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0700000007

第7章 听厌了的《泰坦尼克》(3)

打电话的人是广告部主任张仪平。刘虹宏和他聊了不到半个小时后就告辞了。还没到家,张仪平的电话又来了:“你明天来上班行不行?”刘虹宏鬼使神差地脱口而出:“没问题。”

话音一落,自己都觉得奇怪,怎么会这么冲动?

但既然答应了,那就来吧。第二天,她请了一周的假到了远望,不巧的是,张仪平说他马上要出差一周,让她自己先适应一下环境和公司的情况,其他回来以后再谈。

刘虹宏拿过几本《微型计算机》一看,头都大了,这是她最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技术类杂志,心里就暗自庆幸自己留了一手,没有马上辞职。

没想到,呆了一周以后,她开始喜欢起这份工作来。张仪平回来后,给她定了一个工资标准:500元,转正以后800元。在保险公司月收入三四千元的刘虹宏居然没有丝毫不快的感觉,她后来经常和张仪平聊起这段经历时说:自己都没想通,保险公司这么好的收入,自己为什么会来拿这500元钱,干一件从来没干过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就像刘虹宏一样,很多员工都觉得,自己和远望似乎在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

沈颖以前在一家公司做掌上电脑的销售,有一天,《微型计算机》的编辑赵飞来买掌上电脑,那时候惠普掌上电脑相当高端,她看到这个年轻人居然问这个产品,而且还讲得头头是道,十分熟悉的样子,就好奇地问他的工作单位,就这样第一次听说了远望公司的名字。

没想到之后某一天,突然在报纸上就看见了远望招聘编辑的广告,她马上决定去试一下。

情报所的位置是在渝中区两江之滨的山间,上去要经过一段坡路,走在路上,沈颖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求职曾经到这里来过,看着两边似曾相识的树木和房屋,一种感觉袭上心头:自己恐怕要经常爬这段坡道了。

很多编辑以前是远望杂志从创刊时期开始的读者,在来公司以前,他们就已经和远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微型计算机》编辑部主任助理高登辉在念大学时组织了一个科技协会,承办了远望的校园行活动。大四的时候,他通过这层关系,到杂志社实习了一段时间。

回去以后就该找工作了,虽然有两个单位都催他尽快去签约,他始终觉得,那都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有一天,他鼓起勇气给夏一珂打了个电话:“我想到远望来工作,你们要不要?”

夏一珂说了一句话让他觉得很感动:“你快来啊,我们还在等着你呢。”

李杰是一个喜欢跳槽的人,1997年毕业后,3年之中他换了3个单位:法院、银行和数据通信局,轻松的工作和不错的福利都没有留住他。2000年,在一个朋友的引荐下,他来到远望,一干就是5年。

但他也没闲住,5年间,从期刊编辑部、图书部、市场部到营销部,他又跳了4次,只不过这几次都跳在公司内部。

远望这群可爱而勤奋的员工,是它最大的一笔财富。

《新潮电子》编辑部副主任陈旭讲过一件事:杂志社策划了一个19款数码相机的横向评测,那时候杂志刚刚改版,影响很小,不可能让很多厂商把产品寄到重庆来做评测。于是,他和负责摄影的同事两个人到上海,找了一个廉价的招待所住下,另外又要了一个房间,把家具都移走,布置了一个摄影棚和评测平台。

摄影师身体不太好,一直有痔疮的老毛病,但拍照片又要经常坐在凳子上,这对他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只能侧着身子坐,每次拍照都是咬着牙在坚持。拍照片一般在晚上,白天两个人还要跑厂商,软磨硬泡,死皮赖脸,托关系,找门路,才把需要的相机借到手。

回到重庆以后,摄影师大病一场。

后来为了拍封面,陈旭又经常会跑北京,但不适应北京的天气,一下飞机就开始流鼻血,一般几天都不会停。只有一次例外,他还挺高兴,开玩笑说:“这次总算适应了。”没想到还没到高速公路出口,鼻血又出来了。

2003年,为了让封面质量稳定,陈旭干脆决定在北京呆着不走了。母亲不放心他的鼻子,也陪着他在北京呆了一年。

有一位PCShow的网友曾经到网络部应聘,在简历上,龚磊看到他的工作单位是国内一家很有名的驱动程序专业网站,就奇怪地问他为什么放弃这么好的平台。那个网友回答说,几年来他一直在关注PCShow网站,看到网站方方面面都在很快地进步,但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他觉得PCShow需要像自己这样的人。

这番话让龚磊感慨不已。

在远望,人们经常提到的是这里和谐的氛围、宽松的环境和友好的团队。没有人把奉献精神挂在嘴上,但每个人都在踏踏实实做事。

因为他们由衷地喜爱自己的公司和同事。

出版事业部副主任戚斌在总结远望7年的职业生涯时,说了一句话,也许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

“远望是所学校,在这里你会学到最新的知识;远望是个大家庭,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远望是个团队,在这里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得到同事们的鼎力支持。我爱远望,并享受着工作所带来的乐趣。”

和客户交朋友

远望公司深圳办事处曾经策划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至今很多厂商都还记忆犹新。

活动的筹办者是深圳办事处主任张晓鹏。深圳的中小厂商比较多,虽然位于一个产业链上,但互相之间的沟通很少,加上公司希望和客户有更深入的接触,张晓鹏就邀请了十几家厂商代表,还有远望三刊的编辑代表,在深圳附近的一个海岛上组织了那次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属于“舶来品”,那时刚进入中国不久,在IT界还不是很流行,绝大多数编辑和邀请的厂商都是第一次参加,觉得非常新鲜,非常有意思。所有的厂商和编辑都混在一起,分成几个团队,展开竞赛。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海难逃生”项目,面对着一个三米多高的木墙,需要所有人团结起来,相互搭人梯,要确保每个人都能翻过去。这时候大家的集体意识被空前地激发起来了,很多个子大的队员,都抢先要求在最下面搭人梯,帮助别人踩到自己的肩膀上翻过去。

回到深圳以后,每个人都觉得意犹未尽,晚上又聚在一起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场酒。

在张晓鹏的记忆中,那天直到非常晚,大家才挥泪惜别。

很多年以后,这些厂商见面都还会谈起那次拓展训练,很多人还以当时的团队为单位继续开展活动。

一位厂商说,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看到了同一产业的企业之间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远望的第一个驻外办事处设在北京,1999年,当时《微型计算机》发行量迅速上升,影响力日渐扩大,张仪平感到,广告部人员长期在重庆,对广告拓展和建立与厂商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于是试着招了一批业务员跑外地,但效果不太理想。于是想从内部选一些有经营潜力的人才到各地做办事处负责人。

胥锐在编辑部一直从事外联的工作,也负责新产品的报道,在公司讨论人选时,他主动站了出来:“我到北京去试试吧。”

刚去的时候,《微型计算机》在北京的知名度还不高,同时计算机媒体也还以偏向行业应用和渠道内部为主,厂商也普遍接受这种模式。而《微型计算机》是以电脑硬件爱好者为读者对象,面向终端用户,说服厂商在这样的媒体上投放广告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大公司。

随着发行量的增长,胥锐慢慢感受到了杂志的影响力。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大量的厂商客户,和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北京的广告市场被打开了。

现在,远望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设有办事处,除了广告开拓,办事处还兼有客户关系和客户服务的功能。对一个熟练的驻外业务员来说,广告还算相对简单的事情,他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帮助编辑发掘产品信息,甚至帮助客户培养媒介人员。

由于在深圳的中小型厂商居多,而且很多是新创立的企业,也不懂怎么和媒体打交道。刚开始,他们提出的方案和要求都让人觉得过于急功近利。于是,张晓鹏要求她的员工们要给客户讲解,怎么读远望现有的这些杂志,要帮助他们研究栏目,哪些栏目适合他们去做宣传,怎样去找适合的宣传点。随着客户品牌的成长,很多刚开始根本没有做“市场”这个概念的公司,最后都逐渐组建了一整套班子。

刘虹宏在广告部呆的时间最长,也交了很多朋友。

这些朋友经常会给刘虹宏带来意外的惊喜。

有一段时间,刘虹宏调到PCShow网站做市场推广。正好平常交往比较多的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总到重庆办事,刘虹宏就陪他们游览重庆的名胜,周末去歌乐山游玩的时候,老总随口问了一句:“你现在在干什么?”

刘虹宏说,我在负责网站推广。

“那好,我支持你一季度的广告。”

这一季度的广告还没做完,刘虹宏又被调去主持地方商情信息,上海版刚一开张,这家厂商又投了一笔广告。

同类推荐
  • 80后心灵史

    80后心灵史

    这一代青年作家成长成才的心灵史的缩影,书中首次收录了王小天、田禾、恭小兵、麻宁等80后代表作者的心路历程,真实可感。并和春树、小饭、蒋峰等青春写手进行了面对面的心灵沟通。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写出一个个属于自己和广大读者的世界和空间,很多作者只有在那里,才最自由最开心最本真。一直以来,80后一直倾心于虚构一个个想象的世界,就如同徐妍说的那样,或许,那时他们“蓄谋”进入文坛,并测试自己才情的有效方式。但,在这本《80后心灵史》,更多的是平静的笔触,安静的自述,单纯却一直青春的成长过程。
  • 远去的书声

    远去的书声

    本书为散文集。作品分三部分,以“书肆书语”“书人书语”“书外偶记”三个篇名辑录了作家的64篇散文作品。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作者不为喧嚣的市声所动,过着行则书肆,卧对半床书的简朴生活,宣扬了读书“是吾辈常事”的高贵品质。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普希金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普希金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爱好文学的青年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由若干分册组成,每一分册基本上介绍一位作家和他的代表作品。每一分册既是一本独立、完整的著作,又是全套丛书中的一个单元;分则为册,合则为套。
  • 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

    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

    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反抗,而不屈从于它的人。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满盘皆输,这是令人悲痛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人做事无外乎两种原因——成就感和性冲动。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梦的内容根源于愿望。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对于成功的坚信不疑,时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理智的声音是柔和的,但它在让人听见之前决不会停歇。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不死。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热门推荐
  • 审判系统之卡域

    审判系统之卡域

    对抗恶魔的领域卫士们不得不进入以恶魔意识为主导的审判系统为了对恶魔进行终极审判不得不完成恶魔发布的一个个任务审判系统的第一个领域—卡域领域卫士们的目标—活下来(新书需要呵护,点击、推荐、收藏、评价、评论,希望看到小猫作品的人能动动您的手指,您的肯定是小猫最大的动力!)
  • 谁用青丝染流年

    谁用青丝染流年

    他是王爷,是荆国战神,又是普通人。铁汉柔情,灵均,我怎么没有早点遇到你?待字闺中,谁知躯壳里早已换了灵魂,命中注定彼此相遇。正则,我怎会苟活?看着他身陷重围,胭脂泪,几时留?谁还会为他笑靥如花?
  • 人生哲理枕边书4

    人生哲理枕边书4

    书中充满了智慧、温暖人心和震撼心灵的故事和哲理。能够激发我们的灵感,涤荡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经验,升华我们的人生。谨以本书献给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愿意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努力迅速改善人生境遇的人。要想让人生充实一点,让生活质量高一点,让职场生活丰富一点,为人处世潇洒一点,就要时刻把本书放在枕边,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
  • 闽事纪略

    闽事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际疾驰

    星际疾驰

    听起来是奇闻,说起来是笑谈。世界毁灭,人类灭绝?弹指泼洒恨云烟,谁人可许明天。听起来不是那奇闻,说起来不是笑谈。问英雄蹉跎几何,叹红颜落落人间。莫把心儿还。
  • 桃花雨

    桃花雨

    一个是名门落魄之女,一个是皇上最受宠爱的儿子,然而,她与他,又有着怎样的邂逅,有着怎样的情感纠结。他说:今生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福,但却苦了你。她说:你和我都如飘散的桃花一样,虽然分离会痛苦,但是我们混入泥土,最终还是融为了一体。我不怨,更不会感觉不幸,只要你不再装作不认识我
  • 孤傲公主的骑士们

    孤傲公主的骑士们

    孤傲冷漠的公主受尽了一切平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变成了一个孤傲无情的人。当她遇到了他们,她慢慢的发生了变化。可当她发现这一切只是个阴谋之后离开了。他们想要解释可她却离开了,他们发现自己爱上了她。3年之后她的转变让他们震惊,让有些人害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寻妻101次:彪悍妈咪失忆了

    寻妻101次:彪悍妈咪失忆了

    她失去记忆却依然嚣张猖狂,狂放不羁,该虐的渣渣从不会去放过。他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放弃,即使她忘记了,但还有一个可能让她记住自己。与家人断绝关系,亲手将小妹送入地狱,她在亲人,友人面前很是冷酷无情。家里还有萌宝一只,更有各种极品亲戚,看他们是怎么联手一起打败白莲花。
  • 风独

    风独

    没有雄心,没有梦想,只希望安安静静生活。可是,貌似由不得自己呢?故事,从一个穿越了的人开始说起。
  • 慕生成云

    慕生成云

    他与她的从前与现在相差太多,可两颗心却从未变过。如果可以,她只希望自己从来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也就不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