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4400000043

第43章 文学与政治(2)

可以说,托马斯·曼在这个年代的表现极为糟糕,不仅不断发表歌颂战争、支持侵略的文章,还对哥哥进行了肆无忌惮的诋毁、诽谤和诬蔑,“其总方针是把亨利希·曼说成德意志民族的内奸”。甚至在1917年亨利希表达了与他和解的愿望之后,他断然拒绝哥哥的善意,亨利希对弟弟的表现表示“痛苦挣扎、反省、对照、坚定自己”。1918年1月5日,亨利希给弟弟写下一封漫长信件,再度对托马斯进行严厉而中肯的批评:“我觉得你低估了你对我们的生活所存在的自然感受方面的意义,而过高地估计自己在精神方面对生活的影响。这种精神方面的影响由于你不端的品行而被你自己损害了。”在谈到战争结果时,亨利希说:“难道这满目疮痍、陈尸遍野的世界就是我的胜利?……我可不是那种为了满足自己精神嗜好而置民族于苦难和死亡之中的人,我不是……”然而这封信并没有寄出。而托马斯·曼,直到法西斯纳粹主义极右思潮在德意志全面泛滥才幡然悔悟。

爱国,不能仅仅体现在对国家无条件的赞美上,亨利希以其强烈的批判姿态对爱国主义进行了新的诠释,爱国,还有一种更为深切、更为忠诚的态度——就是对国家的一切丑恶行为和思想进行严厉的抨击,国家并不具有天然的正义性和正当性,正如他在德国一战战败之前所说的那样:“不能要求作家在一切都在走向毁灭的时刻去赞美生活”,这不仅充分展示了他的政治敏感性,也更加是他良知的要求,亨利希·曼给我们建立了一座坐标。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天才的政治洞见

一战失败,德国政局发生急剧变化,尽管在国体上走向了共和,但魏玛共和国极其软弱和动荡,法西斯纳粹主义正是在这个时期崛起并席卷全德意志。

纳粹党建立并出现在德国政治舞台上不久,作为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亨利希·曼是第一个意识到:法西斯纳粹主义是将与德国工业界巨头联合进行垄断的政治怪胎。这促使他在思想上进一步转变为民主社会主义者,并且把自己变成“泛德意志主义者的敌人”——他几乎是在与全德意志的民族情绪进行搏斗,这需要何其大的勇气。1919年底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政治论文集《权力与人》,对“帝国和共和国”进行彻底清算。

1920年2月,希特勒在慕尼黑颁布该党的《二十五条纲领》,系统而肤浅地阐述了纳粹党的方针,对德国民众进行疯狂煽动与蛊惑,亨利希立刻指出,这是糊弄“低能儿的世界观”,纳粹党的全部欲望是“夺权高官厚禄、夺取政权,除此之外别无他图”。在1923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预言,在德国“中央集权是不可避免的”——用现代政治术语就是“极权主义”。亨利希·曼以极为深刻的政治洞见对这个政党的邪恶本质进行了无情揭露。

他作为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一方面反对英美的资产阶级经济方式,即完全没有约束的自由竞争;同样,他也反对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不相信无产阶级专政的有效性。爆发于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89年苏东垮台,证明亨利希·曼的眼光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历史性和世界性。

1923年法国占领鲁尔区(德国的一个重要工业区)和希特勒发动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之后,亨利希意识到,欧洲国家不能从其历史渊源的相互联系中完全独立,他提出建立一个“帝国之上的帝国:欧洲合众国”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前瞻性的主张,当代欧洲的联合,从某种意义上正是亨利希·曼倡议的结果,或者说是他思想的一种体现。

随着局势的变化,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势力越来越庞大,德意志的纳粹化特征愈加显著,到20年代末,亨利希对德国的政治走向更加明晰,他明确意识到,在德国,“审美,内心深处的道德不再起作用”,作为作家,他对文学具有了新的态度:“文学绝不是单纯的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超越时代的文学创作是不存在的。它不可能像音乐那样的纯真,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是良知,是产生于世界,又位于世界之前的良知。它不断地作用、行动着。”——这与本文开头略萨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由此,亨利希·曼成为德意志的良心。

到1931年,60岁的亨利希·曼已经取得德国文学上的崇高地位,他被任命为柏林普鲁士艺术科学院文学分院主席,此时,魏玛共和国的末日即将来临。在担任文学分院主席不久,鉴于纳粹法西斯主义的疯狂发展,他以《文学与政治》为题,再度重申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共和国已经扎根于每个市民的判断力中,在共和制下,每一个市民对社会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比在任何制度下都要深刻。否则,他们就不会维护共和国的安全。”这充分表明了他对共和国即将面临的瓦解而担忧。1931年底,他在《德意志的抉择》一文中写道:“德国历史也许会由此而留下血迹斑斑的一页。冒牌的德国人(希特勒并不是德国人,他是出生于奥地利的日耳曼人——笔者注)和冒牌的社会主义分子建立起来的帝国无疑将在流血中产生。然而,与这个帝国灭亡的时候将要流淌的鲜血相比,这点儿牺牲不足为奇。”他准确预言:“第三帝国将由于他的无能和依附性而失败。”——后来,历史在德国的发展中几乎得到完全的应验:纳粹政权通过流血而建立,经过更大的流血而覆灭。

1932年12月,亨利希·曼发表了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超民族的信仰》(他自己也将其称为“最重要的文章”)。他认为,德国存在着一种始终如一的反民主主义的国策,而且,这种反民主的国策至少从1848年起就为人察觉,而1871年的德国统一,正是建立在这种反民主主义的基础之上,而魏玛共和国也没有对此进行改变:“共和国承袭的统治体制,是陈腐的体制,同样在准备着一场战争。它仍然像以前一样不公正,只是一味地有利于从不放过任何东西的获益阶层,有利于要求特殊利益的阶级。”他对这个时代的进程进行了总结性的表述:“反理性的复兴为人类弱点重新抬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为所欲为,完全听凭本能行事。本能是不会受到检查的,因为它埋得很深。本能也不容受到检查,因为它的深度使它变得神圣不可侵犯。正因为如此,国家主义这场半个世纪以来的重大运动才能够不断发展,最终超境离界……在非理性的时代结束之前,这个运动是不可能停止的。”他甚至精确预言国家主义将在1940年结束——1941年12月美国对德国宣战,宣告了第三帝国覆灭的开始。

在这篇文章中他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对国家的态度:“我抛弃了旧的民族强权国家,因为它已经失去了道德内容……人成了国家主义谎言的牺牲品。整个人类都成了国家主义的牺牲品。我听够了这类无耻的谎言,说什么最高的使命不是为了人类而斗争,而是进行反对人的斗争(指反对犹太人——笔者注)。”一个国家,不论表面上如何光鲜华丽,给人以如何华美的视觉盛宴,一旦丧失基本道义就是崩溃的开始。

亨利希·曼在担任文学分院主席最后阶段,于1933年2月与珂勒惠支、爱因斯坦等人联名签署了一个请愿书,呼吁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在即将在3月进行的议会选举中联合,反对正在面临的法西斯纳粹的极权统治和独裁专制,以阻止德国“坠入野蛮状态”之中,得到的回应却是,如果他们不沉默,就将解散这所学院,他立刻以辞职加以抗议。随后,普鲁士文化部帝国中央特别委员会于1933年2月15日以亨利希“因党派政治活动原因”作出开除亨利希·曼的决定,同月21日,文学院发表声明,对他的辞职深表遗憾。这一天,亨利希·曼在自己的袖珍日历上只写着一个字:“走”!

从此,亨利希·曼离开了德意志开始了流亡生涯,再也没有回到他挚爱的祖国。1933年8月,纳粹统治下的德国政府发布“帝国公告”,一大批流亡者被开除德国国籍,亨利希·曼位列公告的第一批、第一名。

笔后余墨

不能期待每个作家都像亨利希·曼一样具有深邃的政治眼光,也不必苛求每个作家都气宇轩然地选择战斗,但作家的集体沉默乃至趋炎附势,却是作为“作家”——这个职业的羞耻。既然以“写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论在笔下表达是现实或者是历史,在善恶之间、在正义与非正义之间,我们应该懂得选择什么。作家不能丧失的是自己心灵世界对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爱的追求,也许它无法追寻得到,也许它永无止境,终究不该的是,在这样的抉择面前停下脚、向后转。倘若一个作家果真面临着巨大政治的压力而不能自主,那就放下自己的笔,回到“普通大众”中,一同混迹,一起沉沦。

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说:“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敢传达那个社会的痛苦与恐惧,不能对威胁着道德和社会的危险及时发出警告——这样的文学是不配成为文学的。”——亨利希·曼,是否令人有所触动?

选自《随笔》2011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蔓草青青:宁夏新闻网蔓草社区网友文集

    蔓草青青:宁夏新闻网蔓草社区网友文集

    我一直在想,我和蔓草的缘分还是必然的。最初我与网络的碰撞,就是在BBS,我在一个很有名气的论坛上玩得也很有名气,那时候,我叫剑昭,也叫朔方剑。这源于我对论坛的认识,我认为所谓论坛,就是针对某一个话题,大家各抒己见,就像当年的鲁迅、梁实秋他们那样。
  • 月光下的灯影

    月光下的灯影

    梁思成的才华不在徐志摩之下。他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先驱,直到今天,他40年前的作品,仍被世界建筑界认为是经典之作。走遍中国山川,又曾到西方游学的梁思成,毕竟有不同的心胸。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特地赶去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片,交给自己的妻子。据说林徽音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终其一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心灵世界,在那心灵的深处,不见得是婚姻的另一半。
  • 骊歌十二行

    骊歌十二行

    作为诗人,在时间的意义上,必须站在人类未来的巅峰俯视现在,为众人指明精神前行的方向,并且持久地慰藉人们的心灵。比如人们未来的家园建立于天蓝水清、鸟语花香、麦黄草绿的大地上,人们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海升平的日子,那么我们就要为这一目标而奋斗,并且抵制与其相悖的东西,不管经历多少挫折,哪怕是面对死亡也决不退却。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白朴全集

    白朴全集

    本书收录白朴所有存世的词、杂剧、散曲及《元曲大家白朴》等评介文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全面研究白朴及元代文学戏剧的的参考书籍。
热门推荐
  • 校草专宠萌妹

    校草专宠萌妹

    他们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公司继承人,却为了尹潇晓争执不断,到底他们会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呢?
  • 重生之婚色难防

    重生之婚色难防

    本文双处双强双洁,1V1,高冷腹黑偏执男VS美艳毒舌傲娇女女主篇慕容衍是隐世慕容家唯一高调活跃在华夏的继承人,一手妙手回春的古医术备受推崇。除此之外她还是一枚兼职杀手,在一次刺杀任务中却被意外反杀。再次睁眼,坐在床边对她关怀备至的男人不正是她前世的刺杀对象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什么!他是她未婚夫?虽然换了身份,但任务还是要继续执行的。亲亲未婚夫,不要怪媳妇心狠手辣,实在是前世死在你面前,对你太过牵挂。男主篇:白塔表示很郁闷,自己的未婚小媳妇变化太快就像龙卷风。重伤醒来之后不仅立刻退出她喜欢的娱乐圈,甚至不再刻意和他保持距离,也不再提以前的约法三百章,更是主动提出要约会。只不过,以前厨艺精湛的小媳妇,碗里这一团黑炭,你确定可以吃?媒体篇:十八线小演员明媚演戏三年从来没有登上娱乐新闻头版头条,和皮裤哥有的一拼。然而转行开个小诊所的第一天就有几十名记者排队等在门外,不是伤风就是感冒,真正的病人连影子都没有见到。众媒体表示,这个真的不能怪我们,谁让白总在里面坐镇呢!为了一睹盛世美颜,他们容易吗?错,他们只是为了挖一点边角料而已。所以,你们两个到底什么关系?坦白从宽,抗拒……白总,有话好好说,我们这就走。明姐霸道篇:1、面对渣女求饶,该如何处置?明姐淡定答曰:原谅你上帝的事情,而我的任务就是送你去见上帝。2、面对渣女挑衅,该如何应对?明姐亲身示范:我和你的区别在于,我们坐在一起嗑瓜子,磕完之后你站起来拍拍腿,而我拍拍胸口。你说他是爱你还是爱我?白总无限作死篇:1、天降瓢泼大雨,两人独自在家,看了眼躺在床上的明媚,深知自己没有厨艺天赋的白总一脸关切的说道,“你先躺着,我给你熬点中药垫垫肚子!”明媚咆哮,“尼玛!滚犊子!那是老子的极品好药,你敢给老子用来垫肚子我杀了你!”2、夜幕低垂,天色渐暗,白总从浴室出来,果断走向某女的房间,深情款款的问道,“你愿意和我滚床单吗?”某女头都没有抬,“不愿意。”白总继续走近,俊脸一片茫然,“我刚刚说什么?”某女淡定回答,“你愿不愿意和我滚床单?”白总乐呵呵的回答,“我愿意!”“……”
  • 娱乐圈之女神惹人爱

    娱乐圈之女神惹人爱

    既然进了娱乐圈,就要做的最好,女神宝座归我,至于身后这个帅炸天的男人……就勉强收下吧。可是为啥一次就送了俩腹黑娃?不行不行,把这个帅炸天的换成影后好不啦!
  • 男神别跑

    男神别跑

    “你无耻!”“嗯,我无耻。”“你无赖!”“嗯,我无赖。”“你...你王八...唔!”蛋字还没说出,林雨婵的唇瓣便被某人堵住......
  • 灵异鬼瞳

    灵异鬼瞳

    一个平凡的少年在遇到一个捉鬼少女的时候,他的生活变的不在平凡,一次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下,他的右眼住进了一位鬼王,而为了生存,鬼王不得不借用他的能力给这个平凡的少年。
  • 漠世

    漠世

    末世,漠视!独自游走在这个冰冷的世界,寻找最后的归宿
  • 修真者的入世生活

    修真者的入世生活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个修真者,为了追寻前世记忆中的女人,进入这尔虞我诈的都市中生活。西方教廷、黑暗联盟、守天一族、东方修真...任谁都挡不住他的脚步。新书上传,请多支持!
  • 宇宙星河

    宇宙星河

    这是一部幻想几千年后的世界,小说中后期会添加一些自己的感悟。不敢说对世人有所警醒,只是向写一部起码对自己有所警戒的书。个人以为自己的股票投资技术和理论还是比较不错的,或许会添加几章或者是几句目前对股票的看法和操作。不过事先申明本人并不富有,到目前为止入股5年,到今年9月份涨了将近一倍也才五六万的地步。所以我估妄写之,大家估妄看之,风险收益自担。
  • 其实他并不坏

    其实他并不坏

    他没死的时候,就有人说他坏,死的时候,许多人说他坏,死了之后,一直有人说他坏,可是,也有许多人说,其实他并不坏!
  • The Guilty River

    The Guilty Riv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