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4500000012

第12章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实施基础(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基本目标作了如下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结合上述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信息使用者情况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基本目标的相关规定,同时参考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目的方面的国内外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最终将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为被我们视为非营利组织的我国高等学校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目标:

①基于对学校的财务状况作出相应的评价的目的,而将学校在资产及负债的构成、规模、流动性及其变动情况提供给报告的使用者。

②基于对学校的收支情况作出相应评价的目的,而将学校的收入、支出、成本以及提供教育服务所取得的相应的业绩、效率与效果等信息提供给报告使用者。

③基于对学校现金流量前景、持续运作能力所作估计的考虑,而将学校目前的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增减变动净额方面的信息提供给报告使用者。

④基于帮助出资人和捐资人作出是否继续出资、捐资的决策以及对评价学校净资产的保全情况、持续服务的能力和经营管理责任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价的考虑,而将学校净资产及其变动情况以及对出资和捐资的使用情况等信息提供给报告使用者。

在上述目标中,很显然,我们把提供教育成本信息作为高校财务报告的目标之一。而如果把提供教育成本信息确定为高校财务报告的目标之一,那么高等学校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并编制教育成本报告,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目标应是编制教育成本报告并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假设

(一)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

假设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是进行实务处理、编制报表等会计工作所必须遵从的制约条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十分明确地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确认为我国会计核算所应遵循的基本假设,并将这四项基本假设作为会计人员收集、整理、加工处理会计信息的前提。会计主体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对会计核算进行了时间上的界定,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核算的具体期间,货币计量确定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高等学校的会计活动和其他单位的会计活动一样,都是在这些会计的基本假设下进行的。

1.会计主体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

在上述四个会计假设中,其中居于第一位的是会计主体假设,是开展会计工作的前提。也就是说,要进行会计活动,必须首先明确它的会计主体是谁。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与报告的空间范围。对于这一点,葛家澍教授认为:会计所提供和处理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各类数据,是相对于具体的独立的单位的,并且这个单位在经营或经济上是具有独立性的,像这样的单位,就可以被视为一个会计主体;汤云为教授认为:会计主体(个体)指对会计工作所划定的特定的空间范围,它所反映的是在这一特定范围内的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的内容,所作的有关记录和所提供的报表也限定在这一范围之内。查尔斯·T·亨格瑞在其所著《会计学》中提到:主体是最基本的会计概念,它给日常的会计处理确定了一个具体的组织边界。美国的亨德里克森提出:会计主体概念给权益规定了一个特定的范围,同时也就划定了那些可被选择列入财务报表的事物、活动及其特性的范围,进而显得更为重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会计主体是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既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国家、某一国家的某一个具体地区、某一个企业或公司、某一个具体的事业行政单位或者其下属的部门,最小的还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人。法人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非法人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第二,这个会计主体必须要发生相应的经济活动。对于那些没有任何经济活动发生的组织、团体,不能称其为会计主体。第三,这一会计主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必须是单独核算的,即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反之,对于那些虽然发生经济业务但在会计上没有进行单独核算的单位,不能视为一个会计主体。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政府与学校关系上,明确了要通过立法对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予以明确,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独立自主的法人实体的方针。这充分表明,高等学校和企业一样,具备了作为会计主体的相应条件,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由于成本核算是会计主体所进行的会计活动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核算主体与会计主体是一致的。与其对应,具体到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主体也就不例外的是高等学校本身。

在会计主体问题上,相对于高等学校来说,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就是把高等学校中的院系作为会计主体看待。结合会计主体假设,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不恰当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作为教育产品的提供者,院系是不能独立担当的,只有附着在学校的名义下才能达到提供教育服务的目的,并且在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诸如政管理、教学辅助、后勤保障等各项服务也需要由学校提供。这样,各院系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服务,院系的教学服务成本也只能是组成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一个部分。其次,院系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性。作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经费来源的那部分财政的经常性拨款或专项拨款,都是由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以高等学校的名义直接拨付的;而作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另一重要经费来源的学费收入,也是由学校统一组织收取的。由此看来,院系无法独立获得用于提供教学保障的相应经费及学费收入,在经济上不具有相应的独立性,而只能作为学校的一个一级记账单位或记账主体,由学校控制其日常支出。

虽然把院系作为会计主体看待是不恰当的,然而结合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为了能够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类成本信息,可以从学校管理的层次上去考虑,将院系作为一个具体的单位去组织其内部成本核算,以考核、控制各院系的成本支出。在进行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时,对外提供教育成本信息和对内提供内部管理所需的院系教育成本信息的执行主体分别由高等学校及各院系担当。在具体的组织成本核算时,可以按学校及院系两级进行相应的教育成本核算:其中院系一级所核算的是类似于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制造成本部分的教学成本部分;学校一级的核算则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要核算出公共成本,其次是将所核算出的公共成本分配到教学成本中去,进而核算出完全的教育成本。从而达到对内提供学校内部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以对内部各单位的成本进行相应的考核、控制;对外提供完全的教育成本信息,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在进行教育投资、拨款、捐赠等各项决策时所需教育成本信息的目的(袁连生,2000)。

通过以上讨论,对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我们可以作如下分类:对内提供内部管理所需成本信息的成本核算和对外提供相关教育成本信息的成本核算。对内提供内部管理所需成本信息的成本核算,可以采用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考核、控制院系的成本支出,提供管理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对外提供相关教育成本信息的成本核算,由校级成本核算机构对全校教育成本进行综合核算后,再以高等学校作为成本核算主体对外提供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信息。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持续的存在和发展下去。持续经营假设对会计工作作了时间上的界定。由于会计核算必须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因此,持续经营必须以特定的会计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缺乏必要的会计主体,也就谈不上生产、经营,更谈不上持续经营了。持续经营假设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基础上,对会计主体假设所作的进一步延伸。有了会计主体,相应要考虑的就是该会计主体的生存及发展,这就必须有持续经营作为基础,这样,会计主体才能从经营中获利,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才能采用一定的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持续经营假设还奠定了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会计计量属性的基础,使历史成本计价得到普遍认可,并解决了会计主体的会计计量中的资产评价和费用分摊等实际问题,为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成为一致性、可比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依托。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就是持续经营假设。如果没有这一要求,同样,教育成本核算也必须遵循持续经营假设,高等学校日常所进行的如固定资产折旧、跨期费用的预提、待摊等相关账务处理,就会失去相应基础,据此所核算出的教育成本就不准确。有了这一前提,高等学校就能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采用相应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教育成本核算,同时提供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就是将会计主体的整个持续运作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并按所划分的期间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告。会计分期假设,人为地将持续经营的期间进行了相应划分,从而解决了由于会计主体经营时间过长导致的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提供的问题,保证了会计主体能够及时取得可靠的会计信息,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没有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性。而也正是因为有了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上才出现了本期与非本期之分,才有了“应计”“递延”“分配”“摊提”等业务处理程序,产生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等记账基础的划分和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并为配比性、一致性等会计核算原则确立了相应的时间基准。从这一层面上也能反映出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会计期间的人为划分并不是统一一致的,但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年制,另一类是跨年制。我国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是历年制,即把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与我国的预算年度、纳税年度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每个会计年度又依时间顺序划分为4个季度、12个月份。与我国这种划分形式相同的还有法国、瑞典,它们同我国一样也采用历年制。与此不同,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印度等国采用的划分形式为跨年制,其中美国的会计年度是从每年的10月1日至下一年的9月30日;意大利是从每年的7月1日至下一年的6月30日;英国、日本、印度是从每年的4月1日至下一年的3月31日。由此所体现出的世界各国在会计期间划分上的不一致,充分体现了会计期间划分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教育成本核算的期间,是指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并报告教育成本的周期。这一周期既可与会计期间一致,也可与其不一致。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通常把公历年度、财政年度、“自然”业务周期等作为划分会计期间的标准。高等学校由于学生的在校学习期间不同,如专科3年,本科4年或5年,硕士生3年、2.5年或2年,博士生3年,由此产生了教育成本核算期间与学制不同的情况。中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按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周期的学年度无法在时间上与公历年度取得一致,因此产生了我国学术界在如何确定教育成本核算期问题上的诸多争议。总体看来,可以将这些争议归结为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1)以公历年度作为成本核算期的主张。其依据是: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是实现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主要经费来源,财政拨款采用的是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公历年度,并且这样一来,还可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制度所规定将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作为统一的会计年度的规定相吻合。所以,基于对财政拨款和学生培养的连续性及使教育成本计算期与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年度的考虑,高等学校在教育成本的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上应以公历年度为宜。

(2)以学年作为成本核算期的主张。其理由是:学校是按学年来组织教学的,并且学生所缴纳的学费也是按学年收取的。将几个学年的教育成本相加,很容易得到各年级毕业生培养周期的教育成本。

(3)教育成本核算期与学生实际培养周期一致的主张。就是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自然业务周期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期间。其理由是:产品的生产周期决定了自然业务周期。学校的产品是毕业生,学校的“自然周期”就是学生实际培养周期。基于对成本计量的正确性考虑,将自然的业务周期确定为成本核算的期间比较适当。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期间的确定应该符合学校特定的运行规律,并且基于对高等学校所提供教育服务的特殊性考虑,在确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期间时,不可能按照公历年度确定,而应以学年度作为核算的会计期间。其理由如下:

首先,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制定、日常运行和管理均是按照学年(当年9月1日到次年8月31日)划分的。在学年度内,各类学生人数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而在公历年度内,由于存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情况,会使学生人数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以公历年度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期间,在学生人数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教育成本在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发生不合理的转移,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各年级学生教育成本数据,从而不能为国家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相关管理及决策层提供它们各自所需的准确的教育成本信息。

同类推荐
  •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后望书

    后望书

    回望已经毁灭了的天下第一关——潼关。那里,曾是一片古战场,风云迭荡、苍茫遥远;那里,是北方大风景的结点;那里,文物古迹遍地。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
热门推荐
  • 魔道萝莉:独尊天下

    魔道萝莉:独尊天下

    前世,她是人人知晓的双面萝莉,人人都说,她戴上眼镜是可爱迷糊的萝莉,摘下眼镜是冷漠的冷面女王。直到一次,她被自己多年的闺蜜算计,刺死推下悬崖,尸骨无存。在冥界,为了逃离孟婆汤,误打误撞带着记忆从六道轮回的缝隙掉入人间,进入了百鸣城的第一废女的身体中,这废女正好被人陷害死,就被她霸占了身体。她发现这废女并不是废女,而是被废灵脉的天才美女罢了。妖孽邪魅的逆世大师冷漠妖娆的魔道尊王温柔魅惑的惊世神医三位钟情男子,她,会如何选择?
  • 什刹海九记

    什刹海九记

    本书分为九记,从整体上对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角度的梳理和勾勒,是对什刹海地区研究和保护的系统总结。
  • 大凶仙途

    大凶仙途

    大凶,谓死灭!张默,身怀至邪魔决,却拜入主修浩然正气的正阳宗!以一身杀生之术踏足仙途。于他人来说,他所到之处,必是……大凶之兆!【喜欢的朋友务必先收藏,诚恳请求推荐票!】
  • 第12夜之死亡旅程

    第12夜之死亡旅程

    碰上钟辰轩这种不仅白吃白住还每天神秘兮兮以研究别人心理为乐的家伙,可怜的程启思连休假看张碟,都得看钟辰轩精心挑选的心理悬疑、推理破案电影。汗,还嫌他们自己参与的案件不够刺激吗?无聊到爆的两人决定自驾游。可惜侦探永远没有安宁的假期。暴风雪中两人被围困在山上,临时到一家偏僻的汽车旅馆休息。没想到旅馆内的人竟然一个个离奇死亡,尸体也瞬间消失了。难道这只是程启思与钟辰轩精神紧张导致的一场幻觉?诡异之处是汽车旅馆中发生的一切,都跟他们旅行前所看电影的剧情一模一样!
  • 穿越火影之清澈的水晶铃铛

    穿越火影之清澈的水晶铃铛

    火影忍者同人文,是围绕着某女穿越后和卡卡西的故事。
  • 娇妻宣战,总裁大人不低头

    娇妻宣战,总裁大人不低头

    传闻,他是郴城最难缠的人物,人人都知道“惹狼惹虎不惹莫越琛”。传闻,他有特殊的嗜好,前四任未婚妻都因为这个,抱头逃离。传闻,他有不为人知的恶疾,活不过30岁,庞大的财产无人继承。童心晚是资产破千的负二代,怀揣一千块钱到了准婆家求援,却被准婆婆堵住公公对她乱来,学业和名声一起灰飞烟灭。困境之中,他向她伸出了手,条件是——让他开心。她做他不为人知的小爱人,他护着她披荆斩棘,撕恶霸,灭绿茶,一路爽到爆。直到那一天,她看到真相……爱情从来不是童话,是冒险。他是她这辈子最惊心动魄、华丽璀璨的冒险。
  • 凌世傲神

    凌世傲神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代至尊,红颜知己。一吼狂风呼啸,一喝浊浪排空。红颜遮面冻彻心扉,少年苦修怀抚柔荑。你的到来,博得红颜一笑,你的到来,融化亘古玄冰。梦洋大陆,翻云覆雨,铸就传奇。
  • 只想宠你

    只想宠你

    她,娇俏可爱,一心想成为知名设计师。他,风流不羁,却愿意为了她而变身好男人。可是她却碰到了另一个男人(他的哥哥),一颗芳心开始为了他的哥哥而动荡。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她逮回家里做了自己的小妻子。而她面对已经成了自己大伯哥的梦中情人,该如何决择?是顺从命运?是奋力反抗?抑或有更好的办法?
  • 魔女:烟火绝恋

    魔女:烟火绝恋

    那个夜晚,海滨之巅,他在冷风中深情凝望着她:“洛洛,你是我这一生中最美的烟火。”她弯着眼眸笑着,却等来死神的呼唤……再次回归,她发誓要让所有伤害过她的人都付出代价,却一步步踏入王子布下的天罗地网……他说:你太蠢了!他说:你太笨了!他说:你太傻了!可我就喜欢你这一款的!某女无奈:可素,伦家不喜欢你哒
  • 御灵次元

    御灵次元

    2022年,VR技术得到全新突破,由银聚公司首先实现完全潜行技术,并同时发布了首款VR完全潜行的游戏——御灵次元,玩家在游戏里有自己的灵使,进行着MOBA和RPG等多种玩法的竞技,随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御灵次元成为了全世界首款VR完全潜行的职业联赛游戏,为此主角们踏上了争夺冠军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