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79300000066

第66章 旅美三题(2)

“哇!”大家齐声大叫。霞梅最起劲:“那就每个人自己报年龄,从我这儿开始。”看看在座的人有的面有难色,我说:“这不好吧,毕竟你们是美国人。”“现在,都是中国人。”她们纷纷说。为了不让有的女士为难,我说:“算了,我知道你们之中最大的是刘田,对不?她还没我大。”她们大笑,说:“不对,这边还有一个比她大的。”

我循声看去,呀!那位女士显得很年轻嘛!美国人的岁数难猜,我心里不禁也有点忐忑起来。

“报呀,报。”霞梅兀自嚷着,因为她的岁数是公开的,谁都知道。“算了,”我说,“我报吧,不必每个人轮了。”

我报了岁数。“哇噻!”她们大叫一声之后,鸦雀无声了。我知道我赢了。“唱吧!霞梅!霞梅,你输了。”

“唱就唱。”霞梅爽朗得很,想想又说,“咦,怎么我一个人唱,咱们大家赌的,不是吗?”

“好,大家唱。”居然每个人都不赖账。“来呀,排好,排好。”三人为众,人一成群,中间就自然有天才的组织家。

“对着柯大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们都改口亲亲热热地叫我柯大姐了。

“我来给你们伴奏。”小丁说。于是她走到钢琴前,坐下,给了音。大家排成一排,半圆形,站在我对面给我唱起来了。唱的是《小城故事》的插曲: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假如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一看,说一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她们老的老,小的小,胖的胖,瘦的瘦,哪里的口音全有,肩并肩和谐地唱着,又都那么漂亮,那么精神,那么热诚……想着她们创业时的辛酸、劳苦,看着她们今天成功的喜悦,想着千千万万刚刚远道而来,现在还正在拼搏——无论是在读学位,还是在打工的中国妇女,以及那些在竞争中沉沦下去的失败者,我的眼睛湿润了。

NewOrleans是小城吗?不,NewOrleans很大,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以前曾十分繁华。台湾是小城吗?不,台湾也不小。几千万人口,是祖国最大的宝岛。广州是小城吗?不,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经济起飞很快。上海是小城吗?不,上海有1200万人口,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小丁,她只是音乐学院的一个学生。北京是小城吗?不,当然更不是。

我看过《小城故事》这部电影,它的导演我认识。当我们都还青春年少时,他曾是我的同班同学。

哦,地球真小。

NewOrleans的鳟鱼们

记得闹“四人帮”那会儿,让外语学院的师生下农村、工厂去“开门办学”。我当时住的那个宿舍大院传达室的齐大爷说:“真是瞎掰,工厂、农村说外国话吗?要把门开到外国工厂、农村去还差不多!”

大概是怕人说他反“旗手”,想想又加上说:“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我年轻那会儿在东北,老毛子、小日本、中国小嘎子,还有也不知哪儿来的土耳其小孩,成天大街小巷打着滚玩。几个月、半年下来,俄文、日语、中国话、土耳其话,没有不懂的。不但说得顺溜,连骂街的土话也全招呼着,吵起架来,整个儿地一个联合国。”

说得大伙儿全乐了,其中不乏造反派。不知怎么回事,倒也没闯下祸来。没人给他打小报告!不知是乐忘了呢,还是因为传达室工作很辛苦,那权,没人想夺。齐大爷那会儿年纪已经很大了,没多少文化,可生活给了他智慧。他说出了学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语言环境问题。在美国的华人圈子里,碰到许多小孩,不管是不是ABC(AmericanbornChinese),也不管上学没上,一张嘴,就是英文。可中国人是家乡观念最强的种族。于是,家家爹妈急头败脸地要叫孩子说中文。在美国说中文,同样遇到这个语言环境问题。在学校里、社会上,孩子不说英文,连个玩的伴儿都找不到。回到家,一天和父母的时间有限,爹妈不是攻学位、苦读去了,就是打工仔,makemoney要紧,晚上回来,累得连话都不想说。开电视休息一会儿吧,得,又是英文。

有钱人家,请家庭教师教中文,对根本没心学的孩子,效果和在国内请家教教外文的情况差不了多少,也就是种摆设。没钱人家呢,干着急没办法。美国又不许打孩子。别说打,骂狠了,孩子认为受侮辱或心灵受伤,都可以报警。磨破嘴皮求他们:宝贝,就不提根不根的,你多会一种语言,将来和中国交流,做生意……都受用不尽呀!可孩子要紧的是眼前,想不了那么远。

于是,热心公益事业的太太先生们,在全美各地,就陆续办起了中文学校。NewOrleans的中文学校是其中相当有影响的一个。霞梅是现任校长,我那天见到的太太小姐差不多都是义务的教职员工。

既然女性居多,学校又是NewOrleans美华妇女会主办的。为什么不说太太小姐,而说先生太太呢?说来话长,简而言之吧:因为她们每个人背后都有先生在当无名英雄。

“有一天,我求一位先生,”霞梅笑得咯咯地说,“我们年度的账出来了,你抽空帮我们核算一下好吗?他说不用核。我问为什么?他说不用就是不用嘛!我说,还是核一下吧,我们的会计是业余的呀!他憋了半天才说出来:’因为账就是我替太太做的呀!‘你说笑不笑死人。”

霞梅很聪明,堪称举一反三。以后不但会计、出纳、校务、公关,甚至打印材料呀、编教材呀、选活动地点呀……她都不但选好前台出场人,还要算计上后台的潜力,用她的话说,就是“潜力得统统挖掘出来,不能轻易浪费掉呀。”

一个星期天,我去参观。霞梅陪着我,穿一身玫瑰红套裙,夹着个大皮包,手里还提个大公文箱,走起来左顾右盼,健步如飞,高跟鞋响彻走廊,好一副当家人的繁忙景象。我笑她说:“校长很灵秀,公文箱何其蠢也。”

她却不笑,正色答道:“每星期我主要办这一次公,不说日理万机,也得把问题统统处理。否则拖到工作日,我本职工作也忙得要死呀。”说着开箱给我看各色公文:小到分班名册、教师心得报告、学习进程、各级课本、考试成绩、致家长书、通知、告示,大到基本会务率税、校长职权范围、学校手册、总务、财务……端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不禁叹道:“真不容易呀!”她说:“现在已经上了轨道,以前创业时才难呢,多亏了那些先行者历尽各种辛苦,才有了今天,现在中文学校已有了十年历史,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法人组织。就这样,资金仍然困难,我们的老师大都是尽义务的,她们比我花时间多多了,除了授课,还要备课、搞活动、改作业……”一边说着一边带我去各班听课。因为居住分散,在NewOrleans的中国华人毕竟不多,因此各班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但老师们都教得十分认真。这些全凭爱心来尽义务的老师,不但备课仔细,上课用心,许多教材都是自编的,甚至因家长希望孩子学正统繁体字,她们不得不把课本上印好的简体字一个个剪下来,又一个个换上繁体字再重新装订打印……我们进了低班(最小的学生才四岁)看老师怎样教孩子:“上、下、左、右、前、后”,“点、横、竖、钩、撇、捺……”孩子学得很苦,老师马上插入儿歌提高兴趣。一会儿“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一会儿又“一二三四五,地上画老虎,老虎像只猫,一只大来一只小。”老师一边唱一边还舞着。孩子们高兴了,注意力集中了,积极参与了,课又再进行下去。

到二三年级的班,则不但教孩子中国字的故事(介绍中国文字结构),讲成语故事,什么“亡羊补牢”呀,“为虎作伥”呀。一边讲一边让他们念、认、写。到了再高一点的班,孩子们学诗了,他们高声大嗓地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颇热忱而不乏情致,但是当老师要求他们的家庭作业也写点诗时,孩子们纷纷抗议认为太难了,大叫,“No,No!”“Ican’tdoit!”“Oh!God!”“pleasedon‘t!”……一着急,把中国话全忘了。商量来,商量去,达成协议:每个人读一本中文书,用中文写BookReport。

大家鼓掌通过,课堂十分活跃。课堂教学两小时,收获很大,兴味盎然,可脱离了这个语言环境,回去一星期,不说全忘,也忘得差不多了。为了更多更好地给他们创造条件,差不多每封老师给家长的信中,都一再提出请会说中文的家长,务必常用中文和孩子对话……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领略中国文化之美,学校还千方百计举办各种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唱歌、舞蹈、功夫……以各种节目去参加社交活动,真是煞费心机。有趣的是教孩子功夫班的老师竟是位美国青年,说一口好汉语。“说得真好。”我不禁问道,“在哪儿学的?”“在家里。”他回答得诙谐。看见我疑问的目光,笑了:“跟太太。我太太是中国人。”哦!

这天的舞蹈排练是扇舞。看着一个个黄面孔的小女孩手执宫扇,走着一字碎步,翩翩起舞时,你真会以为你是在故土的哪座学校,而浑然不觉正置身异国他乡呢。

哦,祖国,祖国,你可知道,在远离你何止千里万里的地方,横隔着整个太平洋的彼岸,还有你的儿女用爱和思念把你的文化,你的乡音,你的风姿韵味这样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注入你再下一代子孙的心田呢。难怪中国是个不可征服的国家。也许是中国人的乡情太浓,也许是中国传统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观念太强烈了,大多数人即使在异国他乡成家立业,也仍然谆谆教育子孙:不可忘记故土和亲人。不但自己刻骨铭心,不许子孙忘记,还要在所居地循循向人传播与介绍中华灿烂的文化,帮助世界与中国沟通。

纽奥良的中文学校里就有这样的成人班,从1985年创立,至今已五年了。学生的国籍不但有美国人、瑞典人,还有朝鲜、越南、日本……岁数从十六岁直至七十五岁。职业有医生、律师、教师、家庭妇女、画家、学生、商人和护士等等,有的是因为业务需要,更多的却是被中国文化吸引,出于仰慕。

这个班是刘田的班,因为我去参观,他们专门准备了节目,看着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大胡子男人和风姿绰约的女士们十分严肃地、一个字一个字咬得清清楚楚地唱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我的心态就绝非“惊讶”、“感动”之类的词语所能描绘的了。

他们还唱了一支《记得当时年纪小》,一下子叩开了我的心扉,唤回了我那么多美好的记忆。这歌我太熟了,还是我做孩子时唱的,词和曲现在还能倒背如流。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应声和他们一起唱起来了:

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谈天你爱笑。有一天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想着它从孩提时给我的诗的感觉,对我文学的启蒙;想着国内记得它、会唱它的人大多已白发苍苍;感叹着今天在这儿与它的不期而遇,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眼睛……曾有一位大诗人说过:什么是诗,不可翻译的就是诗。真是的呢。要不然为什么这些外国人这样执著地在学中国这个诗的国度的语言。他们真的能领会这些诗的意境与中国诗的魅力么?想必能。只要教他们的人能真正懂得、领会得与表达得出来。

这个道理,我想纽奥良中文学校的老师们是懂得的。她们不但从唐诗、宋词教起,还在教他们象形字呢,还画中国的山水、美人……给他们看呢。都说学生是老师人品、爱心与水平的具体表现,那么看看这些都取了中国名字:黄艳香、柯德娜、艾福南……的外国学生的作业吧,能不感动么?能不对这些热诚传播中国文化的老师心生感激之情么?

晚上,我正在另一处采访,霞梅派人给我送来了许多资料。是夜,我辗转不能入睡,翻阅这些文字时,一本学校纪念刊《童心同心》,又猛烈地卷起我感情的暴风雪。它里边不但记录着许多莘莘学子的赤诚的心,记述着许许多多为这座学校呕沥过心血的人名、事迹,还时时处处流露出那么一种典型的中国人对故土思念眷恋的心态。这里,请允许我节录教师陈平的一篇短文:《属于鳟鱼的故事》,因为它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想,您也许听过鳟鱼的故事。”人们如是说着:鳟鱼,神秘的鱼,乡愁的鱼,悲剧的鱼。“在地壳巨变时期,那古老的鳟族并未灭绝,只是流落各地而已。在各处河水中生活的鳟,他们觅食、恋爱、生子,可是到了秋末冬初,他们携妻率子进入大海,成群结队,回到古生代祖先创造的古老家乡。年年岁岁,千年万年,永不改变,永不迷途。

“他们说,还有一种鳟,在剧变时,被’陆封‘,在海岛的深山渊谷中,无法寻路归根,是被隔离的寂寞孤单的鳟。但是他们眼底网膜,脑的灰质层里先天有一幅故乡幻影,每年秋风起时,他们便开始做着还乡的梦。梦里,云天无阻,他们回到了生命的发祥地。

“他们说,还有一种鳟,到了生命的某一时刻,他们会携妻率子地回到祖先的地方住下。不再漂流了。尔后,他的子女年纪稍长,虽也会再四海邀游,但到了生命的那一时刻,又会携妻率子回到祖先的地方,住下来。他们是幸福的鳟。

“他们说,故乡,有奇异的吸引,有神秘的呼唤。他们说,鳟的归依,是生命的本然、超意志的力量……“我是不是也是一种鳟呢,如果我是,我也能让我的鳟族代代眷恋自己生命的发祥地吗?

“或许,我们这在异域的中文学校,也在述说着一个属于鳟鱼的故事……“在我没有全然明了鳟鱼这种神秘的鱼前,我在尽我的力量,去引导属于我的小鳟鱼。”

如今,冬已深了。我早已离开美国回到了家乡,但纽奥良的鳟族们仍居住在我的心房。白天,欢笑在我的思念;夜里,遨游在我的梦乡。也许因为我们是同一种族的缘故吧。我是这样思念着你们啊!我远在异邦的鳟鱼姊妹。我祈愿你们永远这样诗意和美丽,引导着属于你们的小鳟鱼,时时日日,健康成长。我同时也祈愿你们的形象,能像明镜一样,不但映照出千千万万海外赤子的光辉,也能使极少数变异的逆子,在揽镜自照时,减少一些对故国、黄河、黄土地的唾骂。或许,他们也能,也能恢复鳟的本性,在生命的某一时刻,心生愧疚,归依故乡?

让我们共同祈愿,也共同希望吧。我远在纽奥良的鳟族们啊!

同类推荐
  •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本书收有“大浪淘沙”、“马站着睡觉”、“茗余琐记”、“四合院的话题”、“初冬的春意”等散文。
  • 唐诗之美

    唐诗之美

    本书作者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并附有原作欣赏、诗人小传。
  • 后窗

    后窗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涉及故乡、童年、风俗人情、亲情、生活体验、心迹、世相、情趣、时代印迹、底层关照、社会事件、旅行等,作品篇篇有“我”。阅读全书,像品一杯成年的酒,弥漫的是挥之不去的诗味、趣味、风俗味、文化味和美味。
  • 岁月的情帆

    岁月的情帆

    “在一层鹅黄霞影余辉里,一对对归巢的鸟侣飞鸿携翅低吟,又轻悄柔缓地停栖在深灰色的晓夜丛林中。”作者记录下的故事大多是平淡的,夹带着他自己的情感独自品味生活,如他所说“回味人生聚散无常,也恰是这一点,使我们更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心灵默契通达的和悦。”
  •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热门推荐
  • 转角遇到校草偷吻55次

    转角遇到校草偷吻55次

    哈哈!上学竟冒出个未婚夫!!!这未婚夫简直帅到掉渣!!!
  • 终极电工

    终极电工

    方问天,一个普通人,因为一次偶然,而踏入了一个原本闻所未闻的世界本书为都市作品,免不了要对都市情感和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描写。因此在异能发展方面,相对来说有点慢。如果有笔力不到之处,敬请点出,批评。PS:书中相关异能设定,在‘作品相关’中,《境界设定篇》另做了介绍。终极电工交流群:42695790。进群请注明:我是偷电的。(此书已完本,谢谢一直支持,收藏并阅读的朋友)开新书了,各位兄弟,去收藏个啊!下面有链接,《驭宋》,有水浒情结的兄弟都去瞅瞅哦。
  • 圣特希雅:寂夜残梦

    圣特希雅:寂夜残梦

    神秘人现身圣特?!圣特五大校草,希雅三大校草,影帝,黑帮帮主,就连女人都围着她团团转,这世界是怎么了?!正当她的身份一个一个揭晓,又有怎样的考验在等着他们呢......(PS:泠泠是学生党来着的......所以做不到每天都更,请各位见谅哈。)
  • 创神者

    创神者

    主人公尽管从十二尊造神者中第一个陨落,尽管陨落成凡体肉胎还很穷,尽管喜欢的女人翠花还是嫁给别人,尽管还让人打碎了一个蛋蛋,但这丝毫不影响主人公在另一个世界潇洒的态度,泡妞的技巧以及完成自我释放
  • 花璃火

    花璃火

    童年时母亲在自己面前自杀的阴影始终缠绕着林雅茹,影响着她跟别人的相处。青梅竹马的玩伴从国外回归,沈易的出现给林雅茹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而学校里一直爱慕着她的杨瑞显面对沈易又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 皇尊,夫人问你约不约

    皇尊,夫人问你约不约

    “本座不会弃他于不顾!就算是要我的命,我也愿意!只要能救他,我愿意!“凤琉璃已经几近嘶吼,为了救他,二十年寿命算什么?他是我的唯一。
  • 帝的法则

    帝的法则

    我的灵魂,已经被恶魔手中的地狱之火烙上了一个字:帝!没有人可以阻止我突破无上武神境界,哪怕,是那个所谓的前世“帝幽者”也不可以妨碍我!从地狱重生归来的帝之印记拥有者帝尘,手持惊天狱枪,身披帝之狱铠,他,生于无尽,死于无尽,他,势必要取得那无上力量,缔造属于帝尘他自己的:“帝的法则”!
  • The Ebb-Tide

    The Ebb-Ti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沙漠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沙漠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沙漠的内容。本书分9章,分别介绍了世界上9个著名沙漠及生活在那里的民族和一些有趣的野生动植物。
  • 异世之掌御诸天

    异世之掌御诸天

    “诸天世界,修炼一途由弱至强分十大境,故有‘弱三强五超级二’的说法,所以像我们这种力举万斤,还在锻体境埋头苦修的人,在强者如云的诸天世界就如同那蝼蚁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一阵大风就会吹的无影无踪”王大牛看着旁边的躺在地上的诸葛御天缓缓说道。躺在略显潮湿的草丛上,嘴里咀嚼着苦涩的草根,诸葛御天那乌黑眼眸深邃的望着天空喃喃自语到“草蛇可化龙,山鸡可成凤,蝼蚁总有一天可登临诸天”。“这一世,必将掌御诸天”诸葛御天双手环抱天空,撕声呐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