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0100000007

第7章 首战沿寺出奇迹

那个年代的人,活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氛,一种信仰。当时提出了“大战五十天,抢出洪水面,革命加拼命,建设景泰川”的口号,从梧桐山顶到黄河岸边,到处是红绸子上写的大幅标语,一面面红旗,上书“向阳连”、“冬青连”、“金坪排”、“翠柳排”,旗在人在,旗进人进,如战场上一般,忙而不乱。

景泰川电力提灌一期工程(简称“景电”一期工程,老百姓称之为黄河工程),是在1969年那个特殊的年代开工建设的,当时的口号是“战天斗地,人定胜天”,处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每个工程的关键施工都以“大会战”的形式完成,“大会战”是政治口号加行政命令为保障的,口号鼓舞士气,命令强制执行。

“景电”工程的第一个“大会战”是黄河边五佛沿寺的老龙坑会战,就是一泵站基坑会战。这是名副其实的龙头工程,确确实实在“龙头”上施工,分“三大战役”,第一个战役是草土围堰,第二个战役是开挖一泵站基坑,第三个战役是完成基坑钢筋混凝土浇筑工程。这个龙头工程,时间紧,工程技术难度大,物资奇缺,当时在甘肃乃至全国都属首创。

草土围堰,就是在冬季黄河枯水期在老龙坑用麦草和黏土围出一个“人工湖”,是在黄河里用草土“撕”下一块施工场地,需要0.5米以上的长草240万斤,10米长的粗草绳4万根,各类长短不等的细草绳16万根。草从哪里来?草绳从哪里来?这在现在好像不是个问题,而在当时却是个头等大问题,因为各家各户各生产队的草都是当地牲口过冬的“口粮”。而牲口在当时的作用非常之大,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力,所谓“富贵人的儿子,穷汉人的驴子”,一头毛驴跟儿子相提并论,其作用可想而知。

但是,要施工,就得有草,要有草,就得群众出力。李培福在做了广泛调查研究之后,坚持一贯“面向群众”的作风,像当年他发动群众献军粮时一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献草运动,提出“坚决响应毛主席‘五·七’指示,自力更生,献草光荣”的口号。一时间,景泰县各公社、各大队、各生产队,千家万户,纷纷行动起来,向五佛沿寺献草,手扶拖拉机、马拉大车、人拉架子车,还有自制的单轮木质小推车,一齐涌向五佛沿寺,仿佛抗战时期群众支援前线一样。

当时,向阳公社老湾大队的韦老婆子,是一位老寡妇,家里只有祖孙二人,好不容易攒了一架子车长草,准备来年给孙子盖两间新房,筑巢引凤,娶新媳妇。可听到献草号召后,硬是全部献了出来,还让她孙子用农业社的架子车亲自送到了工地上。征草的同志说要打个借条时,韦老婆子说啥也不答应,还老泪纵横地说:“我韦老婆子为了一车子草怎能收共产党的借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韦老婆子的今天。民国十八年,我们家死鬼领着两个儿子到宁夏中卫逃荒要饭,爷儿三个全饿死在路上,连个尸骨都没收回家,谁管过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互助组,成立生产队,我们奶奶孙子有了依靠,才活到了今天,而且,还越活越好。现在,国家要引黄河水来浇地,为的是让我们吃饱肚子,过好日子,我老婆子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献上这么一架子车草,还能让国家打借条?”今天听来,好像有点虚假,可是,那个年代,这是真真切切的肺腑之言,一点虚假的成分都没有。当时歌曲中有“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群众和党完全是鱼水关系。

三家窝铺的郝诸葛,用毛驴驮了一驮子长麦草,那一驮子长麦草,还是他秋天从红水的老丈人家驮来准备过年时铺炕用的。现在,毫不吝惜,花了一天半夜时间,翻山越岭,终于送到了工地上。

群众是真真的英雄,人民的胸怀是宽广的。短短几天时间,五佛沿寺坪堆起了一座座草山,用草的问题完全解决了。李培福看着那一座座草山,感慨地说:“多好的劳动人民啊,我们如果取不来黄河水,怎能对得起景泰人民?”他是农家出身,深知这一座座草山的分量。

1969年12月20日,草土围堰正式开工了。黄河西岸是战天斗地的施工队伍,黄河东岸是黑压压一片的靖远群众,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上,还没听说过能用草土围住黄河水的,这亘古未有的奇观,怎能错过不看?施工队伍里,也有人边干边心里嘀咕:“哼,草土围堰,草土能在黄河里围成堰?真是天方夜谭,到时围不成堰,可以放放心心回家过年!”

围堰一开始,就得连续上料,昼夜不停。从上游开始,往下游压,一层草,一层土,像鸡毛叶儿一样,一层压一层。为了工程的顺利进展,当时组织了六套班子,六班倒换,每四个小时一换班,每班由两位从宁夏请来的治水能手带领施工。

前四天,工程进行得非常顺利,比预定的速度还要快,施工队伍欢欣鼓舞。第四天夜里两点,两班交接时,上料压土略有停顿,后班治水能手赵六子已经踏上草堰,草土运送没跟上来,他蹲下卷了一个旱烟卷儿,起身的功夫,感觉到堰体有点晃动,一紧张,拔腿往外走,结果右脚上的鞋陷到了泥里,他又转回找鞋,靠水头的一块堰体分裂了,晃晃悠悠飘向黄河,他急得大喊:“草坝垮塌了,草坝垮塌了,赶快跑,赶快跑。”边喊边跳到黄河里,往岸边游去。这时,草料已运了上来,围堰总工程师张子良每到交班时都在现场,他叫大家别慌,指挥大家用一根粗棕绳把几十个会水的向阳公社的小伙子连在一起,形成一堵人墙,围在草堰的四周,工程继续进行。另一位宁夏的治水能手黄中十分谨慎地续接上断堰,紧张局势过去了,工程又在顺利地进行。他直腰的当儿,说了一句“地富反坏右,头大脑壳厚,关键时候就想溜”的话。人们的紧张情绪一过,就想找乐子,于是,这句话传开了,你一句,他一句,后来逐渐统一了节奏,大家齐声喊着:“地富反坏右,头大脑壳厚,关键时候就想溜!”像打夯时的号子。

这时,水中的“人墙”也撤了下来。12月,景泰的天气,那可是毫不夸张的滴水成冰的天气,人在水中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不停地运动,倒没感觉到有多冷,一上岸,衣服马上冻成了“冰夹克”,许多人上下牙捉对儿,又不能点草烤火,且不说草的来之不易,只那漫山遍野的草垛,如果带上了火星子,燃烧起来,后果不堪设想,责任谁也负不起。各回各家更不可能,最近的家也在七八里之外,步行起码也得一小时,走不到半路上,人早就冻成了冰棍儿。于是,都被送到了指挥部。而所谓指挥部,是临时搭起来的简易的三间房,房中火炉子虽然烧得很旺,但四面透风,是老百姓所说的“前心入伏,后心交九”的感觉。指挥部干部找来自己的衣服,让小伙子们换下了湿衣服,烤了半天火,才渐渐不打战了,轮流在火炉子上烘烤湿衣服,一边烤,一边闲话,有人又喊出了“地富反坏右,头大脑壳厚,关键时刻就想溜”。有人问:“这说的是谁呀?”有人接茬:“还有谁呢!不就是那个‘赶快跑,赶快跑’的宁夏娃子呗。”有人又问:“这么说,宁夏娃子是个‘地富反坏右’?”有人神秘兮兮地说:“要真是‘地富反坏右’,就一定是故意搞破坏,要开批斗大会批斗他。”又有人气愤地说:“要不是这个‘地富反坏右’搞破坏,老子们也不会在水中受那个洋罪。”你一言,他一语,越说越痛恨那个“地富反坏右”。

第二天,围堰战斗继续在进行,指挥部门前的台子上,人们在愤怒声讨赵六子。赵六子穿着一只湿鞋,光着一只脚,身上是单衣单裤,湿棉衣湿棉裤背在身上,被一根老草绳连人带棉衣棉裤捆着,像一捆干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黄中在旁边替他解释,说赵六子不是“地富反坏右”,成分是胖中农。可人们哪管什么胖中农还是瘦中农,怎么看赵六子怎么像“地富反坏右”,有人质问他搞破坏的目的是什么,有人声讨他是否要颠覆社会主义的胜利果实,还有人说他有可能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派来的特务……一位军干部在台子上压阵,两个穿着军服、系着皮带的年轻战士一左一右押着赵六子。人们越批斗越激愤,挥舞着拳头,准备随时砸在这个“地富反坏右”的身上,打倒、砸烂这个反革命。

这时,李培福的小车驶进了指挥部,他没有进入批斗现场,而是不动声色地走进三间房,传唤了几个人,了解了基本情况后,才走上批判台,拐棍往桌子上一拍,说:“在这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不一心一意搞工程,却兴师动众地搞批斗,还不问青红皂白地乱批乱斗,这位宁夏师傅在水中一直坚持了四个小时,整整一班时间,这就是搞破坏吗?我看组织这个批斗会的人才是在搞破坏!马上放人,送宁夏师傅到工棚暖和身子,准备晚上接班。”两位年轻战士开始松绑放人,那位军干部要上前制止,李培福说:“我要找你们军代表理论,你再要敢抓我的工人师傅,我就批判你!”军干部悻悻地退下了,开批斗会的群众也散开了,李培福又亲临老龙坑,进行督战。

经过八昼夜奋斗,到12月28日,草土围堰胜利合龙,被围的黄河水呈月牙状,失去了昔日奔腾的气势,静静地躺在围堰里,形成一个湖泊。堰外的黄河水,似乎被围堰激怒了,不停地撕咬着围堰,但终于无可奈何。

十天以后,也就是1970年1月9日,围堰内的水被抽干了,渗水基本没有了,又打响了第二个战役——开挖一泵站基坑。为了围堰的安全,开挖基坑不能放大炮,只能小炮突破,钢钎作业,是实打实的“老鼠啃铁——硬着头皮干了”。况且,施工面又不太大,人多了用不上,所以,和第一个战役一样,继续采用轮班制——人停工不停。

到农历腊月二十九,指挥部决定放三天假,让大家回家过年,因为别的工区前三天已经放假了。工程技术组组长陈可言认为,一泵站的施工始终要抢在时间前面,早一天完成,安全系数就大一倍,所以春节期间也不应停工。总指挥李培福说:“三天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谁家都讲究个团团圆圆,原则上还是放假三天,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原则,方法上可以灵活,在不强制的前提下,可以发动群众。”

最终,还是没有发动群众,该回家过年的都回家了,但是指挥部干部大都是拖家带口地来到了景泰的,没家可回,向农民家借住的“小家”,也没多少“年”味,所以,陈可言没发动群众,倒是发动了干部,在春节三天里,不计报酬,不图名利,只为工程的顺利进展,继续劳动。他们把“年”搬到了工地上,一班人施工,一班人在工棚里划拳喝酒,因为每天早上放一小炮突破,一天的工作都有了,钢钎镐头开挖,粗活儿,不会出问题,所以,酒后工作不会出什么问题。不但不出问题,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比平时挖得还快一点。有时,你家的老婆送一碟小菜,我家的爱人送几个软儿(冻梨),他家的孩子来放几个鞭炮,倒觉得有点“家”的味儿,“年”的气氛,过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年。

春节过后,原班人马上工了。知道了“干部队”过节期间展开工作的事迹,看到了“干部队”干下的业绩,倍加鼓舞,干劲十足,工程进度更快了,到1970年4月6日,基坑开挖战役——老龙坑会战的第二大战役告捷,为第三大战役——钢筋混凝土浇筑工程创造了条件。

浇筑工程,是要筑起一泵站主、副厂房的基础和墙体,浇筑体积5000多立方米,开挖的基坑作业面小,而且,西傍高山,东临黄河,加之清基倒出的石渣堆积如山,所以,进料难,浇筑难,而工期又有限,必须在黄河汛期之前完成,也就是五月底之前完成,否则,洪水来临,淹了基坑,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工程要推迟一年,其政治影响无法估计,有可能这项工程就此夭折。

形势喜人,形势逼人。4月10日12点30分,浇筑工程开始了。那个年代的人,活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氛,一种信仰。当时提出了“大战五十天,抢出洪水面,革命加拼命,建设景泰川”的口号,从梧桐山顶到黄河岸边,到处是红绸子上写的大幅标语,一面面红旗,上书“向阳连”、“冬青连”、“金坪排”、“翠柳排”,旗在人在,旗进人进,如战场上一般,忙而不乱。主要进料工具是架子车,每个架子车有一男两女,穿梭在工地上,从梧桐山往下看,如一幅幅移动的画面,那奔腾的气势,完全压倒了黄河。

在浇筑工地上,有一位不太惹人注意的老师傅,名叫牛世平。他带着他的木工班,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工地上,哪里需要钉模板,他就到了哪里,只要一工作,就一干到底,决不因说话、解手、会客等事务而停下手中的活。有时碰到吃腰食,还一手工作,一手吃,紧张时嘴里叼着干粮,手里干着活儿。那种精神,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会有,才会是真精神。

5月23日晚上,浇筑工程胜利完成,和“大战五十天”的口号相比,提前7天完成了任务。那样的施工条件,那样的工作环境,那样艰巨的工作任务,能提前完成,真不可思议。

5月24日,工程团团长梁兆鹏、技术组组长陈可言和一些土洋专家,在一泵站工地上研究拆除草土围堰方案,围堰如不有效而及时拆除,洪水来临,对基坑墙体的冲击难以估计,后果不堪设想,且草土拥进基坑,草绳缠绕住基坑设施,将会导致泵站不能正常运行,隐患无穷。

5月24日夜里,指挥部召开会议,有关人员向总指挥李培福汇报了草土围堰的拆除方案,有主张用炸药炸的,但对基坑会构成威胁,有主张人工拆除的,但害怕时间来不及,最终,可行性方案没有定下来。25日早上,李培福与专家们一起来到黄河岸边,陈可言指点着草土围堰,说从上游拆除比较容易,但风险较大,从下游拆除难度大一点,但比较保险……还没有比较完,李培福说:“我看就从这里开始。”说着用拐棍向围堰中间一指。奇迹出现了,围堰从中间断裂开来,慢慢鼓向黄河,突然,一下子淹没在黄河里,无影无踪了。基坑里连一点草的影子都没有,好像冥冥之中,有神仙相助。有人还有板有眼地说,昨天晚上看到老龙坑的上空,一条青龙和一条黄龙在争斗,最终,青龙战胜了,黄龙战败向下游逃窜了。

其实,正是宁夏师傅赵六子的那次断堰,使得围堰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压力后,自然断裂,被黄河水冲走了,而断堰时间正好是浇筑工程完成后的第三天。好悬呀,巧合乎?抑或真有什么神灵在暗中帮助,或者是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感动了上天!

同类推荐
  • 吴佩孚

    吴佩孚

    本书用新角度、新观点全面讲述了这位独特的旧式军人和爱国民族将领,叱咤风云而又艰难曲折,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和受中外瞩目的历史人物。
  • 名将名师

    名将名师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20世纪中叶一批老干部、老教师(“两老”)跟随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奋斗、激情、成功、坎坷的一生。作者以真诚细腻和满怀激情的笔触描写出了张述祖、刘恩兰、徐立行、卢庆骏、马明德、唐铎、任新民、谢有法、杨仲枢、李懋之、唐凯、曹鹤荪等33位哈军工先贤的人生历程,凸显了这些名将名师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与发展的峥嵘岁月和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的历史命运。《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中国百年大历史。
  • 汪精卫第二卷

    汪精卫第二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可以说世界文明史的实质就宋应星,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43)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德彪西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德彪西

    德彪西的音乐,像月光一样,从他深邃的灵魂中漂洒向广袤的世界。没有夸夸其谈滔滔不绝,没有急风暴雨翻天复地,没有呐喊和喧嚣,只有真诚的低言细语,精美的幻想迷醉,无言的激情,含而不露的思想。创新的冲击力融化在拉丁化的柔和形式中。
热门推荐
  • 田园盛宠之农门小妻

    田园盛宠之农门小妻

    她是二十一世纪医学界智商超群,人前如沐春风人后冷血变态的天才教授。他是古代牺牲在皇权下,眼瞎腿残看似良善实在狠毒的病弱王爷。一朝穿越,当她捡到了他。于是,故事开始了,爱情发芽了,忠犬要来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不灭源火

    不灭源火

    地球进入第五纪地壳大变动期,随之而来的是频发的大地震和诡异的天坑群。一群地质专业的学生在前往勘探天坑的路上,连着大巴一起陷入了一个突然出现超大天坑。接着而来的是神秘的青石祭坛、诡异的十八把青铜剑、各种闻所未闻的嗜血怪物。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起来……直到人们渐渐发现,他们的身体中出现了一团燃烧的火焰。
  • 星球往事

    星球往事

    一年后回来,黄梁说道:“真有这么回事么?”“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何来的本性!连本性都没有,何来的灵魂灵火。”“话说到底怎么回事?”黄梁继续问道。
  • 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

    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

    一见钟情而后生死相许者甚少。缘分的深浅,缘度的长短却又少不了初相遇的记忆。倘若邂逅的光阴里,却惦记着另一个人,那么这段邂逅便如同牢笼一般,只会牢牢的拴住自己的浪漫。《无恋不青春》里诠释的便是这个道理,望以此警戒我们,不要用藕断丝连的心去敷衍自己的青春。虽说心不老,青春永在,但容颜已逝,己却不知。带着一颗纯净的心,和我一起感受这段别样的恋情,请牢记,青春就应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恋情,无恋不青春!
  • 灵斗天地

    灵斗天地

    一枚白色珠子,赋予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只能维持一时,但又不能淬炼身体,弄不明白这珠子的岳阳却乐在其中,不过在偶然之下开启了珠子中沉睡的生灵,这生灵有个可爱的名字,它叫二宝。-------“来来来,让二爷告诉你这神韵珠怎么用!”二宝用着非常老练的口气说道。书友群:595335344;欢迎大家加入!
  • 血武祭

    血武祭

    你死而复生,自诩天降大任。你少年奇遇,誓要改天换命。你天外来客,定要一统江山。你天赋异禀,要日月换新天。你多情而生,想要醉拥万千。你。。。。哥们,你们都想多了。你们全都只不过是我登天之梯下的一块踏脚石。
  • 佣兵猎人

    佣兵猎人

    执行最后一次任务的时候,陆楠的女朋友却意外的受了重伤,陆楠按照师父的要求去寻找一株救命草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药草之后,却发现自己兄弟和女友都是假的,都是被人假冒的……
  • 我欲战成神

    我欲战成神

    凡人,难道就不可以成为星宇间的王吗?孤儿,就不可以浴血奋战,直至封天吗?
  • 遗迹之潮

    遗迹之潮

    刀塔2小说,以刀塔官方背景为此小说背景,人物背景亦如此,本文以DOTA2为主。如果说这个世界有等级的划分,只有最强和更强,弱者只会死去。(有意愿者可加QQ群:570513511)
  • 崩坏的三国

    崩坏的三国

    “先生,我到底是为了什么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活下去就知道了。”“先生,如果你不告诉我,我怕我真的没有勇气和毅力活下去了。”“来到这个世界的理由,是因为世上有那么件事儿,唯有你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