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700000035

第35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1)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根据。从党员主体地位的视角看,与其紧密关联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权力监督以及基层民主等,必将成为未来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在后续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注重理论指导,进一步深化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研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强化党内权力运行监督;实现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推动党内基层民主发展。

从党员主体地位的角度,增强党内民主发展趋势的预判,不仅是基于党内民主的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政党自身建设的规律使然。加强包括党内民主在内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如一的自觉选择,也是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的“重要法宝”。从党员主体地位的视角,与党员主体地位紧密关联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权力监督以及基层民主等,必将成为未来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使之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理论界关于党内民主发展趋势的展望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根据。”在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党内民主问题上,同样需要做到“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增强在整体上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基本表现,并正确分析和掌握对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正在产生的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理论界在展开党内民主基本经验研究的同时,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进一步深化党内民主理论研究、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创新党内基层民主实现方式、进一步探讨党内权力的合理配置与民主运行等方面大体取得了共识。

(一)进一步深化党内民主理论研究,加强党内民主实践的理论指导

任何实践的成功,都有支撑其运行的科学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取得的显著进步,是在党内民主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进程中取得的。形势与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理论亦需呈现与时俱进的品格。一般地说,加强党内民主理论研究,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二是因应党内民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对于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报告也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因此,当前及今后,不断加强对党内民主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党内民主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内民主理论体系,是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王长江在《党内基层民主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一文中,针对党内基层民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对基本理论缺乏系统梳理”是最主要的三个问题之一。党内基层民主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重大突破口,加强指导理论的研究与创新不仅是必要的,更为重要的则是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李禄俊认为,“一是对党内基层民主的内涵作出较为系统明确的界定,解决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什么’,以及目标、任务、原则、路径等基础性理论问题。二是科学设计党内基层民主的运行程序,即解决好贯彻执行党内基层民主的具体规则、重要环节和基本程序。三是深入对几个关系的理论研究。在党内民主与一般民主、党内基层民主与人民民主、党内基层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关系上,澄清思想理论上的模糊认识。”郑科扬在分析党内民主发展趋势时,提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应当掌握和贯彻的指导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内民主理论为指导,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注重党内民主制度的细化与实效

党内民主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基本保障和实现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表明,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党的自身建设中“贯穿”各个方面建设的核心要求。这种“贯穿”性,也依然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要求。

许耀桐在接受《上海党史与党建》的记者刘思源专访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成效”体现在多个方面,但制度建设成效极为显著。在谈到今后党内民主发展的方向时,许耀桐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其中前“两个方面”都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问题。“一是在继续抓好党内民主制度建立的同时,要以制度的精细建设为重点”;“二是在继续制订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同时,要以制度的贯彻落实为重点”。郑科扬认为,应把加强制度建设与加强思想建设结合起来,以思想建设的成果来促进制度建设、保证制度执行的效果。“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把加强制度建设的进程,同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的进程统一起来,把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在增强党员党性锻炼、提高党员严格遵守制度自觉性的基础之上,把帮助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努力渗透到严格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性的实际行动之中来。”

(三)进一步创新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内基层民主也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环节。大力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要求“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不难看出,对“公推直选”等基层民主的制度创新的肯定,实质上也就肯定了非党员群众同样具有参与党内选举和推荐候选人的权利。这种“开放式”的党内基层民主发展方式,既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衔接与互动的有效形式,也为党内基层民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着力”一词的使用,无疑表明了党的基层建设的“力度”问题。新时期,“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两条主线”之一,而党的基层组织是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其民主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执政根基稳固的这一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党自身建设的另一条“主线”即“先进性建设”,最终也要体现在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和基层党员的先进性上。因此,党的建设的“两条主线”都与基层民主直接相关,“着力”党内基层民主也是必然的现实的选择。“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鲜明观点。党员的“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党员主体地位既是党员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前提,又是党员民主权利享有和行使的结果。因此,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要把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党员“主体地位”的核心内容来认识、来落实。

郑科扬认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扭住和兑现保障党员权力,而基层党组织则主要实现“直接民主”。“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在制度,制度建设的要害在落实,落实的有效在于抓准重点、带动其他。现在,要大力扭住和兑现保障党员权利条例这项基础工作,重点抓好进一步树立各级党代表大会的权威,健全和完善党委会工作制度和党内监督体系,逐步扩大并推进基层党组织的直接民主。”许耀桐认为,在继续展开党内民主全面建设的同时,要以发展基层党内民主为重点。“如果执政党的基层党内民主没有搞好,或者说假使执政党的基层党内民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人们就会怀疑执政党对发展民主的诚意和能力。显然,在基层党组织尽快发展和落实已经建立起来的党内民主制度,也就必然构成今后党内民主发展的重点。”江金权在《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进展与发展趋势》一文中,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其中第一条就是“更加重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四)进一步探索党内权力的合理配置与民主运行,突出监督合力、促进权力“阳光运行”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这一论述中,“基础”、“重点”和“入手”三个词所界定的对象,在整体上说明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规划;同时,这一论述虽然是在说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问题,由于“体制机制”在党的建设中是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则又有力地说明党的建设进入到了“体制机制”这一核心和关键的领域。在当前和今后,权力配置的科学合理和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就成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决定着党内民主生活的水平和党内民主建设的成效。因此,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党代会、全委会和常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的集体领导作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

江金权认为,未来党内民主建设会呈现出“五个”主要发展趋势:更加重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委会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显然,在江金权看来,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改革是“重点”,因为他所提出的“五个”趋势中,有“四个”是与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密切相关的。王长江认为,“任何一种能够有效巩固执政基础、维护执政地位的模式,背后总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东西作支撑,我们要善于识别各种不同的模式,研究其背后的执政规律。”这种执政规律,当然包括党内权力配置和权力制约,而党对权力的运用的基本目的就是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余金成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在改革的前期呈现出强化趋势、改革的中期呈现出净化运行趋势、在改革的后期呈现出职能转化的运行趋势。“民主实际上是传统国家权力向未来社会职能转化的基本形式,其实质是:把本来集中的权力予以分散,把政治决策与民意的表达一致起来。”

二、从党员主体地位角度增强党内民主发展趋势的认识

从党员主体地位的角度,增强党内民主发展趋势的预判,不仅是基于党内民主的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政党自身建设的规律使然。加强包括党内民主在内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如一的自觉选择,也是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的“重要法宝”。从党员主体地位的视角,与党员主体地位紧密关联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权力监督以及基层民主等,必将成为未来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使之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注重理论指导,进一步深化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研究

深化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研究,是推进以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党内民主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思想保证。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表明,依据世情国情党情,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推进党内民主理论中国化,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是党内民主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排除错误思想干扰、克服工作失误和偏差,实现党内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理论保障。对于党内民主建设中的党员主体地位问题的理论研究,首先应立足于其存在的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破解实践中的困惑和难题;其次,应着眼于民主政治的全局,深化党员主体地位自身及其紧密关联的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就是对于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问题。

1.加强党员主体地位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既要把党员主体地位作为一种重要原则和基本理念来对待,更要正视党内民主建设中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加强对这些“现问题”的理论研究,不仅为为题破解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力求提升至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层面,这样,党员主体地位问题就不单纯是局部的、阶段性的实践问题,而是作为一种与党的建设健康发展、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予以持久关注并具有规律性的重要问题。

首先,党员民主意识与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关系问题。民主意识是民主动力的意识基础,民主动力由民主意识转化而来,但民主意识并不必然转化为民主动力。现实中,党员民主意识既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向,也依然存在“淡漠”的一面。一般地说,党员的民主意识包括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监督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政治民主意识增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需要保护和引导的。由于党员之间事实上还存在着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差别,还存在着文化水平和民主认知能力等差别,这些“差别”所折射出“强势”与“弱势”的反差,不仅表现在民主的“话语权”上,还体现在民主的实际操作中。党员民主意识不强、民主意识向民主动力转化受阻等,不仅需要深化“原因”,而且需要在“党员主体”这个“根”上寻找理论说明。

同类推荐
  • 廉政箴言900句

    廉政箴言900句

    本书以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为核心进行精选并加以注译和赏析。全书共分15篇章:信念篇、立德篇、修身篇、清廉篇、义理篇、正家篇、交友篇、守法篇、权力篇、为民篇、务实篇、民主篇等。
  • 国际政治学新论

    国际政治学新论

    本书以简洁的语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际政治学的最基本范畴和最基本原理,分析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外交政策等的含义和特点,阐明了国际政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及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的条件和方式,探讨了国际政治体系及其基本格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最后论述了战争与和平、全球化与现代化等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本书适宜于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及研究生参考用书。
  • 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

    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

    本书回顾了自发现美洲大陆到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这三百多年来的世界大国海洋力量的兴衰;比较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等海洋霸主的更替,指出了经济力量、金融力量和海洋力量三者在大国崛起中缺一不可的关系,并指出我国未来走向海洋的发展战略,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海洋史画卷。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党建工作实务: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本书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类别、应对方法、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对我国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一核心框架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和阐述,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练,其中既有实战经验和教训的科学归纳与总结,也有经典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深入剖析与指导。
热门推荐
  • 混迹星海

    混迹星海

    飘渺式的修真旅途,新人新书,多多包涵
  • 一生只为王俊凯

    一生只为王俊凯

    她为他放弃了所有,只是想让他幸福,。。。。。。。
  • 沈姑娘来抱抱

    沈姑娘来抱抱

    女主和男主是娃娃亲。成亲的消息一传。正舞剑的她想了想,听说他家财万贯,嫁过去当个金山供着,往后买刀买剑也不愁没钱了,就答应了。正练字的他想了想,听说她花容月貌,娶回来当个花瓶养着,往后参加宴会也有了面子,就答应了。谁知道女主逃婚了,有人对她说了一句“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仗剑天涯。”,她就果断跑了,留下一套完美的嫁衣。男主知道了,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跑就跑了呗。”结果被他爹摔了笔,撕了纸,暴打一顿后,鼻青脸肿的出门找媳妇去了。路上却遇到了女配,顿时惊为天人,抱回家准备要成亲了。两家人哪会善罢甘休。女主因为情郎性命堪忧,被逼凤冠霞帔嫁进他家,男主迫于他爹淫威八抬大轿迎她回府。新婚之夜,男主女主终于见面,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无耻毒妇(小人)!”……这是一个鸡飞狗跳、鸡飞蛋打、鸡鸣狗盗(误)的脱线故事。当女主跟男配跑了,男主对女配一见钟情时,怎样才能成为一对人人称赞的模范夫妻?不,他们不是夫妻,他们只是一对逗比。男的英俊,女的貌美,一文一武,有财有势。一段错配,一场错缘。但相处久了,看着看着,将错就错也挺好的嘛。沈姑娘!给为夫抱一抱!滚!!
  • TFBOYS之青春笔记

    TFBOYS之青春笔记

    活力四射的三小只和三个活泼可爱的女孩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在小小年纪情愫初开的他们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好玩事迹呢,一起来看看吧!PS:钰是千纸鹤,可能会每一篇千文会长一点,不过没关系,钰的好闺蜜有时间会帮钰补上滴!所以各位小汤圆哈小螃蟹不用拿麻袋套我了!另外,钰每天更新时间不固定,各位四叶草不喜勿喷哈!
  • 暗黑首席魔女警

    暗黑首席魔女警

    高冷总裁狄靳臣,遇上刚上任的顽劣少女片警。她不怕死的挑衅他,成功夺取他的关注。难得小姑娘这么有意思,他自然要给她尝尝苦头。可是她吃着苦头,他怎么心疼了呢?
  • 黄天摇曳

    黄天摇曳

    第二卷《死亡连锁》正式开始连载!甲子盛宴刚刚开始汪熙凉等人却被困在了太平洋的孤岛上!挑战本格推理的黄天摇曳的最新一卷,今天正式开始动笔!
  • 异世穿行录

    异世穿行录

    穿越前白非是个平凡人,穿越后他依然只想做个平凡人,可毕竟上天不允,为了生存他必须得变得强大,变得不平凡,后来他有了朋友,有了爱人,有了对这异世的眷恋,于是他就想让这世界变得有一些不同。
  • 穿越之潇潇与清虞

    穿越之潇潇与清虞

    某片段:美人来给爷笑一个,在给爷唱个小曲;等爷高兴了,就把你娶回家做九姨太。美人怎么你不愿意做九姨太啊,还想做大的吗?这可不行哦,大房已经有人了,反正不是你潇潇公主。某只妖孽却只淡淡的说道:“清虞宝贝,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算算帐了。”夏清虞只觉得完蛋了。
  • 超神使命系统

    超神使命系统

    快递小哥获得超神使命系统,要在十年内占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O国。虽然任务很重,但是有很多任务帮衬,什么完不成,不,没有……
  • 旧年雪倾城

    旧年雪倾城

    袁曼和安然的再一次相遇是在五年后。再次遇到安然她更多的是惶恐,她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狼狈,于是便选择逃避,可是逃避带来的更多的是纠缠。再一次和小梨见面时她已经是安然的未婚妻了。爱人和好友同时背叛让她再一次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可是此时的身旁却没有了能安慰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