弟自便。要是今年九弟又要来,那么一年之内,忽去忽来,不只堂上诸大人不答应,就是旁观者也会笑我兄弟轻举妄动。而且两弟同时来,路费需要八十金,现在实在难以筹办。弟说能自己想办法,我却不信。至于去长沙城南读书,倒是个好想法。兄于二月间一定寄银二十两至金竺虔家,以作六弟、九弟省城城南读书之用。竺虔于二月动身回湖南,这些银子四月就可带到。

弟收到此信,立刻去省城读书。据说有个叫丁君的人(名叙中,号秩臣,长沙廪生),学问实在,做事笃诚,兄虽然没见过他,但深知他可为师。凡与我相好者,都极称道丁君好。两弟到省城后,先到城南找房子住下,马上去拜丁君(托陈季牧为介绍人)为师受业。

每个人都必须有老师,没有老师,则人的尊严和敬畏观念就难以形成。就拜丁君为师吧。此外,选择朋友必须慎之又慎。昌黎(韩愈)说:“好学者不愿与我来往,我则偏要去靠近他;不学无术者即便不厌恶我,我也要尽量远离他。”人一生之成败,全在于所交朋友好不好,一定要慎重。

以上是答复六弟之信的大致内容。

同类推荐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雨花香

    雨花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佛缘

    玉佛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世藏书-仪礼(上)

    传世藏书-仪礼(上)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上)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上)

    《醒世恒言[1]》,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热门推荐
  • 丛林狙王

    丛林狙王

    一个以打猎为生的青年,意外得到了‘养一箭’的射击传承,从此踏向一路峥嵘......{如果觉得这本书不错的话,还请各位读者们收藏下,没有太大的奢求。}
  • 修真兰若寺

    修真兰若寺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树妖,对着关堂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棵树木石为盟,相伴而生,灵犀互通,万古长存..........关堂穿越到了一个别样的修真世界,竟然有着兰若寺这样的存在。在这里,黑山老妖和令人恶寒的树妖竟然成为了自己的亲人。一脸大胡子的燕赤霞化身成为锦绣少年。宁采臣与聂小倩的旷世绝恋又夹裹在地域门派的战斗中。。。。一切怎么都和关堂预想的不太一样。
  • 一宠到底,陆少的娇妻

    一宠到底,陆少的娇妻

    她是孤清的病人,是青春的大学生他是专业的医生,是酷帅的代课老师他拨开狂蜂浪蝶,唯独爱上了他的病人、他的学生“唐佳佳,你以后就是我的女人。”他霸道而温柔欺了上去,炙热的眼神欲融化她的冰冷,她,冰冷的外衣终于为他而脱下,回报以生涩却热情的拥吻,激情之后,她才醒觉:“陆斯衍,你的未婚妻怎么办?”“凉拌”,简单两个字,铿锵有力、无比坚定。“我陆斯衍只有唐佳佳一个女人。”然而,豪门医生的女人不好当,要打败情敌、要抵抗世俗、要面对亲情与友情的背叛,更要在此间坚持自我……好在,一切困苦背后,总有他的一宠到底。
  • 疾风萝莉

    疾风萝莉

    2015年,人类在与神秘生物“旧日支配者”的战争中惨败,不得不收缩到一个狭小的盒子中苟延残喘。居住于北京的少年──风间光,从部队中退伍后遇到了上司龙琪琪,开始从事武装佣兵的危险工作。他的搭档是受到政府监控的少女——岚珊珊。背负着沉重命运的两人,某一天接到了来自老朋友的委托,然而却意外落入了早已深深张开的巨网之中······
  • 爱情游戏:帝少宠妻NO.1

    爱情游戏:帝少宠妻NO.1

    小时候,安晨晞拼命的要嫁给他。他不理不睬。长大后,安晨晞拼命的躲着他。发誓不要嫁给他,他却穷追不舍。爸爸公司倒闭,不得已嫁给他。“安晨晞,你别忘了这只是一场游戏!”“洛先生,那我也请你记住,别越界!”离婚后第一天,她接收到一个长一米九,宽三十厘米左右的包裹……
  • 涅槃法言

    涅槃法言

    “煌煌碧落天穹下红尘尽是可怜人徒儿你看这世间熙攘可知到头不过黄土一捧”小孩粉雕玉琢煞是清灵抬头看向仙人一般的师傅道:“熙攘熙攘才好看好耍好活着哩”
  • 恶魔校草娇宠甜心

    恶魔校草娇宠甜心

    堂堂的谢氏千金,直到十五岁才知道父母竟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订下了娃娃亲,虽然一纤一向冷定,但也经不住这么一闹啊!或许他们的真的做对了,虽然开始他们处处相对,对对方爱答不理,可是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男主也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百般呵护,满足了大部分女孩的少女梦。
  • 彼岸相见不相识

    彼岸相见不相识

    她是现世纪赏金最高的特工煞神,穿越到从未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大陆,继续叱咤风云。他是整个大陆所拜诚的神:“想去哪?”她说:“当然是找个阳光爱笑的美男!”他揪住她的腰:“你现在灵魂出窍,能找的都是些孤魂野鬼,你确定?”某女咂了咂嘴不吭声。某男见此,抬起她下巴吻上去……
  • 雾雨神龙

    雾雨神龙

    这有神话,自然强得离谱……这有江湖,自然腥风血雨……这有传说,自然诡异离奇……这有玄奇,自然不可理解……
  • 星期恋人

    星期恋人

    已经高二的苏沫,在星期一的早晨跟同届的男生江城相遇。据说:只要在星期一,第一个向他告白的女生,他一定会答应交往,然后到了周末就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