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60400000028

第28章 南曾北僧

僧格林沁府邸突然热闹起来,罢官后那些因各种原因不来走动的朋友陆续来了,那些好久没听见的奉承话又能听到了。僧格林沁不用猜就知道马上要复职了,他很讨厌这些人,势利贪婪。陈国瑞曾跟他讲,这是汉人的弊病。他不这样认为,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满蒙人,要说弊病,也应该是大清朝的弊病。不过他也知道,这时一种世故,如果和这些人较真,嫌弃他们,那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满朝都难找到朋友或门生。

陈国瑞匆匆赶回,僧格林沁停职,可原有部队还在,五虎大将还在,当然也少不了他这个军师。他是一个有心人,从来就对僧格林沁官复原职没有失望过。僧格林沁不在位,他却一直没有松懈,一直在外了解安微山东河南这一带的消息。从已经了解到消息看,情况很不好。洋人进北京这段期间,捻军及其他刁民乘机活动,两淮这一边,八万捻匪越境,肆虐山东,围困济宁,强占曲阜。河南这一边,捻匪起义,白莲教造反风起云涌,受四周影响,苏北刁民也有所愚动。朝廷无兵可派,地方无能为力,形势比较混乱。面对匪徒猖獗,朝廷十分担心。南蛮长毛,与曾国藩纠缠在江南江淮一带,暂时还抽不出兵力。朝廷最害怕的是捻匪渡过黄河,趁势北上,直接威胁天津北京。如果这样,整个战局平衡将被打破,大清将两面作战,后果十分严重。为此,朝廷欲命僧格林沁、瑞麟带兵前去剿灭。先剿河南之匪、然后山东、再苏北,最后淮北。

话没说完,圣旨已到,赏还僧格林沁郡王爵位,特命为钦差大臣。率领一万清兵,其中马队三千,步兵二千,绿营兵五千余,直奔山东济宁,指挥攻捻。

僧格林沁亲自接待来宣读圣旨的大监,交谈得知咸丰帝仍圣体虚弱,懒理政务。很多奏折竟由那拉氏代笔批阅,赏还僧格林沁郡王爵位也是那拉氏批示,咸丰帝认可。僧格林沁觉得这样也不错,他最恼火军机处那班腐朽,开战就想议和,现在竟然想迁都到西安,说是远离洋人,其实是想保全自己,亏他们想的出。

山东和河南的捻军情况,陈国瑞已派人进行侦查。

山东这边,八万捻匪下山东,驻扎二十天,扫荡了二十六个州县,攻克曲阜后,竟然冲进洙泗书院,将院内供奉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及其门徒牌位付之一炬,砸毁孔庙祭器,扫荡了祀孔‘圣地’,山东地方竟毫无还手之力。

河南方向,爆发了一次声势较大的捻军起义,领头的叫陈大喜,此人老家在汝阳,原来是汝阳官办团练中的一名下级军官,由于这个人很讲义气,因此聚集了一班狐朋狗友,他在加固了自己的圩寨的基础上,带人开始抢掠附近的集市。一年后,汝阳与附近三个县的几百个圩寨已经效忠于他。

陈大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拥有数千名骑兵,所以经得起官兵的一切攻击。他自由地在各州府之间流窜,并接受淮北捻军援助。

白莲教又死灰复燃,新的白莲教教派在归德以东约十五英里的一座叫金楼寨的圩寨中爆发。为首的名叫郜永清,他扬言他能帮助信徒脱灾免祸,因为他代表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在他的信徒中,大部分是河南的捻匪,支持他的是安徽的捻军首领刘玉渊。郜永清准备围攻归德,由于部署不力,地方官军反而攻破了他的坚固根据地金楼寨,自己也战死。他死后,白莲教由其弟媳郜姚氏和白衣圣姑继承下来,仍按照白莲教的传统方式继续叛乱。特别是白衣圣姑,据说是从阜阳那边转过来的,率一众教女,依赖洋枪装备,攻无不克。后来金楼寨又被白莲教收复,叛乱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大清不幸,什么三教九流都来凑热闹。”僧格林沁不屑的摇了摇头,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天军在他手里尚且不堪一击,“都是一伙乌合之众。”

“王爷可不要轻敌,山东和河南这些本地捻匪战斗力估计不会太强,”陈国瑞办事精细,决不轻敌,“从皖北过来的捻匪,可都是身经百战,要特别小心。”

僧格林沁看了看陈国瑞,懒得回答他。不过他对这个军师的谨慎还是持赞成态度,他从心底里藐视这些捻匪,也不愿同陈国瑞争论。

可朝廷不这么想,僧格林沁是满清最后一支武装力量,此外都是汉人部队了。咸丰帝把僧格林沁马队派到山东,却不愿他轻于一试,致误全局。圣旨下来,说的很严厉。只要他在济宁坐镇,至于进攻,派其他部队去就是了。

僧格林沁可不管这一些,他要试一试捻军的斤两。不过,陈国瑞讲的那些本地的‘陈大喜、白莲教’等杂牌军,他不屑一顾,他就要找淮北捻军作战。

果然,没有多久机会就来了。

黑旗大旗主刘玉渊,外号‘刘狗’,与刘永敬齐名,号称‘一狼一狗’。早年都是张乐行的贴心兄弟,打仗以凶猛著名。这次来山东之前,也听说僧王来了,不敢掉以轻心,又邀了任化邦、李成、刘永和等人。任化邦与别人想法不一样,他对抢夺粮食财物不很感兴趣,倒是想把自己那支已通过不少训练的骑兵实践一下,这次听僧格林沁的蒙古骑队也来了,更跃跃欲试。

已经是十二月了,又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那雪花飞舞起来像春天的柳絮,忽上忽下,不一会儿,山川平原均就成了银色的世界。那一小片一小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大地一片洁白。

刘玉渊这次共邀集黑蓝白三旗近二万人,对外号称四万,其中有骑兵八千多人。浩浩荡荡,连克鱼台、金乡等地,严格讲也不能叫连克,守城官兵见捻军势大,早就跑光了,基本上没打仗。捻军来势汹汹,大有进攻济宁之势。

僧格林沁那里受的了这样的气,早就忘了圣旨所说‘不准轻于一试’,立刻率清军马步兵一万余人,在巨野迎敌。僧格林沁把部队分为两路,每路约五千人,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从东门进攻。另一路有副帅瑞麟率领,从西南进攻。陈国瑞在巨野守卫,随时策应两路部队。

战斗在距离巨野东南三十公里的羊山集进行。捻军也分为两路,一路由刘玉渊、刘永和率领,是这次捻军主力,约有一万二千人,迎击僧格林沁。另一路由任化邦、李成率领,迎击瑞麟。

僧格林沁最喜欢这种战斗,没有火器,全靠人力搏杀。本来清军的火器比捻军要多,可僧格林沁根本就不想占这便宜。

僧格林沁不断策动马兵与步兵向捻军进攻,依然是老战术,步兵正面迎敌,骑兵两翼包抄。刘玉渊和刘永和与清军作战多年,还真很少碰到这么肯拼命的部队。还好刘永和手下几千人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在正阳关不知打了多少仗,一投入战斗,双方就开始僵持,只听见喊杀声震天,死伤不断增加,却没有任何一方示弱。僧格林沁马队,在捻军两翼不断骚扰攻击,捻军队形很受影响,几乎支持不住,还好捻军人比清军多,刘玉渊调出一部分部队护住两翼,专门对付蒙古马队后,双方打得难分难解。

战斗的另一路情况就不同了,瑞麟是个秀才出身,不得已挤进武官行列。在天津任官时,主持修筑大沽炮台,很有成效。后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胜保负伤后,瑞麟在安定门迎战,结果由于后退没守住阵地,被朝廷革职。这次随僧格林沁复出,一起派到山东来剿捻,比起僧格林沁,他的实战经验就差多了,僧格林沁也知道这一点,专门派了一品顶戴副统领格绷额、清将忠伦等几个实战经验丰富的将军辅佐。

任化邦这一边,骑兵大部分是以矿场天军囚犯为基础,这些天军囚犯很多都是北伐军,在与僧格林沁清军战斗中被俘,被送到矿场后,在矿场戴脚镣受鞭刑,干的是力气活,吃的是猪狗食,受尽折磨。如今见到蒙古骑兵,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竟然不顾训练要旨,一上来便奋力搏杀,毫无章法可言。如果是僧格林沁亲自带队,肯定也是催兵向前,两军搏杀,斗狠斗勇。

可瑞麟那见过这种阵势,一见捻军发疯般向他围来,神志一慌,连忙就跑,几个持卫连忙上前护住。清军一见主将逃跑,军心大乱,也跟着溃退。瑞麟拚死冲出重围,夺路逃命,半路上马失前蹄,又摔伤右肘。自我感觉巨野也守不住,竟然狂奔百余公里,到达下一城汶上方敢停歇。

这一路清军失败,马上影响到另一路。刘玉渊和刘永和一听说西南面大胜,信心大振,任化邦也回师向东路包抄过来。僧格林沁眼见大势已去,怕被包围,只好率残部在陈国瑞接应下,放弃巨鹿,退到济宁。

这一仗清军伤亡惨重,一品顶戴副统领格绷额、清将忠伦奋勇向前,想止住溃败,不想捻军太猛,清军又无心再战,被捻军围住,双双被击毙。

“这样的狗官也派到前线来,”僧格林沁简直气晕了,“西南面只要守住就行了,本王这面贼军已经支持不住了,想不到西南面如此不堪一击,一场胜利付之东流,真可惜。”

“瑞麟是文官出身,也没有面对面与贼军交锋过,”陈国瑞解释说,“一见对方蜂拥而来,就吓慌了手脚。”

“那格绷额呢,忠伦呢?他们总不是文官,”僧格林沁依然怒气不减,命令陈国瑞,“给本王启奏,将瑞麟革职调回北京。”

僧格林沁闷坐在济宁府。他有一个习惯,打胜仗时,喜欢找个娘们发泄发泄,也纵容部下放松。仗没打赢,他会翻来覆去回想。

僧格林沁刚率部南下山东时,袁甲三曾向他指出:“河南清兵号称一万余,但多系新兵,不堪大用。宿州、徐州之兵还没有一万,最近又由于军饷缺乏,大加裁汰,所存就更少了。山东的兵多些,又不能越境会剿,而捻贼经常聚众到处窜突,如人无人之境。”

袁甲三向僧王建议:“以山东兵为中路,由曹县、单县直趋虞城、夏邑,以河南兵为右翼,以徐州、宿州兵为左翼,声势联络,互相策应。步步为营,与民寨相犄角,逐渐而进,不求速效。”

僧格林沁知道在目前兵力对比捻匪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不失为稳妥的办法。何况朝廷并不是要他立即肃清捻匪,而是阻止捻匪活动,不让他们扩展到山东河南,更不能让他们渡过黄河,威胁京畿。僧格林沁当时没有采纳袁的建议,他不愿意剿捻时间拖得太长,这有失他僧格林沁的威望,也不是他的作战风格,他准备就用自己的马步军在山东境内作战。

“王爷,围困济宁的捻匪已经撤走了。”陈国瑞走了进来,“看他们样子,并没有准备持久攻城,城上枪声一响,他们就鸟兽散了。”“这******打什么仗,剿捻第一仗,想不到就败在瑞麟这个小子手里。”僧格林沁有些愤怒,“你说朝廷会怎么看?”

“口谕已经来了,责怪你不遵朝嘱,竟然亲率马队应战。不过还是带来一批物资,犒劳前线将士。”陈国瑞说,“另派了镶蓝旗蒙古都统西凌阿、工部右侍郎国瑞帮办军务,原副都统伊兴额和徐州镇总兵滕家胜的步骑三千人交你调遣,陕西巡抚谭廷襄补授山东巡抚,令其带领步骑兵一千五百名增援山东。”

“朝廷这是明贬暗褒,肯定朝廷上下又有不少非议,”僧格林沁笑着说,“看来,我这里不剿出点成绩,恐怕会被那些大臣耻笑。”

“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在河南的考城至山东鱼台的南阳湖长这一地段,大约有四百七十余里,挖壕筑垒,由曹县、单县、菏泽、成武四县民团分段扼守,郓城、巨野、济宁、金乡、嘉祥、鱼台六县民团闻警协守。一有消息,我们再杀出,这样或遏阻捻军北上。”

“只好先这样办,这种仗打的窝囊,老是对方来了我们才去迎敌,老子就喜欢主动进攻。”僧格林沁嘟囔的说,“皖北那边战事如何?”

陈国瑞回答说:“苗沛霖与大清朝唱对台戏,袁甲三奈何不了,军机处又派胜保过来了。”

“苗沛霖这狗贼,总有一天老子要灭了你,”僧格林沁愤愤地说,“这都是胜保栽下的祸苗,胜保喜欢搞些招抚的小名堂,最终会栽在这里面。”

颍州攻防战处于胶着状态,已经几个月了。

安徽巡抚贾臻心急如焚,求救信不断发往朝廷。贾臻的态度很清楚,就是极力主张征讨苗沛霖,袁甲三也是这样主张。朝廷决定调曾国藩到淮北援助,曾国藩也认为苗沛霖‘劣迹昭彰,断无再抚之理。’也主张征讨苗,只是目前正攻打庐州,无法腾出手来。

朝廷刚刚与洋人谈妥,局面尚不十分稳定。权衡利弊,决定剿抚兼用。先派胜保率军南下援救颍州,并招抚苗沛霖。同时任命湘军大将李续宜为安徽巡抚,带兵北上,救颍州、遏制苗沛霖。又命令李昭寿与袁甲三急速西上,四路大军从四个方向向颍州推进,云集皖北,气势磅礴。

苗沛霖痛心疾首,这次绝对是个大误判,想不到朝廷这么快就恢复了元气。看来进攻颍州是无望了,下一步怎么办?还好自己没做的太绝,留了后路,还好大后台胜保这次也来了,来了就有办法。

苗沛霖秘密会见了胜保,却被胜保骂的狗血淋头。苗沛霖这是已经是一方霸主,威风八面。可此时被胜保骂,也只好唯唯诺诺。

“你知道你浪费了一个多好的机会,”胜保是指要他率兵勤王那件事,“曾国潘没有来,李鸿章没有来,所有汉臣都没来,你知道这意味什么?如果你来了,你也知道会给你带来什么前景。”

“我也是昏头了,要知道曾国潘、李鸿章都不去,我肯定会去。”苗沛霖确实有些后悔,“真是鬼迷心窍。”

“这还不是关键,你看你后面闹的,”胜保摇了摇头,“又是攻寿州,又是攻颍州,还提出称王闹独立。朝廷是一片哗然,看最后你怎么收场。”

“我也有一本难念的经,”苗沛霖有些愁眉苦脸,“攻寿州、攻颍州都不是我的本意,闹独立也是一时冲动,我想托你到朝廷及我解释解释。”

“那你现在想怎样?”胜保说。“这一次你不仅坑了我,连我的招抚政策都让你给抹黑了。”

“恩公来了,我还能怎样?”苗沛霖说,“我本来就是朝廷的人,虽然朝廷已免去我的官职,可我依然还是大清的人,恩公你也来了,明天我就命令部队“剃发”以明归清之心。”

胜保松了一口气,他等的就是这句话,如果苗沛霖一意孤行,他还不一定会怎样,可自己的仕途就到头了。他露出笑容,“这还差不多,你赶紧写一封信,说得情真意切,表明没有反抗朝廷之心,攻打寿州、颍州皆是气愤之作。我再上个奏折,替你开脱一下,不过你还要做点样子出来,令朝廷信服。”

“没问题,我这就办。感谢恩公指点,”苗沛霖大喜,又悄悄对胜保说,“另外,我这里还有太平天国天王赏赐的江南绝色美女二名,说是非常仰慕大帅,晚上我叫人把她们送过来。”

苗沛霖不动声色,暗中调部队向颍上集结,准备从背后给天捻联军致命一击。他要做些成绩让朝廷看,光写信剃发谁会相信。

张乐行久经沙场,知胜保已经到淮北,又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光见苗沛霖增加兵力,却不见苗家军攻城。张乐行找到天军将领马融和,提醒他注意。马融和根本不认可,反说他疑神疑鬼,很容易破坏联合。

张乐行长期与苗沛霖交战,深知他的为人反复。这次又见胜保回来,疑心益重。他见马融和不睬,马上派出传令兵,急召張宗禹、任化邦、刘玉渊来颍上接应。

果不其然,苗沛霖终于二次叛捻降清,会同胜保的部队,与贾臻的守军里外夹击,袭击天军和捻军。张乐行有准备,损失较小,迅速退到颍上坚守。可天军马融和悴不及防,损失惨重,马融和率残部到西北去找陈得才部队。清军解了颍州之围,反过来把张乐行包围在颍上城。

任化邦接到张盟主指令,二话没说,立即带领四千骑兵,马不停蹄赶往颍上。他了解张盟主,不到十分危急不会派人送信,尤其他这样的晚辈。同时任化邦也派人送信到李成,要他带兵过来策应。

胜保、贾臻加上苗沛霖,这次兵力是空前强大。几人都是沙场老将,岂有不知阻挡援敌之理。河南張宗禹、陈大喜兵力最强,又是张乐行嫡系,由胜保手下张得胜率八千精兵阻击。淮北这个方向,主要有刘玉渊,战斗力不强,由苗沛霖派兵阻击。贾臻由于长期守城,元气大伤,就留在颍州策应。

張宗禹、陈大喜接到张乐行急召令时,正在河南攻打光山,此时部队已经发展到一万五千多人。張宗禹心忧盟主,立刻分兵一半,日夜兼程赶往上颖,陈大喜则继续攻城。

河南固始是援救上颖的必经之路,清军已在城中布置重兵,全力阻止捻军北上。总兵张得胜在淮河南北征战多年,与捻军交战有丰富经验。这次以逸待劳,占尽天时地利。張宗禹无心持久战,只想早日赶到颍州,却不料清军死缠烂打,就是不让你过去。張宗禹无计可施,战斗也陷入牛皮拉锯。

倒是任化邦这一路,一路上攻城拔寨。一直到距离上颖三十里时,才遇到强军阻击。

苗沛霖又悄悄为自己留了条后路,他不愿张乐行及捻军过早被消灭,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懂。这次降清反捻,确实是迫于无奈,也不知清廷信不信。原以为洋人攻进京城,皇室四处逃窜,正好是崛起时机。不想事情解决的这么快,那洋鬼子得到赔偿后,反过来帮助清廷,清廷力量没被削弱反倒得到加强。早知如此,就应听胜保的话,北上勤王,说不定现在已经是安微巡抚之类官员了。

即使现在,以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占地称王。可要单独对付清廷或天军,似乎又有些困难。如果天军和捻军一倒,说不定清廷下一个剿灭对象就是自己。只有清廷与天军捻军两派力量在斗争,自己才能不断成长壮大。只有这样,清廷才会利用自己。而自己要等待的是清廷与天军两败俱伤的时候。现在是既要做给清廷看,又要留张乐行捻军一条生路。

苗沛霖听说捻军北路援军到达,立刻加强对上颖城攻击。东、南、西门攻击甚猛,唯北门攻势较弱。张乐行一见,知上颖无法再守,带领众将拼死往北门突围。这边任化邦已知张盟主冲出,逐命令部队不顾一切攻击前进,内外夹攻,苗家军无法阻挡,只好任其会合。

任化邦见张盟主无恙,心中大喜。连忙后军改为前军,护送张乐行回雉河集。路上又遇前来接应的李成和刘玉渊,尤其是刘玉渊,还邀了不少淮北各旗捻军,足足有二三万人。一行人护着张盟主,回到久别的雉河集。只刘天福他们,为六安之事,不愿再面见盟主。

杜金蝉见张乐行回来,乐得不知如何是好,夫妻俩大声问候,也不管旁边是否有人。任化邦等一见,连忙退出,被韩老万拉住,一班兄弟自行喝酒去了。

初始张乐行很伤感,出兵淮南与天军联合作战近五年。一大批捻军头领龚得树、孙葵心、刘永敬等相继战死,当年一起进淮南的子弟兵也所剩无几。回到雉河集,都不知如何向乡亲们解说。此时看见淮北捻军人多势众、兵强马壮,不觉精神振奋,雄心又起。

张乐行被围而又逃走,让清廷大为恼火,指责苗沛霖剿灭不力,袁甲三甚至猜其暗中通敌,但毕竟只是猜测。胜保又极力保苗,加上颍州围已解,又占得上颖,将功折罪,朝廷也没办法。

被困颍州一解围,袁甲三和胜保又争执起来,朝廷早就预料到会这样。立刻起用湘军,早些时候,朝廷已任命湘军大将李续宜为安徽巡抚,带兵北上。主要是为了救颍州、遏制苗沛霖。现在朝廷又下圣旨,增授李续宜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全省军务,以图缓和袁甲三和胜保矛盾。

胜保最不喜欢湘军,又见李续宜与袁甲三交往过密。逐倚仗苗沛霖的实力牵制李续宜。苗沛霖有胜保暗中支持,他不敢和清廷作对,却不怕与安微驻军闹翻。为了把湘军挤出淮北,他悄悄地用了一些手段。

首先,唆使部将王金魁对驻扎颍州的湘军寻衅,杀死湘军兵勇九人;接着又嗾使李万春团练杀死湘军三人,掳去七人。李续宜派人问罪,苗沛霖只说可能是两军部下因琐事争执所致,马上派人调查,一定严肃处理。可李续宜等了许久,却见苗军不动声色,知道苗沛霖耍手腕,只好请示曾国藩。

曾国藩当时手握重兵,极盛一时,但有些担心僧格林沁。反问李续宜苗沛霖该如何处置?李续宜知道曾国藩有难处,答曰:“先让他演戏,待大家看清其叛逆之实时,人人得而诛之。”曾国藩大悦,因朝廷已下令,南蛮长毛归曾国藩剿灭,剿灭捻军则由僧格林沁全权指挥。曾国藩知道僧格林沁一贯看不起湘军,担心湘军与苗沛霖正面冲突会引起他与僧格林沁的不合,便主动奏请撤出寿州等淮北防区。

朝廷准奏,但益发对苗沛霖不满,准备将来由僧格林沁来处理。

张乐行回到雉河集,淮北各旗捻军均来探望。张乐行粗粗的算了一下,捻军总数竟然接近二十万。任化邦从矿场带来许多粮食、物资和武器,张乐行把各旗捻军驻防稍微调整了一下,雉河集这一带,算是基本上安定下来。

这时在清廷最高层,却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咸丰帝驾崩了。

咸丰帝遗嘱六岁儿子继位,谁来协助小皇帝主政就成了一件大事。本来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只要已故皇上设立顾命大臣,由顾命大臣辅佐小皇上掌权就是了,这在大清也有先例。可这一次涉及到恭亲王和和当政大臣的矛盾,问题就复杂了。

这还要从咸丰帝的皇阿玛道光皇帝说起。

当年,道光皇帝已经病入膏盲,却始终决定不下谁来继承皇位。道光皇帝有九个儿子,其中皇太子、皇二子、皇三子都英年早折,皇五子则早年过继给道光弟弟惇恪亲王,皇七、八、九子年龄尚幼。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是合适人选,论文才武略,皇六子远在皇四子之上,但皇四子平时孝顺至诚,按出生顺序也在皇六子前,道光皇帝思来想去,觉得两人都可胜任,但皇位只有一个,一直到死他也没有口头指定。

道光皇帝驾崩后,众大臣遵照他的遗愿,在他死后从‘正大光明殿’的匾额后取下遗诏匣子时,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匣内竟然有两份遗诏。一份是“立皇四子奕詝为太子”;一份是“封皇六子奕訢为恭亲王”。一匣两诏,这是大清是从未有过的事。

皇四子明白,先皇的意思是告诉他,皇六子也是太子的选择之一,你要对他礼让三分。皇六子自然也明白,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是先皇给的,叫他尽心尽力辅佐四哥,恢复大清盛世。

实际上,道光皇帝驾崩时,大清江山已经风雨飘摇,连年灾情不断,各地土匪为泛;洋人炮轰国门,国库日益空虚。民间有诗曰:

但见富人百无忧,

谁怜贫者为饥出?

贫人一日为饥驱,

富人岂得安其室?

诗的意思很明显,这么多穷人都没饭吃,都在为吃饱寻找出路,你富人还能安静生活?果不其然,在四阿哥即位不久,筹划多年的广西农民在金田举起义旗,建号‘太平天国’,一时间广西闹得沸沸腾腾。

皇四子继位,年号咸丰。即位登基后,十九岁咸丰雄心勃勃,想把摇摇欲坠的大清江山重新稳固。眼见得内忧外患,他没有怨天尤人,后来太平天国起义,他也没有忧心忡忡,血气方刚的他,觉得自己是临危受命,这些困难反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要拿出智慧和胆识,力挽狂澜,大刀阔斧地整顿朝政,让大清再一次步入乾隆盛世,让满朝大臣看看,皇阿玛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的。

道光皇帝最后几年,对政局控制已经是力不从心,后来索性贪图清净,对贪官污吏放任不管,只听好话不听噩耗。久而久之,几乎所有大臣都学会掩饰真相,报喜不报忧,道光皇帝何尝不知,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追究。一时间朝廷上下没有真话可听。

咸丰帝即位后,这种风气依然盛行。咸丰一看不行,大清朝的振兴,需要百官的献计献策,光听喜讯不听真话那行。逐下旨,决定‘广开言路,革除弊端’。圣旨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有能力、有思想的官员备受鼓舞,纷纷对朝野大事献计献策,各抒己见,恭亲王奕訢、军机大臣赛尚阿、礼部侍郎曾国藩都有奏折,倒是那些碌碌无为、奉承投机的官员,一时无奏,只好请人代拟。尽管如此,朝廷还是显得一派生气。

咸丰帝也知道,要励精图治,就需要大批人才。通过奏折,他任贤去邪,相继保举林则徐、江忠源、李棠阶等官员赴各地任职,又举用一些汉族官员如曾国藩等,依靠他们训练指挥汉族地主武装对抗太平天国。同时,他罢免了道光年间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及琦善,处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此时,满朝一片振奋,大清似乎现出一丝曙光。

可是好景不长,有道是大厦将塌,独木难支,咸丰帝的改革并不顺利,大清几十年的弊病也不是一日两日就可改变。首先是军事上,上无良将、下无精兵,领军前去镇压太平天国的将领有广西提督向荣、巡抚周天爵、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钦差大臣赛向阿、陆建瀛及两江总督徐广缙等,在天军面前都不堪一击。钦差大臣陆建瀛竟然死于天军刀下。太平天国攻城略地,八旗、绿营一败涂地。不到二年,太平天国就建都天京,与清廷分庭抗礼。

在财政上,天公也不作美,灾难依旧连连。国家灾难多达一百另八县,可以说是饥民遍野。而国库又空虚,不但在税收上没有进帐,还要各处赈灾。最重要的还是各地官府不作为,贪污盛行,腐败处处。

咸丰帝实际上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做事没有恒心。当初老祖宗顺治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亲政之后经过多少曲折,终于处理了睿亲王多尔衮,把大清带向大治;康熙八岁继位,十四岁亲政,亲政之后经过深谋远虑,最终智擒鳌拜。把大清带向大盛。而咸丰帝十九岁亲政,年龄不小,虽说也有一些措施,却没有决心和能耐执行下去。

道光皇帝的一年丧期刚过,他就懒于政事。两年不到,咸丰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太平天国日益兴起,西方洋人不断挑衅这样的一副烂摊子,一筹莫展。他振兴大清王朝、励精图治的锐气很快就被磨灭了,陷于极度痛苦之中,从此意志消沉,彻底丧失信心。转而开始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帝王生活。

咸丰二年,道光先帝的丧期一过,咸丰帝按照大清皇家规矩,不管外面形势如何,迫不及待地进行了他新任皇帝以来的第一次选秀女。这本来也是大清一贯传统,主要是为了延续皇族血脉,充实后宫。清朝从顺治时就规定,凡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七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未经选秀,不得嫁娶,而一旦选中,可以“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选秀本来也无可非议,而咸丰之所以急急忙忙选秀,主要还是想逃避一下自己执政的压力,在闲常时放纵放纵。

选秀过程谨慎而繁琐,由有关太监先经过两次选择,选择内容包括长相,身材、技艺、绣锦、执帚等。过关的女孩再由皇上亲自挑选,选中的十六位姑娘即为秀女。没选中的出宫回家,可自行婚配。选中的秀女留在宫中,被安排在宫廷各处。学习宫中规矩,等待皇上驾幸和嫔妃选拔。

三个月后,这些过关秀女进行决选,最终由咸丰帝钦定四名“贵人”——兰贵人、丽贵人、婉贵人、伊贵人,四名“常在”——容常在、鑫常在、明常在、玫常在。

这些新晋女子中排行第一的兰贵人叫叶赫那拉?杏贞(慈禧),出身满洲镶蓝旗的一个四品道员贵族家庭,小名兰儿。这兰儿芙蓉面、杨柳眉、性情乖巧能书会画;且兼通满汉两文,识经晓史。入选‘秀女’以后,别具一番风韵的兰儿被安排在圆明园‘桐荫深处’馆,机缘巧合,被前去游玩的咸丰帝一眼看中,得到宠幸。叶赫那拉氏后来一路上被封为贵人、懿嫔、懿妃,当她为咸丰帝生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儿子时,又升为懿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按说,如此多的美人围绕,咸丰应该满足了。可咸丰帝自小与满人旗女厮混在一起,对旗女已经失去新鲜感,一心想选汉女入宫。祖上的规矩很严,‘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他不敢违背祖制。有好事的太监,在江南选了一批绝色小脚汉女,不敢送进宫闱,只把这些汉女分别安置在圆明园各亭馆。那圆明园虽然不是宫闱,却也是皇家禁地,闲常人等一律不准进入。咸丰帝终日拥娇爱翠,莺歌燕舞,把圆明园当作了游乐之所,备受宠幸的有四个汉女,竟然被称为‘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合起来叫‘四春’。她们个个风姿绰约、容貌超群。咸丰帝忙得乐不思蜀,常随身携带补药,圆明园里到处是渴望恩宠的青春女子,放纵之下,身体也日渐衰弱,那里还有心思管理国事。

咸丰帝即位后的起初二年,恭亲王还掌管重要部门军机处,他喜欢人才,僧格林沁、胜保是他的常客,初见咸丰有志振兴大清,也全力辅助。及后来又见咸丰丧失信心,日渐萎靡,一味寄情声色,不理政事,不禁痛心疾首。恭亲王大权在握,自以为才干比咸丰帝强,因而恃才傲物。常不顾皇上颜面,直接规劝,令咸丰帝颇为反感。后来咸丰帝自己的亲信大臣逐渐增多,兄弟之间有了隔阂,说闲话的也多。终于在咸丰五年谕旨免去恭亲王的一切职务。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有大臣上奏请咸丰御驾亲征,激起官兵和百姓们的士气,被咸丰帝斥责。大学士肃顺提出咸丰帝离开京城,名为巡幸热河,实为离京避祸。他是咸丰帝一手提拔的宠臣,与恭亲王矛盾颇深。最怕咸丰帝出危险,有咸丰在,他就能把持朝政。至于叫谁守北京,他又一石两鸟,建议让恭亲王留守,恭亲王是宗室近支,谈判最有资格。又是咸丰帝位的最大威胁者,留他与洋人谈判,成与不成,他都可能成为替罪羊。成,肯定要答应洋人苛刻条件,他是卖国贼。不成,玉石俱焚,他首当其冲,乘机把这个最大的威胁除掉。

果然,咸丰帝决定离京避祸,前往热河,行前特降谕旨,封恭亲王为钦差大臣,圣旨“便宜行事,督办和局。”他知道,成与不成,恭亲王都可能成为替罪羊。他也不想这么做,但国难当头,总要有人担当。

恭亲王当然也知道钦差难当,可他一点都不畏惧。当年只差一步之遥,他就是大清皇帝,咸丰即位这些年来,起初二年还励精图治,两兄弟干的热热火火,可后来咸丰却日渐萎靡,寄情声色,任用肃顺这些奸侫之臣,以致国体动摇,结果闹到还要去热河避难。他从心底里藐视这些人,如当初是他当皇帝,绝不是如今这局面。为了大清江山,只好临危受命,丧权辱国的千古骂名从他留在北京的那一天就背定了,除非他战死。

好在有一个‘皇命不可违’的招牌,他可以便宜行事。更深层的原因是,他认为即使丧权辱国,只要大清江山还是爱新觉罗氏的就成。作为大清的王爷,国难当头,国家的利益远比不上爱新觉罗氏的利益。

他是有名的‘鬼子六’,去职闲赋在家时经常混迹于古董市场。接触过一些洋人,了解了洋人的要求。为了爱新觉罗的江山,他只好忍受屈辱,根据对洋人的了解,结合大清的利益,与洋人周旋,最终与洋人签下了的《北京条约》。对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对大清来说,却可因此喘口气,洋人答应“将于二十天内撤出北京,三个月之内,退还广州。”当条约草案送到热河咸丰处,肃顺等人一看,都是丧权辱国条文,立即参奏咸丰帝要求惩处恭亲王,咸丰帝当时正在病中,奏折由慈禧转交。

当年咸丰沉湎酒色,朝政大事常被耽误,奏章堆积如山。清朝皇帝一向不许后宫干政,咸丰帝也不例外。咸丰却有个爱好,喜欢带着妃嫔到书房,边批奏折边与妃嫔戏玩。当时咸丰最喜欢的慈禧,带的最多的也是慈禧。

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慈禧有些看不过去,妃嫔之中唯有她兼通满汉两文,就试着替咸丰批阅一些简单奏折,咸丰初时觉得好玩,也不在意。但慈禧常有一些建议能切中时弊,颇获咸丰帝的认同,有时还有精辟分析、正确对策,竟让咸丰帝也觉得自愧不如。后来咸丰帝干脆把不甚重要的奏章全部交给慈禧处理,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去游园玩乐。有些重要奏章大臣们老是三催四请,批不下来,慈禧总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咸丰帝的“救命稻草”。

这次咸丰帝饱受惊吓加上放纵过度,终于在热河病倒了。有病后,慈禧也常帮着咸丰帝,把奏折内容读给咸丰帝听,顺便也提些呈批建议,然后按咸丰帝口谕呈批奏折。肃顺奏折送来,慈禧也看过,慈禧与恭亲王有过一面之缘,知道恭亲王的为人。也深知主政大臣迂腐,一贯看不起肃顺等人。当即劝咸丰‘攘外必先安内’,咸丰帝也似乎明白怎么做对自己才有利。他没有理睬肃顺奏折,只传旨告诉恭亲王,答应洋人条件,叫他们赶紧滚。

洋兵撤出京城,热河行宫热闹起来,大肆庆祝,仿佛取得了胜利。病中的咸丰也有了几分精神,下旨意封赏恭亲王。肃顺等当初给咸丰出主意,叫恭亲王留守京城,目的是借刀杀人,他若反对洋人,洋人的刀会杀恭亲王;他若讨好洋人,这边还有咸丰的刀。然而,眼前发生的一切跟他们所想相差甚远,反倒使恭亲王威望增加不少。

现在咸丰帝在热河驾崩了,小皇帝不懂事,谁取得监护权谁就是幕后皇帝。肃顺等公布了咸丰帝遗嘱,任命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同时,特制‘御赏’、‘同道堂’两颗印章,‘御赏’章交皇后钮祜禄氏收掌;‘同道堂’章交皇太子载淳收掌,因载淳年幼,‘同道堂’章实际上是由其生母懿贵妃掌管,作为日后颁布诏谕的符信。

很显然,咸丰的旨意是在他死后,由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与八大臣联合执政,由顾命大臣拟旨,交两宫皇太后盖印,最后才形成圣旨。即避免出现八大顾命大臣专权的局面,也避免出现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专权的局面,可谓用心良苦。按肃顺等所想,两枚印章不过是走形式而已,顾命大臣已经拟旨,不可能两位皇后不盖章。可理论上,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实权还在八大臣之上,如果两宫皇太后不加盖‘御赏’和‘同道堂’这两颗起讫之章,那么八位赞襄政务大臣是发不出‘诏书’和‘谕旨’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之议决均不能生效。相反,由内臣拟旨而不经过顾命八大臣同意,加盖‘御赏’与‘同道堂’两章即能生效。

遗嘱传到北京,当年道光九个儿子中健在的还有五阿哥敦亲王、六阿哥恭亲王、七阿哥醇郡王、八阿哥钟郡王、九阿哥孚郡王,这些人都在北京,都是年富力强。洋人进京时,大敌当前,咸丰皇帝和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等,多逃到避暑山庄,几乎没有一个人身临前线。真正挺身在第一线,处理那么一个乱摊子的。却是恭亲王等这些空有爵位的闲散亲王,他们既不是大学士,也不是军机大臣,更不是御前大臣,却受命与洋人谈判,尤其是恭亲王,他即作为咸丰皇帝的血亲又是北京谈判第一人。遗嘱竟然未将恭亲王列入顾命大臣,于情于理,都不妥当。诸位兄弟怀疑,要末遗嘱是假的,要末咸丰帝临死前受挟持或有难言之隐。这些皇亲国戚联合起来,成为朝中一股强大的上层势力。

顾命大臣最担心的当然是这股势力,接着又下了第二道“旨意”:在外的亲王及王大臣,只在当地太庙祭祀,一律不准到热河奔丧。肃顺他们目的是想先隔断热河与外地的联系,不让恭亲王发挥作用。等到先皇葬礼办完,整个朝廷官员按部就班,一切都成了既成事实,恭亲王想说什么也来不及了。

第二道“旨意”一出,似乎有违大清的传统,立刻又引起朝野一片哗然,更加重了热河以外臣子们的疑惑。

远在安微的胜保心思缜密,皇上驾崩,新皇继位,这么大的事竟然不准奔丧,这帮大臣怎么办事的?再一想不太对,先皇丧事,应该在北京办才是,凭什么总留在热河?这里一定有问题,搞不好又是哪些军机大臣在搞鬼。

胜保连忙带了五千精兵,不管禁令,以兵部侍郎名义从剿捻战场直赴北京奔丧,他屡遭肃顺等这些人排挤,自然不会支持肃顺等顾命大臣,恭亲王见胜保到来,又手握重兵,心中大喜。要知道北京的御林军,基本上都是军机处安排的。皇帝在时听皇帝的,现皇帝驾崩,当然听肃顺等人的,至少恭亲王是无法调动的。

肃顺等顾命大臣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就是小看了两宫皇太后。他们对两宫皇太后有戒心,对遗嘱中所有‘诏书’和‘谕旨’都须经两宫皇太后盖章确认虽然不以为然却很不满意,觉得除恭亲王外,她们将来也可能是争夺监护权的人物。不过他们不怕,他们知道,皇后比较贤惠,不会捣乱,慈禧可能靠不住。可即便这样,一个妇人,能起什么作用呢!按理,顾命大臣应先与两宫皇太后联合起来,让其他势力暂时无法进入,确保政权交接万无一失。然后待政局稳定后,再想法挤走两宫皇太后。可顾命大臣们根本没把这两个妇人看在眼里,只想早日大权独揽,这样就把两宫皇太后推到了恭亲王一边。

肃顺以护驾两宫皇太后为名,派兵包围了两宫皇太后的住处,对两宫皇太后实行软禁,目的就是切断两宫皇太后与外面的联系。殊不知,慈禧也不是等闲之辈,眼见形势不对,在肃顺包围之前,已经派出太监,与恭亲王取得联系。

恭亲王与胜保声称收到两宫皇太后求援密函,肃顺等想搞宫廷政变,密谋加害两宫皇太后。理由合情合理,又有皇太后密函为证,北京这边人情激愤。恭亲王与胜保立刻带兵救驾,由于出兵迅速,顺利擒拿下所有顾命大臣。

恭亲王手捧盖有玉玺和先帝两枚印章的圣旨,宣布解除了肃顺等人的职务,看管查办。不久,慈禧发布上谕,否认咸丰遗诏,把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掠、皇都百姓受惊、咸丰皇帝出巡的责任全扣到肃顺等八大臣头上,肃顺等八名顾命大臣或被杀或被拘,一场纷争得以平息。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加封恭亲王担任议政王大臣和军机大臣领班。

慈禧不是无能之辈,恭亲王也非等闲之人,面对内忧外患,两人实现了君臣和衷共济。慈禧垂帘听政的第一件事,就是果断改变大清的规矩,大规模启用汉臣,从而创造中兴局面。

在洋务运动中她倚重李鸿章,大量引进国外装备和技术,间接支持了前线。在外交上宁愿赔地赔款,得到洋人支持,共同对付天军和捻军。这样,清廷政权内部终于暂时得到稳定,慈禧和恭亲王准备集全大清之力,全力扫平内乱。

她在军事上器重汉臣曾国潘,授予钦差大臣之职,令他统领大江南北水陆各军进攻天军。曾国潘得朝廷信任,犹豫一扫而光,全力进攻天军。而在北方,授权僧格林沁王爷,令他统帅黄河南北各府各军进攻捻军及其他农民起义军。

从此,大清“南曾北僧”军事局面形成。

这次朝廷斗争中,胜保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加授都统兼护军统领。可是,慈禧没有把胜保留在政权中枢,胜保也不愿长期呆在北京,仍赴前线剿捻。

同类推荐
  • 重生海权时代

    重生海权时代

    【起点一组签约作品】这是一篇很简单的争霸文,应该算爽的吧!狗血不可能没有,烂俗也不可能避免,一般该有的元素都会有一点!OK!就讲这么多,这只是评价,要觉得书是怎样,自己看吧!李云穿越到了一个类似中国古代的世界,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的选择让时代改写!应该是一篇很爽的文!PS:书中内容是发生在平行空间,与中国历史无关,历史类问题不再解释,请不要怀疑老张的历史知识!
  • 史记故事简读

    史记故事简读

    本书将《史记》原著中文学性最强、撰著最精彩,意义最深邃的部分译写成白话文故事。精练生动的文字、科学简明的体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 绝清

    绝清

    中法战争,大清胜而不胜;甲午战争,养了一个恶邻;百日维新,眩闪水中之月;八国侵华,再无翻身之机;清朝绝了民族之路,那就要绝了清朝的路。
  • 回到唐朝当太子

    回到唐朝当太子

    这一刻,我不再是刘阳,而是大唐太子李承乾。斗李治,战突厥,灭吐蕃。既然我穿越来到唐朝,那就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大唐太子路!
  • 三国之蜀汉刘备

    三国之蜀汉刘备

    咳咳,大家好,我是刘备,熟悉我的人叫我“流氓王爷”。我为自己代言!欧耶!新人新书,希望书友们相互转告,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各位放心,此书绝对不会太监。。。。
热门推荐
  • The Silverado Squatters

    The Silverado Squa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你刚走,梦刚醒

    你刚走,梦刚醒

    『短片小说』(其中主要一章的简介)浅沫看着顾寒离去的背影,她不太敢去相信,她自己整得把那句话说出了口,话语中虽说有诸多的不舍,但是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一般,是收不回来的……而然此时此刻的顾寒想着浅沫说的话,心隐隐的痛了……‘顾寒,或许我们不适合,我们……分手吧’顾寒怎么也想不出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他小心翼翼维护的爱情,最后还是……知道这句话的出现‘顾寒,你放不下你的高冷,我也放不下我的自尊,我们之间是有冲突的’如此冷淡的一句话,足够让一个人伤心透吧……他们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呢……
  • 毒舌小神医

    毒舌小神医

    初入都市的小神医凭借一张毒舌,树敌无数,又凭借过人医术救人无数,如同勤劳的小蜜蜂周旋在各色美女之中
  • 弑神将军

    弑神将军

    我叫沈世涛,生在兵荒马乱之年。我十二岁就被逼走向了从军的道路。从军打仗数十载,我从一个普通大头兵逐步变成东陵的弑神将军。被逼参军、被逼杀人……最后被逼上了王位。
  • 重生之为人之道

    重生之为人之道

    想’之于‘现实’因其不如意而‘达成’才显得‘可贵’。(这是一本更新很慢的书。)
  • 倒转世界

    倒转世界

    这是一个强者为尊、弱肉强食的世界。只要你拥有力量,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而没有力量的人,就是“微小的存在”。然而有一天,有一个名叫卡尔的年轻人,向全世界宣布:一个“微小的存在”,仅仅是“微小的存在”;无数个“微小的存在”团结起来,就是无穷大!于是,传奇开始了。
  • 万华镜的数码世界

    万华镜的数码世界

    其实一切都是真实的,一切也是虚幻的。这个世界和所谓的平行世界,其实都是存在着的数码世界。所有的人,动物,植物,异世界的怪兽,魔王,天使,甚至是神,其实都是一具具数码源。一个世界的诞生就是一股巨大的数据流诞生,在无数的数据流里,人和神都是那万亿条数据之一。如果没有人意识到这个事实,这个世界和无数个平行世界都会和平的直到数据源枯竭。然而,能够站在世界顶端的人都是强大而睿智的,他们洞悉了这个真相,所以他们掌握了世界的真理。世界在被他们蚕食着,世界正在陷入危机当中,世界在恐惧,世界在呼喊。李太一:哦,所以我就是那个被世界选中的人啊。(鬼-畜绅士版:这是一个凭借‘♂长♂处♂’不断‘♂战♂斗♂’的故事!)
  • 星光不及你倾城

    星光不及你倾城

    首次见面,周霆深指着广告牌上叶乔的裸背海报,称赞她漂亮,他的声音性感,“漂亮”这个词突然横生出百转千回的暧昧勾引;再遇见,她被他的爱犬咬伤,叶乔感谢他陪自己输液,提议请他去酒店吃饭,谁料他满脑子都是吃豆腐;后来,她得知他有着深不可测的背景,就连自己这颗移植的心脏都和他有关,更让她出乎意料的,就是这样一个闷骚强大爱撩人的男人,让她沉寂的心重新澎湃。初遇时,他说:“你很漂亮。”热恋时,他说:“首次次遇见你,我就想吻你。”
  • 混世魔妃:邪君爆宠妻

    混世魔妃:邪君爆宠妻

    话说,彼此两个人,先爱上的那个伤害最大……好吧,她君玖梦可不信这邪!天上降下了帅傻子是什么鬼?她来把夫君养,白衣大神好风度,她来把逼装~她君玖梦可独忠于傻子,不料傻子是只老虎,把她吃个光光!大神,傻子欺负人,我来投靠你了!“嗯?谁是傻子?不许去!叫本尊夫君……”“不要!”“嗯?那好吧,今晚娘子来点刺激的……”某女一惊,离开服软:“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