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2400000029

第29章 最后二十年的东方比较文学(5)

1998年,王向远(1962—)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作为湖南教育出版社“博士论丛”丛书之一出版。这是一部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文学综合性比较研究的著作,其研究的对象与范围是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全书分四章,每章七节,每节都是一篇相对独立的论文,并在该书出版前公开发表过,所以本书实际上是一部论文集。但由于将28篇论文纳入了一个严整的体系之中,使全书保持了理论体系的统一性。该书作者在“绪论”中写道:

作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的专论,本博士论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考虑。第一,它不是一部中日现代比较文学史著作,因此并不准备面面俱到地谈及中日现代比较文学的所有问题,但又不放过其中的重大基本问题。全书分为“思潮比较论”、“流派作家比较论”、“文体比较论”、“创作比较论”四章,大体涵盖了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的基本课题和主要方面。第二,它不以史的线索谋篇布局,而是着意追求内在的理论体系。全书四章二十八节,由外及内,从宏观到微观,纵横交织,相互关联,分别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展开论述。第三,它不是综述或归纳现有的研究成果,而是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和心得。

在前人研究的较多、较充分的一些领域,力求独辟蹊径,务实而又求新;对前人有所论及,但未能深入的课题,要在材料和观点上有所发掘、有所深化;在前人较少研究,或完全没有研究的领域,要尽力开拓。总之,要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大视野上,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清理中日现代文学的表层与潜在的联系。以重原典材料和科学实证的“影响—接受”研究(关系研究)为基础,把影响—接受研究与平行研究(比较阐发)结合起来,努力在比较中揭示出非比较研究所不能发现的文学特质和文学发展规律,从而为中日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和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张莉在《多向的思维,新颖的理论——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中评价道:“王向远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立足于世界文学的高度,来透析中日文学,以一种世界性、整体性的眼光来考察中日两国的文学现象”,“提出并解答了中国现代文学及中日比较关系视频上的一系列重要课题,深化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其‘思潮’、‘流派’、‘文论’、‘创作’四个部分,几乎涵盖了文学的全部触点。作者摆脱了繁冗,挤掉了水分,直奔主题,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推理、逻辑思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翔实的资料占有,令人信服的考证,创新的理论体系,使《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成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亮点”。

张福贵(1955—)和靳丛林合著的《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虽云“比较研究”,实际上是一部中日文学交流史、关系史性质的著作。本书按历史线索将中日现代文学交流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840—1918年,作者认为这一阶段主要是中国向日本学习,经过黄遵宪、梁启超和鲁迅三个阶梯,基本完成了由传统文学交流向近代文学交流的过渡;第二个阶段为1919—1927年,作者认为五四文学革命虽然在日本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却使中国近代文学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更有利于交流的层面;第三个阶段为1928—1936年,是中日无产阶级文学交流甚密的时期,是两国文学交流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后的共振期;第四个阶段为1937—1949年,战争阻断了中日文学的交流,但尚有涓涓细流使两国文学关系不至完全中断。全书根据这样的四个时期的划分,分为四编。每编分若干章节,较为系统地评述了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的交流历史。由于篇幅有限,本书对这种关系的梳理大多是粗略的,还有不少问题点没有涉及。例如在第四编中对战争期间的中日文学关系,叙述太过简略。总之,作为第一部试图系统评述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史的著作,在理论与材料、观点与方法上,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在中日现代文学某一专题的比较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值得注意的成果。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两国文学的关系研究。众所周知,20世纪上半期,日本先后对中国台湾、东北和整个中国大陆实施入侵与占领,不仅给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诸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在两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各自的文学史上,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文学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清理、总结和比较研究,其意义超出了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本身。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有两部书必须提到。一部是东北师范大学吕元明(1925—)的《被遗忘的在华日本反战文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一部是王向远的《“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所谓“在华日本反战文学”,指的是日本侵华期间流亡到中国的日本作家,如鹿地亘及其夫人池田幸子,长谷川照子等。另一种是在中国当了俘虏的日本士兵,他们在中国方面的感化教育下逐渐醒悟,写下了以反战为主题的有一定文学价值的作品。吕元明先生独具慧眼,收集和挖掘了那些几乎“被遗忘”的日本在华反战文学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和有关作品,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和分析,指出他们在思想与艺术上的价值。

这是一种独特的比较文学的研究课题,不仅揭示了特殊历史时期中日文学关系的特殊现象,而且使文学研究跨越了历史学、战争学等学科领域,也丰富了日本文学史本身的研究。此前,吕元明教授还与日本学者山田敬三主编了多位中日学者撰写的专题论文集《中日战争与文学——中日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一书,并以中文和日文两种版本在中日两国发行。(中文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他的论文集《日本文学论释——兼及中日比较文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中的多篇文章,也涉及中日比较文学中的许多问题。

王向远的《“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集中研究日本的“侵华文学”。从学科领域上说,本书既是战争与文学的关系,也是日本文学与中国的关系研究。该书把侵华战争时期被日本军国主义当局派往中国前线采访、为侵华战争鼓吹呐喊的作家——即日本宣传媒体当年所谓的“笔部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他们炮制的所谓“战争文学”——即侵华文学,站在历史的高度,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分析和必要的揭露批判,在选题上独辟蹊径,为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战后的日本一直缺乏全面客观地研究日本战争文学——侵华文学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此,日本学者千叶宣一1990年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做了生动而扼要的说明。他指出:

……从1935年到战争结束之前,日本文学家创造的都是这种战争文学。这些人在战后为了摆脱对战争责任的追究和告发,都拼命地销毁自己的作品,到旧书店里将所有自己的书尽量都买来烧掉,同时也烧毁自己所保存的作品。在战争中对形成日本国民舆论起过重要作用的《朝日新闻》等大报纸自不待言,就连那些《改造》、《中央公论》等综合杂志的编辑,为了免于被谴责配合了侵略战争,也尽量销毁有关文献,结果导致了非常遗憾的事,即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战争文学研究的学者找不到作为凭据的资料。如石川达三的《未死的兵》、火野苇平的《麦和军队》、《土和军队》、《花和军队》,这被称为三部曲,其实是四部曲,还包括一部《香烟与军队》。这些作家,还有丹羽文雄、尾崎寺郎、石川淳、阿部知二、伊藤整、高见顺等,日本知识分子想读到这些人作品的原文是很不容易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其局限性。《“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尽可能收集和利用了国家图书馆等中国各大图书馆所藏的战争时期的日文资料,尽管从文献学角度看仍嫌不够全面和不够充分,但毕竟达到了能够用材料说明问题的程度。全书对日本侵华文学的来龙去脉和本来面目做了较完整的揭示,并做了分析和批判。内容涉及:日本文坛与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国策”形成之间的关系,“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对华侵略与日本文学,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与所谓“大陆开拓文学”,日本殖民作家的所谓“满洲文学”,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笔部队”的组成和活动,有关侵华文学的典型作家作品、典型文学样式的剖析,对40年代初日本召集的三次为侵华战争服务的所谓“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历史资料的展示与分析,对日本在侵华时期到底有没有“反战文学”进行了澄清和辨析,对日本战后文坛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的分析,等等。这部书将中国人特有的立场与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科学精神统一起来,将文学研究与侵华战争史研究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史实,填补了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在中日现代戏剧文学的比较研究中,袁国兴教授和黄爱华教授值得注意。

袁国兴(1953—)的博士论文《中国话剧的孕育和生成》先后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繁体字和简体字版本。该博士论文共分七章,对早期话剧的逐步孕育到脱胎而出,对它与西方戏剧、日本戏剧的复杂关系,都做了缜密翔实的论述和研究,既有历史的、纵向的描述,也有断面的横向的剖析。论文分析了西方戏剧信息对中国近代剧坛的初步冲击,论述了日本剧坛在中西戏剧中的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分析了根据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小说改编的戏剧《不如归》作为“家庭戏”何以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指出了在日本和西方戏剧的启发下,中国早期话剧在编剧、表演艺术、舞台艺术诸方面发生的观念变化和艺术转型。在袁国兴之前,关于中国早期话剧的系统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袁国兴的研究筚路蓝缕,具有拓荒的性质。

迄今为止,人们关于早期话剧及其与日本戏剧关联的全面系统的知识,主要是由袁国兴博士提供的。继袁国兴之后,另一位专攻现代戏剧的博士、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黄爱华(1962—)女士,将这个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深化了。她的博士论文《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于1993年通过答辩。在此之前,她曾将博士论文的有关章节,作为单篇论文予以发表。到2001年,博士论文全文由长沙岳麓书社出版。作者自述全书的宗旨是“从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特别是与日本新派剧、新剧的关系入手,追寻中国早期话剧接受日本特别是新派剧、新剧影响的历史足迹,明确它们之间的‘事实联系’,努力解答中国早期话剧人在日本国土上做了什么,接受过哪些影响,怎样接受,以及接受的效果如何等等,也对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借鉴西方戏剧的曲折历程做了明晰的剖析探讨,并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代戏剧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全书以中国早期话剧的四个重要的社团——春柳社、春阳社、进化团、光黄新剧社——为重心,对它们与日本新派剧、新剧的关系做了梳理,特别是对春柳社、开明社与光黄新剧同志社以“中华木铎新剧”的名义在日本的几次公演活动及其当时中日两国的相关报道,做了细致的资料梳理、考证辨析和索隐钩沉。作者确证了这样一个结论:中国早期话剧最初不是由西方输入,而是与日本新派剧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中国的“文明新戏”来源于日本的新派剧,同时也接受了日本新剧的影响,日本新派剧和新剧同时综合性地影响了中国早期的话剧。作者还指出,一方面日本近代戏剧在中西戏剧之间的中介作用,但另一方面,无论是日本新派剧、还是日本新剧,都不等于西方式的话剧,从而在中国早期话剧的日本影响中,留下了鲜明的日本戏剧文化的烙印。全书体现出了作者扎实、细密的研究风格。可以说,黄爱华的这本著作和上述的袁国兴的著作的问世,使得中国早期话剧及其与外来戏剧的关系这个学术研究的“撂荒地”不再荒芜,而成为播种与收获的沃土。

此外,老一辈学者贾植芳关于中国留日学生的论述和研究,夏晓虹对梁启超与日本文学关系的研究,黄侯兴关于郭沫若与日本文化的研究,钱理群关于周作人与日本文化的研究,王中忱关于中日现代文学某些个案问题的比较研究,陈生保对森鸥外的汉诗的研究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其中,夏晓虹(1953—)在《觉世与醒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一书中关于梁启超的文学活动与日本之关联的研究,在观点与材料上一直拥有权威性。王中忱在90年代后发表的多篇文章,在选题视角的新颖、研究课题的更新上,都做了可贵的努力。如,他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角度,对日本近代作家二叶亭四迷对中国的殖民主义冲动的分析,对殖民空间与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的分析,对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及其作用与影响的分析,都是有启发性的。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中忱的《越界与想像——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比较研究论集》,收文章十四篇,集中反映了作者的研究实绩。

总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较之中俄、中法、中英、中德、中美文学比较研究,是研究实力最强、成果最多的领域。这与上千年来中日两国在文化与文学上密切关联的历史有关,也与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学研究在中国的繁荣兴盛的大环境有关。经过二十年的研究,中日文学关系的历史面目越来越清晰了,对一些重大基本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了。当然,这种研究远没有终结,仍然有许多研究领域有待于开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再研究与再认识,在研究者面前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第三节)中朝·中韩比较文学

朝鲜、韩国是我国的邻邦,属于中华文化圈的范围,与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与文学交流的历史。两千年中,中国文学持续不断地输入并影响到朝鲜文学,对朝鲜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大作用。也为今天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无数的研究课题。19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十多年间,我国的中朝文学比较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同类推荐
  •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也是一本修复、维护人们记忆的书。说它有趣,是因为书中收录的这些图片,对于40岁以上的中国人是那样的熟悉亲切,又是那样的遥远依稀,我们手捧这“熟悉遥远”的影像,肯定会获得某种趣味的享受,就像夕阳下的老者路遇了青年时代的恋人。至于青年人,难道他们对爷爷们早年的情人和罗曼史就真的丝毫不感兴趣吗?何况在教科书上他们已经初识了其中的一些。说它修复、维护记忆,是因为本书对“健忘症”会多少有一点缓解效果;对弥漫的致人健忘、麻木的气体会有一点抵御作用。活着的人读完还可把它放在书架上,等待着还未出生的人取下来继续阅读。书名中的“烙刻”有被迫和自愿两层含义。
  • 金瓶梅之谜

    金瓶梅之谜

    《金瓶梅》因其大胆描述中国几千年伦理道德中最为害羞的一面,自其问世以来引发了古今数百年的争论。作为一部文学巨作,它不但像是一幅古代社会世俗的巨幅画卷,又有着深厚、浓郁的特定时代经济文化所衍生的思想内涵。如何正视《金瓶梅》,一直是文学界乃至社会探讨不休的话题。《(金瓶梅)之谜》的创作缘起便是希望通过历史、公正的态度,科学的、严谨的考证将该书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给读者,给大家正确对待该书提供一个参考。全书本着缜密探究经典文学作品的精髓、帮助读者解惑答疑之宗旨来创作。书中内容间或出现些许有关《金瓶梅》书中关于性的叙述,仅为研究需要,供读者加深对书中人物特性的理解,希望读者能够正确面对。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包括了:我的手机欠费了、室有八条好汉、诸君搞笑事都是眼睛惹的祸、怎么都有职业病姐不当护士好多年、上班捎个客最牛司机、刘震云:一句顶万句的幽默话、李开复的幽默工场、大作家刘墉的“萤窗笑语”、何炅逗乐、杨澜,女人拥有幽默的半边天等内容。任月霞主编的《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精选了2011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幽默故事。
  • 智读毛泽东诗词

    智读毛泽东诗词

    红色经典:智读毛泽东诗词》一书,近日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60多首脍炙人口的毛泽东诗词加以哲学层面的智慧解读。在感悟诗词崇高而超凡的理念世界的同时,体会诗词的精神内涵,将伟人恢弘的革命气势、浪漫的革命情怀和生动的革命气质用全新感受表达出来,继而展现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和辩证而睿智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寻史问天

    寻史问天

    记忆空白的迷茫少年,追寻着这片大陆的的历史,质问随处抬头可见的这一片天,他孤单也并不孤单,我们且看能否拿回自己的记忆,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他又在这片天地中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
  • 代嫁丑颜:冷情太子妃

    代嫁丑颜:冷情太子妃

    传闻他俊美无匹,性情乖张冷酷,却最好美色,所以如她这般丑颜,自然入不了他的眼。洞房夜,他挑开红盖头,惊的扑到侍妾怀里,颤抖的指着她,“快给本太子丢出去。”于是,新婚之夜,她被夫君扔出洞房。她却笑的很欢。他曾说过:一年过后,本王会亲自接你回来。那么,她只需乖乖等上一年,便好。
  • 不忘六一班

    不忘六一班

    小升初,舍不得大家,这记录了小升初前的生活
  • 喜你成瘾:天价娇妻来吻我!

    喜你成瘾:天价娇妻来吻我!

    从小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的时暖,在吻了厉景煜之后,竟然一吻吻上瘾了。有记者问:“时小姐,请问您为什么会和厉景煜先生在一起?”时暖答:“他器大活好。”记者又问:“那您觉得厉景煜哪里最吸引您?”时暖果断答:“下半身。”记者再问:“那他哪一个瞬间最让您心动?”时暖不假思索答:“睡他时,他为我流汗的瞬间。”记者:“……”
  • 玄天之唤宠系统

    玄天之唤宠系统

    明明在家看着十多年连载的动漫,突然就穿到了另一块大陆...魔兽?妖兽?灵兽?这都不重要,重要的为什么自己身下二两肉不见了,身板怎么变得这么小?系统:不好意思,出现bug了...请宿主等待修复...那好,等我成天下霸主,跪舔我大腿吧。胆小却具龙脉的劣等蛇,臭美却狂揍凤凰的小鸡,卖萌却磨着利爪的猫...妖孽的主人,奇葩的魂宠
  • 某科学的全能死神

    某科学的全能死神

    某超炮魔禁迷意外和死神世界某灵体融合错误穿越到了魔禁世界一个lv0的中国留学生身上并能使用所有斩魄刀和鬼道的故事
  • 剑啸鼓鸣

    剑啸鼓鸣

    元末明初,改潮换代之际,广西一带的壮族土司面临命运抉择,是坚持故元旧制,还是归附新朝听命,抑或独立割据,称霸岭南,在朱明大军攻陷蒙元大都之后,一切尘埃落定,他们不得不纷纷投降了大明王朝,而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安抚司安抚使(今天河池地区)莫天护,却因为曾经的割据幻想以及庇护袭杀朝廷命官的手下狼目韦也先,被皇帝朱元璋撤了职,,,,神秘的人面鱼纹剑重现江湖,引出了传说中的“邪物”十二金鼓,各个人物的命运,由此改变,,,,
  • 三生三世浮生梦

    三生三世浮生梦

    一场浮生梦,一碗孟婆汤……浮生梦,千年缘,孟婆汤,奈何桥,忘前尘。在忘记今生一切的记忆前,在脱胎换骨重新做另一个人之前,你可以在这里,最后望一眼你的爱恨情仇,你的魂牵梦绕,你今生的最爱的人,你来世还想等待的人。但她不想再等待,梦醒后,剩下的只有痛彻心扉的痛。她于他不过一场纠缠了千万年的孽缘罢了……昔年往事,如风飘絮……奈何桥畔旁的银发女子眼中只有迷离和悲痛吧。前世的伤,今生的痛,不过换一场素来无缘罢了……爱一个人不求回报,那恨一个人呢?千年的孽缘,是否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浮生一梦,忘却前尘,君已陌路……半醒半梦半浮生,要么孤独,要么幸福……
  • 冷酷娘亲傻肉丁

    冷酷娘亲傻肉丁

    穿越算什么?未婚生子!又算什么?不知道娃他爹是谁?不成问题。带上儿子坑、蒙、拐、骗、抢,这才是王道。可是这儿子怎么有点傻?看个男人长得帅就开口喊爹?啥,对方还要假戏真做?不要啊!
  • 数五奉天

    数五奉天

    在乱世,强盗实在是一份有前途的事业。只要召集一群小弟,打劫挣点家底,各方诸侯就会对你垂涎三尺,举着鲜花宣布:来我家吧,投资我吧。不过当强盗,有一点切忌,就是千万千万不要惹不好惹的人。举例说——某某王爷。最最不能在某某王爷的娘去他奶娘家做客的时候打劫,不然真是……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