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64700000010

第10章 论城乡一体化(2)

于是,双向的城乡一体化就具有试行并逐步推广的制度条件。双向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一方面可使农民“带资进城”,加快了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城里愿意迁到农村的个人和企业也可以如愿以偿,“带资带技术下乡”,在乡下生活、工作、投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将随之取消,代之以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制度。随着双向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不仅传统的服务业会进一步发展,而且现代服务业也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中的比重也将不断上升,三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趋于合理,新的岗位将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涌现出来。到了那个时候,城乡社会保障也将一体化。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将逐渐淡化,追求生活质量成为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内需将会有大的突破,中国经济也会转入以居民消费拉动为主的良性发展。

双向城乡一体化之后,中国农业将会有大的发展。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体制、资本、技术和物流。其中,体制因素最为重要。

第一,体制。关于体制因素,前面已经提到。农业规模效益之所以难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业产业化之所以难以有更大的突破,充裕的民间资本之所以不愿投向农业和农村,以及农业现代化之所以进展得相对迟缓,全都同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有关。而农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和专业人才,同样归因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因此,如果在承包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方面寻找突破口,绕开现存的体制障碍,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是充满希望的。

第二,资本。一旦体制障碍减弱了、消失了,农村不愁没有资本可用,农民也不愁没有融资渠道。特别是在双向城乡一体化的条件下,资本下乡、技术下乡、人才下乡总会相伴而行。其中,资本下乡最为关键,而且资本下乡是先行的。过去被认为没有投资价值的重大项目,如低产田的改造、沙漠化和石漠化的治理、农村公用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等,都会因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而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第三,技术。技术下乡要同资本下乡结合在一起,都应当给投资人带来收益,否则就是技术下了乡,也不会持久,更不能使技术的采用范围大面积地推广。这个问题也只有在双向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解决。要知道,在单向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的青壮年和专业人才都进城了,谁还会专心致志地使新技术在农村开花结果呢?

第四,物流。农业能否丰产,是一个“资本+技术”的问题,农产品生产者能否从投资中得到丰厚的回报,则是一个“资本+技术+物流”的问题。货畅其流,才能地尽其利。流通渠道不畅,有货找不到市场,或找到市场而卖不出好价钱,只会挫伤农业投资人和生产者的积极性。这同样是双向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可以解决的问题。

可以设想,在双向城乡一体化推进到一定程度之后,除了仍有一部分农业中的散户而外,大体上有三类农业生产者:一是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他们是种植能手、养殖能手,通过转包、租赁、转让等方式,集中了土地,实现了规模经营,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二是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一定是懂得经营、善于管理,并且在农业方面懂行的人才。他们同样从事规模经营,会使农业进一步发展。三是“龙头企业+农户”。这里所说的农户,可能是承包土地入股之后仍然留在龙头企业工作的人,也可能是承包土地入股后进城另谋出路的人。这一类农业生产者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农产品产业链有较大的延伸,并且在营销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让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农村

到了工业化后期,尤其是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以来,为什么西欧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农民不再涌入城市去寻求工作?对这个问题需要从工业化的历史进行分析。

西欧一些国家的工业化,从18世纪70年代算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补充了各行各业的工人队伍。到现在,农村的多余劳动力已经释放完毕。现在西欧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只占全国劳动力人数的百分之几,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也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几。在这些国家,农民拥有自己的家庭农场,拥有自己的住宅,城乡的生活条件一样,甚至农村空气更清新,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居住。同时,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社会,城乡没有差别,现在的农民为什么还要舍弃自己的家庭农场和住宅,跑到城里去打工呢?进城打工,那是他们祖父一代甚至曾祖父一代的事情,他们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西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农村和农民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第一,西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城乡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后期实现的。而在这之前,即在工业化中期,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已经消失或基本消失,这就有利于双向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由于体制上的某些障碍仍然存在,所以有一个先实现单向的城乡一体化,再实现双向的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应当成为改革的重点之一。

第二,城乡生活条件一样,这也是西欧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后期实现的。对中国来说,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因为基础设施较差,公用事业的发展程度较低。但仅仅依靠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以加快缩小城乡生活条件之间的差距。

第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国并使城乡没有差别,是一个渐进的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中国的国情,有必要有序地逐步推进。但最终必须闯过这一关。归根到底,这是国家和地方是否有足够财力的问题。因此,经济发展不可停滞,财政收入应当与经济同步增长,甚至需要略快增长。

第四,也许最为困难的问题是居民观念的更新。这里所说的居民观念更新主要是指:无论住在城市还是住在农村,居民都应当有公民意识,有权利和义务的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是什么人的恩赐,也不允许任何人对它进行破坏,有了这种观念更新,社会保障体系才能长久存在。

这样,我们对于全国许多地方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岂止是一排排新盖的住宅楼。应当进一步询问的是:搬进来居住的住户们是不是领到了房产证?住户们有没有权利出租、抵押、转让?也就是说,有没有产权?此外,社会保障制度是否落实到人?

新农村是一个社区。这里的公共设施如何?孩子们要进幼儿园、小学,有没有这样的设施?病人要住医院,附近有没有?平时有没有卫生站可以看病?有没有救护车可以运送急症或重病患者?有没有敬老院之类的设施?水、电、气、暖的供应状况如何?方便不方便?这些都是建设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新农村可能位于远郊,甚至位于距市中心很远的地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交通和居民生活设施建设。既然要逐步缩小城乡在生活条件方面的差距,那就不能仅仅以让农民搬进新房居住为满足。

新农村作为一个社区,住户的业主权益应当受到尊重,受到保护。社区应设置公共活动的场馆和聚会的会所,使业主有条件行使自己的权利。民主和自治作为社区管理的原则,要始终坚持不懈。

最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居民,都应当有迁移的权利,也就是选择居住地点的权利。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大城市的规模应有较严格的控制,县城和镇应该是放开的,容许居民迁入迁出。愿意住在城市还是愿意住在农村,居民可以自行选择和调整。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两边都有家。这样城乡的差距在居民的观念和心理上自然而然就缩小了。

总之,建设新农村的住房并让农民搬进去住,这只不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要让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农村,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而且决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曾指出,改革开放开始后的前30年,我们着重于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在30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尽管国企体制改革中还有一些遗留问题需要继续解决,但大势已定,改革已不可逆转。从2009年算起,改革开放后的后30年,即到2039年为止,改革的重点将是城乡二元体制,以及通过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由于前面所说的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所以用30年的时间能否实现城乡一体化,还要看我们的努力程度。

计划经济体制有两大支柱:政企不分和产权不清晰的国有企业体制,以及城乡生产要素分割和农民没有明确产权的城乡二元体系。改革开放后的前30年,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的后30年,改革重点是城乡二元体制;那么,在改革开放60年左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作为一种体制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原载《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11期)

同类推荐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石油价格的涨落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紧密联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不得不引起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当今世界,石油危机时代,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未来中国会与其它国家因石油爆发战争吗?如何让你的公司安危渡过石油危机?国家未来可能出台哪些石油政策?
  • 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和必然抉择

    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和必然抉择

    本书是关于中国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全景式著作,一本书让你看懂中国两百年的风云变幻,看懂中国的人和事,看懂中国过去、现状和未来。
  •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对新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透视。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股市二十多年来的重大事件,对股海中吒咤风云的人物及相关事件进行了公允的评析和真实的叙述。从一种特殊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苦和伟大,以及广大散户为中国股市的发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
  • 大话闽商

    大话闽商

    本书共九章,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上叙述了闽商的兴衰和在中国各大商帮中的地位。通过对闽商中一些代表性人物从商经历的描述,告诉人们一个个典型闽商的非凡经商历程和个性特点。
热门推荐
  • 左宗棠在甘肃

    左宗棠在甘肃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 侯门凤女

    侯门凤女

    借身在侯门凤女上官瑾身上,她被迫开始步步为营的生活。她爱憎分明,不卑不亢,身怀绝技。在侯爷府,她先替母亲一步一步翻了案,又洗清自身冤屈,再智斗姨娘们,渐渐扶正了自身嫡女身份。入宫学艺,她周旋在莺莺燕燕的算计中,护得自身周全。嫁入王府,她稳住王妃之位。然而,及笈前,她替上官瑾承受着勾引世子陆胤岚的指责,惹他厌恶。她只能极力躲陆胤岚,不想躲不及反倒一起历了数次生死,彼此开始萌生爱意。然而,他的真实身份又岂是她所知道的?等她入宫学艺,又时时遇到冷面九王爷慕容风易,他冷面无情,却情深意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玄黄少年

    玄黄少年

    孤儿常青在体内种下一棵树,掌控世间植物。光合太阳能量,创造新型能源;植被沙漠,改善环境;淡化海水,造福人类。引发能源巨头围剿,野心家的觊觎,超级大国的嫉妒。;剿佣兵,横扫非洲;收吸血鬼,大战欧洲;破五十一区,喋血美洲。烽烟未净,辐射怪物强势登场,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玄黄世界,何以止戈,铁血少年,以杀止杀。
  • 白玉兰飘香

    白玉兰飘香

    作者塑造了一批新老知识分子的形象,突出描写了一批从上海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工作的青年教师大半生的故事。他们纯净如水的同窗之谊,他们感人至深的爱情之歌,他们生死相随的至高亲情,都一一反映在本书里。
  • 天喜封神也奋斗

    天喜封神也奋斗

    好好的女大学生,偏偏被神仙降世了,还是个历史上大大有名的色狼的神仙,生活从此丰富多彩了。求收藏,谢谢。
  • 穿越之三国霸主

    穿越之三国霸主

    一个企业的小员工,一个神秘的中年人。开启了一段新的三国传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辰默

    辰默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千星尽灭,万辰俱默暮雪覆山门,御剑千里绝梦里树下,心间花海今古姻缘浅,黄粱一梦深这天下与我何干,正邪与我何干?若可以,只愿以我百世孤独,换她浅笑如初如果你遇见从前的我,请告诉他,其实,种田挺好的!
  • 我的救赎你的爱

    我的救赎你的爱

    初见孟观涛,我是被闺蜜跟丈夫联手背叛的“怨妇”,前夫的一脚,踢掉了我三年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鲜血染红白裙,我挣扎求助,却只落得一纸离婚协议。产后大出血,婆婆跟丈夫却选择袖手旁观,坐等我死!他英雄一般的出现,不但从鬼门关把我拉了回来,还给我一顶“孟太太”的帽子!走投无路的我,只好选择成为他的太太,却没想到这男人娶我是别有用心!“婚前协议一,必须每天打理丈夫的饮食起居生活。”“没问题。”“二,必须每天打理好小主子的饮食起居生活,每天负责陪他们玩,保证小主子们心情愉快开心!”“额,你有孩子?”“小主子是我的狗跟猫!”
  • 花为酿

    花为酿

    世道伦常,不过论于他人,一个敢爱敢恨,一个玩世不恭,一个无心无欲,究竟如何,谁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