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2400000043

第43章 中国与美国、拉美、澳洲文学关系的研究(3)

文章最后指出:“综观中国现代诗史,从田汉对惠特曼的介绍,到郭沫若向惠特曼致意晨安,到闻一多认识到诗人应该像惠特曼那样创作非诗的诗,到艾青歌颂像海洋一样广阔的惠特曼,再到冯雪峰和何其芳因《草叶集》而发生风格转变,到蔡其矫自觉接受惠特曼的影响,到顾城被惠特曼‘震倒’;从本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50年代以至于80年代,中国现代诗都一直吸收消化《草叶集》,中国现代诗史上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颇有代表性的诗人倾倒于惠特曼并且因此而创作出不少杰作。诗人们不仅赞赏惠特曼的民主思想,还服膺他的艺术开拓精神。他们或摆脱狭窄的、定性的格律成规进入广大、开阔的空间,或依照惠特曼的手段拓宽了想像和运思的领域,或在自由诗中探求现代意识,或在波浪般的诗行里唱出豪壮的调子。惠特曼在中国现代诗史上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应该说这是一个全面而又精当的概括。

福克纳与中国几乎没有任何事实关系,他的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有无影响,影响多大也是很难说的问题。90年代后出现了几篇关于中国文学与福克纳的研究文章。其中,陶洁的《福克纳在中国》(《中国比较文学》1991年第2期)一文,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30—60年代中国对福克纳的翻译、评论与研究,也提到了福克纳对当代作家莫言等人的影响,是一篇了解福克纳在中国传播情况的不可不读的文章。其他几篇文章主要涉及福克纳和曹雪芹、沈从文、莫言的比较。199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肖明翰的专著《大家族的没落——福克纳和巴金家庭小说的比较研究》。巴金和福克纳没有任何事实联系,也没有证据表明巴金受到福克纳的启发或影响。因此,巴金和福克纳的比较,完全是“美国学派”所倡导的所谓“平行比较”。

该书对巴金与福克纳创作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思想以及作品中的专制家长、青年一代、女性、奴隶或奴仆等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做了比较。不难看出,作者对巴金与福克纳两位作家及其作品都很熟悉,并且表现出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与概括能力。但是,这部著作也表现了一般的“平行研究”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仅仅指出两者的同和异并不是比较文学的目的。比较的目的在于要通过比较得出不比较就难以得到的新的发现和结论,而本书观点和结论似乎不做这种比较也可以得到。在这里,比较就成了没有达到特殊目的的手段。也许写出“X”与“Y”比较这类模式的比较文学文章或书并不困难,但即使是有才能的研究者,要写好“X”与“Y”比较这类模式的文章或书,却也是很困难的。

最后,还有一本书也值得提到,那就是《地球两面的文学——中美当代文学及其比较》,由陈辽、张子清和美国学者迈克尔·特鲁等人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该书的第一、二部分,分别评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第三至第五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学在美国”和“美国文学在中国”的相互传播与影响的研究,第五部分是中美当代文学的比较。由于五六人分头执笔,全书的结构设计是条块分割式的,但作为中美文学的断代的纵横比较的专著,是有其特色的。特别是陈辽教授执笔的《美国文学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一节,以中国当代作家,如王蒙、刘绍棠、冯德英、林斤澜、邓友梅、张贤亮、鲁彦周、彭荆风、孟伟哉、黎汝清、金河、梁晓声、铁凝,诗人公刘、顾工等阅读和接受美国文学的自述性材料为中心,谈美国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资料性。

(第二节)中国与拉美、澳洲文学关系的研究

一、中国与拉美文学关系的研究

拉丁美洲文学1950年代产生“文学爆炸”,在较短的时期内产生了有着强烈的拉美地域特色、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家作品。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所译介的拉美文学不多。改革开放以来,拉美文学作品被大量翻译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一套“拉丁美洲文学丛书”,很受读者欢迎。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人的作品成为中国读书界的阅读热点,中国文学界对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作家自觉地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艺术,拉美文学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与拉美文学的比较研究,也成为80—9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界关注的领域。在这二十年中,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约有三十来篇,主要论题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拉美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林一安的《拉丁美洲当代文学与中国作家》(《中国翻译》1987年第5期)、吕芳的《新时期中国文学与拉美“爆炸”文学的影响》(《文学评论》1990年第6期)、夏定冠的《拉丁美洲文学在中国》(《新疆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其中,吕芳的文章是一篇有较强概括力的长文。文章指出:中国“当代两场较大的文学运动:寻根与先锋,它们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拉美‘爆炸’文学密切相关,其中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较早的有莫言、扎西达娃、残雪、韩少功、张炜、马原、洪峰等,后起的有‘第五代’作家余华、苏童、孙甘露、格非等,他们的创作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拉美文学的启发。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科塔萨尔、鲁尔福、略萨……这些极富魅力的名字成为当代中国作家时髦一时的口头禅,而‘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幻想主义’等等,则及时地在中国有了相应开创的流派”。她还较为具体地分析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作家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并认为“拉美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作家重新认识了自身的传统,发掘出传统文化的丰富的内涵……并刺激了内在艺术潜力的爆发”。

第二,拉美作家作品对中国作家作品的影响,主要是马尔克斯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概括性的文章有吕凡的《契合与变异——略论〈百年孤独〉对当代中国文学影响》(《文学评论家》1989年第3期)、刘蜀鄂的《论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湖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等。其中吕凡的文章认为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魔幻现实主义是对中国的传统现实主义的“最后一击”,“它动摇的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而是它所依据的哲学基础”;二、是对“群体孤独的展示”;三、是“叙事方式的空前自由”。关于马尔克斯对莫言、贾平凹、扎西达娃的影响为研究课题的文章主要有王国华等的《莫言与马尔克斯》(《艺谭》1987年第3期)、陈春生的《在灼热的高炉里锻造——略论莫言对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沈琳的《试析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贾平凹创作的影响》(《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周吉车的《马尔克斯与扎西达娃的创作比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等。

探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陈忠实的《白鹿原》的影响的文章最多,主要有刘成友的《略论〈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的历史观念与文化视野》(《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4期)、建军的《〈白鹿原〉与〈百年孤独〉之比较》(《小说评论》1997年第5期)、乔美丽的《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与〈白鹿原〉》(《殷都学刊》1995年4期)、李迎丰的《试比较〈百年孤独〉与〈白鹿原〉》(《中州学刊》1998年第2期)、李天军的《孤独者的家园——〈百年孤独〉与〈白鹿原〉的比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等。

此外还有论述博尔赫斯、略萨对中国文学影响的文章,如赵德明的《巴尔加斯·略萨在中国》(《世界图书》1983年第11期)、张新颖的《博尔赫斯与中国当代小说》(《上海文学》1990年第12期)、季进的《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第3期)等。通过这些研究,拉丁美洲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它对中国当代有关作家作品的影响,基本上得到了较为清楚的解释和说明。当然,由于拉美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还处于“现在进行时”,有许多问题需要时间距离、需要适当的沉淀之后,才能看得更清楚。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只是单篇文章,而更为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必有待于专门著作的出现。

二、中国与澳洲文学关系的研究

中国文学与澳洲文学——主要是澳大利亚文学的关系研究,在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位置。二十年来,在我国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几篇文章。如,1981年,女作家宗璞在《世界文学》杂志上发表《我的澳大利亚文学日》(《世界文学》1981年第6期),记录了她与澳大利亚作家怀特等人的交往及印象;此后,高冬山发表《新西兰诗人与中国》(《南开学报》1981年第6期),站在中新友好的角度,介绍了几位新西兰诗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积极和正面的描写;还有叶胜年的《感觉—幻觉模式:中澳当代小说比较》(《中国比较文学》1993年第1期),欧阳昱的《百年来澳洲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应该说,中国与澳洲文学的比较研究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领域,文章数量很少。直到2000年侨居澳大利亚的欧阳昱博士《表现他者——澳大利亚小说中的中国人》(新华出版社)的出版,遂使中澳文学的比较研究领域大放亮色。这部专著系统地评述了1888—1998年一百年间澳大利亚小说对中国及中国人形象的描写。

作者把这一百年描写中国人形象的澳大利亚文学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分章研究了不同阶段澳大利亚文学对中国人形象描写的文化背景、形象特点及其隐含其后的作家的种族意识、政治倾向和心理状态。第一个阶段是1888—1901年;第二阶段是1902—1949年,第三阶段是1950—1972年,第四阶段是1973—1988年。作者开门见山地写道:“1888年是很重要的一年。不仅因为这是白人在澳建国一百周年纪念日,也是因为在这一年,反华、排华浪潮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作者详细地剖析了以当时的《公报》杂志为中心的作家群对中国人的丑化、诬蔑和攻击,并具体分析了在《公报》发表的反华的代表作——戴森的短篇小说《罪肥夫妇》。指出“罪肥”这个人物是戴森诸多中国人形象中最典型和最糟糕的一个,“他的名字代表着精神上的‘罪’和肉体上的‘肥’,反映了戴森对中国人的根本看法”。作者把《公报》作家群的中国人的形象概括为五种既定的类型——他称之为“滞定型”,即“淫荡的中国佬、肮脏有病的中国佬、狡猾爱财的中国佬、报复心强的中国佬和滑稽可笑的中国佬”。

并指出,这种“滞定型”的人物形象在此后的澳大利亚文学中被反复表现,成为一种固定模式,经久不变。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大部分作家把中国人视为道德败坏、丑陋可怕、狡诈残忍的具有罪犯和强盗特征的“异类”。从19世纪末开始,有些澳大利亚作家甚至还写了以中国人入侵澳大利亚甚至侵略全世界为内容的荒诞不经的“侵略文学”,他们把历史上成吉思汗的西征与中国人必然“入侵”西方联系起来,竭力宣扬所谓“黄潮”的可怕。到后来甚至出现了澳洲政府向中国拱手交出澳大利亚,让中国在澳成立“新中国”的异想天开的小说。1950—70年代,除了乔治·庄士敦和戴维·马丁等极少数对共产主义抱有同情的作家外,在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亚以亚洲和中国为题材的作品大都具有反共倾向。他们笔下的“中共”是“恶势力”的代表,共产党人都充当着反面角色,共产党的军队与士兵残忍无情。

从70年代中澳建交后到1988年的十七年间,澳大利亚共出版了十四部有关中国的作品,欧阳昱把它们称作“新‘中国小说’”,并指出:“在这些小说中,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自50年代以来的那种‘东方主义政治化’运作的轨迹和各种各样的‘滞定型’的变种。中国人在政治上、文化上和种族上依然被表现为神秘莫测、与众不同、难以同化的‘他者’。”欧阳昱的这部著作实际上是一部系统的中国题材澳大利亚文学史。这部书在学术方法上对比较文学研究者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涉外文学”研究的成功的、可供研究者借鉴的著作。目前,研究外国文学中涉及中国题材的著作还很少,还不成规模,事实上,英、美、法、德、俄、日等国文学中的中国题材同样丰富,也值得从“涉外文学史”的角度加以独立的、专门的评述和研究。

欧阳昱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具有示范价值。他曾在国内大学供职,后来移居澳大利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与研究,对中澳文化、文学都比较熟悉。这部书所运用的大都是澳大利亚文学中并不太重要的作品,收集不易。作者围绕“中国人形象”这一中心,收集和消化了大量相关作品,在文献资料和文本细读上下了大功夫,故整部书资料丰富、分析透彻、行文流畅、一气呵成,学术性与可读性取得了统一。而且,这部书的价值也超出了文学本身。中国读者——包括普通读者——都值得一读。作者提供的材料可以填补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缺,把澳大利亚人所描画的中国人的形象放在我们面前,可以使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认识“自我”的参照。尽管中国人的形象大都是被歪曲的、丑化的,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歪曲者的面目与心态,看到文化的、种族的、政治的差异如何左右着对“他者”的认识和描写,并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同类推荐
  •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人生真谛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人生真谛

    本套书系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大多在历史上都有了明确的崇高定位,许多都享有大师、巨匠、泰斗等美誉,是一代宗师,为世界人民广泛传颂。这些名作大多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代表了名家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也代表了世界的最高顶峰,非常具有可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具有极高的价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北大随笔

    北大随笔

    我把这部集子叫作“杂文”而不叫作“全集”,或“选集”,或“文存”,是有意义的,并不是随便抓用两个字,也并不是故意要和时下诸贤显示不同。我这部集子实在并不全,有许多东西已经找不着,有许多为版权所限不能用,有许多实在要不得;另有一部分讨论语音乐律的文章,总共有二十多万字,性质似乎太专门一点,一般的读者决然不要看,不如提出另印为是。这样说,“全”字是当然不能用的了。
  •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

    本书对中国现代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进行研究,作者对徐訏、无名氏两位作为浪漫派的代表、置身于其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之外的两位作家的创作、作品进行解析。
热门推荐
  • 神迹之暗黑无界

    神迹之暗黑无界

    暗月降临之时,世界只剩下苟延残喘的那些人,当毁灭和荣耀相聚,是抉择去反抗未知的宿命,还是选定了默默承受死亡?
  • TFBOYS之霸道未婚夫

    TFBOYS之霸道未婚夫

    他们被父母们强制订婚...在培养感情的时候...他们互相爱上了对方...他们的感情开始慢慢变化...开始学会吃醋...开始学会体谅...秀恩爱都搬出来了...当然也有一些风波...直到有一天...情敌出现了...他们闹得不可开交...几年后...他们在街道上被星探发现...成了明星...成了明星天天拍戏、天天练习唱歌、跳舞、赶通告...直到有一天...情敌们醒悟觉得不应该去拆散别人...就要回韩国了,最后的期间和男女主们成了好朋友...直到有一天...男主们的前女友出现了...开始开启征夺战...之后还发生了很多很多...想知道来看看吧!
  • 炙焰焚情

    炙焰焚情

    为什么?为什么她会有这种命运?难道只是因为她的才能?不,如果真是这样,她宁愿不要,她要的只是自由!所以她要逃!可是世人怎么如此冷漠,难道,她想要的就是这个?不她不要谁?有谁来救救她!他是倒了什么霉,打从一出门就诸事不顺,倒霉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好样的,摊了个费神的妹妹,他是没的选的,但他是脑子坏了,还是精神错乱了,居然会去理睬一个他生平最痛恨的’女人’,啧看看来他是该好好想想了
  • 青鳞岂是池中物

    青鳞岂是池中物

    山外青山楼外楼,异界穿越几时休。这是一个穿越到异界,白手起家的故事。起初,他只想娶个老婆,毕竟自己乃是二十九岁穿越过来的,而且还是保持二十九年的处男之身,后来他发现,自己穿越后又保持了三十年的处男之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红颜宫乱:春色暮

    红颜宫乱:春色暮

    本文由花雨授权她明明也是公主,身世显赫,却在一日之间,天地逆转,被削籍夺姓,越靖王独女采薇郡主李向魂从此没于史册,取之以贱婢卑位苏忆晚终身守陵,尊贵身份一去不再。昔日堂上金枝叶,帝王御前解语花,却一朝,忽剌剌似大风尽,落英成泥碾作灰。昨日,也不过是成王败寇。今日,她回来了,她回来夺回一切。虎父焉有犬子,傲王绝无弱女。曾经在宫中那段受人羞辱的日子,教她领会权力地位的魔力,天地间,唯有权力才是一切。曾经的那一个秀雅少年,是她心有所属。成为皇后,承欢君王,与那少年却渐行渐远,甚至横剑冷对。只为心中信念,她步步为营。皇宫岁月,硝烟战场。她为了皇权,与另一个他比肩而战,保护他的孩子、爱人,同时也抓获了他的心,从此以为爱情与皇权共存,却在她的血脉诞生后,一切却又天翻地覆。以为是敌人的人,一直站在自己的身边,以为是爱人的人,却对自己机关算尽。繁华尽落冷暖遍尝,她的胭脂红妆,为谁装扮。宫廷里的爱情,也是那一眼烟色的春日暮,留住了谁?
  • 男神我来鸟

    男神我来鸟

    你说什么?我被选中了?好吧信你一回。你说什么?我完成任务能见男神了?好吧信你一回。你说什么?好了别说了,男神等我吖~我这就来鸟。
  • 培根的智慧

    培根的智慧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国哲学家。马克思曾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曾任掌玺大臣,升大法官,授予爵。他反对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提出“偶像”说。主张双重真理说,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指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能动的、具有内在力量和内部张力;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认为有不死的“理性灵魂”存在,主要著作有《论说随笔文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新工具》。
  • 守护甜心之血染你心

    守护甜心之血染你心

    一场陷害,让她看懂了朋友之间的脆弱,退出守护者,步步难走的生活让她出国,三年之后,回归日本,她已改变。
  • 腹黑公主:误惹神秘公子

    腹黑公主:误惹神秘公子

    那日桃花灼灼,清风带起片片桃花。他一袭白衣,唇角露出许久不曾见到过的,温和而又宠溺的笑,他的对面站着一个挽着轻巧发髻,同是一袭白衣,面容极美的女子。女子的眼神中透露出女子的天真无邪,十分可人,只是女子的眉头微皱,似乎好像什么不舒适……正值初冬,天上飘起了片片鹅毛。处处敲锣打鼓,一身穿红色喜服容貌似妖的男子,头发高高的束起,而脸上确实演绎了皮笑肉不笑……再次相见时,他已是黄袍加身,冰冷而又无情,却对她着不一样的地方。他处处礼让与她,十分的爱她宠她。或许这一生他只对她付出了许多,而她终归是不知道的吧~~萧逸轩如若我死了,你会恨我吗?你宠她你爱她。可知,我也希望你宠我爱我……——北冥嫣然
  • 铸秦魂

    铸秦魂

    原本以为这辈子只是如此,单纯的做着记者、做着老爸老妈的乖女儿、等待可以携手到老的平凡男子,但在南美洲古董街淘到的2个秦代漆器盒子却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踏进时空穿梭之门,她知道不该卷入嬴政统一六国之事,可心不由己,面对同一张脸,一个是前世的他,一个是今生他的灵魂,她茫然不知所措。他告诉她,让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是帮他大秦统一六国,铸秦梦…铸秦魂…让她死的的上万种理由却铸进她的心。千年一瞬爱不如不爱、见不如不见喜耶?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