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8400000007

第7章

有一点,他们是知道的,他们的产品在四川省境内,可能没有市场,因为离他们很近的成钢厂(成都钢铁厂)的钢材几乎占尽了四川市场每一个角落。

我读不了方向,

读不出时光,

读不出最后是否一定死亡风吹来,吹落天边昏黄的太阳。

--摘自张楚《西出阳关》

“远走不如近爬拿”。但是他俩还是想试试,如果能在四川境内,或就近的市县把产品卖出,那该是多么美的事。

于是,他们在四川境内去了安县,进了北川,折绵阳,经梓潼,出剑阁,达广元,不知看了多少张难看的脸,跨了多少道难跨的门,把自尊心当成一张废纸一样扔到垃圾堆里。不管是王周龙,还是张承志,他们都没有任何推销和拓展市场的经验,每到一个目的地,他们唯一办法就是去找当地物资局。

在当时中国,是物资相当匮乏的年代,这个部门掌管物资供需和配给,它的门槛有多高,在这个部门里工作人员无形中所掌控的权力有多大,很难用今天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来比拟。它在无形中掌控着一个地区的市场物资流通和经济命脉。

王周龙和张承志去的那些市县,也许什么物资都缺,唯独不缺钢材。

在以前钢材紧俏的时候,众客户把他们生产出的那些圆不圆、方不方、怪眉怪眼的钢条,都当成求之不易的宝贝。那时,看着一个个客户为求一吨或几吨钢材,下颜赔笑的神态,想想自己那时高高在上的样儿,享受被人求的尊贵,足以让任何人的虚荣心得到满足。现在来了个“本末倒置”,有了从“爷爷”到“孙子”的转换。王周龙说:“那些事给了我一个教训,‘人如三节草,不知哪节好’,春风得意时,千万别忘乎所以。”

所以,王周龙和张承志去求物资局帮助推销和寻找市场时,其失败率自然就高达百分之百了。

当王周龙和张承志带着一副极为虔诚和乞求的神态,赔着小心翼翼的笑脸,恭敬得无以复加,把钢筋的样品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的那副神情就像是见到满脸污秽、散发一身恶臭的“叫花子”。

“快走快走,现在好钢材都卖不脱,你们那些烂铁还有谁要?”这几乎是他们众口一词的回答。

王周龙和张承志的确走得快,有限的几个盘缠,使他们不敢在任何一个地方多一点停留。因为多逗留,就多消费。王周龙说:“那时候,真希望一分钱分成十瓣用。”王周龙和张承志,他们见车就上,无车就走,昼夜兼程,一站接一站,一县接一县,最多时一天跑过八个县。

草鞋换了一双又一双,因为王周龙必须保证背包中那双胶鞋的干净和成色,好让他在求人见客时,脚上多生一点“辉”,好在别人眼中减去一点“乞丐”的成分。

为了把消费降到最低的限度,他们就吃豌豆充饥。在有自来水的街头,他们喝自来水;在没有自来水的路上,不管是塘边、水田,还是沟渠,不管干净与否,只要是水就成,和着炒豌豆,解渴解饥。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他们决定到省外去碰碰运气。

他们出川了。

在去陕西的途中,最令王周龙难忘的是去勉县的那段路程。

车至勉县,因连天大雨遇到公路塌方,车堵一路,无法前行,别的旅客便就近各找旅店歇息。

别人可以休息,可以等到道路畅通后才走,但他们不可以休息,不可以等,一是因囊中羞涩,不允许他们有额外的消费,二是因为他们在这儿多呆一天,家里人和全厂职工就多一天望眼欲穿的期盼。

能够多前行一段,或许就离希望的目的近了一段,所以他们必须走。

连天大雨,遍地泥泞,草鞋当然就不能穿了,当然也不能穿那双见客的胶鞋,只好赤脚。

如果沿公路去勉县,肯定好走,但得有一百多里的行程,算时间至少得一天半才能到达。抄近路,则是山路,虽翻山越岭,但只有四十余里,如果走得快,半天即到。他们选择了山路。

没有打过赤脚的人,不知穿鞋的舒服,走惯了平地的人不知道翻山越岭的辛苦。王周龙生在川西平原西北边缘,也成长于此,他家虽穷,但平时从未打过赤脚。在他的家乡,尽管有“天晴一把刀,下雨一泡糟”的景象,但在那时,王周龙才真正感受到泥泞山路的难走。

那是真正的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近半尺深的脚印。路上到处是尖如利刃般的小碎块,脚踩在上面,如割裂般生生地痛。

四十多里的山路,就如四十多里漫长的地狱般的通道。

到了勉县,一双脚满是裂口、血泡和数不清的伤痕。

他们没有给自己喘息和疗伤的机会,穿上见客鞋,用手搓掉满身泥浆,洗掉脸上的尘土,给散乱的头发打点“水摩丝”,强打精神,哭脸变笑面,走进勉县物资局。

结果依然如故。

没有回头路,他们只有向着那渺茫前路继续前进。

他们对行程的追赶,不可谓不快,但他们觉得还不够快,到了汉中,抵达凤县后,他俩决定兵分两路,张承志走宝鸡,王周龙去了天水。

穿徽县,过天水,到西安与张承志会合,结果依然是没有售出半两。

经商量后,他们决定也来个“中原逐鹿”,进发河南。

上了火车,途经骊山脚下的临潼。

骊山脚下,临潼城里,有个华清池,和他们的出生地,他们钢厂所在地八角井,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曾见证一代王朝的衰亡。

火车轰鸣,承载着王周龙一腔沉重的忧思与感慨。

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曾面对骊山的荒凉,回想历朝历代的兴衰交替,发出对王朝争权夺位、残酷厮杀行为的一种大彻大悟的否定: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时年三十七岁的王周龙,正值英年,尽管屡战屡败,前途未卜,但他依然屡败屡战,因为他知道这次远征,如果“输”了,钢厂的产品才会真的“都变做了土”,而赢了呢?钢厂产品就不会是“土”,而是“金”!所以,他们这次只能赢,不能输!

潼关天堑,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据华山。

潼关的烽火,决定了十二代王朝大旗的更换。

潼关的狼烟,掩盖无数热血男儿的白骨尸山。

在这里,张养浩同样留下流传千古的怀古感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却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张养浩,元朝散曲大家,自幼家贫,聪明苦读,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他为官清正,不畏权贵,忧国忧民,在民间,官声极好:“亲登华岳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

也许王周龙与张养浩是无法比拟的,但他同样有颗普济苍生之心,他想为造福八角井人民尽一份力。

钢厂“兴”,八角井人民的生活就会慢慢得到改变,扔掉压迫千年的穷窘。

钢厂“亡”呢?他没有想过。也许是他不敢去想!

如果他去细想了,是否就会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呢?

不!因为前进,才有可能找到他们唯一守望的出路。

谈到这段经历时,有两个字常挂于王周龙之口,那就是兰考。

兰考是河南境内的一个小县,但在全国范围内,有很高的名气,因为这里出现了非常爱民的县委书记--焦玉禄。

焦玉禄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是为官者的榜样,他为治理兰考县境内的盐碱地,为兰考人民脱贫致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除焦玉禄外,兰考另外一个方面也很出名,就是它的“穷”。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穷”已经不再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事,它不再会给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带来荣光。王周龙想:“让我们互相帮助,产品互补,同奔致富路。”

提到兰考,王周龙只是声声叹息:“唉,那地方真的很穷,那里的人唉。”最后,他还是告诉了我,他们在兰考遇到的一件小事。

他们到了兰考,囊中的炒豌豆已经吃完,他们确实很饿。

他俩忍着饥渴,左脚先往前一步,右脚才慢慢地跟上,一步一挨,每走一步都得付出艰辛。

他们已经走过数不尽的路途,算不完的里程。整个关中大地,大半个中原,都留下他俩的脚印和汗味。

在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路途中,水就能解除他们难耐的饥渴。

在路途中,他们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一任饿渴折腾。可是到了集镇和城市,眼之所见,鼻之所闻,到处是他们体内当时最渴求的东西--兰考这个地方虽然很穷,但兰考的城里,也有一咬就一口油的大块肥肉,冒着腾腾热气的包子、馒头,有王周龙每天疲倦都要慢慢品味的老白干,还有许多当时想都不敢去想的美味佳肴。

饥饿在严酷地折磨着他们,但做人最后的尊

严让他们宁可当街碰死,也不会说出“叔叔,求求您们给点嘛”的话。尽管他们所到之处,也受尽了如同对待乞丐的白眼与鄙夷。

这里与其说是一条偏街,倒不如说是一条阴暗肮脏的窄巷,在这里,有家小面馆。

以他们的经验,在这样的地方吃饭,花很少的钱,能吃到分量很足的东西。所以他们走了进去。

现在也许少有人没见过那些常以天为帐,以地为席,流窜在大街小巷的“大师兄”们,见到他们,又有几个不退避三舍的?王周龙和张承志当时形象,肯定要比他们好得多,但也达到了能遭人误解的程度。那个守店的姑娘之所以能让他们进去,是她看到了王周龙的手中不知捏了多久的钞票。那个姑娘照样对他们保持着戒备,远远地站立着问他们“吃几两”。

尽管他们那时已经饿得足以吃下两斤干面条,但王周龙说:“给我们一人来二两吧。”面很快端来了,很快连汤带水从他们各自碗中消失得一干二净。

没有语言来形容,当时那面、那汤、那水在他们的口中时的那美、那香但仅有的二两面,和着那二两面的汤汤水水,又能占据他们早已空无一物的肚子多大一点面积呢?

“小妹妹,我们还渴得很,给我们两海碗面汤喝吧。”

王周龙说出这话时,至少还不觉得多失体面,面汤充饥,肯定比凉水好些,面汤里毕竟或多或少还有些淀粉的成分。

那姑娘似乎看出了两个“穷鬼”的用心,但她还是极不耐烦地端来面汤,一下子掼在他俩的面前,滚烫的面汤,泼溅在他们的手上,他们的身上,面汤所及,烫出一片一片火辣辣生痛的红云。

一滴水里,一个太阳;一粒沙子,一个世界。不管是王周龙,还是张承志,心中马上浮出这样的想法,看来焦玉禄精神并没有熏陶着这位姑娘。但我深信,焦玉禄的精神没有熏陶着的远不止这个姑娘,因为在采访谈话中,笔者感觉得到,他俩在兰考所受的委屈,可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兰考是和焦玉禄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说出对兰考不敬的话,就是对焦玉禄的不恭。所以,王周龙对其经过只字不提,我也就只字不问。

“劝君少饮罐头春,多买罗穿上身,如今世间人眼浅,只重衣冠不重人。”这是《笑林广记》中的一首调侃诗。

以貌取人的流毒,总是肃不清。王周龙和张承志这次天南地北的远征,对此深有体会,因此,他们决心武装一下自己。

档次高的衣服,贵得让他们咋舌,遥望一下就算是眼福了,烟孬了又拿不出手,于是,他们一咬牙,买了块极廉价的手表,让这块手表来装装门面,抬抬他们的身价。

凡和人谈事,先找个机会亮亮腕子,让表那锃亮的银光引起对方的注意。因为那块表所传递的信息可以直接告诉对方:“我并不赖,是一个戴得起手表的有钱人。”

可是这块后来被他们称为“督战表”的手表,除了能起个“督战”的作用外,却没有表的功能。“走走停停,不摇不走,”王周龙说,“每次亮腕子耍洋盘时,最害怕的就是别人问现在几点几分了,你总不能给他说现在大概是多少点多少分吧。”

好在问这话的并不多,如果万一有人问起,就抬手假装细看几眼,故作惊讶的模样:“哎呀,看我这忙的啥记性都没了,又忘了上条了。”

王周龙说,他从来不会说谎,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实话实说,但经历那么多事以后,脸皮已经厚到家了,当对那些人说那些话时,脸都不会红一下,否则,就会露馅的。表能蒙别人,却不能蒙自己,时间不准怎么办?只好再买台收音机。

巴掌那么大一块,八块钱,一刻不歇地听时间。

最麻烦的是晚上,要听时间,就不敢关机,开着吧,又叽叽嘎嘎地吵得无法入睡。当然,在张承志和王周龙跑推销的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就从来未睡过安稳的觉,为了节省钱,他们大多数的时间都睡在火车站、蹲在阶沿边。

现在,他们的落脚点是河南的省会--郑州。

夜在这个大都市悄悄拉上它的帷幕,灯火通明。大街上,王周龙和张承志如同两条孤独的游魂,漫无目的地游荡。

身也疲惫,心也疲惫,眼皮重如沉铅,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找个地方美美地睡上一觉。闹市中,有好多惹人眼的旅社、宾馆、招待所,那里有柔软的床铺,有可以自调冷热的洗澡水,有飘香的香皂,让萍踪漂泊的游子洗去身上的污秽和离乡背井的酸楚与无奈。

但这一切都不属于他们。

他们本想找个街边屋檐就地一躺,就把那个晚上打发了。但那时郑州的治安很不好,有歹徒流氓,有治安巡逻队,这黑白两道都是他们极不愿遇到的。

遇上流氓歹徒,身上所有财物都可能被洗劫一空,说不定还要遭一顿暴打。

遇上治安巡逻队,有可能把他们当盲流收容,将他们遣送回家,那么所有在外奔走的工夫全白费了。

前面的暗巷中,有一盏昏灯摇曳,一个为钱而疲倦的老人,正在枯灯下守着一张“住店请进”的牌子。

他开这家旅店似乎已经很久了,什么样的客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消费定位,他一眼就能洞穿。当王周龙和张承志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知道,这个生意他已经做成了。

所以他笑得比谁都甜。

一张老脸,写满沧桑,但不失厚道,传达出诚实而谦和,枯灯下,一脸的笑意,就像一个经过浓缩了的“弥勒”。

王周龙说,这是他们出去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受到的笑脸接待,所以感到特别温暖,所以记忆特别深刻。

老板说:“我这里还有张床,有被盖,但号已经满了,也没有热水。”

王周龙说:“号满了无所谓,热水没有也不要紧,只要能找个支床的地方,能睡下就行。”老板的笑更浓了:“我这儿是老店,黑白两道我都有打点,所以很安全,今晚的天气不错,把床支在街上,保证和在房间里一样的舒服,并且价钱只要你们一人给一块钱就行。”一块钱一人,是他们在当时仅能承担得起的消费价格。所以你不能不佩服老板的眼光。他们答应了,老板也就笑出声了。

无独有偶。两年后,他们为筹建500开坯车间,也在郑州,也是街边支床。不同的是那一次没有张承志,却多了谭玉国、肖尤政和时任八角井公社的党委书记陈胜华。此是后话,按下不表。现在继续说王周龙和张承志他们俩的故事。

身子刚一粘上久违的床铺,疲惫至极、年纪尚轻的张承志还来不及多动一下,就进入香甜的梦乡,王周龙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正如店老板说的,今晚的天气确实不错,一睁眼,万里长空,繁星满天。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王周龙倒真的是卧看星辰,但却没有古人那份怡然和洒脱,有的只是无边的忧思和难以言传的沮丧。

同类推荐
  • 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邓秀珍编著的《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收录了近两百篇20世纪100年中成就较高、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美文,所选作品都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中外名家名作。这些作品或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或思想深刻,耐人寻味;或以情动人,感人肺腑;或立意隽永,笔法不凡。这些作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参考、学习、研究美文的范本,还能使读者领略到文学艺术的神奇魅力,从中汲取文学大师们的人生智慧。《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分为“思考”“诠释”“性结”“探索”“对话”五个大的篇目,并分别从“人性与生命”“心意与关爱”“乡土与自然”“世界与宇宙”及“精神与物质”等角度进行了归纳。
  • 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沉思无绪斜阳暮、离人心底伤、依然春意寒、身无彩凤思万千、雁无声,天意寒、暴雨之后,栀子花残、有一种心情,泪流满面、在深夜里让寂寞唱歌、只为心如自由花等作品。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蓝

    本书收录了“吹拂”、“暗地开花”、“小城之春”、“最迷人的是惊喜”等多篇作者的随笔文章。
  • 知性

    知性

    本书甄选林徽因现存于世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选录其中经得住时光淘洗和检验的篇章,力图展现一个最具文学魅力的林徽因。既包括诗歌名篇,又收小说佳作,也有至情散文,以及戏剧探索之作。
热门推荐
  • 不乖女仆:恶魔校草求放过

    不乖女仆:恶魔校草求放过

    她,夏淼淼身高161,体重95娃娃脸,要胸没胸要屁股没屁股从小生活在哥哥的宠爱中长大,为了摆脱象牙塔的生活瞒着父母偷偷报名,进了以高要求高标准出名的封闭式贵族学校——圣卢亚原以为幸福美好的独立生活就要开始,然而……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的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这群货!“淼淼,你什么时候带我去你的星球玩儿呢?”脑洞王子安俊熙“喂!蠢萌妹!别告诉我你把我给忘了,后果很严重哦~”温柔校草顾泽森“你都把我睡了,难道还想逃?”冰山殿下歌月夜“淼淼,你不要哥哥了吗?”夏乔安瘪下嘴,一脸委屈
  • 准斋杂说

    准斋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鲈鱼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鲈鱼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这套图书为农家书屋必备书系—农村科学养殖常识篇。
  • 夜下之樱

    夜下之樱

    忘了他?不能。或许不知道正邪殊途,但知道不能爱,却偏要爱,即使结果为烟消云散,也要拼一把,这往尘云烟忆望,早已成为童话中最美的结局。
  • 特种匪

    特种匪

    特种兵穿越在宋朝,后果是无产、无业、无房、无地,就算是无产阶级也不带这么玩的!怎么办?历史不敢忘,小事说不准,大事一说一个准!流浪汉变富商,富商变知府,知府倒贴当土匪,还是“特种匪”。可惜得罪了“梁山匪”,“梁山匪”要收拾“特种匪”,官兵跟着也要来。哎!麻烦!
  • 围城同人之我是孙柔嘉

    围城同人之我是孙柔嘉

    从当代剩女到民国剩女……好吧,她就是穿越到《围城》的炮灰女孙柔嘉……反正都是炮灰了,就在乱世里跑跑吧……
  • 魔剑情侠录

    魔剑情侠录

    魔剑情侠传简介:这是一个少年行侠仗义的传奇故事,叶凌天,一个从小没有母亲的孤儿,父亲也因为救他而死了,他杀了害死父亲的凶手李天,在逃亡中被一个住在深山的隐世老人救走了,老人把毕生所学都教给了他,老人叫他自己下山历练,在一次山洞的奇遇中得到了一把魔剑,从此武林因他而颤抖,看他如何成就情侠之路,看他如何成就武林神话,还有和彼此相爱的人一起白头偕老
  • 校内超级保安

    校内超级保安

    出生在孤儿院的王龙十二岁的时候走出孤儿院去社会上闯荡,受尽欺凌。十五岁那年,在被几个社会青年欺负之后,一怒之下砍人,从那以后,王龙逐渐混成了海城南区的11老大。在孤儿院长大的王龙没怎么接触过电脑网络,但在一次随小弟去网吧的时候却是深深的爱上了网游,但因为其玩网游的水平实在是够菜,被誉为“菜到了极致,菜出了完美”,因而创造了一个不朽的菜逼传说。最终,王龙在游戏中认识了一位美女玩家,随后便阴差阳错的到了美女工作的学校当起了保安……校花,美女老师,小护士,以及许许多多的美女,将王龙这个小处男团团围住,直到最后……其中还伴随着不少离奇而有趣的故事,预知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校内超级保安》。
  • 心术:复仇鬼妃

    心术:复仇鬼妃

    她是靠鲛珠存活的活死人,他是凌国庶出的王子。他娶她,为的只是她心上的那个鲛珠,她嫁他,为的只是为国谋权。一朝梦醒,国破人亡,她背叛家国换来的是失心而亡。意外重生,她不再隐忍,伤害、欺骗她的,她都要讨回来。一身华服站在他们面前,勾唇浅笑“我的心该还给我了。”
  • 挚爱青春

    挚爱青春

    路天易,郑小浩,熊乐,易西,是一个很有活力的校园乐队,于佳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可是时间并没有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好不容易大家有了相对应的收获,却又一定要面对离别,分开前的三年之约,到底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