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9600000006

第6章 中国兵法的战略智慧(5)

老子提出“兵者不祥”,正是基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考量,他说:“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战胜,以丧礼处之也。”把战争理解为“杀人”,是不可能得到天下拥护的。因为每一场战争背后都是无数生命的牺牲、无数家庭的破散。高明的治国者,即便战胜,也“以丧礼处之”,这是对战争的理性态度、反思精神,也是对无数牺牲者的哀悼,对遭遇痛苦者的怜悯。

即便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丞相吕不韦也是对战争心怀戒惧,《吕氏春秋·论威》继承了《老子》、《司马法》的告诫,也强调:

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举凶器,行凶德,犹不得已也。

可见他将“不得已”用兵作为最后的选择。可惜秦始皇忘了“相父”的告诫,把用兵当作乐事。统一全国之后,不但不罢兵归田,反而率大军不断巡行,劳民伤财,非但没有弹压住东方六国的残余势力,严刑峻法反而激发了百姓的怨恨,最终死在巡行的路上,国家动荡于戍边士卒的反抗。其以武力统一全国,也被武力推翻,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此前的《管子》,也在《幼官》、《重令》、《枢言》等篇中多次阐述,频繁地进行战争,会使士兵疲惫;多次地取胜,会使国君骄横。当骄横的国君,派遣疲惫的士兵不停参加战斗,国家就只能走向危险的境地。打了胜仗自然强大,殊不知盛极必衰,强大者的未来,就是衰亡。人所利用的是其长处,人所轻忽的也是其长处,善于游泳的人常死在河边,善于射箭的人常死在旷野,善于用兵的人最终死于战场,与其这么折腾,莫不如谨言慎行,做到“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不战而胜。

话说当年,越王勾践想要进攻吴国,范蠡苦心劝谏他说:“逞匹夫之勇的人,是与德背道而驰的;兵器是凶器,战争是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法。私下里谋划去偷袭他国,是不道德的,爱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其他和平的方式解决,谁要是依赖这种德行做事,最终也会被这种德行毁灭。放荡暴虐的性格,是上天所禁止的,要是先挑起无义的战争,最终上天也会不倾向于我们,对我们不利。”但当时勾践却不以为意,执意兴师伐吴,结果被围困在会稽山,被迫投降,做了俘虏。

曹魏时期,三国交锋,战事不断。桓范在《世要论》中就谈到尽量少用兵,把“兵者不祥”之论做了系统阐述:

圣人之用兵也,将以利物,不以害物也,将以救亡非以危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耳。然以战者危事,兵者凶器,不欲人之好用之。故制法遗后,命将出师,虽胜敌而反,犹以丧礼处之,明弗乐也。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战争,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不以伤害危亡为目的,只能是不得不用的无奈之举。战争是凶险的事,武器是危险的工具,千万要戒惧使用。因而我们既要少战、不战,又要备战、能战,只有把这辩证关系把握住了,才是王道。

兵者不祥,是从反面告诫战略管理者,一方面,要以战争来保卫革命果实、胜利果实和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不怕战争,不惧战争,不能过分求和而采用绥靖策略,若为求和而求和,只能任人欺负。另一方面,要意识到和平发展是最小的代价,百姓刚过几天安定日子,要多用非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充分发展自己国家实力,灵活运用外交能力,尽量避免战争。既不能好战,也不能不战,在二者之中寻找到平衡的支点。

以义为兵:古代兵法将“义”看成军队的灵魂,衡量军士是否具有慷慨赴死的勇气,衡量军队是否有坚强如一的凝聚力,正是要审视其正义与否。

“义政”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行政概念。“义”,最简单可以理解为“正义”。

《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所喻的“义”,是在思考问题时,从应该不应该的角度出发;“小人喻于利”是说小人在思考问题时,只着眼于事情本身所能带来的利益。前面我们提到过:义是责任,是义务,是对社会的担当精神,是对他人的负责态度。有句话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正是一种能勇于负责,敢于承担的精神。《荀子·荣辱》说:“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士君子之勇也。”君子做事,不考虑有何好处,而考虑该不该做。如果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家国,有利于天下者,不会因为权势干预而动摇,不会因为利益牵扯而顾忌,死不旋踵,尽瘁而已。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义政”侧重强调政权的合法性和行政的合理性。《墨子·天志上》说:

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

墨子尊天、非命、信鬼神,这里说“顺天意”,是因为墨子相信天是有意志的,天会督促国君、大臣和百姓按照天道行事。老子曾说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是“损不足而补有余”。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按照天意那样均富兼爱,则贫富均匀,没有战争,天下自然安定。但现实中,常常是以人力对抗天道,不足者恒不足,有余者恒有余,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逞强凌弱越来越多。如此则小而争夺不断,大而战争连绵。

墨子说的天意,换成道家的词,是天道;换成儒家的词,是天德。其推崇的义政,也是儒、道、法诸家所乐见的。

儒家所谓的“义”,从个人角度而言,是责任;从社会角度而言,是道义。放在国家层面,道义就是顾炎武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要肩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放在政府或者组织层面,就是要能够不辜负天下百姓所盼,铁肩担道义,扶困济弱,以此稳固民心,赢得百姓的拥护。《孟子·公孙丑下》中所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既强调做事要合乎正道,又要求欲成大事者,能自觉担负“道义”。一个国家有了道义,就能够弘扬正气,达成价值共识,获得道德认同,对是非善恶有着清醒的理解,百姓不会惶惑,官吏不会迷茫。

义政是义兵的基础,而义兵是战胜的关键。《司马法》里讲“凡民,以仁救,以义战”。动员百姓作战要靠什么?一是靠仁爱之心救民于水火,二是靠正义获得百姓的拥戴。一支军队,只有担负起百姓期望、满足百姓要求时,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一场战争,只有能够合乎道义,合乎正义时,才能师出有名,才能持续得到援助。《淮南子·兵略训》强调军事行动中,“兵之所以强者,民也;民之所以必死者,义也”。一国之兵之所以坚强,在于百姓源源不断的支持;百姓之所以源源不断支持,宁死不屈,在于这支军队合于道义,坚守正义。

古代兵法将“义”看成军队的灵魂,衡量军士是否具有慷慨赴死的勇气,衡量军队是否有坚强如一的凝聚力,正是要审视其正义与否。《吕氏春秋·禁塞》中说:

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

“义”,是指军队是否师出有名,是否合乎正义。古代两军对垒,双方都要发布檄文,标榜自己是正义的一方,阐述自己作战出兵的合理性、合法性,希望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天下百姓的拥护。正义在握的军队,会有着强大的战斗力。

“义兵”更为深广的含义是军队行为的合理性。《吕氏春秋·怀宠》讲:当义兵打到敌国的国都、或者城邑四郊的时候,保证不损害五谷,不挖掘坟墓,不砍伐树木,不烧毁积聚的财物,不焚烧宫室房屋,不随意抢夺牲畜。将在战争中俘获的百姓,审查姓名并且登记在册,然后把他们全都放回家中。

这些行为,简直就是攻心战,不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保护对方的生产生活秩序,优待俘虏,善待百姓。这样的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道德自律,与百姓所期望的是一样的,自然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敌国百姓的信任,军队自然可以取胜。

义兵,强调对百姓、官吏等非参战人员的优待,是建立在对暴兵的无情打击之上的。对那些幽怨、愤恨、冒进、负隅顽抗的人,因其没有善良之心,不知体恤百姓,那就秋风扫落叶般无情,毫不手软进行武力征伐。《吕氏春秋·荡兵》便强调这样做也是义兵的所为:

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只要战争是正义的,仅诛杀应该诛杀的人,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让士卒解甲归田,放马南山,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和平,如此一来,尽管“义兵”也杀人,但他们恰恰是解民于倒悬,而非黩武,是集义所生。

通常,我们把没有正义追求的军队称为“乌合之众”,把没有组织好的军队叫作“散兵游勇”。当一个军队有了正义的作战目的作为凝聚力时,才会变得非常地强大,甚至可以消灭掉比自身强大几倍的敌人。关键在于军队是否为“义兵”,政府是否行“义政”。

战略决策和战略行动,必须要考察是否合乎正义的要求,是否合乎德政、义政的要求,如果缺少合理性、合法性,即便侥幸取胜,也胜之不武,最终仍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近二十年来国际上的单边干涉主义发动的战争,不仅将所在国弄得一塌糊涂,也给发动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让我们意识到:一个军队的战略执行力和战术行动力,有时更取决于军队的立场。

中国历代建朝之初,其军队解民倒悬,诛灭不义,一心一德,为民拥护,可以发动人民战争。随着政府、朝廷的没落,逐渐背离了其所应当承当的责任,失去了民心,其所承担的道义、正义自然也就不存在,反倒变成了人民战争的对象。

三、不战能屈人之兵

在《孙子兵法·谋攻》中有言: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里提出了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是攻破敌国,百战百胜,而是不依仗武力就能屈人之兵。《谷梁传》中也讲:“善为国者不师,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死。”真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即便不动用武力,也能轻易地化解很多问题。真正率兵打仗的人,不会轻易跟人作战,就能降服对手;真正善于布阵的人,用不着拉开阵势就赢了;真正动手的人,往往能够保全自己。这些话都是在讲,真正的“武”实际上是“不武”而取得胜利,“不武”才是“武”的至高境界。

这种打法就叫不战屈人。不战屈人,不是不打,而是在动手之前,就把要打的方方面面算得清清楚楚。

权国:晚清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也遥遥领先,结果还是被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列强给瓜分了,决定一个国家是强是弱,关键要看战略水平、战争持续能力和战时自足能力。当年刘备兄弟三人东打西杀,却仍然没有立足之地,多亏遇到了诸葛亮,才有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

所谓“权国”,是要善于分析、评估敌我双方的综合国力。《兵法百言》说:

善兵者,审国势己力,师武财赋,较于敌以立计。

一个朝代的由盛转衰,不是人口变少,更不是官员变少,也不是财税减少,而是国势衰落。国势,就是国家的总体走向;己力,就是当前的环境。这就需要当朝的君主,清楚地知道国家当下所处的形势,客观评估国家的实力,估算国家的军队善不善于作战,思考国家目前的财政状况能不能支持这场战争。考虑好这些问题后,才能决定是否要打。

要不要打,是战略问题。怎么打,是战术问题。这里讨论的是战略权谋,集中谈论要不要打的问题。

如果己方的条件远远胜于对方,其实这场战争是不用打的,成败毫无悬念。但为何有人不自量力,还要发动战争呢?

那是他不会权衡,只会比较。我们知道,战争的权衡,不是比较,比较是要分清双方的优缺点。但作战是处于博弈状态,关键不是找到自己的优点,而是找到自己致命的缺点,并进行补救,不让对手攻击。而更关键的是,找到对方真正致命的缺点,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给予对手致命的打击。从战略角度来看,战争前先要权衡的是双方的国家实力。但这个国家实力,不是通过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也不是计算外汇储备。晚清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也遥遥领先,结果还是被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列强给瓜分了。外汇储备,在国际战争打起后很有可能变成废纸。所以,决定一个国家是强是弱,关键要看战争持续能力和战时自足能力。

我们看看古代的名臣良将们是怎么说的。

《管子·治国》讲述国富兵强的基础,他说:“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这几个要素是互为因果的,农业保障了国家的命脉,国家经济稳定,才能国泰民安、兵强马壮,对外的战争才能获得胜利。

《吴子》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和与不和”的观点:“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一是国要和,发起战事,需要考虑国内稳定与否。国内局势尚不安定,不适合出兵。二是军要和,军队统帅要意见一致,协调一致,否则不适合出兵。三是阵要和,士卒列阵,拉开战事,要组织有序,步调一致,形成有机整体,否则就不适宜打仗。四是战法要和,要合乎战场环境,合乎部队实际,否则也不适宜进攻。

这样看来,国富民强只是经济条件上的保障,将士同心则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保障。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家族内部和睦,便能同心同德地渡过难关,生活蒸蒸日上。反之则如一盘散沙,很容易破裂。小家尚且要求和睦,大国更要强调和谐。有了“和”,国富方能实现兵强,兵强方能保障国富。

最著名的权国的例子,莫过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年刘备兄弟三人,东打西杀,一会儿投奔公孙瓒,一会儿投奔田楷,一会儿投奔曹操,一会儿投奔袁绍,一会儿投奔刘表,一会儿跟着别人合伙干,一会儿自己单干,杀了不少人,也打了不少胜仗,却仍然没有立足之地。关键是没有制订自己的战略。走哪打哪,打哪走哪,没有自己的规划。多亏遇到了诸葛亮,才知道打仗不是靠勇气打打杀杀就行,而是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不要光盯着眼前的几步,要看清天下形势,这就是战略问题。刘备这才恍然大悟,敢情这十几年白忙了,还得再从头来。

诸葛亮又是怎么说的呢?在诸葛亮看来,此时天下豪杰纷起,割据州郡,天高皇帝远,谁也不把朝廷当回事。曹操虽然名声小,兵力少,但能够战胜袁绍,由弱变强,靠的是权谋得当。人家现在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天子而令诸侯,合理合法,你听还是不听?这人暂时没法替代。孙权世代占据江东,基础深厚,选贤任能,民众归附,加上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就别打人家的主意了,最多拉来合作一把。

有个好地方不妨考虑一下,荆州。它北据汉、沔,顺流而下,直达南海,物资贸易不成问题。东连吴郡、会稽,西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估计刘表是守不住的。除了被南北夹击,他身体也很衰弱,力不从心,这真是千古良机。所以,要想办法接替刘表占领荆州这块地盘。

光有荆州还不行,这个地方易攻难守,只能作为一个战略支点,不能把宝押在这个地方,需要再找一块根据地,作为荆州的大后方。哪里啊?益州,那地方四周险关,土地肥沃,条件优越,物产丰饶,易守难攻。当年汉高祖就是在此成就大业的。我们来个如法炮制。

同类推荐
  • 烽火烈焰

    烽火烈焰

    本书讲述一个名叫张潜的国民党军官从成长,拜师,下山投军到参加几次著名民国战役最终因看清国民党的腐败与共产党的真正为民而弃暗投明的故事。文中以民国重大事件为背景,加入大量想象,以中国传统小说的笔法进行描写,如三上九华山、夜除四汉奸等章节最为突出。情节中贯以大义大爱,值得赞扬。
  •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上)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年轻的战场之轮舞少年

    年轻的战场之轮舞少年

    我站在这座城市的红色广场,转身环视夕阳下重建的家园,远处的塔吊寓意着战后的宁静,孩子们的欢闹声由远至近,似乎把我从回忆里叫醒,看着他们,我刚才严肃的表情变得和他们一样孩子气。阳光照着喷泉晶莹的水花,照着孩子们打闹的身影,照在我的脸上,照亮我脚下的轮子。现在的我,是一名轮滑教练。曾经,我是叛逆少年,也是一名----特种兵。
  • 迦叶尊者之森林里的秘密

    迦叶尊者之森林里的秘密

    云南,一支有大学生组成的前往军队慰问演出的慰问团在路上遭到不明人物的袭击,五名女学生被劫到缅甸。三年前从北京xxx特种部队调来的炼狱突击队奉命前去营救。然而这一切事件的背后都是因为十年前的一场手术......
  • 超强单兵

    超强单兵

    边境守护神重回都市,身兼重责,这一次,是生?还是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任务的成功!何南作为龙的传人,奉献,只为祖国!
热门推荐
  • 王爷别跑,王妃要负责

    王爷别跑,王妃要负责

    一穿越便遭遇古代版的美男计?没事姐不在乎,反正是姐上的他!男主泪奔?木有事,姐又不是那不负责任的人。帅哥,放心,对此姐会负责的。嫌弃她?切,既然不要负责,那就算了吧!什么!皇上要纳了她?唉,姐就是那么优秀的存在。什么,你看上我了,现在要我负责了?呃……对于一国之主和已上车的男人,你会选谁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执事生涯

    异界执事生涯

    本文是笔者随意所作,更新时间随意,更新内容随意。
  • 穿越之冷情太子妃

    穿越之冷情太子妃

    她,是来自21世纪的一略孤魂。为报母仇献出了一世轮回。自在一具六岁孩童身上复活之后一直以这世界的事外人活着。岂料遇到了那个他,那个让她在这世界上有了除师傅和师兄外想珍惜的人。为此斗皇族,灭皇朝,生死相随。他,是众人口中强大冷血,杀人如麻的一国太子,无人知晓他内心的脆弱和孤独。直到遇到那个明艳冷情的女子,从此付出一生至死不渝的爱。为她,他可以执魔刀杀尽天下人,也可洗手执厨勺为她做一生的佳肴.....本文男强女强,一对一宠文。
  • 封界传奇

    封界传奇

    迷失在星域的探索小队,机缘巧合之下,降临异世!来到一个浩大恢宏的神话世界,这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妖兽横行,人们为了生存,修炼武道,对抗妖兽,与天争命!林凡携乱世之体,追求武道极致,角逐各路英豪,席卷天下!大世来临,天骄并起,群雄逐鹿,谁能最终成王?
  •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老师的倾情创作,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真实生活,包括《原谅我红尘颠倒》、《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多数人死于贪婪》、《慕容雪村随笔集》、《中国,少了一味药》六册书。
  • 农家小厨娘:猎户相公请深爱

    农家小厨娘:猎户相公请深爱

    一介名厨意外身亡穿越在肥丑的乡野丫头身上,毁名节,浸猪笼、惨遭退婚,nnd,老娘是这么好惹的?大勺在手,厨艺我有,看她如何护病母牵弱弟,踩渣男斗悍嫂,开酒楼饭馆,顺便减减肥逆袭成白富美,只是眼巴巴跟在她身后的那个大长腿是谁?“娘子,我要吃肉。”“清蒸、红烧、爆炒、水煮……任你选。”“吃你的……”“……”
  • 回生集

    回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个王爷有些拽

    那个王爷有些拽

    千年之前,在那个只属于我们的地方,他说,带我独霸天
  • TFBOYS伪恋

    TFBOYS伪恋

    此文微虐。注.初筠不是四叶草哈,千万别误会~
  • 九剑星辰

    九剑星辰

    寰宇初开,星火初燃,自然大道,铸九剑镇世。异界征伐,洪荒先祖喋血、人杰凋零,以血肉之躯御敌于界壁之外。何人能承先祖意志,执剑落星辰,诛异界祖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