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94500000016

第16章 纪实(2)

她常为别人的歌词谱曲。词与曲,是一首歌的躯体与灵魂,二者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才能成为一首好的歌曲。词作者与曲作者,是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要一起讨论,一起争议,在一起享受成功的欢乐。当然,必不可少的,是频繁的来往和交谈。这些来往和交谈,若在同性之间,大约谁也不会注意。可如果是两个性别不同的作者呢?

不幸的是,与安妮合作的大多是男性词作者,(我们有多少女诗人呢?)而安妮又是一个和丈夫离异了的独身女子。于是,流言蜚语,不胫而走。详尽,细微,比真实还要真实。好像在这个独身女人的院门口,有人一天24小时施行着监护权。谣言,抓不住,摸不着,本是好事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无聊者们淡而无味的生活中的一点盐分。

“人言可畏”,阮玲玉的哀叹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但对别人的隐秘有着特殊爱好的人,大概再过两个世纪也不会绝迹。不过,毕竟是半个世纪后,安妮也毕竟是安妮。她打开院门房门,大声宣布:

“前后左右关心安妮的人请注意,今天我这里有人来,各位请盯紧着点。”当然“关心”她的人这时候都销声匿迹了。

变外界压力为自己的动力,是强者之举。潜心研究“花儿”多年,何不自己写词。不是为了躲避谣言,而是为了使自己更全面一些。她试着自己写了一首“花儿”,自己谱上曲子。弹起钢琴,唱起自己作词谱曲的“花儿”,一时间,什么谣言,什么烦恼,全离她而去了。她沉醉在音乐的王国里……春雨,春风,如烟,如梦,呵,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安妮,她将美好的艺术献给人们,为这贡献,她付出了艰辛和感情的代价。人们啊,如果互相多一些同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我们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

奋斗篇

春秋更迭,二十七番寒暑。安妮,当年的金发少女,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了。

二十七年,为了挖掘发展民族艺术,她踏遍宁夏的山山水水,她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艰辛、挫折,都莫奈她何。她不折,不弯,奋进着,搏击着。她把“花儿”从山野里采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心地栽培它,扶植它,使这朵民族艺术之花,在祖国的大花园里灼灼盛开。

宁夏川(哪)两头儿尖,

东靠黄河(呀)西靠山。

鲤鱼满舱花果满山,

金川银川米粮川。

安妮以质朴写实的语言,歌颂美丽富饶的宁夏山川;

川牡丹花开(哟)千万朵(哟)。

回族姑娘呀唱新歌。

安妮以多彩热烈的形象,唱出回族姑娘的欢乐;

火红(的个)太阳照山崖,

四化的红花呀遍地(者嗨嗨)开。

安妮以满腔激情,歌唱祖国的四化伟业。

《山川遍地金灿灿》,热情、亲切;《公社的羊群上了山》,辽阔、豪放,《乐呵呵》,风趣、活泼。

笔触所及,安妮从《抓发菜的姑娘》写到《李大伯贴春联》,从《宁夏川》写到《矿山小路》。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谱写了一支又一支风味浓郁的“花儿”。这些“花儿”,飞往古城西安,飞往天山南北,飞往伟大祖国首都,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盘旋。

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乌兰牧骑会演期间,安妮作为回族代表,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唱一曲“花儿”,表达心中的喜悦。她的照片在地方画报和《人民画报》上登载;她的事迹,被地方和中央电台播送。

艰辛的劳动,换回了成功,换回了荣誉。

该满足了,可安妮并不满足。

改革,前进,开放。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在腾飞。

安妮,怎能满足以往的那点成绩。回族艺术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紧密配合祖国的建设事业。

安妮挑头,组织起了“回族艺术演出队”;她调动自己近三十年的生活积累,创作节目,制作乐器,设计服装;她把农村娃娃的“泥哇鸣”搬上舞台,创作了哇鸣独奏曲《俏皮的尕娃子》;她改造了牧羊人的“角笛”,写出了角笛独奏曲《啊,美好的生活》;她使回族妇女喜爱的口弦弹出了《星月映辉》;她设计、制作了铃环,环鼓、三环钗、羊头弦子等乐器。

她根据回族妇女爱花、爱美、爱小铃铛的心理,设计了多种纱裙、靴子、头巾。她坚持要有民族特色,要符合回族人民心理特征的原则,使这个“回族艺术演出队”的节目,服装、乐器,是“别人没有,唯我独有”的。她还计划制作回族民间的各种工艺品,作为演出队的副业搞起来。

安妮,她有着那么多的设想,那么多的计划,也有着那么多的困难和烦恼。

全部经费,只有别人一个舞剧的四分之一。服装、道具、乐器的制作费在里面,二十多个演员的工资在里面,演出的费用在里面,聘用专家的酬金也在里面……真是捉襟见肘啊。

安妮开玩笑地说:“常从广播里听到某某人挖到多少多少银元、金块,怎么我就碰不到呢?”这话很有点财迷的味道,可谁知道,她有一大包无处报销的发票、单据。有买塑料纸的,有买各色流苏的,还有买珠子、铁皮等的。这些,全是为了制作乐器、服装,合计起来,有三四百元之多,这,全是她自己掏的腰包。在有些人惯于一切向钱看,把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时候,她却拿出自己的钱用在发展艺术事业上。

为了省钱,安妮带着演员们,自己动手制作服装道具。当人们坐在剧场里,欣赏回族演出队的节目时,谁能想到,闪烁在女演员脸颊旁的耳环,是用可口可乐的铁筒制作的;而那飘逸曳地的彩裙,是用十几元一条的被面,自己缝制的呢。还有那舞台上的纱幕,买一条,要花上千元钱。她们用白纱布代替,只花了几十元钱。安妮像一个精细的管家婆,绞尽脑汁,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仅有的那点资金。

回族艺术队,没有自己固定的地址,怎么排练?他们只好利用别人的排练厅。话剧团,越剧团,歌舞团,见缝插针,利用别人排练的间隙插进去。用一次就是几十元的租金,没有那样多的钱。常常,安妮的那两间陋室,就成了演出队的排练场。她那唯一像样的家具——大衣柜里,挂满演出服装。自己的衣物,只好塞在一个大纸箱里。演出队的许多衣料、乐器、道具,也只好堆在她那两间小屋里。

别小看安妮的这两间陋室,这是回族演出队的办公室、道具房、排练厅。安妮,她一身而兼数职——队长、导演、作曲、服装设计、乐器制作。她把她全部的身心,全部的精力,扑在了她为之献身的事业上。

她庆幸的是,她有那么好的队员,这些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姑娘、小伙儿,别看一个个长得眉清目秀,可工作起来都十分泼辣,他们齐心协力地共同奋斗着。

她更庆幸的是,她如今有一个好丈夫;他叫莫建成,是个很不错的男高音。他理解她、支持她,分挑着她的担子,为了共同的事业,他们并肩而立。在安妮工作紧张的时候,他默默地承担起更多的家务。安妮珍视这种理解,珍视这可贵的爱情,她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她。一个“回族艺术队”,招来了多少非议,骂她是“野心家”的有之,骂她搞分裂的有之。更甚者,有人竟将避孕套放在她家的饭锅里。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她,她不过是要干点事情,并没有损害到任何人的利益。

她觉得气愤,觉得委屈,但她决不心灰意冷,她像只皮球,拍一下,蹦得更高。难怪有朋友称她为“安铁头”呢。

塞上9月,稻香鱼肥,“回族艺术演出队”也以那风格独特、风味浓郁的节目,赢得了国外来宾的掌声,得到观众们的承认。

演出结束了,安妮的奋斗在继续,困难也在继续,大概各种谩骂也会继续。她不停地奔忙着,为资金,为场地,为人员……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心中那个最大的心愿:

“五十六朵花都尽自己的能力开放了,祖国的大花园才会更加美丽;五十六个民族都奋发了,中华才能振兴。”

已是下午6点多了,烤羊肉的香味早已飘散。我的思绪依然沉浸在安妮的谈话里。看着她收拾起满茶几的各种口弦、哇鸣、角笛。还有各种花花绿绿的绣制品(都是谈话中她拿出来让我看的),再打量眼前这两间凌乱、破旧的小屋,我又想起了《陋室铭》。在这两间小屋里,没有彩电,没有冰箱,没有成套的家具,甚至没有一个家庭基本应有的东西。但我觉得,这屋子的主人是十分富有的,因为她拥有自己的事业,拥有一种执著的追求。

男女主人送我出来,热情地邀请:“下次再来。”

我会再来的。但愿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主人已搬出现在的陋室。像这种在事业上做出贡献的人,理应受到更好的待遇。

我也愿她的回族艺术演出队,能有自己的排练场地,能有足够的资金,把安妮从这些不必要的困扰中解脱出来,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花儿”的创作,从事回族艺术的研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有辛勤的育“花”人。愿“花儿”和育“花”人的艺术生命,灼灼怒放,永葆青春。

寻找精神的家园

“一度被冷落了的革命圣地延安,如今又红盛起来了。”

这是《陕西日报》在1990年8月6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

“7月下旬,记者在此间采访时看到,尽管仲夏带给延安的也是一片火热,但满载着国内外参观宾客的各种轿车、吉普、面包车,仍潮涌般地驶向延安。延安城的大小宾馆、旅社、招待所,几乎日日爆满。”这位敏感的记者压抑不住心头的惊讶,一反平稳的新闻文体,激情洋溢地报道。“一笔笔数字里显示着延安的红盛状况;延安革命纪念馆今年1至7月共接待参观者十一多万人次……”

这则消息在全国报刊中的反响可能是出乎这位记者的意料的,在不长的时间里,不少报刊都进行了转载。而且,大都放在醒目的位置,以提示读者。

其实,读者也同样敏感。

这是一种讯号!这是一种信息!

毕竟,稍有经历的人,都知道延安,都知道关于延安的那首歌儿:“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延安绝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早已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不要说作为“人文始祖”的黄帝及其部落就兴起在这块土地,在完成统一中原大业后,又落叶归根,安葬于桥山之巅;且不要说秦王巡视,汉武驰骋;且不要说生于斯、长于斯,叱咤风云的英雄李自成、张献忠;当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从江西一路遥迢,转战到达吴起镇,至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转向华北,延安就和中国现代史紧紧联结在起。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那是老诗人贺敬之唱的,他自己就属于延安把延安当母亲,因此唱得真切而动情。

后来又有人唱着他的《回延安》奔赴延安,那是“文化大革命”中串联的青年、红卫兵,一群群,一队队,从祖国四面八方,奔向这座陕北名城。那时,那是一派狂热,又有一腔真诚……

再后来,去延安的,则是知青了,他们一汽车又一汽车地从京城,从毛主席的身边,来到这黄土塬,在“信天游”的旋律下,他们生活了一年又一年,然后就是离别。他们中的史铁生,成了一名作家,极为留恋他插队的地方。《我遥远的清平湾》,既是一曲颂歌,又是一支绵绵无尽的哀婉长箫。

知青离开后的若干年内,陕北沉默了,延安沉默了,几乎没有什么人注意到这块地方,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都有了新的目标:南方,广东、深圳……

被遗忘的北方。被遗忘的延安。

在改革的大潮中,延安真的被冷落了。特别是在当代青年中,那些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延安对于他们,既没有上辈人的亲切熟悉,也没有像史铁生这样年纪的一代人的那种情愫,他们在延安之外的世界里,徜徉太久。1990年暑期之前,有关部门号召大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他们几乎是一致的步调,把视线投向了延安,投向了革命的老区。

奔向延安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到陕西延安的公路,全长六百余公里,其间山高沟深,路况极差。

正值炎夏7月,在这条公路上出现了一支二十三人的自行车队。领头的自行车上,一面红旗呼啦啦迎风飘舞,分外引人注意。

这是宁夏工学院的学生组成的“赴延安社会实践考察队”。大概也是这条公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幸作为中国年轻大学生的征途。

灵武、盐池、定边,五十公里,一百公里,黎明起程,黄昏时,他们才能在便宜的小旅馆里歇息。一路骑下来,他们脚肿了,腿酸了,待晚上躺在床上,浑身骨节像散了架一样胀痛难忍。这帮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什么时候吃过这种苦呢。

前面的路还很远,前面的路更艰难。

从定边到吴旗,二百公里路程,典型的高原地貌,多少亿万年的雨水冲刷,把黄土切割成了山和沟。山不峻拔,但浑厚高大,沟里无水,深不可测。公路是从大山上切出来的一条,右边,是高不见顶的大山;左边,是深不见底的深沟。前不久的一场大雨,把大量泥土冲到路面上,天晴了,车碾人踩,泥水变成了三十多厘米厚的尘土。在这样的路上骑车,只能骑一段,推一段,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否则,不是撞到山上,就是跌到沟里。没过脚面的浮土被脚和车辆搅动起来,飞扬起来,落了满脸满身,二十几个精精干干的小伙子成了二十几个土人。

高原的天空,没有一丝云,火一般灼热的阳光无遮无拦地喷射下来,烤炙着这支自行车队。汗像水一样流进了眼睛,湿透了衣服。在落满尘土的脸上身上冲出一道道泥沟。原来在教室里捂得白皙的面孔,被高原的太阳晒黑了,晒红了,晒脱皮了,嗓子干得像要冒烟,多想喝口水,润润焦干的喉咙。可是前面还有八十多公里的路途呢,水壶里的那点水还是留到最最需要的时候吧。

学生杜桐和王吉胜,本来从定边买了个大西瓜带着,一路上也没舍得吃,却在刚才爬山时掉到了沟里。气得杜桐直拍大腿,这一个西瓜,在此时此地简直于仙果无疑,更何况,对他们这几个回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呢。一路下来,他们几乎没有正正规规地吃过饭,白天要行路,自然只能啃干粮;待晚上住下来,其他学生好好歹歹还能到饭馆里吃顿热乎饭,他们却仍然只能吃干饼子,喝开水。出了宁夏地界,几乎就没见过清真饭馆。

检查一下自行车,前闸的螺母不见了,挡泥板松了,包歪了,胎爆了,一辆自行车能够出现的毛病,全都出现了。几天的辛苦,人快散架了,车也快散架了。

人困马乏,前面的路真难走,可也只能向着前面的路走下去。想想有多少同学争着参加这支长征队却因名额有限没有加入进来,想想临行前那隆重的欢送仪式。院里的党政领导来了,自治区的宣传部长来了,教育厅长来了,甚至还请来了有名的贺兰山军乐队为他们奏乐,以壮行色。这次远行,是社会考察,是学习革命传统,也是体力的锻炼,意志的锻炼。当年的两万五千里,不是被先辈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过来了吗?

胜利在前面,延安在前面。这帮自小在优裕的环境里长大的90年代的大学生们,修好自行车,擦擦额上的汗水,舔舔干裂的嘴唇,继续着艰难的旅程。

六百多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六天的时间骑到了。沿途,他们还拜谒了盐池的烈士陵园。在志丹、吴旗等地他们还走访了老红军,听他们讲述了当年的战斗故事。

未进延安,他们已在接受延安精神的教育。

远远地,看到那有名的延河大桥了。看到那电视上,书本上无数次出现的宝塔山了。历尽艰辛的远征队员们,欢呼着向前飞驶,车轮生风,红旗漫卷。

延安,伸开双臂,迎接着他们。

同类推荐
  • 草言草语

    草言草语

    《草言草语》是作者散文精选集,收入“巴甘的蝴蝶”“鸟群飞过峡谷”“沙漠里的流水”“雨中穿越森林”四个小辑共八十九篇作品,突出表现了诗化的审美追求和至美的境界。
  • 走进唐宋诗词

    走进唐宋诗词

    本书主要为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而又喜爱唐宋诗词的学生而编。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例出了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北宋词、南宋词、宋词等时期的经典诗进行赏析及点评。该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学生提高素质教育的选修课教材,也适用社会上有同类需要的读者。
  •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世相物语

    世相物语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林语堂是个经历非凡、很有个性、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风云人物。有人曾说:“全世界大多数的外国人只知道中国有两大文人:一位是德配天地的孔夫子;一位是学贯中西的林语堂。”本书收录了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文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本书收录了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文数十篇。
  • 幸存者

    幸存者

    本书介绍了若干个凭借对生命的渴望,用超强的意志力、坚韧的毅力和聪慧的头脑,穿越生死线、战胜死神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天命无极》

    《天命无极》

    武道一途,乃逆天而为,与天争命,夺天地之造化,成自身之道果。锻体魄,修三魂,炼七魄,踏生死轮回,化阴阳二气,入无极之道,凌九霄之上。少年苏醒,异世灵魂,知今世命运,不甘凌辱,重踏武道,掀起武道风云……且看少年玄天如何所向披棘,风凌天下,笑舞风云,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新书上传,求各位看官支持,点个收藏,来个推荐,送张票票,留下您的足迹。小张在此拜谢!
  • 欲天痕

    欲天痕

    一生的不平坦也造就了他的不平凡。命是弱者的借辞,运是强者的谦辞。年少成坚破红尘,红颜娇碎欲天痕。霸气长存天地间,我命由我不由天。
  • 无限崇拜

    无限崇拜

    “韩流入侵,全盘西化,华夏岌岌可危,是他,以一己之力,拯救华夏于水火。”“他诠释了人与神的界限,告诉人们,神一直都在。”“在文化帝国里,他就是文明之主,世界之王,比耶稣的出现更伟大。”烟火倾城,众生膜拜,周绍仅是淡然处之。他需要更多的崇拜者,虽然收拢了地球的七十亿信徒,但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 错过的心跳

    错过的心跳

    女主患先天性心脏病,被医生判决活不过20岁,她却在十九岁的时候遇见了她生命中重要的一个人,他善良细心,知道她有病还毅然决然的爱着她,他小心的呵护,用心的照料,她的病情居然有所好转,他们一起幸福的过了5年,可是病情并没有放过她,女主生命垂危之际。与此同时另一个女孩也在经历上天的磨难因为车祸她被送进同一家医院,可是女孩伤的太重回天乏术,在她生命弥留之际,她要求把自己的心脏捐赠出去,她希望她的心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继续跳动,女主得到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当她重新获得新生以为可以和爱的人永远一起时她却遇见了给她捐心脏女孩的爱人,她的心在那一刻乱了节奏。。。
  • 连锁经营管理

    连锁经营管理

    本书介绍了商业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连锁经营的基本概述、连锁经营体系及其构建,以及连锁企业的战略管理、商品管理、店铺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内容。
  • 不爱你是借口

    不爱你是借口

    【卧底女佣遭遇黑道少爷】因为一个秘密交易,白珺瑛卧底到了传闻中的黑道大家族,从此展开了怀揣心事吃香喝辣的矛盾人生,与狠绝冷酷的周家大少经历一连串惊心动魄、喜怒哀乐,却在情陷之后毅然离去,是幡然醒悟还是另有黑幕……离开周家却回不到从前,白珺瑛步步为营,认为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却不想那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家伙总是霸道地插足她的生活,可她的身份、家人的安危让她不得不正视现实,直至两人历经生死,剧痛之后她以为最糟的都已经过去,可当真相浮出水面,他的欺骗利用,父亲的离奇病逝给了她一波又一波无情的打击,她说:“如果喜欢一个人,他能带你上天堂,也能推你下地狱。”……再次分离,见面已是死敌,而这次,她的绝情是否抵得过他无尽的思念?对他的爱是否可以转付他人?无论她多么心狠手辣,他始终温柔纠缠,只因他舍不得,他可以不在乎,不怨恨,独独不能不爱她,他说:“如果一开始的相遇就是个错误,唯有你,我愿意将错就错。”
  • 谁曾记得,有首歌叫童话

    谁曾记得,有首歌叫童话

    人的一生就像一颗琥珀的形成,时光会把所有的秘密都紧紧地反锁在岁月的缝隙中,不管好的坏的,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如果我知道郁森是如此痴念的一个人,我宁愿我们不曾遇见,这样他就不会因为我,而埋没了他原本灿烂的一生。思修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不能喜欢他,看着他俊逸的脸庞,我轻声说,因为有一个人比他更早地闯进我的世界。
  • 重生候府之农家药女

    重生候府之农家药女

    一朝穿越,她来到这个名为大炎王朝的架空时代。家中一贫如洗,咬咬牙,她扛起了家里的责任,带着家人奔向充裕的生活。十五岁那年,她嫁人了,嫁的还是京城里的大户人家。低头,看看从小因上山挖寻药材浸泡药材而变得发黄生疮、指骨大得吓人半点女儿家娇美全无的双手,她脸上带起了一抹凄凉的笑。这般粗陋的自己,他可会喜欢。
  • 宁夏旅游地理

    宁夏旅游地理

    《宁夏旅游地理》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宁夏的旅游资源,突出以知名景区为龙头、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人文景观为核心,依托“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塞上江南景观)的特色旅游资源。该书作者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具有很强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开阔的视野。编写这本书,是作者专业知识积累的成果体现,旨在为打造塞上新天府,提高宁夏在全国的知名度贡献微薄之力。
  • 星魂帝

    星魂帝

    五百年前,魂帝、赤龙、妖帝等五位绝世强者竟同时陨落,究竟是何人所为?五百年后,一个被诅咒的少年因机缘巧合得魂帝真传,为了前往万妖居住的无尽妖林寻求妹妹的身世,一路上经历嗜血妖佛、妖帝古墓等奇遇,却又为何被十殿阎罗拿下地府?最终的真相又到底是什么,让少年万分震惊?五百年的血战一触即发!(不出意外,每天中午1点或以及晚上9点各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