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94500000017

第17章 纪实(3)

西安开往延安的班车上,几名男女青年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几位军人,只是除了带队的那位肩章上有一道杠两颗星外,其余的,绿军装上是两块鲜红的肩章。这是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四大队一分队的学员们,六男三女。带队的是他们的指导员彭运力中尉。这是奔赴延安的学生大军中的一支小分队。

他们是自发组织的。

快放暑假了。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不约而同的,他们想到了延安。

从很小的时候起,他们从爸爸妈妈嘴里听到延安,从书上看到延安。考入军校,成了大学生,成了军人,又处在距延安不太遥远的西安。延安在他们的心中更加贴近了。去亲眼看一看延安,去亲身感受一下延安,去实现这美好的愿望吧。

王晓红,这个阴山脚下长大的蒙古族姑娘,本来决定利用这个假期去南方好好玩玩。大上海的繁华,杭州西湖的秀丽,江南风景的明媚,对于从未到过黄河以南的她,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当她听到去延安的消息后,她毫不犹豫地退掉了去上海的车票,加入了北上的小分队。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一区队的林雨东,家乡就在古田这个地方,因此他从小就比别人更多地接受了革命传统的教育。千里迢迢从福建来到北方上学,他的心早就从南方的老根据地飞到了北方的老根据地,他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去延安的机会。尽管他的口袋里装着父亲的来信,告诉他家乡遭了水灾,让他回去。

还有来自福建莆田农村的陈福权,也把家里拍来的电报藏了起来。

南方,可以以后再去;家乡,可以以后再回;去延安的机会,却可能只有这一次。

延安,像磁石,吸引着颗颗年轻的心。

平时省吃俭用从津贴费中节存下来的钱,还有刚刚收到的爸爸妈妈寄来让他们探家的路费钱,集中到一起,作为延安之行的路费。

一区队的谢华,算是他们中的“财主”了。这个聪明精干的姑娘,从小学起就是学生干部,在高中时入了党。爸爸在沈阳郊区开了两个小工厂,效益不错。妈妈心疼这个为他们争光争气的宝贝女儿,常给她寄些零花钱,她没有零花,全存了起来。这次,她拿出钱来,借给别的同学,又买了一台海鸥相机,她将为同学们拍摄那些难忘的时刻,留下永远的纪念。

出发之前,他们把军用水壶灌满开水,又从食堂拿了三十个馒头和一些榨菜,这就是他们在一整天的长途汽车上的饮和食了。都知道面包比馒头可口,汽水比白开水好喝,鱼肉罐头胜过咸菜,可他们没买。不仅仅是因为钱少,去延安,他们有意要尝试一下艰苦的滋味。当他们在长途汽车上拿出这些朴素的干粮时,满汽车啃着烧鸡,喝着罐装饮料的旅客们投来了惊异的目光。

1990年7月至9月,在西安通往延安这条繁忙的公路上,不间断地飘洒着中国大学生们的欢声笑语。

陕西轻工学院,出动了十多辆大轿车,来了四百多名大学生,出发前,还从当地驻军请来教官,进行了三天的军训。

西藏民族学院的一群刚由雪山高原来到内地的农牧民的后代们来了。

远在天府之国的西南大学的大学生们来了。

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们来了。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大、航空学院、导弹学院、大连工学院、山西财经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

据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990年7月至8月底,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们接待了十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从延安各个参观点松散的管理来看,这个数字,其实并没有记录下来访大学生的全部数字。

中国90年代年轻的大学生们,潮水一般涌向延安。

他们看惯了都市开放繁华的双眼,将会看到些什么?

他们比中国任何时代的大学生们都要活跃的思想,将会思索一些什么?

来到了延安,看到了延安

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非凡地位的塞上古城,以她朴素无华的本来面目,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

二十来岁的青年人,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十几年、二十年的人生之路,满是鲜花与和平鸽,满脑子是五彩缤纷的幻想。革命圣地,在有些青年的心目中,它应该罩着神圣的光环,闪烁着五色霞光。

眼前那连绵不绝的黄土山峁,陈旧灰暗的街道楼房,使他们心中有了一丝失望。“延河水并不滔滔,宝塔山并不巍巍”,有的大学生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但是很快地,他们便被延安征服了。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他们年轻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踏过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来到黄土高原的腹地。这里是中国偏远贫困的一隅,没有富庶的土地,没有丰富的物资。然而,十三年后,这支队伍从延安走出去,占领了北京,占领了上海,占领了中国所有的城市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原来统治中国国土的国民党军队赶到了海峡那边的一隅。历史不容置疑地摆在面前,这种位置的对调,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奇迹。

奇迹是怎样产生的?

中学小学的课本上写着。但是,只有当年轻的大学生们置身在实景实地的时候,他们才切身感受到他们从书本上所没有感受到的。

凤凰山麓,一所幽静的小院,迎门处,一丛刺玫生长得蓬蓬勃勃。两间窑洞,箍着土灰色的石块。窑旁,一盘石碾。这是毛泽东初到延安时的居所。

土炕、布被,油漆落尽的方桌,关不严的老式木柜,墙上挂着毛主席与白求恩的合影。一切,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在这狭小简朴的空间里却曾经活跃着一颗异常睿智的大脑。它涵盖四野,骛及八荒,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神州大地,世界风云,尽收眼底,“欲与天公试比高”,势绝古今。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这里导演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轰轰烈烈壮丽辉煌的话剧。

走进这窑洞,肃穆之情油然而生。

伟人已然远去。站在他曾经置身的空间,却依然感觉到他的存在。

90年代的大学生们,没有经历过二十多年前的那场造神运动。但当我们采访时,不止一人说出了当时的这种感受。

中国科技大学的同学说:“走进这窑洞,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对毛主席一下子肃然起敬。”

西藏民院的赵小兵同学说:“原来以为,领袖也不过是普通的人。这次到延安参观,看到毛主席住在寒冷的窑洞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却写出了《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百万字的文章,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感到他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在毛泽东和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的历史才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

杨家岭,林木葱茏,紫气蒸蔚,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鲜艳的红旗上,金字闪烁,第四军医大学的学生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了。

宁夏工学院的学生们骑着自行车赶来了。

西北轻工学院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赶来了……四面八方的学生都来了。

他们参观了七大会址,参观了领袖们居住的土窑,参观了毛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中央大礼堂。

最后,他们来到一片松柏环绕的土坛。

1944年,八路军的一位普通班长,在烧炭时,窑洞倒塌,以身殉职。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他放下手头纷繁的工作,立即指示:要开追悼会。说罢,他提起沉重的笔,为追悼大会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

这片松柏环绕的土坛,便是当年追悼大会会址。

就在这次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四十六年后的今天,中国新一代的大学生们,站在这片土坛上,齐声朗诵《为人民服务》。他们感到一种精神的洗礼,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了解。

一位是党的领袖,一位是普通士兵。这篇文章,反映了官与兵的平等,更是对一种精神的提倡。

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杨家岭,在枣园,在四八烈士陵园,在大学生涉足的所有地方,延安的历史上,贯穿着、闪烁着这种伟大的精神。

枣园,原名延园,1935年至1943年间,这里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这里满园枣树遮天蔽日,浓荫铺地。一条清清小溪淙淙流过。1940年,中央机关和附近部队帮助群众修起了这条长达六公里的小渠,解决了附近农民吃水用水的大难题,老百姓感激地把它取名为“幸福渠”,它成了当年共产党想人民,为人民的象征。在枣园,一幅照片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1943年正月十五,中央书记处请来了二十四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乡,在小礼堂里为老人们拜年祝寿。有位七十岁的老农民接过毛主席敬给他的酒,感叹地说:“我长这么大,从光绪到宣统到民国,第一次看到官府的人为我们老百姓祝寿。”这张照片,就是当时留下的珍贵镜头。

吸引学生们目光的,还有这样一幅照片:这是一幅王震同志和外来友人的合影。年轻时的王震将军英姿勃发,身着粗布棉衣,脚前摆着一盆花草。谁能想到,这盆花,竟是为了遮挡住王震同志鞋上的破洞。

从这幅照片,从延安的每一寸土地上,大学生们看到的是艰苦的岁月,也看到了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

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的土坡上,大学生们参观了领袖们的故居。黄色的土窑洞,简陋的桌椅,几只会客用的土沙发,便是最高级的奢侈品了。

美国记者斯特朗在她的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里,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在这艰苦的岁月,为了生存下去,战胜敌人,党的领导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党的领袖们,与普通士兵一样,投入到大生产中去。那摆在领袖故居的纺车就是见证,那一片片菜地就是见证。共产党的领导者们,用他们那扭转乾坤的双手,纺线、种地。周恩来曾是纺线能手,朱德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地耕耘他的那块菜地。

范续亭将军在《赠朱总司令》诗中写道:“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诗是写朱总司令的,也是当年共产党领导人的写照。党的领袖们,与普通士兵和人民一道过着艰苦的生活,一样住窑洞,一样穿布衣,一样每天五分钱的菜金,一样开荒种地。上下一致,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正如朱德同志所说,这里“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名外国记者考察延安后的评语是:“这里没有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贪污腐化的现象,这里是一片净土。”

对此,90年代的大学生们感慨颇深。

他们虽然尚未走上社会,但社会上的另外一面他们却看到听到了不少,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者有之;贪污腐化者有之,徇私舞弊者有之……这些,都曾使他们陷入深深的困惑,陷入消极沉闷之中。现在,在延安,他们看到了共产党圣洁的历史,这是一个新鲜的、健康的、生机勃勃的政党。这样的党,是有号召力的,是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

当年共产党偏居一隅,都能够一举拿下全中国,这个他们以前觉得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延安,他们找到了最根本的答案。

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这里,大学生们听到许多当年人民群众拥护爱戴仁义之师的故事。

青化砭战役打响前,西北野战军主力二万余人,在离敌人仅仅六七公里的地方设埋伏两天,竟然未被敌人察觉。如果没有当地老百姓的密切配合,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在这里,大学生们还听到了这样一件事。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要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消息传开,许多群众纷纷赶来,一再请求毛泽东不要去。

陪同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目睹这种情景,感慨地说:“延安军民对党的领袖最大的关切,真叫人感动。”几年之后,这位将领又去北京与共产党谈判,并一去不归,弃暗投明,也许就是当年种下的契机吧。

一桩桩,一件件,令90年代中国的大学生们感动不已。他们目睹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党,一种伟大的事业。

这个党,这个事业,具有那样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进步青年学生们抛开优越的生活,从国统区跑来了;海外华侨青年,远渡重洋赶来了;优秀的外科大夫白求恩、柯棣华也万里迢迢,从大洋彼岸赶来了。

仅1938年5月到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来到延安的青年,就达2388人。有一批上海青年,历时十三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冲破重重阻隔,来到延安。百川归海,无数进步青年,向往延安,奔向延安,一轮火红的太阳,将从延安升起。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那风云激荡、雄伟壮阔的时代,令年轻的大学生们无限向往。

延安革命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异常静谧肃穆。这里,长眠着四八空难中牺牲的叶挺、王若飞烈士。

大学生们打着红旗,抬着花圈,怀着一腔敬仰之情,来到这里,随着讲解员深情激动的语调,他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他面对屠刀,昂首挺立:“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如果今天,我能为真理,为广大的劳动者而死,我就会含笑以赴。”

北伐名将叶挺,身陷囹圄五年之久,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其志不改。出狱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党中央请求重新入党,电文说:“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我已于昨日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

坚定的信仰,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风亮节,感天地而泣鬼神,昭日月而贯长虹。

泪水,流满了年轻大学生们的脸颊,也冲洗着他们的心灵。他们缓缓举起右手,面对烈士英灵,庄严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延安精神,振兴中华,实现四化。”

烈士墓前,大学生们络绎不绝。

第四军医大的学生们宣誓;

宁夏工学院的学生们宣誓;

西藏民族学院的学生们宣誓;

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讲习班的学生宣誓;

……

陵园的苍松翠柏看到了,洁白的墓碑看到了,四周的青山看到了。那些日子里,多少年轻的大学生们,在这里庄严地举起右臂,发出也许是他们有生以来最庄严的誓言。

西北轻工学院的学生们来祭奠烈士墓时,正逢下雨天气,他们坐在自己带来的小马扎上,倾听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雨越下越大,学生们头发湿了,衣服湿了,仍然一动不动,任凭雨水和着泪水,流过他们的脸颊。

在这里,他们表现出了从来没有过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谁说90年代的年轻人什么都不信?真正正义美好的精神,一样强烈地感召着他们。先烈们地下有知,该也是欣慰的吧。

同类推荐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
  •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多元化发展,不能一味地以欧洲为中心,就像我们评论一个作家是否伟大时,不能以他是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准一样,西方殖民主义者硬说黑非洲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企图轻轻一笔,把非洲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勾销掉,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由俞灏东、杨秀琴、俞任远合理变化组的《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辑录了非洲大陆上最富盛名的文学家的作品并加以评析,为你娓娓道来非洲大陆的文明历程。《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一套五册,并向全国各高校内部发行。
  •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这是一本当代最为传奇的诗人海子的诗传,主要讲述了诗人海子的一生,从他生命的开始讲到最后留有许多疑团的自杀。里面穿插了海子的诗,增加了此书的可看性和收藏价值。是每一个海子迷不可错过的传记。
  • 小女子的麻辣江湖

    小女子的麻辣江湖

    这是一部借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说事的书,也是一部关于80后“青春记忆”的书,更是一部让你在疲惫人生中会心一笑的书。作者把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和稽康、陶潜、张爱玲、仓央嘉措等放在一个层面上评说,借金庸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侃侃而谈,妙趣横生。
  • 甄家红楼(下)

    甄家红楼(下)

    本书揭开了《红楼梦》内幕,阐明了幕后的真人真事,记叙了“一叙一脂”、“白雪红梅”即曹雪芹和孔梅溪这一对痴情儿女的生平历史、离合悲欢、音容笑貌,以及他二人撰写和评注《红楼梦》的全过程,并作了论证等。
热门推荐
  • 乐比亚爱情宝典

    乐比亚爱情宝典

    当她遇上他们,一切的一切真相都浮出水面。当初,到底是谁背叛谁······美丽强大的他,光芒四射的他,隐藏在黑暗的他,到底是谁······乐比亚爱情宝典,敬请期待······
  • 我是大魔君

    我是大魔君

    千秋一月,万里同明,梦里江山谁曾有?百年豪杰,一纸丹青,笔下风流曾记否?光明刺透黑暗,留下阴影。正义战胜邪恶,剩下疮痍。
  • 驱魔少年之神创

    驱魔少年之神创

    根据脑洞自由发挥。。呵呵呵呵呵,欢迎观看
  • 主公!快回来

    主公!快回来

    人人皆知的废柴、死缠烂打的疯丫头,从来都是她的代名词.可自从那天开始,她变了…
  • 三国之一统太阳系

    三国之一统太阳系

    219年,曹丕穿越,因为穿越带来的四次元力量扭动了一颗陨石,砸在了吕蒙大营中,也把蜀汉天命论给砸到了顶峰。当我被孙刘联军围困在邺城时,司马懿只是淡淡两字:“投降。”当我像狗一样没半点脾气投降后,曹彰又带着曹家旧部,讨伐我这个“曹家的耻辱,亡国奴”我是常败将军,打不过刘备,曹彰兵临城下,我打腿了他,丢下六千具尸体,我清点军营,死了快三万人了。我也不会发明创造,但是,这个世界,有那么点不寻常,其实别的都好,只是——中国是三国,俄国是列宁时代,乱世交集,而中国恰好是少数几个连火枪都没有的国家。我所倚仗的,只有我一身的阴谋。
  • 出逃新娘:夫君来追我

    出逃新娘:夫君来追我

    才穿越就成亲?还是被逼的?那个,新郎帅么?什么?就是这个满身酒气的男人?果断撞飞,夺门而逃!那个谁,你要是真心喜欢偶的话,就来追吧!
  • 周礼记

    周礼记

    某年圣诞节,跑了朋友、丢了工作的周意满把李重年捡回去,想养好了当小白脸赏景看,谁知道李小爷摇身一变做金主,对周意满天罗地网布起局来。又某年圣诞节,周意满的儿子翻出了她的日记,指着上面的李重年语录问她怎么读。周意满看完一阵脱力,因为上面很混蛋的写了一句:天底下数我最喜欢你,其他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 巅峰刀道

    巅峰刀道

    吊儿郎当的外表之下,他有一颗坚毅的心,没有神与魔之分,只喜欢我行我素……
  • 异界大陆

    异界大陆

    终于回到这里了。眼前便是九层台阶……台阶后面便是那个高高竖起的石牌,龙飞凤舞地雕刻着“飞尘山庄”。左右各是一个粗大的石柱,刻有龙凤纹饰,普天之下,除却皇城,便是只有这里才会有。然而迎接她的却不是以往训练有素的庄客,而是素白的灯笼,萧条的大院。不远处,那三匹马正在悠闲的吃草,似乎于这样的场景格格不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上古冒险之旅

    上古冒险之旅

    相距上古大战过去已经100多年,各大种族之间的战争已经慢慢停歇下来。大家都进入了生养休息的时候,东西大陆开始恢复宁静……除了那一片封印在人们记忆之中的大陆,正在苏醒……而它,又将给好不容易平和下来的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兽灵、哈里兰、诺亚、精灵又将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