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500000024

第24章 杂技艺人再造(2)

为了参赛,练功时间会更长,文化课的时间往往被占用。获得过金狮奖的一个女孩回忆参赛前集训情景:早晨6点开始练功,除早餐一小时外,直到12点,没有午休,晚上还要练到11点多,天天如此。春节在训练场吃的年夜饭,过年只放了两天假,大年初三就开始训练。

学童从入学到毕业一般经历这样的过程,以杂技艺术学校为例:两年基本功,然后开始上技巧课,外地实习演出,毕业分配。之所以分基本功课和技巧课,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呈现在舞台的杂技节目经过这么几个步骤:基本功训练→节目技巧→舞台编排。舞台编排属于后期加工,学校通常只负责教学童前两项。其他民办学校和团体的教学方式、过程与此类似,只是有所“精简”或合并,主要是“精简”了基本功,由两年缩到半年,或者不以时间为标准,而以拉伸开胳膊、腿,简单活动过筋骨为标准,即开始学习节目技巧。

学童在校全部是封闭式管理,平时不许私自外出,不允许家长随意探视孩子,很多学校都是规定一个月一次探视日,杂技艺术学校、职教中心杂技学校、县团团带班都有这样的明确规定。民办团校往往没有那么严格,大体也是这样,不允许家长过多探视孩子,主要是怕学童分心、想家,也怕影响其他学童的情绪。

这些学童虽然也上文化课,但是比例相当小。最正规的杂技艺术学校,每天只有3节课。文化课老师说,差不多只能勉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课本上的东西讲完,基本上无法像普通学校一样,做练习、加深难度等。该校只到初一就截止了,因为到这个阶段,学童基本就该毕业了,开始学艺年龄越小,接受的文化教育越少。文化课教材和国家义务教育教材一致,但该校老师反映较难,因为学童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练功上,文化课很难跟上普遍学校的进度,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很难实现,期中期末考试和该县普遍学校保持一致,越高年级差距越大。虽然他们毕业得到的是中专文凭,但文化程度根本达不到。在杂技艺术学校,文化课还是很正规的,老师以科目分类,上课纪律很好,老师要备课,讲课也比较认真。某民办杂技学校的景象令人深思。学童下午有一节、晚上有两节文化课,由于只有三十几个学童,被分在3个班,一二年级是一个班,叫低班,三四年级是中班,五六年级是高班,三个老师各自管一个班,所有科目通教。

不管怎么样,以上两所学校形式上还在上文化课,有些民办团校文化课常常被“精简”。杂技艺术学校是三位老师,专业老师、文化课老师和生活老师,而许多民办团校,文化课老师和生活老师合二为一。文化课老师和生活老师往往是不区分的。

对此,杂技学童自身又是怎么看的呢?在杂技艺术学校,下午4点多,学童们结束了一天的练功,在准备上文化课,当笔者问到练功累不累时,有个学童说累。但是,当问到,如果让你选择你现在愿意继续练功还是上文化课的时候,她却很果断地告诉笔者练功。很多学童自己都承认就是因为不喜好上文化课才来这里的。

据说,这些民办团、校的学童们很多只认识简单的字,有的以认识自己的名字、出门找得到男女厕所为标准。因此才会出现不会填汇款单的“笑话”。

可见,当今杂技学童学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在时间、地点上固定化了,有了独立的学艺行为,这对他们个人身心健康、人格的健全发展和杂技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其历史进步性。但另一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

主要社会关系变化

目前关于杂技的研究,有杂技教育的发展形式变化方面的,却没有历史上如何教与学的记载和研究,文献记载也往往止于师父打骂或者耐心指导、徒弟刻苦练功,而没有如何教功和徒弟如何学艺的记载。学艺和演出的过程是难以分割的,因此,对大多数杂技艺人而言,学艺的经历和演出是相同的。而且,目前笔者所能找到的资料对学艺过程的介绍非常有限,因此,也只能从杂技艺人演出经历中寻找支离破碎的记忆。

一、历史上师徒关系

1.拟家庭特征

历史上学艺一般要拜师。拜师有两种:一种是自幼拜师,之前没有基础;另一种是带艺拜师,自己已经会点技艺,拜师是为获得门派身份而不为同行排斥,或者只会简单的节目,自认之前所学肤浅,拜师是为增长技艺,也有的是二者兼备。但他们技艺的习得主要来自流动演出中,就是民间所说的边学边演。

一个师门内成员的关系似一个大家庭,成员包括师父及其家人、师兄弟姐妹。从这层意义上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拟血缘关系。特别是在徒弟签订生死契,自幼年即跟随师父、师母学艺。可见,历史上徒弟和师父生活在一起,吃住都在一起,和师父呈现出一家人的表征。

有一种收徒形式更能证明其拟家庭性质。这就是收买养子(女)。在杂技行业,收买养子(女)是一个较普遍的情况,收买者多是一些班主,收买养子(女)是一种廉价的收徒形式,遇有灾区难民,贫穷之户,可以用很少的钱买下养子(女),或将亲属之子(女)认做义子(女),或将遗弃的女婴收养,养子(女)几乎终身为收养人卖艺,待成年后,收养人也多将养子(女)与团内骨干演员成亲,更增加了收养人的收入。在访问中,收养女的多,养子的少,艺人们说,养子不好收,收了麻烦事多,娶妻、盖房,与子女争财产等。在小说《杂技王传奇》中,杂技艺人孙桂在客栈吃饭时,遇到逃荒被父母卖到小饭店当丫头的四妹,小姑娘生病,又饿,5岁的她骨瘦如柴。被孙桂买下,收为义女,跟自己学杂技。史德俊在演出前曾拜师,1908年,7岁时,父亲史芳春让他和小他两岁的弟弟一同拜邻村张烈山为师开始学艺,当时规定学艺期限是3年,师父管吃管住,演出收入全部归师父。在师父家学艺几个月后,他学会简单的技巧、翻跟头等,即开始跟师父外出演出,边学边演。

孙福有学杂技时9岁,没有拜师,而是偷学偷练。因为村里很多人学杂技,这给孙福有偷学创造了机会。当时学艺和农业生产没有完全脱离开来,很多人利用耕作之余,在田间地头练功、授艺,基本功的练习大多大同小异,所以在吴桥不是秘密,需要避开人的技巧和绝活,这在田间地头就看不到了。他就在干农活时偷偷观看基本功练习,回家后偷练。他家院中有棵枣树,他就以此为练功的道具,比如练空翻,先在地上练,然后选择较低的树干练,逐渐增加高度和难度。这样,他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和简单节目的技巧。

孙凤山是家传,父亲孙海宗是杂技艺人,常外出演出。孙凤山从小在家练过一点基本功,“控顶”、拔草时用草拧成绳子两端系上鞋练水流星、用草筐练“刀门子”等,11岁开始在冬天没有农活的时候外出随父到东北演出。

张万顺学艺则是既有家传又有偷学。从小跟随父亲学艺,并走南闯北地演出,他从父亲那里学的是耍马叉,但技艺平平,不够精湛,只能勉强糊口。1900年前后的一个冬天,在山东济南撂地卖艺时,遇到另一个杂技艺人也在表演马叉,张万顺见他表演得好,就要求拜师,可遭到对方拒绝,对方称是祖传授艺,不外传,为了学艺,张万顺就偷学,他的办法是,那个杂技艺人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偷看,回去后练习。

不论何种形式,学艺一般都是在会些节目的时候就开始演出,在演出时继续增进技艺。孙福有外出学艺、卖艺先到北京、天津,然后一直往北走到东北。他在这一路卖艺过程中,学会了一些节目。但由于他是以打杂伙计的身份被招进来的,所以班主不按演员给他支付报酬。虽然孙福有在外出卖艺前已经会些基本功和节目,可是还是以打杂伙计的身份开始演出经历的,从中可见演出前基础之差,他后来技艺高超,名气那么响,基本都是在演出经历中逐渐习得的。这种情况在吴桥杂技艺人中极具普遍性。

伦金兰的学艺是零基础,从打杂开始的,7岁的他拜同村杂技班主丁振青为师,秋末随班主外出卖艺,他因为是学徒、不会功夫,就做小挑担工,渐渐可以演驯兽等简单节目。目,在这个师父手下演出了好几年,不过一直是师父管吃住不付薪水。学艺期限到叫“满师”,满师后,徒弟可以自谋出路,也可以跟师父继续卖艺。后来,他在北京天桥演出的时候,随河北霸县以“飞叉”为长的杂技艺人靳五把,外号“飞叉太保”,学习飞叉。伦金兰不止拜过一个师父,这也是杂技艺人拜师中一个特点。

2.打骂徒弟,视徒弟为私有财产

然而,拟家庭关系的外衣下,掩盖的是师父对徒弟的随意打骂。

艺人都立柱是这样陈述他的学徒生活的:

我6岁跟张家洼的孙宝恒学艺,是爹领着我去拜师的,拜了师,写了合同,我就不想去,跑回家来藏了起来。孙宝恒来家要人,娘知道,爹不知道还帮着找,找不着人,孙宝恒就使了一计,假装说走了,躲在一边不吭声。我小,不懂,听外头没动静了,就从麦秸垛里钻出来,问娘:“娘,他们走了吗?”正让孙宝恒抓了个正着。没法,只有跟着走了。跟师父学艺,练功太苦了,早上起来推柱子,三百把、四百把,偷懒就挨打,师父是真打,火筷子烧红了就往身上甩,打得我可老实了,师父在屋里,开开门站在门口,不敢进屋,打得身上一脱衣服就流血,我跑了好几回,一回是在绥远,要演出了,就害起怕来了,怕“失托”,因为如果“失托”就会挨揍,就跳墙头跑到地里趴了一天一夜,是一个叫发叔的把我给找了回去。一次是在内蒙古的五担厅,平时积攒下几个钱,舍不得花,就塞在衣襟里藏着,给师父发现了,问我什么时候偷的钱,我一想还不是一场死揍啊,就跑了。跑也不敢往远处跑,师父说,我手里有合同,你要是跑了,我就弄死你的爹娘、你的全家,那时小,就给吓住了。跑,也只是想躲开眼前的一场揍。

同类推荐
  • 明星正能量

    明星正能量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情场之路、职场之路、心灵之路,皆是歧路多多。生如梦幻泡影,须臾即变。如何行进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如何把成长路途中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如何探究到那最真实不虚的部分,是每个人或迟或早都要面临的选择,也是一门生命的功课。本书介绍了国内诸多一线明星们的能量转化之道。正如李光洁曾在接受访问时说:任何事情都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人生就像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颜色。从这个角度看,是阴霾和晦涩的,转换个角度,也许就看到了明亮的色彩。萨提亚也说过:改变是可以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改变。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应试教学是指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学。应试教学不是对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学的概括,而是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单纯以应考为目的而产生的教学弊端的概括。
  •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这套丛书的编写宗旨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具体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策略、名校文化、校徽、校歌、校训、校园礼仪等方面入手,对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逐一加以介绍,无论是针对性、可操作性,还是知识性与欣赏性都很强,可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性工具书。限于编者水平,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多提宝贵意见,以进一步修订完善。
  • 2049,相信中国

    2049,相信中国

    中国是唯一的无神论世俗大国,唯一的文明持续五千年不间断的大国,唯一的数次和平崛起的大国,唯一的在殖民浪潮中未被同化的大国,唯一的财富和科技持续拥有二千年中心地位之一的大国,唯一的还在使用象形文字的大国……一个唯一是巧合,许多唯一就是特质。本书带领读者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向读者展示秦汉唐宋的辉煌,雅片战争的屈辱,新时代的雄心。通过对比,用事实和理论向世人论证,2049年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富足、和平和文明超越的大国。随着中国的雄起,世界将走向三极化。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热门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血海翻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血海翻腾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17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中考英语词汇考点手册

    中考英语词汇考点手册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的音养与提高,都离不开扎实的词汇基础。为了帮助中考学生突破英语词汇这一大难关,强化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我们特编写了本书。
  • 侍臣

    侍臣

    命不由己,却奈何老天捉弄;身负血海深仇,陷入惊天阴谋;冥冥中一双大手将所有人推向死亡深渊,生与死,成与败,终将烟消云散。
  • 恶魔校草恋上强势公主

    恶魔校草恋上强势公主

    她,是叶家掌上明珠。他,是知名魅力校草。两人的之间就是个欢喜冤家,,他俩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一次意外女主角失忆,而男主,,,
  • 探秘生命的故事

    探秘生命的故事

    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文章短小、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其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奥秘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社会的金钥匙,加深历史认识,不断创造人类文明,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不断推进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 雨过天晴暖

    雨过天晴暖

    少年与少女,本毫无瓜葛,却因少年欠她一个条件,就这样吧……我们的青春,在此度过;我们的回忆,永不忘怀。雨过天晴暖……
  • 若相忘安得如许

    若相忘安得如许

    她说“若不相交,何必再惦念。”他说“若能相忘,怎会惦念?”有些缘就像轮回,总能再遇,有些执念,明知错误却一往直前,生命中有可能碰到一个人是你的映像,无论你如何努力,他总成为你不可逾越的魔障。
  • 启示者

    启示者

    这是一个遭受启示录而快消失殆尽的世界,幸存下来的人则生活在废墟下的地下世界。
  • 子非缘

    子非缘

    一个孤独小孩在圣灵大陆中遇到的一些轻松愉快的事。
  • 有种再爱我一次

    有种再爱我一次

    “不许和别人拍吻戏!不许拍激情戏!不许和男演员对视超过三秒钟!”“那我要是和别人拍了吻戏、拍了激情戏,和男演员对视三秒钟以上呢?”“那你就等着我惩罚你吧!”三年前,带着检验报告离开,三年后,带着活人回来。“女人,你以为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