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500000025

第25章 杂技艺人再造(3)

七十多岁的老艺人高师傅说:“跟着师父去印度,要坐两个多月的船,我从来没做过船,这可把我难受坏了,晕船,可是就这样师父还让我练功,在船上两个多月,我学会了倒立、踩鸭子、翻跟头等动作。一下船,没来得及休息,师父就带着我开始卖艺,那时候不卖艺就没吃的啊。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开始给师父挣钱了。跟师父学艺那三年,我们几个徒弟经常挨打,新伤旧伤就没断过。在印度的时候,有一次腿因为老被打,旧伤没好又添新伤,腿肿得流脓了,演出的时候,全靠腿用力啊,可稍微用力大一点,腿的脓就一股一股地流出来,那种滋味简直没法说。所以,等徒弟折子期限到了后,我坚决地离开了师父。”俗语说,“功夫都从棒底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打不成材”,可见旧社会把“打”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很多艺人都讲到小时候学艺被打的经历,“大冬天,在院子里靠顶,一靠就是半个多小时,手都冻没知觉了,腿稍稍一动,师父一脚就踹了过来。”孙福有教功很认真,严格的有些苛刻,他规定弟子几天练到什么程度就得练到什么程度,如果达不到免不了一顿打骂、训斥,所以弟子们一般都比较怕孙福有,练功不敢马虎。即使家传式学艺,孩子也少不了挨打,只是少了些毒打。

3.历史上的教授方式

简而言之,历史上杂技艺人的技艺习得不像现在这么正规地授课,师父高兴了就说一两句,不高兴了就一言不发,让徒弟天天干活。

历史上几乎很少有师父专门抽时间教徒弟练功,往往只让徒弟干活。一些有心眼的徒弟都是在撂地演出时,用心记师父如何打场子、“卖口儿”的内容以及一些简单的节目技巧,技巧中往往有些关键的部分,依赖师父教,有些人能够自己琢磨出来,但很多人、很多关键部分琢磨不出来,师父往往教部分节目的关键部分,自己保留一部分,有的学徒因为师父自始至终不肯教而逃走。

历史上得到师父真传的很少。戚福山因救了师父,师父为了报恩才传授的绝活。1922年,戚福山从苏俄路过蒙古回国的路上,在一个小客栈遇到韩秉谦,他准备去俄罗斯卖艺,结果生病走不了了,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在困难中戚福山把他送回了家,为了报恩,韩秉谦收戚福山为徒,把祖传的魔术技艺教给了他。

可见,旧社会师徒关系并非像表面标明的那么简单。首先,从表面来看,徒弟与师父一家生活在一起,和师兄弟姐妹朝夕相处,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似一个大家庭的,且极具拟家庭式称谓“师父”、“师母”、“徒儿”、“师兄”、“师姐”、“师弟”、“师妹”,这种称谓关系甚至延伸到师父的同门:“师叔”、“师侄”等,更不用说以养子女名义的收徒方式更具拟家庭特征。

其次,旧社会学艺不仅仅是“学艺”,也就是说学艺只是徒弟学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艺的同时也要上场演出或做与演出相关的事,并要替师父家做大量的闲杂琐事。即学艺并没有成为一件独立的事情。师父的“教”并没有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而是隶属于从艺。而“徒弟”的身份和今天的“学生”身份也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从事专门以学为目的;徒弟——小抄范儿,日常活动具有复杂性,集学艺、为师父做仆人、演出为一体。

第三,虽然师父也指点,但出于某种考虑,大都有所保留,技艺的习得主要靠徒弟自己的钻研和偷学。有句俗语,“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同行是冤家”,对于“吃青春饭”的杂技行业,年龄是法宝,技艺是他生存之本,于是往往保守教徒。因此,很多师父教会徒弟部分技艺,同时保留一手,甚至根本就不正式有意识地教授徒弟什么,当然,也有个别师父对某个徒弟倾其毕生技艺。“宁舍十吊钱,不把艺来传”是对这种师徒关系的极好体现。

从这些学艺者的日常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师徒如父子”的亲情表述掩盖了师徒之间的主仆关系性质和二者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如谚语所云,“徒弟徒弟,二年奴隶”。徒弟要伺候师父及其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打扫卫生,端洗脸水倒尿盆。因此,“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不仅强调的是徒弟的主动,实际上也暗含了对师父强权的批评,而“爱徒如爱子”不仅是对好师父德行的肯定,更从反面表现出徒弟对与师父之间较为平等和真正亲情化的正常关系的期待。

岳永逸认为,“近代街头艺人师徒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也与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更趋于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和人们讲究尊卑长幼的等级秩序的世界观不无关联,”“师父‘虐待’徒弟是一种整体的‘社会事实’和常态”。

二、当今主要社会关系的变革

历史上,在拟家庭关系笼罩下,学徒主要面对的是师徒关系。而在今天,学校式教育模式下,师徒关系只是杂技学童面临的关系之一。固定的学艺场所位于吴桥,加上联系方式和交通的便利,师徒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使得学童和家长的关系成为他们在学艺期间面临的主要关系之一。

1.和老师的关系

当今学艺过程中,师生关系被纯粹的教与学关系取代。这点在公立杂技学校体现得更加明显,“师傅”被赋予教师的专业职称,工作职责就是教学。师徒之间拟家庭关系被纯粹的契约式师生关系取代。

而在民办学校,教练的角色有些复杂,介于二者之间。如前文所述,民办团校主要经济来源是演出所得,而学童往往在开始学艺1年左右就以实习的名义外出演出,尚为未成年人的学童在外演出期间,饮食起居、安全等责任仍由民办团校的负责人或带队老师承担,从这个意义上讲,仍具备一定程度的拟家庭关系。徐老师五十多岁,学童都说她像母亲一样,CNN说,“徐老师经常帮我们买东西,给她钱她不要。有时候练功练不好,她被气急了打了我一下,打完了她都哭了。有一回她生病了,还坚持上课,妈做的事她都做,甚至做得更多。她教我们如何做人,教我们不说谎、不欺负小的,要懂事、孝顺家长。她生活、教功都管。我们好几个人第一次来例假都是徐老师教的。一次,一个同学练功累了,想偷懒,想逃跑可没胆量,就把自己锁在柜子里,差点晕过去,幸亏发现得早,徐老师都哭了,你不想练你告诉我,这么做多危险!”但是,不可否认,现在,在一些民办杂技团校偶尔也存在打骂现象。

2.和家长的关系

历史上学艺的方式决定了学徒长期漂泊在外,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有机会回家一次。学艺的开始意味着要和父母分开,和家庭中断联系。有的字据中明确限制学艺者和原家庭的联系频度。“闫某,今年7岁,自愿拜李某为师,学手艺,学期7年满。在此间所挣钱财归师父所有,师父提供所有食宿花费。无故禁止回家,不许中途退学。如有违约有保人承担。如遇天灾疾病、走失死伤,各由天命。空口无凭,立字为证。”“无故禁止回家”等条款规定,更加剧徒弟和原家庭的分离。

杂技学童正值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生转变和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早期社会化的阶段,家庭、学校环境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杂技学童来说,离开父母,在封闭的环境下接受特殊的教育,对他们性格塑造有一定影响。

笔者在调查中,就杂技学童与父母的联系和沟通状况进行了了解。在大多数时间里,杂技学童和父母被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隔离在两个不同的生活世界中,他们之间只能进行有限的互动,联系的纽带主要依靠间接的方式。本部分重点考察杂技学童与父母之间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实现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以及这种联系的频率、联系的时间长短和联系的内容等方面。

首先,父母看望孩子的频率。这点在本地和外地学童中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吴桥本地的学童,家长看望的频率一般在一周到一个月一次,而且随着学艺时间的增长,家长看望的频率拉长。外地的学童,家长探望的频率明显较长,一般在一年一到两次,极少数超过五次。

假日往往是演出机会多的时候。

第三,和家人通电话的频率。笔者的调查表明,目前杂技学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打电话这种途径。所调查的73名杂技学童中,有69人表示他们与父母通过电话联系,占94.5%。打电话的频率,57.2%的人保持半个月左右打一次。而打电话的原因,则为想家、要钱、要东西、被欺负。

第四,在外演出时最想谁。之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是考虑到杂技学童特殊的生活方式下,家庭还是学校对其影响更大,以此考察家庭对杂技学童的影响力到何种程度。结果一多半的学童回答想家。一个女孩说,一次过年在深圳演出,自己从来没有过年离开家的经历,那些天在深圳一直不开心,在电话里自己哭妈妈也哭。

综合以上杂技学童与父母的联系情况和沟通内容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话、手机这些通讯工具架起了杂技学童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家庭成为学童可以依赖的避风港。14岁的YD,打闹时左胸部被另一个杂技学童打伤,一个多星期也不好,还黑肿,他很害怕,就往家打电话,第二天父亲就坐火车从沈阳来看自己了。这是老艺人在学艺时无法想象的。老艺人焦老师说,自己7岁跟师傅到东北演出,一次大冬天演出摔伤,差点就没命了,家人始终不知道那件事,更别提过去照顾自己了。

小结

当今学艺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进入学艺领域的程序大大简化了,历史上的拜师仪式消失了。其次,学艺行为从演出的附属地位中独立了出来,随着学艺场所固定化,学艺行为步入规范化程序,学童管理专业化程度提高,形成专业课老师、文化课老师和生活老师的分工负责制(虽然有些团校分工尚有模糊化倾向),形成固定的学艺周期和日常安排。第三,主要社会关系变化,由历史上完全由师傅负责,徒弟和师傅一家呈现拟家庭关系的表征,到当今学童和家长关系紧密化,师徒关系向师生关系也逐步的演变。

①边发吉主编:《吴桥杂技老照片》,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60页。

②杨双印:《吴桥杂技艺人》,2007年2月26日吴桥县文物保护所杨双印提供。

③2008年6月21日王保合家,笔者对王保合所做的访谈。

④Gennep,Arnoldvan,TheRitesofPassage,Trans,MonikaB.VizedomandGabrielleL,Chicago:UniversityChicagoPress,1960,p.15.

⑤岳永逸:《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67~68页。

⑥2008年8月5日ZLC家,笔者与ZLC所做的访谈。

⑦2008年4月13日大世界杂技学校,笔者与高老师所做的访谈。

同类推荐
  •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2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2

    本书集结2011年学术界在“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方面的优秀论述,话题涉及传播技术研究、传播理论研究、传播艺术研究、传播实务研究等。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本书描述了一位农村教育者眼中、手中、心中的中国农村教育,是一部真实的农村教育人的人生写真。
  •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寥寥数言浓缩千年世事沧桑,短短百字演绎历史精彩瞬间,拈提古今开启过往经典之门,古为今用照亮人生智慧视野。成语,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书精选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成语典故,对其进行全新的智慧解读,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在历史与当下间探寻智慧足音,为在繁忙生活中仍渴望提升自我修养的当代人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 法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法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法国中小学教育概述,社会生活中的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自由开放的教育形式,“研究性学习”在法国等。
热门推荐
  • 禅之趣

    禅之趣

    入于禅的人生是智慧且又充满机趣,淡泊而又归于宁静的。这种人生,将使你摆脱多少尘世的烦恼,跳出多少宠辱的惊扰,品味多少生命的真趣,挹取多少心灵的清光!诸法无我,明心见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武侠之开天

    武侠之开天

    这是一个江湖与庙堂共存的世界。这是一个武夫与世家对立的世界。这是一个万事不精的小小少年想要回家的故事。
  • 网游之武林也疯狂

    网游之武林也疯狂

    一个孤僻的宅男,因为一个游戏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爱恨情仇只在网游之武林也疯狂
  • 圣上是昏君

    圣上是昏君

    你可知道,你真是我这一辈子摆脱不了的桎梏,即便你要杀我。
  • 失败者别动他们

    失败者别动他们

    亚人种,别动他们!为什么要那么极端!当命运对你不公的时候,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非要报复么?既然如此,不要怪我不留情了。我是Ender,我带着假面,我要守护我身边的所有人!
  • 女殿很威武之一路有你

    女殿很威武之一路有你

    第一次见面就被眼前的少女给绑了,但是原因却是陪那个女孩的妹妹过生日,第二次,那个少女却从那个殿下,变成了平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大道必胜

    大道必胜

    世间之事,善恶难分,人随境迁,易与世浮沉;饱经忧患,洞若观火,永葆真者,终超然物外。保留你的态度,经历磨炼,才有你的发言权!
  • 一代罪妃:王爷轻点爱

    一代罪妃:王爷轻点爱

    夏侯琉璃,本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超级特工,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一不小心穿越到一个已死的前朝公主身体上,为了救命之恩答应嫁给冷峻而野心的夜王,成为他众多女人的中的一个,可是她一心想着回到21世纪,误会、被夜王的女人陷害、下毒、暗杀,和跟皇室的三个皇子纠缠不清,最后,谁才是她真正爱的人,谁说今后后宫只是她一个人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后一个驱鬼道士

    最后一个驱鬼道士

    我的爷爷,世间最后一位能与阴间沟通的道士,他捉鬼救人,赶尸驱蛊,勘察风水,一生铲事无数。却破出不了家族的千年诅咒,我没有他的大神通,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前进,打破诅咒、活下去,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比阴阳代理人更真实,三叔关门弟子出山之作。
  • 不相忘自相守

    不相忘自相守

    有种爱叫做念念不忘,爱,久种于心而不知。如蚕丝般,丝丝缕缕,不经意间在心头缠绕,也许不会让你刹那间乱了方寸,却会在年华的行走中使你无法忘怀。如那些潜伏于身体的慢性急病,随着年月积累,才会越发清晰。当他发作的那一刻便已为你的选择定了方向。当想念装满,当渴望泛滥,我想已没有什么再可顾虑与斟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