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16100000022

第22章 了望茫茫宇宙(1)

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学说

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这种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好像一把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好像一个棋盘。因此,这种学说又叫“天圆地方说”。

这种学说是在古人肤浅的观察中生成的,漏洞百出,很难自圆其说。于是,人们又不断地对“盖天说”进行修改。到了战国末期,出现了“新盖天说”。

新盖天说认为,天像扣着的斗笠,地像扣着的盘子,天和地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八万里。盘子的最高点是北极。太阳围绕着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山,并不是落到地面以下,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盖天说在我国古代影响极大,对古代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盖天说之后,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地是蛋黄,它被像蛋白一样的天包裹着。具体说,天的形状不是标准的圆球,而是一个南北短、东西长的半椭圆球。

大地也是一个球,它浮在水上,回旋飘荡着。

盖天说无法解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浑天说却能。此说认为日月星辰附着在天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可见的天空中,日月星辰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和月亮升起来。星、月和太阳交替升起,周而复始,便出现了有规律的黑夜和白昼。

浑天说出现后,并没有立即取代盖天说,两种说法相互争执。但是,浑天说明显更具优势,它除了能解释许多盖天说无法解释的现象外,还有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仪和天仪来帮助论证。因此,它在我国古代天文领域中称霸上千年。

古代的计时器——日晷

在钟表没有发明之前,人类曾使用过一种古老的太阳钟——日晷来计时间。

日晷是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它垂直地穿过石制圆盘的中心。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状,使晷面平行于天球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的正反两面刻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便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间。

古老的天文学

最早的天文学研究的方法是天体测量学。古埃及人根据天狼星在空中的位置来确定季节;古代中国人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制造了制定节令的圭表,通过测定正午日影的长度拟定节令、回归年或阳历年。古人依靠对星的观测,绘制星图,划分星座,编制星表。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人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为《甘石星经》。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天官书》。司马迁在此书中记下了558颗星,创造了一个生动的星官体系,奠定了我国星官命名的基础。

郭守敬发明的天文仪器

郭守敬(1231~1316年),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他对浑仪进行了改进,发明了简仪。

当年,郭守敬只保留了浑仪中最主要最必需的两个圆环系统,并且把其中的一组圆环系统分出来,改成另一个独立的仪器,再把剩余系统的圆环完全取消。然后,他把原来罩在外面作为固定支架用的那些圆环也全都撤除,只留下仪器上的一套主要圆环系统。最后,他用一对弯拱形的柱子和另外四根柱子,承托住留下的这个系统。这种结构,比原来的浑仪更实用,更简单,所以取名“简仪”。在欧洲,直到300多年后的1598年,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才发明了与简仪相似的天文仪器。

中国古代的天文台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天文观测的历史十分悠久,夏代就建有天文台了。早期的天文台既是观测星象的地方,也是祭祀活动的场所。古代帝王在这里祭天,同时任命专职人员在这里观测天象,占卜吉凶,编撰历书。随着天文事业的发展,祭天和观天逐渐分离,出现了专门观测、研究天文的天文台。

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河南登封县的观星台,它建于13世纪末。据说,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在这里主持过测量工作。当今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公元632年建于韩国庆州的天文台。

现代的观测仪器——射电望远镜

20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工程师雷伯发明了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光学望远镜,它接收的不是天体的光线,而是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它的样子与雷达接收装置非常相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都能观测,而且观测的距离更加遥远。

射电望远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我们知道,宇宙中的天体都能发出不同波长的辐射,但我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可见光范围内的辐射,对可见光之外的酌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无线电波“视而不见”。射电望远镜能接收各种波长的辐射,因此,还能观测到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天体呢!随着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天文学又前进了一大步,先后发现了类星体、星际有机分子、微波背景辐射和中子星。

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空望远镜,它于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进入太空。哈勃望远镜重9.1吨,有一台口径为2.4米的反射望远镜,镜身长13.1米,直径为4.26米。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尘埃等的阻挡,所以它拍摄的照片非常真实、数量多,同时也很清晰、漂亮。“哈勃”自发射后,已经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填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根本上的问题。

目前,哈勃空间望远镜已到“晚年”。它在太空运行的过程中,分别在1993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实施了四次大修。尽管每次大修以后,“哈勃”都会焕然一新,但仍旧掩盖不住它的“沧桑”。

探索宇宙必须具备的速度

我国明朝的万户,曾试图借助火箭内推力和风筝上升的力量飞上蓝天,结果为此丧命。飞向太空除了要有安全的飞行装备,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速度才行。

飞上太空有三种情况,每一种都要具备相应的速度才能到达。

第一宇宙速度:7.91千米/秒,达到这个速度,卫星(或飞船)就可环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所以也叫“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达到这个速度,卫星(或飞船)就可脱离地球,飞向其他行星,所以又叫“脱离速度”,但不能脱离太阳系。

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达到这个速度,卫星(或飞船)就可离开太阳系,飞向其他恒星。

以上是要到达目的地的最低速度,由于空气阻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要到达目的地,还要比以上速度快一些才行。

探索宇宙的工具——火箭

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工程师戈达德创制出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单级火箭),并发射成功。虽然这枚火箭只运行了2.5秒,飞了12米高,但它却是世界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现代火箭是一个长的圆柱体,它总共有三大系统:结构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结构系统是火箭的躯壳,保护内部各组织;动力系统是火箭的生命之源,由燃料部分和发动机部分组成;而控制系统就像是火箭的大脑,指挥它的飞行速度、方式并确定飞行目标。

火箭只是一次性的航天运载工具,“生命”一般只有10~20分钟。当火箭将所运载的器材送入预定轨道后,它就完成了使命,然后会坠入大气层中,结束辉煌而短暂的一生。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和空间飞行器功能的不断增多,要求火箭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因而出现了多级火箭。简单地说,多级火箭就是把几个单级火箭首尾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多级火箭不仅可以连续增加射程,而且用完一级就可以把空壳抛掉,以减轻负荷,提高火箭的飞行速度。

根据动力能源不同,火箭可分为化学火箭、核火箭和电火箭。化学火箭又可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混合推进剂火箭。按照用途的不同,火箭还可以分为航天火箭、军用火箭和民用火箭。航天上,火箭可以搭载各种宇宙探测设备。军事上,火箭可用于攻击敌方的军事目标和侦查敌方的军事设施。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小火箭在节日里燃放焰火。

用途多样的人造卫星

月球围绕地球转,是地球的卫星。还有一种天体也可以围绕地球运行,但它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造的,因此叫“人造卫星”。科学家用火箭把人造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围绕哪一颗行星运转的人造卫星,我们就叫它哪一颗行星的人造卫星,比如最常用于观测地球和通信方面的,叫人造地球卫星。它们运行时,处在地球引力与自身离心力相平衡的状态下,除非科学家人为地让它从天上掉下来,否则它们不会回到地面。

所有国家在发射卫星时,总是把发射方向指向东方。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人造卫星由西向东发射时,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从而节省燃料和推力。不过,由于世界各地的发射地所在的位置不同,发射的方向总是偏北或偏南一些。

人造卫星按轨道分类,可以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00~2000千米;中高轨道卫星的高度为2000~20000千米;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为35786千米。

如果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包括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技术试验卫星是指用于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则包括各种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侦察卫星的本领

侦察卫星是一种获取军事情报的卫星,它之所以能胜任间谍之职,是因为它站得高,看得远,具有侦察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效果好、可随时监视某一地区等优点。现在,侦察卫星使用得非常广泛,数量占所有人造卫星的1/3左右。

照相侦察卫星上都装有各种先进的照相机。其中,“全景照相机”可以旋转整个镜头,其旋转角度达180毅,主要用来进行大面积搜索、监视、进行地面目标的“普查”。“画幅式照相机”主要用于“详查”地面目标,对可疑目标进行详细的辨认。美国“大鸟”照相侦察间谍卫星上的画幅式照相机,从160千米的高空拍摄下来的照片,竟能够分辨出地面上0.3米大小的物体,也就是说能够看清一个人背的包是什么样的。

预防灾难的卫星

世界各地时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一些专门的卫星在减灾防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代的某些气象卫星,能够不间断地对地球大气进行观测,连续关注一些潜在的气象灾害,并做出准确的预报。还有一种能穿云透雨的雷达卫星,它能发出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穿到地表以下一定的深度,将反射和散射的回波形成图像,供科学家们参考、研究。

现在,还有一种用于预报地震的卫星。这种卫星上装有遥感仪器,能准确测出地面、水面及各种界面上的温度。因为,地震前,震区周围会出现温度异常的前兆,如果地震卫星捕捉到这种异常的变化,就会迅速提供温度图像,以供相关专家参考。

茫茫宇宙中的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实质上就是载人的卫星,与卫星不同的是它有应急、营救、返回、生命保障等系统,以及雷达、计算机和变轨发动机等设备。宇宙飞船的体积和质量都不太大,因此飞船每次只能乘2~3名宇航员,一般在太空中只能停留几天。

目前,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三种结构的宇宙飞船,即一舱式、两舱式和三舱式。一舱式是最简单的,只有宇航员的座舱;两舱式飞船是由座舱和提供动力、电源、氧气和水的服务舱组成,改善了宇航员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三舱式是在两舱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轨道舱,增大了宇航员的活动空间,可以进行多种科学实验。

宇宙飞船的返回舱与“黑障”现象

宇宙飞船的返回舱是一个密闭座舱,在轨道中飞行时与轨道舱连在一起,成为航天员的居住舱。在宇宙飞船起飞阶段和降落阶段,航天员都要半躺在该舱内的座椅上。座椅前方是仪表板,可以显示飞行情况。座椅上安装姿态控制手柄,在飞船自控失灵时,可以手动此手柄进行调整。

飞船(三舱式)返回地面之前,轨道舱和服务舱分别与返回舱分离,并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焚毁,只有返回舱载着航天员返回地面。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在某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与外界联络严重失真甚至中断的现象,这在航天上叫“黑障”现象。原来,航天器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产生剧烈的摩擦,使其表面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从而导致通信电波衰减或无法发出。

当航天器的速度逐渐减慢后,通信也就恢复正常了。

航天飞机与空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集卫星、飞机、宇宙飞船技术于一身的,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需垂直起飞、水平降落,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

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

同类推荐
  • 走进科学·奇风异俗

    走进科学·奇风异俗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影响中国学生的传统文化经典——百家姓(诵读篇)

    影响中国学生的传统文化经典——百家姓(诵读篇)

    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百家姓》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中国人有非常浓厚的宗族观念,非常看重自己的姓氏。一个姓氏就是一个宗族的旗帜、象证。早在汉代就有人开始编撰启蒙的姓氏读物,而宋代的《百家姓》则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儿童启蒙的必读之书。
  •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敬师长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敬师长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敬师长》选取的尊师敬业的故事,人物很多,范围很广:有帝王中的人物,像魏文侯、燕昭王、秦始皇、汉明帝、唐太宗、宋太祖、清圣祖康熙等;有贤臣名将中的人物,像张良、石勒、岳飞、文天祥、宋濂、史可法、林则徐等;有学者、文人和各类专家中的人物,像孔子、华佗、郑玄、范缜、孙思邈、颜真卿、李时珍等。这些尊师敬业的故事很生动、很感人,它们记叙了莘莘学子不辞劳苦、虔诚拜师的道路历程,表现了求知求学、研习钻研、孜孜砣砣、不馁不止的精神,也展示了师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传业授道的崇高思想境界。
  • 宰相科学家:徐光启的故事

    宰相科学家:徐光启的故事

    《宰相科学家:徐光启的故事》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 青少年最喜爱的逆境故事

    青少年最喜爱的逆境故事

    本书收录了大量关于逆境成长的故事,讲述了面对困境,每个人的态度和选择。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启发青少年心智,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时候,避免走弯路。本书旨在指导青少年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要勇敢向前。
热门推荐
  • 风华绝代:妖女再世

    风华绝代:妖女再世

    一切以坑为主,坑弟,坑姐,坑妹,坑好友,其实没那么坑,只是太无聊——上官黛茉语录
  • 末日之生存本能

    末日之生存本能

    一场空前的危机席卷全球。死者复生,生者失心。文明不在,人性何去何从?求生之路,怎样激发本能?
  • 旧爱总裁太难缠

    旧爱总裁太难缠

    分手五年,再相遇,是巧合还是有人蓄意安排。“珍妮?”看到眼前的女主,他满脸惊讶。“我叫倪梦,是世纪侦探所的保镖,主要负责云总在国内的安全。”她却微微一笑,自我介绍道。难道的再相遇,却总是事情不断,是太久的时间,改变了人,还是改变了心?“徐珍妮,滚开,带着你的气味滚的远远的,最好是不要让我再看到,听到,闻到任何和你有关的东西。“你想好了吗?那我走了哟,再见。”她依旧是淡淡一笑。
  • 寻找平凡

    寻找平凡

    这里面没有斗气,没有魔法,没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有的只是现实存在的真实,讲的是一个真实的90后的人生经历,一个不出色的、没有理想、没有方向的、喜欢悲从中来的90后的故事,里面有成长的烦恼与困惑,也许你能从中读出一些属于你的东西。
  • 家教之远古之炎

    家教之远古之炎

    在穿越到某个废柴身上后,得到了最原始的死气之炎,沢田纲吉又会变成怎么样呢???
  • 霸爱出墙拽公主

    霸爱出墙拽公主

    她是皇室的小公主,从订婚宴上慌乱而逃,为了躲避追捕闯入酒店房间,撞上了他,破坏了他的好事。霸道如他,“连筱辰,你给我躺下!”“我们不能做那种事情,你快放开我!”“一千万,嫁给我!”虾米?她只不过是闯了他的房间,他竟然要她嫁给他?门都没有!看她怎么逃离他!
  • 三万佛同根本神秘之印并法龙种上尊王佛法

    三万佛同根本神秘之印并法龙种上尊王佛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猥琐的大学

    我猥琐的大学

    大学,多么美丽而邪恶的字眼,在柏拉图创建了第一所学院之后,他以后的所有人都因为柏拉图伟大的行为而得以延长了混蛋的青春,我们挥霍青春得以延长快乐。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 发丘天宫传

    发丘天宫传

    四大盗墓门派,摸金、发丘、卸岭、搬山,其中以摸金校尉为首的摸金一派最为出名,其擅长的风水秘术更是被世人津津乐道。不同于摸金一脉,我们发丘一派除了对风水星象掌握甚多,还持有一枚“百无禁忌"的发丘铜印,而我不得不走上盗墓探穴这门行当也是由于祖上传下来的一枚破损的发丘铜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