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94500000017

第17章 纪实(3)

西安开往延安的班车上,几名男女青年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几位军人,只是除了带队的那位肩章上有一道杠两颗星外,其余的,绿军装上是两块鲜红的肩章。这是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四大队一分队的学员们,六男三女。带队的是他们的指导员彭运力中尉。这是奔赴延安的学生大军中的一支小分队。

他们是自发组织的。

快放暑假了。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不约而同的,他们想到了延安。

从很小的时候起,他们从爸爸妈妈嘴里听到延安,从书上看到延安。考入军校,成了大学生,成了军人,又处在距延安不太遥远的西安。延安在他们的心中更加贴近了。去亲眼看一看延安,去亲身感受一下延安,去实现这美好的愿望吧。

王晓红,这个阴山脚下长大的蒙古族姑娘,本来决定利用这个假期去南方好好玩玩。大上海的繁华,杭州西湖的秀丽,江南风景的明媚,对于从未到过黄河以南的她,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当她听到去延安的消息后,她毫不犹豫地退掉了去上海的车票,加入了北上的小分队。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一区队的林雨东,家乡就在古田这个地方,因此他从小就比别人更多地接受了革命传统的教育。千里迢迢从福建来到北方上学,他的心早就从南方的老根据地飞到了北方的老根据地,他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去延安的机会。尽管他的口袋里装着父亲的来信,告诉他家乡遭了水灾,让他回去。

还有来自福建莆田农村的陈福权,也把家里拍来的电报藏了起来。

南方,可以以后再去;家乡,可以以后再回;去延安的机会,却可能只有这一次。

延安,像磁石,吸引着颗颗年轻的心。

平时省吃俭用从津贴费中节存下来的钱,还有刚刚收到的爸爸妈妈寄来让他们探家的路费钱,集中到一起,作为延安之行的路费。

一区队的谢华,算是他们中的“财主”了。这个聪明精干的姑娘,从小学起就是学生干部,在高中时入了党。爸爸在沈阳郊区开了两个小工厂,效益不错。妈妈心疼这个为他们争光争气的宝贝女儿,常给她寄些零花钱,她没有零花,全存了起来。这次,她拿出钱来,借给别的同学,又买了一台海鸥相机,她将为同学们拍摄那些难忘的时刻,留下永远的纪念。

出发之前,他们把军用水壶灌满开水,又从食堂拿了三十个馒头和一些榨菜,这就是他们在一整天的长途汽车上的饮和食了。都知道面包比馒头可口,汽水比白开水好喝,鱼肉罐头胜过咸菜,可他们没买。不仅仅是因为钱少,去延安,他们有意要尝试一下艰苦的滋味。当他们在长途汽车上拿出这些朴素的干粮时,满汽车啃着烧鸡,喝着罐装饮料的旅客们投来了惊异的目光。

1990年7月至9月,在西安通往延安这条繁忙的公路上,不间断地飘洒着中国大学生们的欢声笑语。

陕西轻工学院,出动了十多辆大轿车,来了四百多名大学生,出发前,还从当地驻军请来教官,进行了三天的军训。

西藏民族学院的一群刚由雪山高原来到内地的农牧民的后代们来了。

远在天府之国的西南大学的大学生们来了。

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们来了。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大、航空学院、导弹学院、大连工学院、山西财经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

据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990年7月至8月底,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们接待了十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从延安各个参观点松散的管理来看,这个数字,其实并没有记录下来访大学生的全部数字。

中国90年代年轻的大学生们,潮水一般涌向延安。

他们看惯了都市开放繁华的双眼,将会看到些什么?

他们比中国任何时代的大学生们都要活跃的思想,将会思索一些什么?

来到了延安,看到了延安

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非凡地位的塞上古城,以她朴素无华的本来面目,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

二十来岁的青年人,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十几年、二十年的人生之路,满是鲜花与和平鸽,满脑子是五彩缤纷的幻想。革命圣地,在有些青年的心目中,它应该罩着神圣的光环,闪烁着五色霞光。

眼前那连绵不绝的黄土山峁,陈旧灰暗的街道楼房,使他们心中有了一丝失望。“延河水并不滔滔,宝塔山并不巍巍”,有的大学生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但是很快地,他们便被延安征服了。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他们年轻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踏过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来到黄土高原的腹地。这里是中国偏远贫困的一隅,没有富庶的土地,没有丰富的物资。然而,十三年后,这支队伍从延安走出去,占领了北京,占领了上海,占领了中国所有的城市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原来统治中国国土的国民党军队赶到了海峡那边的一隅。历史不容置疑地摆在面前,这种位置的对调,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奇迹。

奇迹是怎样产生的?

中学小学的课本上写着。但是,只有当年轻的大学生们置身在实景实地的时候,他们才切身感受到他们从书本上所没有感受到的。

凤凰山麓,一所幽静的小院,迎门处,一丛刺玫生长得蓬蓬勃勃。两间窑洞,箍着土灰色的石块。窑旁,一盘石碾。这是毛泽东初到延安时的居所。

土炕、布被,油漆落尽的方桌,关不严的老式木柜,墙上挂着毛主席与白求恩的合影。一切,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在这狭小简朴的空间里却曾经活跃着一颗异常睿智的大脑。它涵盖四野,骛及八荒,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神州大地,世界风云,尽收眼底,“欲与天公试比高”,势绝古今。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这里导演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轰轰烈烈壮丽辉煌的话剧。

走进这窑洞,肃穆之情油然而生。

伟人已然远去。站在他曾经置身的空间,却依然感觉到他的存在。

90年代的大学生们,没有经历过二十多年前的那场造神运动。但当我们采访时,不止一人说出了当时的这种感受。

中国科技大学的同学说:“走进这窑洞,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对毛主席一下子肃然起敬。”

西藏民院的赵小兵同学说:“原来以为,领袖也不过是普通的人。这次到延安参观,看到毛主席住在寒冷的窑洞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却写出了《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百万字的文章,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感到他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在毛泽东和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的历史才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

杨家岭,林木葱茏,紫气蒸蔚,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鲜艳的红旗上,金字闪烁,第四军医大学的学生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了。

宁夏工学院的学生们骑着自行车赶来了。

西北轻工学院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赶来了……四面八方的学生都来了。

他们参观了七大会址,参观了领袖们居住的土窑,参观了毛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中央大礼堂。

最后,他们来到一片松柏环绕的土坛。

1944年,八路军的一位普通班长,在烧炭时,窑洞倒塌,以身殉职。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他放下手头纷繁的工作,立即指示:要开追悼会。说罢,他提起沉重的笔,为追悼大会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

这片松柏环绕的土坛,便是当年追悼大会会址。

就在这次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四十六年后的今天,中国新一代的大学生们,站在这片土坛上,齐声朗诵《为人民服务》。他们感到一种精神的洗礼,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了解。

一位是党的领袖,一位是普通士兵。这篇文章,反映了官与兵的平等,更是对一种精神的提倡。

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杨家岭,在枣园,在四八烈士陵园,在大学生涉足的所有地方,延安的历史上,贯穿着、闪烁着这种伟大的精神。

枣园,原名延园,1935年至1943年间,这里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这里满园枣树遮天蔽日,浓荫铺地。一条清清小溪淙淙流过。1940年,中央机关和附近部队帮助群众修起了这条长达六公里的小渠,解决了附近农民吃水用水的大难题,老百姓感激地把它取名为“幸福渠”,它成了当年共产党想人民,为人民的象征。在枣园,一幅照片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1943年正月十五,中央书记处请来了二十四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乡,在小礼堂里为老人们拜年祝寿。有位七十岁的老农民接过毛主席敬给他的酒,感叹地说:“我长这么大,从光绪到宣统到民国,第一次看到官府的人为我们老百姓祝寿。”这张照片,就是当时留下的珍贵镜头。

吸引学生们目光的,还有这样一幅照片:这是一幅王震同志和外来友人的合影。年轻时的王震将军英姿勃发,身着粗布棉衣,脚前摆着一盆花草。谁能想到,这盆花,竟是为了遮挡住王震同志鞋上的破洞。

从这幅照片,从延安的每一寸土地上,大学生们看到的是艰苦的岁月,也看到了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

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的土坡上,大学生们参观了领袖们的故居。黄色的土窑洞,简陋的桌椅,几只会客用的土沙发,便是最高级的奢侈品了。

美国记者斯特朗在她的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里,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在这艰苦的岁月,为了生存下去,战胜敌人,党的领导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党的领袖们,与普通士兵一样,投入到大生产中去。那摆在领袖故居的纺车就是见证,那一片片菜地就是见证。共产党的领导者们,用他们那扭转乾坤的双手,纺线、种地。周恩来曾是纺线能手,朱德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地耕耘他的那块菜地。

范续亭将军在《赠朱总司令》诗中写道:“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诗是写朱总司令的,也是当年共产党领导人的写照。党的领袖们,与普通士兵和人民一道过着艰苦的生活,一样住窑洞,一样穿布衣,一样每天五分钱的菜金,一样开荒种地。上下一致,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正如朱德同志所说,这里“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名外国记者考察延安后的评语是:“这里没有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贪污腐化的现象,这里是一片净土。”

对此,90年代的大学生们感慨颇深。

他们虽然尚未走上社会,但社会上的另外一面他们却看到听到了不少,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者有之;贪污腐化者有之,徇私舞弊者有之……这些,都曾使他们陷入深深的困惑,陷入消极沉闷之中。现在,在延安,他们看到了共产党圣洁的历史,这是一个新鲜的、健康的、生机勃勃的政党。这样的党,是有号召力的,是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

当年共产党偏居一隅,都能够一举拿下全中国,这个他们以前觉得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延安,他们找到了最根本的答案。

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这里,大学生们听到许多当年人民群众拥护爱戴仁义之师的故事。

青化砭战役打响前,西北野战军主力二万余人,在离敌人仅仅六七公里的地方设埋伏两天,竟然未被敌人察觉。如果没有当地老百姓的密切配合,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在这里,大学生们还听到了这样一件事。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要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消息传开,许多群众纷纷赶来,一再请求毛泽东不要去。

陪同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目睹这种情景,感慨地说:“延安军民对党的领袖最大的关切,真叫人感动。”几年之后,这位将领又去北京与共产党谈判,并一去不归,弃暗投明,也许就是当年种下的契机吧。

一桩桩,一件件,令90年代中国的大学生们感动不已。他们目睹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党,一种伟大的事业。

这个党,这个事业,具有那样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进步青年学生们抛开优越的生活,从国统区跑来了;海外华侨青年,远渡重洋赶来了;优秀的外科大夫白求恩、柯棣华也万里迢迢,从大洋彼岸赶来了。

仅1938年5月到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来到延安的青年,就达2388人。有一批上海青年,历时十三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冲破重重阻隔,来到延安。百川归海,无数进步青年,向往延安,奔向延安,一轮火红的太阳,将从延安升起。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那风云激荡、雄伟壮阔的时代,令年轻的大学生们无限向往。

延安革命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异常静谧肃穆。这里,长眠着四八空难中牺牲的叶挺、王若飞烈士。

大学生们打着红旗,抬着花圈,怀着一腔敬仰之情,来到这里,随着讲解员深情激动的语调,他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他面对屠刀,昂首挺立:“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如果今天,我能为真理,为广大的劳动者而死,我就会含笑以赴。”

北伐名将叶挺,身陷囹圄五年之久,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其志不改。出狱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党中央请求重新入党,电文说:“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我已于昨日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

坚定的信仰,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风亮节,感天地而泣鬼神,昭日月而贯长虹。

泪水,流满了年轻大学生们的脸颊,也冲洗着他们的心灵。他们缓缓举起右手,面对烈士英灵,庄严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延安精神,振兴中华,实现四化。”

烈士墓前,大学生们络绎不绝。

第四军医大的学生们宣誓;

宁夏工学院的学生们宣誓;

西藏民族学院的学生们宣誓;

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讲习班的学生宣誓;

……

陵园的苍松翠柏看到了,洁白的墓碑看到了,四周的青山看到了。那些日子里,多少年轻的大学生们,在这里庄严地举起右臂,发出也许是他们有生以来最庄严的誓言。

西北轻工学院的学生们来祭奠烈士墓时,正逢下雨天气,他们坐在自己带来的小马扎上,倾听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雨越下越大,学生们头发湿了,衣服湿了,仍然一动不动,任凭雨水和着泪水,流过他们的脸颊。

在这里,他们表现出了从来没有过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谁说90年代的年轻人什么都不信?真正正义美好的精神,一样强烈地感召着他们。先烈们地下有知,该也是欣慰的吧。

同类推荐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和平谈判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42天,共歼敌43万余人,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 大国亮剑转

    大国亮剑转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有一首词--《沁园春·雪》,其中里面有这样一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的汉武、唐宗、成吉思汗都是中国古代强盛王朝中的佼佼者。历史的车轮已经从他们的时代走到今天,回过头去观察,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思考?
  • 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蒋家王朝从建立到稳定是一部血腥的征伐史。蒋介石宋美龄镇压工农运动、消除内部政敌、荡平地方军阀、“围剿”工农红军、打击进步势力,一切皆有案可稽。蒋介石宋美龄从重庆还都南京,是被拥为“民族英雄”的,殊不知三年多时阔,便江山易主,蒋宋只落得个栖身孤岛的下场。南京的辉煌是瞬间的,而心结却是永恒的。
  • 陆游诗词选评

    陆游诗词选评

    中国古典诗歌浩瀚的天空群星灿烂,陆游是其中光芒特异的一颗。他不但是南宋诗坛第一一人,而且在几千年的诗歌史上毫无愧色地居于大诗人的排行榜上。八百年来,他的那些豪壮慷慨的爱国诗篇深深地赞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我,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这种赞颂表明,陆游的作品直到近代还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起着振奋人心的巨大作用。
热门推荐
  • 强宠青梅:腹黑竹马来

    强宠青梅:腹黑竹马来

    “先生,夫人抱回来一只猫。”先生一向最讨厌猫了。“恩,再去给她买一只,凑一对。”“先生,夫人要离家出走。”“恩,她到哪里就把哪里买下来,不能让她住酒店。”“先生,夫人要给你戴绿帽子。”“恩,我戴。”本专心批阅文件的龙睿猛地抬头,“是谁?那顶帽子在哪?找个人把他弄弯了!”当龙睿回到家望着娇妻怯怯的模样,心情顷刻间变得舒畅无比:知道会顾忌我的心情啦,有进步!而季无忧却在心里暗暗的想着:哼哼,刚把卧室的锁换了,敢把我专心物色的小鲜肉变弯,今天不让你进房。晚上,当龙睿站在卧室门前,望着紧闭的房门,语气温柔的说着“老婆,乖,把门打开!”两分钟之后,“管家,拿电钻过来......”
  • 蛊真人之演绎人生

    蛊真人之演绎人生

    黑暗是光明的预言,魔是神的诠释。当大地被黑暗笼罩,让我来上演那抹悲歌。方源,不知是你心智更高一筹,还是我演技更高一丈呢?————方正PS:【此书不太监,只不过是周刊。收藏吧】
  • 一城春弄

    一城春弄

    辞官归隐的即墨无白被皇帝一道密令派往墨城,任务是从老城主的养女手中夺取城主之位——即墨无白:“人家姑娘刚死了爹就去撬她的位子,未免有些缺德啊。”“所以才找你啊!”“……”
  • 守护甜心之血般冰冷

    守护甜心之血般冰冷

    泪,无声滑过脸颊,爱上了哭泣,爱上了沉默。一次又一次破碎的心,能完好无损地修复么?曼珠沙华的花瓣悄然落地,是在为谁哭泣?又是为谁迎来新的命运?3D娃娃那悲绝的脸上能否展开灿烂的笑容?命运的轨道偏离,她能否逃脱命运的掌控呢?本书专属群:幽x萧★云塔460598120幽x萧读者专属群:幽x萧★巴黎铁塔257846728
  • 枷锁斑驳

    枷锁斑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枷锁。他困住你的行动,困住你的言语,也困住你的感情。嗜古就要结婚了,却发现了自己另一个特殊的“身份”,于是他彷徨,困扰,纠结,痛苦,坦然,追寻...像是爱情,又像是生活。最终,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只因,心中那把枷锁,给年华烙上斑驳的印记......
  • 绝世独宠:腹黑小姐要逆天

    绝世独宠:腹黑小姐要逆天

    他,是异世大陆家喻户晓的存在,冰冷毒辣,毫不留情。她,是21世纪豪门夜家的唯一继承人,被最亲近的人杀害,穿越异世。他苦苦追着她,费尽心思,为她铺平未来之路,而她却因为上一世的背叛而心如死灰,发誓不会再爱上一个人!她穿越过来一直顶着草包废柴的称号,而她却毫不在意。誓要成为这片大陆最高的存在!而他,则是在身后默默的支持他,为她撑起一片天。他说:“丫头,相信我,只要我在,没人能伤害你!”可她却说:“我的心早已千疮百孔,再装不下任何人!请不要试图进去,我怕疼!”可这个誓言过于沉重,她担负不起后果,虽然她外表看似坚强,谁又能看到她内心那已支离破碎的地方?他深知她不愿接受,那他便等!直到她愿意为止!
  • 灵破五洲

    灵破五洲

    剑灵重生,天子归位。一句自上古预言流传至今,一位自地球而来少年手持偶得而来破剑披荆斩棘,历经万难,斩灭心中恐惧,证实那万古预言……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一个好家长胜过十所好学校,一个好妈妈胜过十个好老师,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老师和学校,妈妈做对了,孩子就会真的优秀!妈妈应该学会用爱心和理性教育孩子,只有使用最正确的亲子教育,才能获得最佳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能真正听你的。不要抱怨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好,孩子有问题,家长也有原因……
  • 安可知箬有情

    安可知箬有情

    开始幸福的就像空中那灿烂的烟火,直到烟火经过炽热的燃烧后哗然而散的焦黑颗粒布撒在冰冷的地面上,所谓幸福所谓爱就是如此的可悲。
  • 殓妆师

    殓妆师

    殓妆师,中国一个特殊的行业群体,他们边缘而神秘,既备受尊重又被传统观念所忌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职业无疑充满着神秘和奇幻色彩,却往往令人退避三舍。沈蔚蓝作为宴山殡仪馆的一名殓妆师,每天打交道的除了死人还是死人。活到28岁,沈师傅仍旧是大龄难嫁,平胸没屁股,本以为自己就是一株卖不出去的白菜只能烂在地里了,谁曾想某日因为一桩生意惹上了一个二婚头,被卷入一个扑朔迷离的事件中——妻子的意外死亡,男人冷漠的反应,顾文佑的执意报复,顾长生的缄默不语,让她感觉眼前迷雾重重……【其实这是个宠文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