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3100000027

第27章 认识东方

作者:(法)克洛代尔

背景搜索

保尔·克洛代尔(1868-1955)是法国诗人戏剧家。出身于法国埃纳省一个天主教家庭,父亲是房地产抵押登记官。他在巴黎读大学期间,受到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经常到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家里参加“星期二聚会”,与当时着名的诗人魏尔仑﹑纪德﹑瓦莱里等人往来接触,他在诗歌写作上师宗天才诗人兰波,成为后期象征主义最重要的诗人。1889年他参加外交官考试,以第一名被录用。后被派往中国任职,是驻中国福州的领事。此后还担任过法国驻日本、美国、比利时的大使。

克洛代尔从1895年至1909年在中国生活了十五年之久,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对古老的中国充满了好奇之心,他既欣赏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寺庙﹑园林、陵园、戏台,也审视着历经甲午海战后破碎衰退的中国底层社会。

他将这种欣赏与审视得来的印象付诸笔记,于是便有了这一部小书《认识东方》。

在中国任职期间,也是克洛代尔诗歌创作最丰硕的时期,《诗艺》《正午的分界》《五大颂歌》均于此间写成。

内容精要

《认识东方》是一部相当精致的散文诗集。在这里,克洛代尔的所谓“东方”,主要是指中国。全书共六十一篇文章,约三分之二的内容都与中国相关。

他在中国福州任职时间最长,他也最喜欢这个地方,他写福州的散文也最多,有三十多篇。他认为福州是一个有着“玫瑰和蜜的颜色的地方”。其中《榕树》《戏台》《走向山野》《唯觉寺》《绘画》和《十月》等文章都是名篇美文。《戏台》和《走向山野》有一种西方式的距离美学,静观默察,不露声色;而《唯觉寺》又于距离之外,多了一分东方式的禅味。《十月》则是一首用散文写成的关于秋天的诗,其隐喻幽雅曼妙、意味无穷。开篇第一句便是:“我看这些树木依然是一片碧绿,但也枉然。”然后写秋之来临,也是诗的意象:“我从肃穆的油橄榄林里走出来,突然一片灼灼生辉的平地展现在我的面前,直到山麓,给我带来消息。

啊,收敛的季节的最后果实!白日将尽,这是一年里不复返回和岁月里最大的收获啊!”在汉口任职时,他写了八篇,如《江》《雨》《月色》等。另有两篇是写南京的:《大钟》和《陵墓》。这也是两篇美文,是他游览南京明孝陵和城北鼓楼附近的大钟亭后所写的印象札记。《陵墓》写得大气苍凉,从衰烟荒草的废墟中审视王朝与王者的历史命运,“啊,废墟啊!在你之后这座陵墓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帝王已死,只剩下这块庞大的石头宫阙。”结尾更加耐人寻味,写他归去之时,看见荒榛枯草中一只野狗在撕食一具死马“肠子淌了一地”。《大钟》则写了一个少女献身铸钟的美丽传说。书中的《松树》《散步者》《林中的金色拱门》等篇,是关于日本的作品。而作为本书序言的那篇《香港》是作家1921年途经香港时写成的,此时他已离开了中国,他因此书写了自己的怀念:“让我最后一次跟我身后这充满欢乐和苦难的国度再见一面吧!让我再看一眼福州,再作一次回顾和怀旧的访问吧!”

精彩片段

我的眼睛从宽广而浑黄的江上移到轮船中腰的测水砣,水砣挺规律的转动着,把测线绕上大轴,测锤穿过浑浊的满含泥沙的波涛沉入江底。

就像平行四边形的几条边线连接起来似的,江水在它的几何线迹中显示出凝聚土地的力量。每一滴水都是瞬息即逝的,但由于周界都是斜坡,水的力量愈来愈大了,已有的面积既然找到了最低点,江水沉重地朝着一个更广阔的最深的圆形中心奔流而下。这条江力量之雄、体积之大真是无限的。这是世界的出口,这是亚洲在奔腾向前。……

天空低沉,大块大块的乌云正朝北方涌去;在我右边和左边,我看到的是一个昏暗的美索不达米亚。没有村落,没有田间作物;远远近近,在光秃的树林里,依稀有四五间茅屋,陡岸上架着几处捕鱼的网罟,江面上一条张着烂布条桅帆的破船正在航行。毁灭曾经在这里掠过,这条满载着生命和粮食的河流经历的地区都比较荒凉,天堂的水未曾绕过那边,而人,在牛角上钻过眼孔之后,在这些喑哑无声的田野里第一次发出嘶哑而痛苦的呼喊。

(选自《认识东方》,徐知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名言佳句

啊,阳光!把一切瞬息即逝的事物都浸没在你的无限光源之中吧。愿正午早早来临,好让我好好端详你的万丈光芒;愿夏天来临,好让我好好享受阳光,心里分外喜悦,——正午,我端坐在整个大地的和平之中,在谷物的寂寞里。(《下水航行》)

阅读赏析

克洛代尔是着名的象征主义诗人,他的散文同样具有浓厚的象征主义风格,简约的形式中浸润着深邃的隐喻,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读解《认识东方》有必要了解一些本书的写作背景。克洛代尔根据他在中国15年的生活经验写作本书,那15年是1895至1909年。正是古老中国风雨飘摇震荡剧烈的动荡年代:甲午战争、戊戍维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是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因而他对中国的贫困和苦难不仅有同情,还有比较真切的认知和体悟。如此一来,他对中国的感情就显得颇为复杂,一方面作为一名外交官,他与大多数外国人一样,沉迷于古老的中国文明,在寺院、园林、戏曲、陵园、钟楼和唐诗宋词中流连往返;另一方面中国现实的苦难现状,又令他困惑不已。他在1895年冬天从上海写信给朋友马拉美说:“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错综复杂,令人目眩。”他发现中国民众“蕴藏着一种生命力和活跃的兴奋情绪”,与此同时,他又感慨万千地说:中国“风俗腐败,人民贫穷,灾祸一天比一天严重”。他在这些信中所表达的对中国的情感和认识,也就是他在《认识东方》一书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认识,只不过表达的形式不同而已。在信里是直抒已见,在书里则是象征地表达,是艺术的反映和投射。理解了这个写作背景和作家当时的思想感情后,再读《认识东方》就比较容易了。比如《江》

之中,那条像大海般坚强有力的大江,显然是象征的意味远大于写实的成份。

尽管在文章中作者没有指明具体是哪条江,但因写作本文时,作者正在中国的汉口。因而可以说作家写的是长江。又因其表达形式的象征意味,长江在此也可以说是象征着中国和中国民众。惟其如此,我们便能理解《江》既热情颂赞“江”雄大壮阔的力量,并把江中之水诠释为“载负着德行的智慧的富有人性的水”;同时,作者又用一个涵义深刻的意象说,“这好像是一片泛出红色的水,它证实了不容置疑的创伤。”文章最后一句话也是意味深长的,简约中又有非常浓厚的意蕴。

专家建议

读《认识东方》一书,不妨捎带着了解一下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来龙去脉,或许就有互动的双重收获。

推荐版本:《认识东方》,徐知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同类推荐
  • 学生精品美文:一把水瓢

    学生精品美文:一把水瓢

    本书收集的一些文字大都是作者20多年来陆续写成的。共600余千字。作者从农村出来,在城市生活,既有游山玩水的欢快尽兴,更有日常生活的平淡感悟。这些人生经历在文字中都有流露和表述。有些文字曾在报刊上发表过,有些文字也曾获过奖。
  •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所选的中国经典神话,在故事的类型上,与世界神话学及中国神话学的体系是相同的,既对应了神话学的学理要求,也对应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北欧神话的类型。也就是说,本书的四辑分类从学术的角度上看是科学的,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上看也是严谨的。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在前人的整理基础上,对中国神话重新进行了彻底的梳理,编者将支离破碎、点线分割、散落各地的中国神话彻底地回归到了一个有着基本脉络、基本情节的体系上,以期较完整地献给中国读者。尤其是广大的中国青少年提供一套详实可靠、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神话故事读本。
  • 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

    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

    本书愿以“香格里拉叹息”为题,点出了香格里拉的象征意义。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使香格里拉这个神奇的名字越过中华大地,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天国。小说中描写在香格里拉生活的人延年益寿,青春永驻。这可以说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的象征。那么,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是否也有佞人顿悟的道理呢?香格里拉的永久存在确实不等于人类个体的永生,但是,香格里拉的混坏却一定是全人类的灾难。用杜甫“造化钟神秀”来描绘香格里拉,那是再精当不过了。香格里拉是大自然本身,是人类赖以存活的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告诫人类不能继续对大自然毁容的警示。香格里拉确实是在叹息,而且叹息的很久了。
  • 闲适中的挣扎

    闲适中的挣扎

    本书收入的文章分为四辑,“阅人”部分以亲历及第一手材料为依据,所涉主要是做编辑的父亲和他熟悉的作家朋友:“涉世”部分是个人经历,包括下乡、就业、旅美及退休生活;“读书”部分包括旧案钩沉、读书札记和影评,其中涉及刘大杰、程鹤西与鲁迅的纠葛,吴清源的民族操守,各依据前所未见的资料做出了澄清;“译文”部分大致是上世纪80年代所作,那时作者泛泛关心过日~本文学,所以译文也包括了不同的文学体裁。
  • 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

    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

    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第三条道路”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真正进入了沉淀期。所谓沉淀期,意思是“第三条道路诗派”的这29位诗人将有可能使他们的某些文本沉淀下来,继而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当然,这29位诗人及其作品不可能都成为经典,但毫无疑问,“第三条道路”的经典之作将出自他们之手。之所以选择“沉淀”这个词,旨在区别于当下那些浮躁喧嚣的诗人或诗歌团体。
热门推荐
  • 秦时明月之相公,你好狠

    秦时明月之相公,你好狠

    现代女警为兄弟报仇,阴差阳错来到乱世——这真真是乱世!二次元的世界,突如其来的自己满脑子疑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本想是一场闹剧,谁知会刻苦铭心。无情杀手、君子之最,烙印心中,无法决离。居然就这样来到了充满战乱的仙侠世界!居然就这样将一切的一切降临在自己身上!以为会是浪漫的爱情剧,谁知......以为会是美好的友情剧,谁知......以为会是帅气的武侠剧,谁知......以为会是曼妙的玄幻剧......谁又知......本性天真烂漫的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今后的遭遇......。为什么?怎么会?自己错了?错在哪里……
  • 愿请白首不知愁

    愿请白首不知愁

    我不知道当时我所厌倦的生活,在现在看来却是不可复制的美好。我总以为我还应该盼望长大,总以为我还是个孩子,可是却突然发现,我早已没了任性的权利。
  • 万生之上

    万生之上

    就算站在灼热地狱的正中,天堂的恶鬼必会缠其身。拳头可以开辟未来,身体可以去承担一切。而这个世界谁来背负,谁来承担!究竟哪一个人会得到万生的选择!
  • 傀儡修仙记

    傀儡修仙记

    陌生的世界,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语言。一切从头在来,但道路并不平坦。卑微的生灵该如何踏上世界的巅峰。去找回自已失去的一切。
  • 公子:梦幻梨涡来世娶我

    公子:梦幻梨涡来世娶我

    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去伤害对方吗?真的伤害了,那也是无心的呢;可是为什么要在伤害了之后才说是无心的呢?当你伤害了他之后,你会后悔,你会感到愧疚;当你回头的时候,他也许已经不在了;现在,你失去他了,真的失去他了,因为你伤害到了,他累了,也就走了;失去了的就没了;都已经不在了,没了……你那么对不起他,所以他已经不需要你了,难道你还不知道吗?有时候我喜欢失去,因为失去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有时候我害怕失去,因为失去让我不再拥有。一旦失去,就不要想再拿回来了。顾后倾你伤了云易。
  • 江湖群英荟

    江湖群英荟

    莫须有的长生不死法诀牵动了整个江湖。精忠为国的韦嘉升带着征集天下武者北上抗胡的雄心壮志,不曾想也卷入了这一场风云动荡的夺宝之路,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后面的路竟是这样波澜起伏,出人意料。
  • 一片空白

    一片空白

    这是一位十九岁少女写给恋人的情书。高中学生刘于玲因父母离异而性格内向乖僻、对父亲的思念使她以一种近乎病态的狂热追求异性的爱情。她曾暗恋家庭教师、又策划过和妈妈的男同事私奔、十八岁时爱上了一位已婚的大学教授。这就是她一气呵成的爱情内心独白。十八九岁女孩子不正常的恋爱故事对父母和师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认识和理解上、增加许多十分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 名门媳

    名门媳

    逍遥自在的农家女,一朝被逼作冲喜新娘。同一屋檐下,他处处与她作对,时时为难于她,却不料,不知不觉中,为难到的不是她,而是自己的心,为了能给她幸福,他远走他乡,建功立业,到最后,能不能得到幸福呢?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夜将破晓

    夜将破晓

    这是一段传奇的旅程。幸运女神张开了怀抱,迎接他的到来。夜将破晓,黎明初显。
  • 国民党特务活动史上册(修订版)

    国民党特务活动史上册(修订版)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对国民党特务组织在中国大陆的整个活动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生动的记述。全书用了大量原始史料,全面客观地论述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源起、发展及其活动,直到抗战胜利后在大陆的没落结束的历史。全书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文献性于一体,文笔严谨而生动,不仅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且拓展了民国史的学术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