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百善孝为先,教孩子孝顺长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又往往忽略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莉莉是一个懂事的小女孩,妈妈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全部的家务都由莉莉承担起来了,每天买菜、做饭、收拾房间,还要为妈妈擦洗身体。困难的家庭条件,让她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这种情况并没有让莉莉退缩,她每天都按时到学校上课,勤奋苦读,还担任了学生干部,被评为“十佳少年”。
百善孝为先,这样有孝心的孩子每个人都会觉得佩服,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懂事和孝顺。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尤其是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里。
孝敬长辈,就应该让孩子听从长辈的教诲,意见不同时也要注意用正确的方法沟通;孝敬长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体谅长辈的艰辛,不要让长辈们为自己操心;孝敬长辈,就应该为父母排忧解难,如果父母生病或遇到困难,就要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孝敬长辈,就要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孝敬长辈,就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要注意安全,如果出门时间比较长,就要及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情况,不要让他们担心……总之,真正的孝心要体现在言行上。
要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从小就要认真教育:
1.让孩子懂得感恩。孩子要从小教育,懂道理是慢慢培养出来的,要让孩子知道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父母还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算是有孝心的表现。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让他从小就认识到挣钱的艰辛,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吃好、穿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让孩子学会对父母感恩。父母应在关心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孝心,让孩子知道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有孝心的孩子才会懂礼貌,才会为父母分忧解难。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多讲一些孝子的故事,让孩子通过形象去理解孝顺的意思。
感恩是孝心的亲情基础。父母养育孩子都很辛苦,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亲情,让孩子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
2.给孩子实践的机会。真正的孝心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孩子分担一些家里的事情,让他负起责任来。长辈生病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时间长了,孝心就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3.父母应为孩子做好榜样。父母对自己父母的孝心如何,将来自己的孩子就会对自己如何。真孝心还是假孝心,孩子都能看清的。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那样孩子才会学到真正的孝心。
4.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就要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关心长辈的健康,帮助家人做家务。
5.给孩子制定孝道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生活中,必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才能用正确的言行规范自己。父母可以给孩子设立孝道家规,比如:要关心长辈、要尊重长辈、要体贴长辈……
在教育孩子要有爱心的同时,不要被封建思想影响,父母的思想要与时俱进。
038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所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感恩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
怀有感恩的心,就要时时对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
一个人的善心、爱心、良心综合表现为感恩之心,这不仅是道德的根本,也是社会公德的根基。父母应让孩子知道:要想有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有感恩的心,感恩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起点。
1.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要从早做起,从细节入手。播种思想才能收获行为,积累行为才能收获习惯,从小引导就能积少成多,聚小成大,由表入里。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自然的亲密关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父母怕孩子吃亏,被人欺负,总是对孩子做出消极的引导,如“他打你,你就打他”;有些父母自己就缺乏同情心,这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有些父母只会溺爱孩子,而不教孩子如何去关心和帮助别人……诸多因素都造成了孩子对他人缺少关爱之心。
2.让孩子“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不要以自己为中心。
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就要让他学会感动。情感体验是引发孩子感动的渠道之一,它强调人的内心感受。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点点滴滴的爱意,都应伴随着感恩教育。
3.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教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过生日时,孩子送上的一个生日蛋糕是感恩,送一张生日卡片也是感恩;日常生活中,孩子为父母倒一杯热茶,送上一条热毛巾,也是感恩。感恩不是靠别人提醒的,而应该发自每个人的内心。有时候感恩很简单,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凝望的眼神,一种温暖的触摸,都是感恩的体现。有了感恩,家庭才会有阳光,日子才会变得快乐。懂得感恩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
爸爸妈妈忙了一天,回到家中能够听到孩子说一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遇到重要的节日,父母可引导孩子为家人准备小礼物,收到孩子的小礼物时,父母脸上一定要露出幸福的笑容,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需要。
总之,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要从小就开始着手,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要具体、直观、形式多样地教育孩子,多为孩子创造奉献爱心的机会,并注重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长期坚持做下来,感恩的心就会在孩子的心田发芽,茁壮地成长,为他们将来成为有爱心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039把孩子培养成“爱心小天使”
要想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就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不能让自己漫不经心的行为剥夺了孩子的爱心。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入手,比如,要教孩子把好吃的东西给长辈吃;家里有小朋友来做客时,要培养孩子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玩具等,不能独享;要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让孩子懂得照顾动物,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与人分享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情。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娃娃时期开始抓爱心培养。婴幼儿期是一个人各种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心的形成也是在婴幼儿时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抓起。父母要对婴儿经常爱抚,要经常对孩子微笑,父母的爱就要让孩子感受到,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父母要多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2.做富有爱心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没有爱心的父母是无法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的。父母的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老人要孝敬,对孩子要关心、要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孩子具备移情能力。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比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要让孩子学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
4.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做父母的不能一味地疼爱孩子,却不知道给孩子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去奉献爱心。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只接受不付出,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丧失施爱的能力,就会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把别人的关心当成理所当然的事。
有些父母以为只要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爱心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有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
涓涓之水,汇成江海,爱的殿堂也要靠一点一滴的爱心来构建。
从小给孩子同情心和怜悯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所以,父母爱心的表现也会深深打动孩子幼小的心灵,能够唤起孩子对他人的关心。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父母可以通过给体弱的老人让座,让孩子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总之,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要长期积累,让爱心在孩子心头扎根,并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升华。
040诚信是人格的根本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和成长发展的基石,是人性一切优点的基础,比任何品质都更能赢得尊重和推崇。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呢?
1.父母要做好示范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孩子诚信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源。要想培养诚信的孩子,首先要做诚信的父母。父母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告诉孩子什么是诚信,让孩子理解诚信的意义。
父母的诚信,要表现在与孩子的交往上。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讲诚信,孩子就会跟着模仿。
父母不能随意答应孩子的要求,只有自己能做到的才能答应,不然会使孩子认为父母说话不算数。长此以往,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就会降低,也会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欺骗别人。当然,父母在与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否诚信,也都会直接地影响孩子对诚信的认识,影响孩子诚信品质的形成。
比如孩子缠着妈妈,不让妈妈去上班,妈妈为了脱身告诉孩子回来时给她买新玩具。但是每天都上班,不可能每天都买新玩具。如果这样说了,你只要空着手回来你就等于丢掉了诚信。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转眼就会忘,孩子是好模仿、易暗示的,当她被哄骗几次之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孩子长大之后也很容易学会骗人。
2.创造诚信的家庭氛围。讲诚信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养成诚信的品格,父母要做有心人,有诚信的氛围才能感染孩子的心灵。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不要认为孩子年龄小,就不会把尊重和信任放在心上。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阅读有关诚信的图书,和孩子一起讨论有关诚信的话题,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感受诚信。这样,孩子会在愉悦互信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诚信的意识也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3.在最佳时期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四岁是孩子诚信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孩子容易撒谎的时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这时,对孩子的撒谎,父母要弄清楚原因和,及时予以纠正,但不要过分指责孩子的谎话,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还很弱,说谎则可能是其争取做一个“好孩子”的一种手段。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撒谎都是不能放任的,在孩子撒谎的时候要耐心地给孩子解释,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和结论。
孩子教育的另一个关键期就是青春期,这一时期孩子开始走向独立,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全面,在很多方面需要父母的支持,但是有时候会跟父母对着干,所以说谎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自我解脱。这一时期,父母要更加注意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加指责,更不能体罚孩子。做父母的在弄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的前提下,要尊重、信任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撒谎行为,与孩子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让孩子明白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不要认为自己太糟糕,不要让孩子产生进一步掩饰自己的动机;还有,要主动关心孩子的成长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不要对孩子控制太多,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试着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告诉我真相很难,但我佩服你能面对现实的勇气,你能克服并改正。”
4.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不能轻易答应孩子。轻易的许诺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都不遵守承诺,自己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不遵守承诺的毛病。
5.鼓励孩子与他人诚信相处,并将之视为重要的做人和做事原则。
友谊和关心离不开诚信,诚信是获取信任的法宝,一旦失去信任,要想再被信任就比较困难了。诚信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事情和他人负责,是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6.多培养孩子一诺千金的意识。对孩子提要求要提前,比如出门之前要让孩子答应什么东西可买,什么东西不可以买,看电视的时候让孩子自己规定看多长时间,让孩子自觉地遵守承诺,放学后要先做完作业再去玩等。凡是孩子答应做的事,父母就要督促孩子完成,孩子做不到的时候,父母就要坚持让他做到,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
诚信是一种美德,唯有诚信才能让孩子的人生充满快乐。
041有责任感的孩子才能担当重任
很多父母经常在老师面前抱怨:“我的孩子每天回家就看电视,什么事都不愿意做,让她帮做点事也极不情愿地去做。”“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家的孩子从来不告诉我们,每天还要我帮他收拾好书包。”……这些现象都是孩子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父母首先要有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