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4100000017

第17章 从战争中走来(1)

《苦难辉煌》

再读红军史

金一南(1952-),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中央电视台特约军事评论员。著有《狂飙歌:前所未闻的较量》《国家安全论》《21世纪初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等。

红军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因为国民党军队内部有太多裂缝,相互之间争来斗去,毛泽东很懂得这一点,带着红军曲里拐弯就走过去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要从红军讲起,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指挥权。很多年以来,毛泽东的军事才能被神化了,《苦难辉煌》这本书却把他还原为一个人,告诉人们毛泽东也打过败仗。

在1956年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自己也说,谁说我没打过败仗,我打过四次败仗。这本书提到的败仗有两次,一次是遵义会议他获得军事指挥权之后所指挥的第一仗——土城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毛泽东犯了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错误。

为什么说他不知己呢?当时红军刚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撤出,说得好听些是战略转移,说得不好听是被赶出了老家,成了游击队。打仗没有根据地是很惨的,首先没有粮食和兵源补充,其次伤病员问题不好解决,像当时陈毅老总的胯骨粉碎性骨折,得好几个人抬着走。

就在这样一个节节败退的过程中,毛泽东还要选择在土城打决战,本身就是个错误。湘江战役之后,红军从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大部分将士不是牺牲就是被俘。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和有着优势兵力的白军在敌人的地盘上决战,注定会失败。

另一次失败是三渡赤水,毛泽东没有听聂荣臻、彭德怀等人建议,要跟中央军八纵队周浑元的部队决战。周浑元部队的兵力很强,当时以为他只有几个团,谁知道他有十几个团,而且用三天三夜筑成军事工事,加上重机枪、迫击炮等优势武器。红军一拨一拨往上冲,一拨一拨倒下去,损失惨重。后来敌军又从后面包围上来,毛泽东不得不忍痛撤退。当时连朱老总都拿着驳壳枪冲到前线去指挥了,可见那一仗败得多么惨。

今天说起毛泽东这些败仗,并不是说他不能打,毛泽东不是战神,他是一个人,但是他“不贰过”,接受了打败仗的教训,带领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这才是一个军事家的伟大之处。

《苦难辉煌》这本书主要讲红军长征的苦难。红军长征的背景当然是国共内战,但是从1927年到1937年,军阀混战其实比国共内战要严重得多,规模也大得多,最后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日本鬼子乘虚而入。

当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各地的大军阀面和心不和,一直钩心斗角,他们都把红军当成第二大敌人,最大的敌人是国民党自己。最初蒋介石把红军往南赶,一直赶到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地盘。陈济棠一看不好,自己在这儿经营了八年,你把共军往这儿赶,我要是跟共军打得两败俱伤,你蒋某人趁机过来把我收拾了,那我不就玩完了吗?所以陈济棠给部下的命令是,防共第二,反蒋第一。

当时陈济棠和周恩来有个秘密协议,说如果打不过老蒋,你就往我儿这跑。我给你一个通道,五十公里宽,你爱去湖南、广西哪儿都行,就是别在我这儿安营扎寨。当然后来他还是收拾了一些掉了队的散兵,抓了几个俘虏向蒋介石交账。所以几十年以后,邓小平见到陈济棠的儿子还说,你老爹在广东混得不坏,建设有功啊。其实最大的功劳是不打红军。

过了广东就去湖南,湖南的何键是毛泽东的大对头,第一他挖了毛泽东祖坟,第二他杀了杨开慧。但何键对红军也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也活,开一条路让过去,什么四道封锁线,其实也是松松垮垮。湖南西边儿就是广西,蒋介石下令让何键和广西的白崇禧构成一道湘江封锁线,然后让薛岳带了十几万大军在后面围追,可是又不许打,只用些火力往封锁线上赶就行了。

白崇禧有句名言“有匪有我,无匪无我”,他心里很清楚,要是有一天红军没了,那就是“兔死狗烹”。所以他也留了一条道让红军过去,但他也要捡个便宜,拦腰侧击一下。这一击不得了,只用了一个师的兵力就把红军的后续部队打散了,这才有了血战湘江。后来陈赓、粟裕这样的名将都说,湘江那一仗打得太惨,血流成河,喝的水里都有血腥味,把红军八万六千人打得还剩三万多人就是那一战。

交了这个学费之后就进入贵州。贵州的王家烈也是这个态度,你不打我我就让你过,拿点什么吃的喝的都无所谓。然后到了四川和云南也一样,云南龙云的私家兵都是彝族,枪法很准,相当能打,但是只要不动昆明,路过一点关系都没有。四川的刘湘和刘文辉也很能打,但是只要你绕过成都、重庆往北走,他们还鸣枪送客,只要你别回头就行了。

所以红军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呢?因为国民党军队内部有太多裂缝,相互之间争来斗去,毛泽东很懂得这一点,带着红军曲里拐弯就走过去了。但是张国焘就不同,他直接南下去跟四川军阀硬碰。川军那么能打,他最后八万多人只剩下一万多,逃回陕北去了。

《苦难辉煌》这本书不但写了国共内战的局面,还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局势。首先是日本侵占东北,东北丢掉以后,全国上下都对南京国民政府非常不满。有些历史书说红军北上是为了抗日,其实当时更重要的还是先生存下来,先得有一块地盘落下脚,然后才能求发展。当时毛泽东从一张旧报纸上看到,原来陕北有个刘志丹占了一块地方,周围十几个县无不赤化。毛泽东就赶紧派人去联系,这才有了后来的陕北根据地。

当然也并不是一到陕北就马上打开了新局面,当时红军的三大主力会合在一起虽然也有四五万人,但还有两万多被敌人切断在了河西。红军作了很多尝试,先是往东打阎锡山,但中央军一援助,阎锡山又给打回来了;往西是马家军[1],往南有胡宗南,还有张学良、杨虎城的三十万大军;再往北就是一千多公里的大沙漠了,根本走不出去。

怎么办?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如果一直打不开局面,就到陕南或湖北、四川的交界处去打游击。可以想象,当时的红军虽然也有好几万人,要发展出一个根据地还是非常不容易。

但是历史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当时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是“西安事变”。苏联有指示,不能用战争方式解决“西安事变”,他们认为中国现在最大的矛盾是民族矛盾,不是阶级矛盾,必须先成立一个全国统一战线。在苏联态度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红军的命运也有了新的转折。

(主讲马鼎盛)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共和国名将风采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2003年病逝于北京。

张胜,张爱萍次子,曾任总参谋部作战部战役局局长,后下海经商。

我个人的生命安危不足惜,但如果签了字,我下面这些科学家、工程师,还有几万工人、几万解放军战士,都算站错了队,我怎么跟他们交代?

张爱萍将军是著名开国上将,他的儿子张胜当过总参谋部作战部战役局局长,父子两代都是军人并不奇怪,难得的是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求实稳健的军人风范。《从战争中走来》这本书既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也是老一代上将与新一代大校的对话。

先说说张爱萍将军的事迹,书中讲了两场具有代表性的战役,两场战役一胜一败。先说那场败仗,1941年1月,日寇试图打通平汉铁路,几万日军从北向南一路狂轰滥炸。当时那一带驻守的是国民党军队,虽然人数也有十几万,但还是大败不敌,节节败退。这样一来,铁路沿线的十几个县都空了,而日军的目的只是夺下铁路干线,广大农村他们是不去的。于是中共中央抓住这个时机,派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第四师前去接防。第四师在彭雪枫将军的带领下星夜兼程,很快完成了接收。但没想到2月日军就迅速战略撤离,国民党马上卷土重来,一看地盘被新四军占领了,二话不说就开了火。这样外战变内战,新四军吃了大亏。当时新四军虽然也有两万人,但部队是分散的,大部分将士都在农村忙着打土豪分田地,部队一时收拢不起来,而国民党军队却是十分完整的建制,其中还有一支青海马家军的骑兵师,这一通追杀使新四军损兵折将,从河南退到皖北以后,两万人只剩下一万左右了。

当时驻守皖北的正是张爱萍,他一看彭雪枫吃了这么大个亏,马上就腾出驻地接纳战友,说有好的枪械好的兵力你尽管拿去用。由此可见张爱萍将军的为人,他不会互相倾轧、落井下石。

第二场胜仗是1942年百团大战以后,日寇开始反扑皖北,围剿苏中。当时集中了三四万日军,另外还有一些伪军。新四军也有六万多人,但是武器装备不行。于是新四军的头号领导人饶漱石决定,暂时避开这个锋芒,把大部队撤出去,只留下一支偏师断后。

偏师的指挥是谁?就是张爱萍,当时他只是一个副师长,但语出惊人,说这个任务我不干。大家都吓坏了,这是中共中央华东局给你的任务,你怎么能不干呢?其实张爱萍只是年轻气盛,他本着军人的风骨,觉得见到敌人不应该这样惊慌失措,怎么还没开火就要溜呢?大部队撤走以后,张爱萍带了一个半旅对抗三万多日伪军,他纯熟地运用游击战术,充分发动群众,带着民兵、红缨枪、大刀队,把日寇搞得鸡犬不宁,结果反扫荡才两个月就结束了。这在新四军纪录上是很卓著的。但从此以后,张爱萍也不得不面对很多流言飞语,有人说他孤傲、不合群、好犯上[2]。但张爱萍胸怀坦荡,他觉得只要把仗打好,对战友还是友善宽容一些,功过是非就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张爱萍将军一生立下很多丰功伟绩,其中有一点至今无人能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海军司令,他是唯一真正指挥过海陆空立体攻岛战的将领。那是1955年1月18日的“一江山岛战役”。一江山岛很小,只有0.7平方公里,至今仍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而当时岛上驻守了一千多名国民党士兵,并设有机枪、大炮、碉堡、铁丝网、水雷、地雷等各种障碍。这个登陆战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虽然解放军最后拿下了这个小岛,但伤亡比率也达到了1∶1.27,就是说,打死100个敌人,自己要损耗127个,这在国共内战当中是前所未有的。

因为拿下了一江山岛,大陈岛就唾手可得了,从此整个浙东海面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掌握之中。有一本小说叫《踏平东海万顷浪》,写的就是这场战役,意思是只要拿下这个0.7平方公里的小岛,整个东海也就踏平一半了。

另外,这场战役还有政治试探作用。1954年12月美国和台湾签订了军事同盟协定,中方想通过一江山岛战役试一试这个军事协定的底线,看看如果攻打台湾的话,美方会介入多深呢?结果打下一江山岛之后,美军动用了六艘航空母舰保护大陈岛撤退,这也是二战以后美国最大规模地使用航空母舰,从此中共的对台策略就比较小心谨慎了。

军科院的刘亚洲将军有一句名言,夺岛战役必须有敌人三倍的力量。比如想要攻打台湾岛,台湾起码有16万的陆军战斗力,那么三倍就是四五十万人,要把四五十万人同时送到一个岛上,而且是同步送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军事行动,其难度不亚于诺曼底登陆。

而张爱萍将军指挥的“一江山岛之战”有点诺曼底登陆的味道,因为当时的天气非常不好,风浪大,飞机出动困难。总参下命令,要求暂缓攻岛。张爱萍心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拍板说:“打!”总参谋长粟裕心里打小鼓,问:“你有把握没有?”张爱萍说:“有,只要美国不介入我就有把握。”粟裕又问:“那你有没有绝对的把握?”张爱萍说:“打仗哪儿有绝对的把握——不过把握还是有的。”

他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是因为了解战场情况。他到距离一江山岛一公里外的头门山岛亲自考察过,对战斗心里有数,敢于负责,敢于承担。当然这样的举动再次招来误解和非议,不过一切迷雾最终会在事实面前烟消云散。

其实张爱萍最大的功勋在“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当时中央军委下面有一个特委,专门搞高科技,由周恩来亲自抓,聂荣臻元帅主办,毛泽东点将张爱萍任一线总指挥官,带人到大戈壁建立了原子弹基地。

张爱萍在苏联学习过,所以在引进苏联专家的时候,他很懂得如何学习先进经验,但又不盲从,给国家避免了很多损失,少走了许多弯路。比如发射潜艇导弹,一颗导弹多少钱?4600万美元。在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的五六十年代,中央能下决心拨出这么一大笔款来,确实不容易。当时张爱萍带领的那些研究人员有时候吃不饱饭,还要周总理亲自特批,其实也就一天加二两粮食而已。

当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全国上下都不知道,只有极少数军政领导知情。从1958年毛泽东下令要搞自己的原子弹,才不过短短六年时间就搞出来了。爆完以后中南海问,是不是真的核爆?

蘑菇云升起以后,一线部队就冲到核爆中心地区取样,证实确实是核爆,然后才上报中央,发布号外。但是当时西方人并不承认,说这不过是把一个核装置放在一百米高的铁塔上引爆,距离真正的核武器还差得很远。于是张爱萍就领着科研人员继续努力,第二年又实验了一次,这次把一个庞大的核装置缩小成可以投掷的武器,但西方又说,你这个有弹没枪,只能当核地雷使。结果中国科学家继续努力,终于在1967年成功制造出了火箭核武器。

不幸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整个军事工业很快陷入瘫痪,张爱萍也受了五年监禁,江青点名说他是特务、假党员。他挨了整,两条腿和一只胳膊残废了,一只眼睛失明,肋骨也断了几根,但他拼死扛住“四人帮”的诬陷,始终不肯签字认罪。

他说,我个人的生命安危不足惜,但如果签了字,我下面这些科学家、工程师,还有几万工人、几万解放军战士,都算站错了队,我怎么跟他们交代?祖国的“两弹一星”怎么办?按照你们让工人去设计喷气式战机,能在土跑道上起飞等,那都是“一堆废铁”!“一堆废铁”这句话,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敢说出来的,只有张爱萍将军。

“文革”结束后,张爱萍重新回到国防科技战线领导国防科技事业。1980年5月,他成功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的发射,为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主讲马鼎盛)

《松山战役笔记》

中国八年抗战的缩影

余戈(1968-),曾在部队任雷达技师、宣传干事,后调入解放军出版社,现为《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

缅甸国土上建起那么多日军墓碑和忠魂塔,不是政府行为,是民间自发的。在一点上,日本军民非常团结。

同类推荐
  • 爱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亲情、爱与责任的故事。作者突遇丧父之痛,独自一人前往父亲曾经工作过的新疆,在旅途中抒写亲情、感悟人生,广泛涉及哲学、伦理、日常生活、人文精神等诸多话题,深刻地反,省了一代人的精神状态。
  • 简静与沉浸

    简静与沉浸

    《六弦琴文丛(共6册)》收录在《简静与沉浸》里的32篇长长短短的篇章共分为三辑,“近岸的远方”是透过空间的反差交错寻找并体会爱和温暖;“追想的幸福”是对情绪、经验和思想的审美叙述;而“时间草稿”则是生命历史的延伸和弥漫。此外,本套丛书还有《白军胜诗集》、《回望生涯路》、《喊疼的风》、《是太阳,不是调色板》、《现代诗美论》。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余光中诗书人生

    余光中诗书人生

    余光中是蜚声海峡两岸三地乃至全球的重量级作家,其创作生涯已超过半世纪,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本书以余光中的“读书生活”为线索,探幽入胜,既引导读者一窥文学大家的风雅人生,同时亦从一侧面反映出传主余光中的创作和治学之路。
  • 穿过灵魂抚摸你

    穿过灵魂抚摸你

    南太行是一个新的地理名词,泛指山西东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太行山南麓山地。南太行又是一个人文存在,其中的村庄和代代更替的人群,在一方地域承继和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品性与风俗人情。《最悦读“榜中榜”书系·中国名家原生态美文精选:穿过灵魂抚摸你》以土著与亲亲历者的身份,对乡土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观察与发现,具有强烈的实证精神与悲悯气质,是当下乡村书写中最有时代个性与真实色彩的一部乡野画卷。
热门推荐
  • 七界妖魔之都市行

    七界妖魔之都市行

    轮回重生,浮尘一梦谁相随,七界齐出,孤身邀与天下醉。一个少年,凭着一身的修为强大的转世惊天地、泣鬼神、换七界、破规律。美人抱,情人倾,玉女爱。王明阳,一出生就引来“飞僵”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因此,村里人都远离他、排斥他、无视他。好在他生性乐观、要强,与异性的关怀与动物的陪伴,加上正确引导才没有思想扭曲。世界末日,王明阳为保地球与独自一人与末日神战斗,最后同归于尽保住了地球。从此王明阳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重生了的王明阳记忆被封成了许凌霄。末日神被鬼界夺走。七界不同的道路,为了一样的目的谁对谁错?神魔集体来穿到了当代都市会发生什么有趣事?三十六方神器,绝世秘籍。真挚的羁绊,纠缠不清的爱情……
  • 兽后:憨女霸上妖孽男

    兽后:憨女霸上妖孽男

    丫的,莫名穿越,却看到一群庞大的动物,她,穿到兽界了?!好不容易瞅到一个美男,原以为找到高富帅了,不料被吃干抹净后,他竟说他也不是人?嗷嗷嗷,谁说不是人也没关系的,姑娘她追悔莫及啊!!!
  • 天府天辰

    天府天辰

    无底深渊,铸就一代剑魔;枯木神灵,引领星辰灾变。一剑泯恩仇,一剑破万空;一朝为人梦,一朝轮回生。一人一剑,铸就轮回天生。请看俗世剑魔,如何踏破无尽轮回。
  • 遇见大神

    遇见大神

    现在都奇了怪,好好的富家千金,你现实中要什么人杰找不到,偏偏要在游戏里面找,游戏里面找也就算了,偏偏还找有妇之夫,找有妇之夫当然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为什么偏偏找到自己的丈夫,真是,真是~~~~~~
  • 三绝舞娘

    三绝舞娘

    三年之后,凯旋归来。三年之后,红衣如故。三年之约,守信之人,赴约之人,何在?三年后,他为帝王。三年后,她为舞娘。她为他舞,他拥怀无数,居高临下。他非人,非魔,更非神。能实现任何人的愿望,却爱上了她。她的三独舞,为三人跳:帝王,爱人,孩子。帝王的他,虽有三千佳人,唯独缺她,却又何曾开心过?
  • 子至将夜

    子至将夜

    有一天,他离开了他一直生活的笼锁馆,开始奇妙的旅程.........
  • 诡香异灯

    诡香异灯

    爷爷是开香铺的,就是卖死人的东西,爷爷死后的某一天,突然托梦给我让我重开香铺!
  • 毗沙门天王经

    毗沙门天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兽满屋:玩转娱乐圈

    神兽满屋:玩转娱乐圈

    (神界昆仑山的结界漏了,上古神兽们都跑到人间来玩啦。)神兽给个可爱火花,小龙套一夜爆红!(某男: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成为知名经纪人,名下各路超人类炫酷拽帅美神兽!(某男:神兽们摆不平的事情,我来!)身边各款俊男美女围绕,出入实在太过拉风显眼!(某男:那个神兽!离我的女人远一点!)……纵然有一天繁华落尽,恍若隔世,天上地下,我永远都会陪在你身边。
  • 邪王追妻废材萌妃

    邪王追妻废材萌妃

    她是将军府废材嫡女,被庶姐庶妹联合害死!她是现代小清新,因为一场车祸而穿越到她的身体里!嫡女重生,且看她如何斗姨娘,灭庶姐!他圣天国宸王,传闻,嗜血无情,不近女色,但凡近他三步者,无论男女都不能在看到明天的太阳!当他遇到她,且看他如何追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