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63000000032

第32章 基础篇(2)

老子对待矛盾和斗争,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他主张用“无为”达到“不争”,用“无”消解矛盾,追求一种绝对的、无矛盾的东西。他说:“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在老子看来,要开就不闭,要闭就不要开,结了就要达到不能解,闭和开,结和解,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没有闭,就无所谓开,没有结也就没有解,反之亦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矛盾着的双方各以和自己相对的一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失去了一方,他方也就不存在了。就拿开与闭来说,如我们造房子,留下门和窗,这是为通风透光,为了出入,才留下这一可开的东西,但开正是以闭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把开绝对化,那么就没有必要做门窗这些东西了,没有门窗也就无所谓门窗的开与关,就是说,门窗的开与关是以有无门窗为根据的,是在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门窗的开又是以关为前提,就关而言形成的开的概念,反之,关也是以开为前提的,没有开也就没有关的必要了。

老子片面地追求一种绝对的东西,他离开“有”而谈“无”,把“无”推崇到无限的程度;他离开关而谈开,离开结而谈解,要么开,要么关,要么解,要么结,双双不能相盈,企图以不开不解或不结不关来达到取消矛盾,取消斗争;他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质的区别,否认“强”与“弱”转化的条件,而把柔弱胜刚强抽象化、绝对化;他否认了“强”与“弱”的本质特征,使之变成脱离具体事物,不分具体场合的概念性的东西。他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他把柔弱看作是绝对胜于刚强的东西,不加分析地要人们“贵柔守雌”,把柔弱推崇到绝对的、无敌而不克的神圣高度。这就完全抛弃了辩证法,这就是老子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形成的认识论的根源。这就是他之所以把“无(道)”推崇到绝对的高度,从而走向唯心主义的绝对主义的根本原因。

相对主义就是片面地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它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把一切都看成是相对的,任意的。这就等于取消了区分事物,辨别是非的标准。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征,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是个别的东西。然而在同类事物之间,“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如此等等。”任何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绝对和相对两种因素,如果离开绝对而过分地强调相对,其结果必然走向相对主义。庄子看到了不同事物之间有其相同的一面,看到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因素,看到了事物有生有灭的规律,然而他夸大事物相对性的一面,抹杀了事物之间的区别,从而走向了相对主义。

庄子过分地强调了客观事物之间差别的相对性,把这种相对性加以夸大,从而走向了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相对主义。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庄子看到了“分”与“成”,“成”与“毁”可以相互转化的一面,但是他把这种转化加以无限夸大,从而否认了事物质的稳定性,把事物看成即成即毁,成毁为一的不可捉摸、无法认识和把握的东西,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成和毁是相对的,任何事物的生成都意味着它的灭亡,同样,旧事物的灭亡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但是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恩格斯指出:“在自然界中,质的变化——以对于每一个别的场合都是严格地,确定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物质或运动(所谓能)的量的增加或减少才能发生。”“成”与“毁”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在事物的量变还未打破度的界限之前,则这个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稳定的,如果否认了这一点,也就否认了客观事物的存在。

庄子看到了大和小、有和无、高和低、美和丑等矛盾之间的相对性,看到了由于人对客观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其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秋水》篇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大与小,有和无,高和低,美和丑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如西瓜和芝麻相比,无疑西瓜是绝对的大,但西瓜和地球相比,则西瓜较地球而言,无疑是绝对的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大和小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相比较而言的,是以一定的范围为基础的,如果离开了这一范围,大和小,高和低的界限就会打破。同样,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的角度不同,个人的情况不同,往往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关于盲人摸象的故事,由于各个盲人都片面地强调自己所接触到的那一部分,而没有能全面地把握它,所以得出了象是柱子、象是墙等各种不同的结论。仅仅到这里,我们说庄子是唯物的,是辩证的,然而庄子却没有到此为止,他还继续走,而且由曲线前进变成了直线前进,走到了极端的程度。在他看来,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人的主观认识的态度和看法。由此他得出事物没有客观的性质,一切性质全是由主观认识而定的。的确,由于人的情感不同,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如一对男女青年,当他们正处在热恋的时候,往往感到对方是美的,对于对方的相貌和行为总是看好的一面多一些,但当这种热恋的境况一旦被另一种意外的什么东西所冲击,当双方的感情开始发生了动摇,直到完全破裂,这时他们往往看对方的短处多一些,从而认为对方是丑的。在这里,人们的情感在起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双方的形象和品质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因为情感的不同而歪曲对方的真实的形象。唐代诗人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说的也是这一问题。当久旱不雨、禾苗枯黄、土地一脚踏去就会冒出烟的时候,如果赶上烈日炎炎的中午,你会感到太阳也是丑的。然而太阳真的是丑的吗?所以事物是有客观标准的,是有区别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庄子抹杀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得出了“莛与楹,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结论,他夸大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相对性的一面,夸大主观在认识中的作用,从而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相对主义。

惠施在理论思维上所走的道路同庄子是有着共同之处的。他们都是从一个正确的前提出发,由于脱离了绝对而讲相对,脱离了个别而讲一般,最终都是走向了相对主义。惠施提出了“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合同异”的命题。这是他全部哲学思想的核心。惠施认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是就事物一般的性质——形状大小的差异所作的一种极限论的概括,在这里他正确地把握了“大”与“小”之间的差别,但是他把“大”叫做“一”,把“小”也叫做“一”,从而得出了“大一”等于“小一”,万物无“大”与“小”之分的结论,走向了相对主义。

惠施认为,“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在这里他正确地看到天与地、山与泽之间的高低,上下的相对性,看到了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转化,但是他抹杀了二者之间的区别。惠施认为事物在时间上也是没有区别的,“今日适越而昔来”,如果仅仅以时间的连续性来讲,昔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然而,惠施却不是这样,他脱离了时间的间断性而讲连续性,把连续性绝对化。在他看来,从魏国到越国,从到达地点的时间说,是今天,但从出发地点的时间说,又是昨天,因此,今天到越国,也可以说是昨天来的。在这里,他明确地否认了今天和昨天的差别,把今天和昨天完全等同起来,这就陷入了诡辩论。

惠施看到了万事万物之间即存在着差别,即所谓“异”,又存在着互相联系的一面,即所谓“同”。惠施有一个命题:“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惠施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同”和“异”,但他过分地推崇“同”。他夸大了“同”“异”之间的相对性,抹杀了事物之间的区别,离开事物之间相差异的一面而讲其相同的一面,得出了万物完全相同(“毕同”)的结论,以此进一步论证他的“合同异”的思想。

我们说客观世界是复杂的,是由万事万物构成的,而万事万物之所以为万事万物,主要就是因为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每一种事物都含有自己不同于他种事物的特殊的矛盾,都有自己区别于他种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矛盾,不同的事物才构成世界这个统一体,才有可能谈同一,而惠施完全把问题搞颠倒了,他过分地强调了同而否认了异。按照“毕同”的理论,相同性质的和不同性质的事物,都可以简单地统一起来。惠施的这种“毕同”的思想,完全否认“同”的前提“异”,从而陷入了主观的、机械的同一,得出了“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相对主义的错误。

公孙龙同老子、庄子、惠施一样,由于他认识论上形而上学的错误,使他从分析名实关系,解决“名实相怨”的问题出发,走向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道路。他割裂了一般和特殊的联系,把一般和特殊的差别加以片面夸大。公孙龙在《白马论》中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在他看来,白马不是马,跟白马不是白的命题是完全一样的,定其所白的白,如马的白,是“物指”;不定所白的白、抽象的白,即所谓“指”;“指”不等于“物指”,所以说,白马非白或白马非马。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讲,马这一概念和白马这一概念的外延是不一样的,马这一概念包括了各种颜色的马,如黑、黄、红、白等颜色的马,而白马仅仅指白这一种颜色的马,马和白马这两个概念是包含关系的概念。如果仅仅到这里,我们说公孙龙是对的,然而公孙龙却不是这样,他看到了白马和马之间的差别,而把这种差别绝对化,认为二者既然存在着差别,因此,也就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他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

列宁指出:“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马是一个一般的概念,而这个一般的概念的形成,正是从白马、红马、黑马等各种颜色和各种不同品种的马中抽象出来的,当我们一提起马这一概念的时候,首先显现在我们印象中的是一些具体的、有形有色的马,而不可能是一种脱离白、红、黑各种颜色,脱离了中国马、蒙古马、斑马等各种品种的马,我们有多少对马种与马色的认识,就会有多少种马浮现于我们脑际。然而,马这一概念只是包含了所有马的共同的属性,马这一概念的内涵为:它是奇蹄类,个体很大,有适于草食性的牙齿和适于奔跑的四肢,四肢的末端中趾发达,趾骨的末节触地,有一个坚硬的蹄。但它并未把所有的马的个性都包括进去,也不可能全部包括进去。公孙龙企图脱离开白、黄、黑等各种不同颜色的马,脱离开各种不同品种的马,寻找一种所谓“一般的马”,概念中的马,然后按照这个“模特”返回到了现实中的马,在现实世界中,造成这种“马”。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的家族》中说:“思辩哲学家最感兴趣的是把现实的、普遍的果实的存在制造出来,然后故弄玄虚地说:苹果、梨、扁桃、葡萄存在着。但是我们在思辩的世界里重新得到这些苹果、梨、扁桃和葡萄,却最多不过是虚幻的苹果、梨、扁桃和葡萄,因为它们是‘一般果实’的生命的各个环节,它们是‘一般果实’的化身,是绝对主体的化身。”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思形象地描绘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形象,他们从现实的水果,如苹果、梨等中制造出来一种抽象的“一般果实”,然后把这一“一般果实”绝对化,使它变成无实际内容的、与现实中的具体的水果毫不相干的东西,变成一种仅仅是哲学家头脑中的一种纯概念性的东西,然后使这种纯概念性的东西再返回到现实的、千差万别的平常的“水果”上去,从而造出一些虚幻的苹果、梨、桃这些“一般果实”的化身。公孙龙正是沿着这条路走的,他把“马”这一般的东西和各种个别的白、黑、黄颜色的马分割开,把“马”的概念绝对化,看作是脱离于物的“自藏”的东西,从而导致出了“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宇宙观。“指”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概念。这就是说,具体事物莫不是概念的显现,而概念的显现并非就是概念本身。在公孙龙看来,坚物、白物莫不是“坚”、“白”的显现,而坚物的“坚”、白物的“白”并不是“坚”、“白”的本身。这样公孙龙就完全割裂了概念和实体的关系,他企图在个别之外寻找一般,把共性的、一般的东西和个别的东西分开,把概念当作脱离实体的独立存在,从而走向了唯心主义的绝对主义。

从老子、庄子、惠施、公孙龙所走过的道路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在他们的全部学说中,在他们认识发展的全过程中,贯穿着两条路线,一条是老子、公孙龙所走过的通向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一条是惠施、庄子所走过的通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老子、公孙龙离开相对谈绝对,夸大了事物之间绝对性的一面,脱离了个别而强调一般,企图在个别之外寻找一个一般的东西,从而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主义。庄子、惠施则相反,他们看到了矛盾对立面的相对性,而夸大这种相对性,他们离开绝对讲相对,离开对立讲统一,从而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抹杀了事物之间的质的区别,走向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相对主义。

同类推荐
  • 进城务工知识与技能

    进城务工知识与技能

    走进小康丛书共8册》介绍了编写本丛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进行功能性扫盲,努力使扫盲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个人发展相结合,力求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学习者提供生存、生活及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现代生产与生活的新观念、创业求发展的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 你考试,我支招

    你考试,我支招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即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各科考试,你都准备好了吗?考试之前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掌握,考试中的清晰思维与应对技巧,考试后的良好态度,这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将告诉你从容进入考场,并取得满意答卷的正确方法。
  • 启真2

    启真2

    《启真》的基本宗旨是“以书求真,以文会友”。每年不定期出版二到三册,引海内外作者,会聚一堂,高谈阔论,阐细释微,或有益于消解戾气,用开放的心灵迎接知识爆炸与互联时代的挑战,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与解读知识,从制度与历史的角度辨识现实之源流。《启真(2):专题/个人主义》为其中一本,书中毛亮先生的“爱默森的个人主义”一文最为厚重。
  • 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问世不过只有数十时间。一方面,文化生态学本身学科体系还不健全,更不成熟;一方面,它的传播范围也极为有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它尚觉陌生。因此,本书所作的努力仍属于开拓性、尝试性的,且,只能以珠江三角洲的现代化为背景,在研究珠江三角洲文化态的个案基础上,建构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取其名为“文化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 80后,影响与领导中国的未来

    80后,影响与领导中国的未来

    本书分为“捆绑与自由”、“欲望与进步”两篇,内容包括80后的前世今生、生命是一个美丽的“悲剧”、懂得摇摆着走路、其实我是一条龙、压力中的孤独感、我们是个大家族等共9章。
热门推荐
  • 执手方知

    执手方知

    郁澜一天生就是一个坏女人。一个没心没肺,无情无义,冷血冷心的坏女人。只不过,以前是郁澜一玩钱,现在是钱玩郁澜一。(飘零有重要话要说:这是一篇宠文,不虐不虐真的不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捂嘴笑之~~)
  • 愧倾城

    愧倾城

    有的人遇见便是一眼万年,仿佛遇见了就要注定般的在一起。无论过程里多么艰难,多么曲折,哪怕最后落得永不相见!拨开所有情绪你会发现藏在最底下的是“我爱你”。
  • 蠢蛋,我不是gay

    蠢蛋,我不是gay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真心觉得蠢。连个床位都能让个娘炮占了!还很是感激?我靠,小子,你有没有脑子。第二次看到,原来你这蠢蛋还蛮厉害的嘛!喂喂喂,怎么又蠢了?蠢蛋......你蠢进我心里去了
  • 港漂遇见你

    港漂遇见你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甄羽误打误撞地考上了香港的大学。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甄羽遇上了佟文彦,她的大学教授兼老板,经历了大学生活的青春丶奋斗丶挫折和成长。其实香港这个城市好像和其他地方也没什麽不同,就是有高楼大厦,名店豪车,和24小时营业的便利商店,如果真要说这个地方对甄羽有什麽特别,那应该是她和佟老师之间的那些点滴,在这座城市里。
  • 网游之封印之门

    网游之封印之门

    主角是一个偶然再太空出生的男孩。由于事故坠落到,远古生命之一生命之源正在创造的星球上,多年后由于黑洞吞噬星球,而成为灵魂之体。
  • 夕阳下年少的我们

    夕阳下年少的我们

    郑小西走进了徐皓一的病房,是单人病房!徐皓一侧着脑袋正闭着眼睛睡着了一样,手腕上还打着点滴。额头上包扎着纱布,脸上还有昨天打架的淤青,手背上有车祸摩擦的伤痕,其他地方盖着被子看不到伤势。郑小西拿着凳子坐了下来,安静的看着徐皓一,阳光透过玻璃折射到徐皓一细嫩而伤痕累累的脸上,手上,白色的被单被阳光照射的格外刺眼,却也很温暖。郑小西伸手轻轻抚摸着徐皓一手背有伤痕的地方,自言自语轻声道:"一定很疼吧!"话刚落音,徐皓一睁开眼睛转过脑袋看着郑小西,郑小西吓了一跳,立马收回手。两个人沉默的对视着。"你,没事吧?伤的重吗?哪里受伤了"郑小西打破沉静。"你不是不记得我了吗?"徐皓一略带沙哑着声音问道。
  • 节能省钱你也行

    节能省钱你也行

    本书从家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燃气、节约打印、节约用餐及物尽其用六个方面,教大家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节能常识和窍门。这些窍门既是科学知识,又是一种生活习惯。如果大家平常都按照这些小窍门的方法去做,在不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等无形成本的情况下,就能有效地降低您生活的有形成本。
  • 神塔世界

    神塔世界

    当他看见这紫色的光辉撒下时,他知道一切都将改变
  • 世界文明史简编

    世界文明史简编

    书稿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当今史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并从文明史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着手展开阐述。《世界文明史简编》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犹太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西方中古文明、拜占庭与俄罗斯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中古文明、日本中古文明、科学革命、产业革命、走向全球化。
  • 荡剑歌

    荡剑歌

    这是一段经历也是一段传奇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庸俗的开头更庸俗的结尾、这是一本别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