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700000036

第36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2)

其次,党员民主动力与民主权利保障的关系问题。党员的民主动力与民主权利的享有和保障,是正比例的关系。但是,现实中两者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如果对这种实践中的不理想状态,从理论上寻根的话,主要还是在于:党的系列民主主张依然存在于原则和理念的状态,换句话说,党的民主主张(政策与策略)阻滞于“此岸性向”彼岸性“的通达。我们不难发现,现实中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党员维护权利渠道狭窄、党内权利主体错位等现象,而这些不能不说是党员民主动力不强乃至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理论上加强对党员民主动力和权利保障的”寻根求源“是很重要的,而理论指导下的相应有效改进措施则更为紧要。

再次,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和机制运行问题。从理论上深化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和机制运行问题研究,可以有效克服”应急型“制度建设与”纠错型“运行机制等现象。”应急型“制度建设在现实中较多地存在,对于解决实践中局部的、时段性的诸如侵犯党员权益的现象是有效的,而且针对性鲜明,但问题是,”应急型“制度建设中的”短视“必然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动态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而削弱甚至泯灭其制度效力。制度运行中的”纠错型“现象,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无疑是有用的,但毕竟属于”后位式“的问题解决方式,如同”应急型“制度建设一样,由于疲于”纠错“而大大折扣其实际效力,而且这种”打三掌再给糖吃“的方式,无益于党员权利的保护和党员民主动力的激发和凝聚。因此,深化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和机制运行问题研究,力图从整体上、更高层次上以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来规范制度建设、健全制度运行机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

2.从政治民主层面深化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思考

“民主”一词,自其出现发展至今,有着不同层面的、不同角度的理解与界定。民主可以是一种思想理论、一种制度安排、一种实践运动,还可以是一种工作作风、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状态。从政治层面讲,政党党内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的党的党内民主对于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政党党内民主的层面来看待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创新问题,而且更要从国家民主的体系下来认识。具体一点说,从政治民主层面深化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创新,首先要从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共同性上来认识,还要从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差别性上来把握,最后要从民主的一般发展规律上来认识。

党员主体地位与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民主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具有很多相通、相同之处。把握两者的相通与相同之处,对于深化民主发展动力的认识、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促共进的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民主观上以党员和人民群众为民主主体、以党员和人民群众权利与利益的充分实现为民主的基本价值准则。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民主价值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民主主体与动力主体和利益主体的高度统一,实质上就是以共产党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源出”与“一体”的内在辩证关系为基础的,也是两者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原则、平等原则、选举原则、监督原则等,是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共同原则。对于政党,这些原则不是为了笼络人心、夺取选票、获得政权的手段或工具,而是政党内部始终如一的恒久性原则;对于国家,既不是平衡集团利益的一种工具,也不是利益集团为争权夺利而博弈的结果,而是人民民主政治的恒久性原则。

党员主体地位并不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简化套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田改伟撰文指出,尽管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相同的地方,但人民民主不是党内民主的简单扩展和放大,党内民主也不是人民民主的简单照搬照抄。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政权机构,其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具有政治功能的不同、党的组织体制与同级政权的组织体制在形式上不同、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在民主集中制方面的具体实施原则不同。党员主体地位,是党的生命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基本保证,是为了改善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人民主体地位,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追求人类解放的规律性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理论表现。虽然通过选举和授权而体现“主体地位”,但党的组织机构与政府机构毕竟有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的地位,而且同级党的组织与政府机构还存在着党的组织职能相同和政府机关职能的多样性的差别。从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来看,由于党员权利始于党员资格的获得,以党的章程与相关组织纪律保证民主集中制较为高效地运行;人民主权则被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和资格,现实地看,不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权利,而是为了保护公民权利才产生了宪法和法律。因此,不能把党员主体和人民主体作为相同或互换的概念来对待,更不能以这种模糊的、错误的理论“认知”去指导相应领域或环节的实践活动。

民主早已成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民主也并不仅仅作为政治领域的公认原则,在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诸多层面都有其深深的“烙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民主更会成为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普遍选择,也必将会以不断创新的民主内容与民主形式而获得深入发展。在我国不断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中,民主更加地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两个重要判断及其所蕴含的人民主体地位和党员主体地位,已经被人们普遍熟知、普遍认同。因此,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与发展层面的规律性要求,在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中会有着更加显著的或者说核心的价值地位。民主的局面,“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正是如此,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促进作用;也正是如此,“要以扩大的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就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发展思路。总之,党内民主的发展要以党员为主体、以保证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不断发展的党内民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动力和重要切入点,实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的持久、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制度保障,相比较思想教育、纪律规范等,其力度更为显著、其持续性更为鲜明,因此,制度保障被视为党内民主的根本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的尊重与实现,同样需要制度保障。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党员主体意识的基础,而且是其主体性动力的重要依托。以制度建设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更为关键的则在于,制度建设与权利保障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要不断创新制度的建设方式,要以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以制度运行中的合力,来保障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推动党内民主稳定、健康发展。在当前以及今后,着眼于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与落实,制度建设方面主要着力于三个方面:增强制度的保障力,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体系化;兼顾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进一步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注重制度的建设方式创新,进一步强化制度的合法性与实际效力。

1.增强制度的保障力,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体系化

制度是民主的运行保障和实现形式,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同样需要制度保障。从党员主体地位的现状来看,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还是制度建设的整体性与实践性问题,这是制度保障力的决定性要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科学化”重要命题。王长江提出了一个判断“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活动的制度化”,他把党的活动制度化视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显然是有道理的。

谈制度保障力,首先就有一个制度化建设问题。制度的保障力来自于“制度化”,这里的“制度化”,就不仅仅是“要求”、“规定”与“条例”的形式存在,亦或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制度化”,也就是制度要素间的有机连接与协调互动,这样其保障力才能真实地显现出来。“所以可以说,有机连接,是制度的灵魂。没有连接的制度是死的制度,是没有灵魂的制度,是不能运行的制度。”从动态的制度间的“有机连接”来理解制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价值。现实中,与党员主体地位不相称的现象绝不少见,而侵犯党员权利的现象给人感官刺激最为强烈。很显然,这不是缺乏制度保障的问题,党员权利保障的制度从党章到《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制度间的“有机连接”不够。制度,如果从单体形式存在,其本身可能是较为完善的,但从制度间的衔接看,却又会存在很多的“断口”。这些“断口”的存在,既说明以“规定”、“要求”以及“条例”形式的制度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又会因为彼此之间的“交叉”或“矛盾”,大大制约了或者抵消了制度保障力。

制度保障力,还要求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除了制度间的“有机衔接”以外,还要从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来看待制度的保障力。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以落实和保障党员“四权”为重点,大力推进党内“四项”民主制度建设。具体一点说,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选举权、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保障党员知情权、完善党员意见表达制度保障党员参与权,以及创新党内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监督权。当然,党内选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意见表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党员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是,这仍然属于单向的、局部的看待制度效力的方式。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党的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身并不是孤立的所谓的“焦点”,它涉及到党内民主发展的理念、原则、动力等问题,并不能通过一项或几项制度就可以有效解决,必须坚持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以体系化制度的合力来落实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2.兼顾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进一步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

与制度建设体系化相适应,还有一个党内民主的实体性与程序性制度的兼顾与协调问题。从党员主体地位现状看,程序性制度建设则应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制度和程序(亦即制度的运行方式)是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保证。实体性民主制度,重在对党内民主发展的目标确立和价值引导,如党员基本权利保障制度、党组织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程序性民主制度,重在对民主过程的规范和促进,多以细则、条例、规定等形式体现,是实现实体性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也是党内民主真实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保证。然而,程序性民主制度在党内民主实践中最为缺失,是党内民主特别是基层民主发展中随意性增加、领导意志凸显、持续性缺乏等现象的制度性原因。

从逻辑关系上看,党内实体民主为程序民主的设计提供制度框架(或称之为制度依托),而程序民主则为实体民主的实现提供程序保证。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实体民主为程序民主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依托,而程序民主保障了实体民主的制度效力。从党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注重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整体上也走出了一条依靠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党的制度体系化建设中,也还存在程序性民主制度明显不足的现象。与党内民主的实体性制度相比较,程序性制度其基本价值就在于对制度执行者“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控制和有效规范,以减少或避免制度执行中的随意性以及外来力量的干扰。

许耀桐在谈到今后党内民主发展的方向时,提出了一个判断:“在继续抓好党内民主制度建立的同时,要以制度的精细建设为重点。”这里的“精细化”是什么,“精细化”与“适用化”相联系,都是程序性民主制度的根本要求。制度作为对特定问题或现象的规范,其生命力在于“特定问题”的有效解决。现实中,制度沦为“嘴上制度”、“纸上制度”或“墙上制度”,排除制度执行者因素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制度本身的程序化不够、操作性不强,给制度执行者“变相执行”或“不执行”,留下了“操作空间”。因此,基于民主制度的“实践反馈”来看,在发展党内民主中、在党员主体地位落实中,在兼顾党内民主实体性与程序性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程序性民主制度建设。

3.注重制度的建设方式创新,进一步强化制度的合法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对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是新的环境与条件下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要求。创新,当然包括制度创新;而在党的建设领域,制度创新也必然包括制度建设方式的创新。在制度建设方面,执政党与革命党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制度建设方式的合法性问题。党的组织代表党员制定和颁布党内制度,其制度形成的合法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通过革新党内制度的建设方式,以增强其合法性,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需要的。

同类推荐
  • 党政领导人才考核与评价研究

    党政领导人才考核与评价研究

    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历史上吏治腐败,用人失察,官员昏聩,碌碌无为,导致民生涂炭、社稷倾覆的不乏其例,殷鉴未远。当今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执政党,党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的用人导向,不仅影响民意,而且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 党建工作新探索

    党建工作新探索

    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建立良好的校风,党风是校风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党风是良好校风形成的前提,只有通过抓党风建设,才能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逐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的重要途径。
  • 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

    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

    城市史的研究既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又有深刻的现实需要,同时,城市史的研究既要深度与广度的提升,也需要理论与视角的创新,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冲动与思考,完成了本书的创作。本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城市化与都市管理;二、社会群体与社会阶层;三、旅沪群体与移民社会;四、企业发展与经济生活;五、社会生活与文化记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6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办好党校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遵守政治纪律、改革创新与继承党校优良传统、改革创新与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形成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环境氛围,以此为动力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热门推荐
  • 寻忆又迷离

    寻忆又迷离

    某天醒来,她突然想不起来曾经的种种,为了生活的奋斗让她筋疲力尽,却又遇到了一个纠缠不休的男子……
  • 一笑倾城:魔妃太撩人

    一笑倾城:魔妃太撩人

    她是魔界遗女,他是人界三皇子。在她落难之时将身受重伤的他救起,一见钟情。半年后再次相遇,初遇时落魄的他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三皇子。经历重重挫折,终于在一起。“秋芷,嫁给我可好?”他拥着怀中美若天仙的他,目光宠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她妩媚娇羞地依偎在他怀里,一笑倾城。数年之后,待她知道自己的身世,父母死于非命,她执意前往魔界复仇,盗取神器,弑魔帝,占王位。复回人界寻他,可王朝覆灭,他战死沙场。悲痛万千的她回到初遇他的地方,在此修炼。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不料他突然出现在她的视线里,轻声唤她落儿。原来他是天界上仙,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历经人世三生,方可重新位列仙班。这一世,她定要好好珍惜这段情缘
  • 仙侠奇缘之天门仙引

    仙侠奇缘之天门仙引

    仙引上古野史载,有‘无名氏’作《天门仙引》奇文;然天地难预测,世事不可料;天门小‘引’诗序在,‘引’后奇文佚无踪;有后人于无意间偶读《天门仙引》诗序,觉引文诗句颇多玄奇神妙,忽而灵光闪过,欲续作《天门仙引》奇文以传世。故此人自号曰‘天门木木’迹于名山大川中,踪于星宇诸天外;结交天下英豪士,偕与世间俊杰游;阅山海经文,览诗书礼易;学百家经典,习诗词歌赋;听传记奇传,诵齐谐奇书;观应谐之录,读般若古经。‘天门木木’以丹青神来之笔,天马行空之妙想奇思,引经据典,文思泉涌而出,开始创作《天门仙引》谐录奇文……。如此,由上古《天门仙引》诗序引出一个浩大玄奇神妙无双的缥缈传奇世界……。
  • 师父伪高冷:拐个徒弟暖被窝

    师父伪高冷:拐个徒弟暖被窝

    【全文免费】穿越之后,云木雪感觉自己的人生都快进了几番。宫斗?整个国都直接一夜覆灭了!学院内比?不存在的。一场大火顷刻焚毁所有!云木雪:“……”唯独某只妖孽待在她身边时会让她觉得……度日如年!然而,她还被玩了一场师徒与被师徒的游戏,并且,这个徒弟还天天嚷着要双修!一日,云木雪推开房门,看见某只正风骚地躺在她的床上。某人笑的无辜:“师父,徒儿来给您暖被窝了~”云木雪:“……”求不来!某人:拒绝无效。v)作者不定期失踪。催更群:521403129
  • 给真爱一个空间

    给真爱一个空间

    "我试着接近你,我试着呼唤你,当我走向你,原来你也正朝着我走来。后来我知道了,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需要给真爱一个空间!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校园护身高手

    校园护身高手

    叶锋,一个充满正义感的杀手之王,厌倦了刀尖舔血的杀手生涯,归隐都市,寻求身世之迷……
  • 百万大奖

    百万大奖

    我那天捡了张彩票,中了大奖,可彩票竟然是别的世界的东西?这下可坑了爹了,为了完成任务,我只有不停花钱败家。可这只是还是类似于二次元的东东,为了早一天挣够一万积分,我倒要看看玫瑰口中所说的完美世界—柳下惠语录
  • 早安:恋味甜点学院

    早安:恋味甜点学院

    芙尔利一所蛋糕学园,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便是在芙尓利里学习甜点。因为当一位甜点师,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芙尓利的学费太贵,只有那些有钱人才入得了学,无奈自己上不起。直到芙尓利有了新政策,可以以特招生的名额进入学院。这时,她看见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抹阳光。她刻苦着,终于以特招生的身份进入了特招生,她相识了芙尓利的三位讲师,及一位同自己一样,理想目标是成为蛋糕师的皋月。她与他们有着说不清的感情,这也许是爱~但是芙尓利的校规是学员不允许恋爱,但是他们……又该如何呢?此文乃是由动漫改编的,不喜勿喷……
  • 下一场初恋

    下一场初恋

    网络三流小说家与工地建筑泥水匠的爱情故事
  • 年少无知梦一场

    年少无知梦一场

    偶像天团TFBOYS,和国际级的MGIRL,六人的命运被一次看似不经意的游学而紧紧地扭结在了一起。【我与他,是两条平行线,本来不该相交,却偏偏相交。——欧阳留】【演员天生就爱演,演的自己的真心也坠落在茫茫大海。——南宫留】【如果刺猬拔掉了身上的刺,那他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陈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