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8500000003

第3章 绪论(3)

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立足点在文化精神的承继与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意义建构(包括西学的影响)。因此,对有关时间段的把握主要立足于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与文论话语相关的各种因素的承继与变异。本文以为,文论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不可能有纯粹意义上的断裂与再生,自然就不可能在纯粹的时间概念上来进行讨论;但另一方面,特定历史文化语境肯定会以某种时间段的形式出现,这样本文在以文化精神的承继与变异为基础的论述中,又不能不确定某种时间段为论述中心。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将不纠缠于晚清与五四以及近代、现代、当代的时间段划分,而以一种开放式的“晚清-五四”命名论述的时间段。如果说有关政治史、社会史的划分可以以标志性的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为其标志的话,有关文学史的划分却难于定论。因为文学尽管与政治与社会密切相关,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观念与情感表现的积淀,不可能在某种特定时刻突然转型,只能是一种量变中蕴涵质变的过程。因此,尽管本文所论述对象并非文学史,不过因其必然具有的历史性,主要时间段为晚清到五四就只能是模糊的,另外,因文学精神的承传,以及其必然对后世的影响,加上以西学为“他者(theother)”的参照,本文的论述自然就在立足于晚清-五四的基础上出入古今、包罗中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其指称为“古今同体”与“中外同构”。

具体而言,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认同中“民族化”文化转型的辨析以及对晚清-五四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重构,以“同情的了解”切入在晚清-五四时期经历着从“家国天下”到“民族国家”与从“士”到“知识分子”的双重主体性转换的中国现代文论话语建构者之生存状态,把握他们对“文”或“文学”进行言说与意义建构的精神理路,从而真正理解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换言之,本文强调将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研究重新置入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语境,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现代性阐释中,寻觅一条能够在文化精神上回到中国自晚清以来的文学发展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中去进行具体而全面的考察与分析的途径,以“同情的了解”方式把握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生成文化层面与话语层面的变异、建构与流变。本文以为,这才是解决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生成问题的关键所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固然有其传统内部自身发展的因素,但由于此种变异在很大程度上与西学的强大冲击密切相关以及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对人的现世性存在的审美观照,因此西学中哲学与美学的影响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此,有学者便曾在考察中西比较和比较文学的叙事语式时,将其归结为“移植的价值——学理叙事。首先是价值诉求在先,而后以移植的知识和学理来展开此中的研究,以西学的学理样态论证其价值诉求的合法性”。并将其中情形作如下三类概括:

1.坚持传统价值,以西学义理论传统之合法。或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玄学派、新儒家),或曰“西方有,中国也有”的光宗耀祖式的排山倒海的平面铺排(钱锺书,X+Y式的比较研究),或以现代西学的知识理念系统为参照坐标“一分为二”地“剔除糟粕,发掘精华”(表面化的马克思主义式的研究)……2.认同西学价值,以科学或“主义”之名审判传统……3.不问价值,盲目横移式的“比较”……尽管上述论断针对的是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提出之前,国内中西比较和比较文学研究的叙事语式,然而却与中国文论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西学对传统的置换有相当的一致性。或许正因为此,该学者曾撰长文论述中西知识谱系的切换中西学对传统的置换,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论的发展呈现为相互纠缠、摩擦的两大论域:1.受西方传统的知、情、意划分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成为“美术之一种”,从而将文学当做一种超功利的审美,王国维的文学审美论即是其典型代表。2.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将文学定位于“以语言为媒介的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五四后中国文学在梁启超所开启的文学工具性的理路上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发展便是这一论域的具体表现。上述概括有其偏颇的一面,存在着强调纯粹学理的推进而对特定历史语境及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等因素的某种程度的忽视,并且在反思中西比较和比较文学的叙事语式时亦明显存在一定程度地套用西学话语的倾向,以较为抽象的理论概括代替了具体的文学实践,但是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的确可说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西学观念,尤其是西方哲学与美学观念的影响甚至指导下发生并完成的。不过这并不能代表观念可以替代客观事实的真实存在。其次,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设计性,不能全然理解为是西学观念的导引,相反,我们应该追问的是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产过程中何以会出现观念先行的事实。再次,西方的思想观念并非铁板一块,每种西学思想均自有其力所能及与力所不能及的所在,并且其形成亦自有其长期的理论演变基础与特定语境。如康德、叔本华等的哲学、美学思想便与马克思主义所体现出的哲学、美学思想有极大差异,却各有其历史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而且它们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却各有不同。尽管如此,本文仍然强调中国特定语境中人的具体生活方式与社会存在的具体情形,这是因为中国文论中即使有观念先行的话语生成特征,但却与西方的理论语境及其层层推演的理论基础不同,与其说它是一种纯粹西方观念的移植,不如说它更多的只是一种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文人们的功利性或自主性选择,而这种选择的驱动力与其说是理论自身的发展逻辑,不如说是特定历史语境中已然形成的学术思想演变和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异。简言之,就是一种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源于传统文化精神承继的语境化建构。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梁启超与王国维所开启的两大路径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论现代转换的源头,而后来的文论话语的生成却又在很大的程度上偏离了这一源头,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本文认为,不辨明此,无论以何种眼光无休止地在观念世界或学理中进行所谓的辨析其实都是一种无谓的纠缠。因为这种辨析首先为上述选择预设了一种根本就不存在的西学前提并进而将其纳入西学范畴进行西学式的辨析。任何前提的预设其实质就是结论的预设。换言之,这种论述方式其实是论者在论述某种现象时便先确定了结论,然后以结论一一去对应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就将现象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在预设的结论中简化、遮蔽,甚至完全扭曲了。

任何一种学术研究如果离开了对现实的关怀,其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值得怀疑。因此,本文对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生成的研究一方面固然希望能够以此澄清有关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对当下语境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有所回应。无论当今学界对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即开始的有关“失语症”问题有怎样的争议,都不能回避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在近现代语境中被西方文论话语逐渐替换的事实。当然,对此事实是好是坏的讨论都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今学界对此事实的了解与理解其实是非常欠缺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读,或者说是一种情绪化的逆反心理,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这种倾向非但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使存在的问题更为复杂。另外,本文也强烈反对与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人的生存方式与文学实践相互剥离的所谓“理论辨析”。

同类推荐
  • 铜钹山的守望

    铜钹山的守望

    本书为“铜钹山散文集”之五,主要收录了2009年至2010年间参加铜钹山举办的几次大型采风活动的作家们写的散文,描绘出了千姿百态的千年封禁铜钹山。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上海这座城市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常常令我感到困惑。我在这里读书工作,已历14年,这是个不短的年头,可我似乎一直没有从与城市的紧张关系中摆脱出来。当我一再意识到城市只是我的居所,而我只是城市的过客,无限的悲凉就从心底漫起。只有透过居室的窗户,看到那一小片宁静的夜空,才让我有片刻的喘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如相濡以沫

    不如相濡以沫

    《不如相濡以沫》是一位曾经是白领、后来退居家中做全职主妇的女人所撰写的猫咪故事。长达十几年间,作者收养十数只无家可归的猫咪,悉心照顾它们的同时发现它们的美德,解读它们的心语。这些拟人化的猫每一只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脾气。它们恋爱,友爱,有自己的理想,它们在这个世界的缝隙中从容地活着,只因为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个懂得猫语的人。《不如相濡以沫》中猫的故事背后有悲情有怜爱,有对生命的深度理解和慈爱之心。关爱小动物正是是国民素质更加全面的一种体现--拿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时光,看见另一个生命体在阳光下从容度过一生,这会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情啊。
  • 毛泽东与西游记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封神演义

    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Ⅲ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Ⅲ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III(精装)》是电影《小时代4:灵魂尽头》的唯一见证书,全方位地收录真实片场花絮与独一无二的幕后信息,还原影片拍摄日常中导演及演员们的真实面貌,与影片的详实制作过程,有朋友相聚的轻松欢乐的美好,也有处理工作的困难疲惫的艰辛。有编剧团队对《小时代4:灵魂尽头》以及整个《小时代》系列剧本创作的历程感言,更有导演郭敬明亲笔写下的拍摄日记与编剧创作回顾和导演总回顾。
热门推荐
  • 长征中的女战士6

    长征中的女战士6

    大约有两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但是她们在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中的经历却鲜为人知。讲述了在彻底打败国民党之前红军所进行六千英里的从撤退走向胜利的传奇故事。《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除了讲述女战们的长征经历之外,还着重揭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贫穷落后的中国的女性的社会地位。
  • 药道至圣

    药道至圣

    无尽世界,繁衍药元素的修药大陆,天枯神以信仰为引,粉碎神体,赐众生本命药鼎,开创了药力至上的修药文明。这段摘录自《神殿天枯纪元》的话,犹如神旨一般,深深铭记在大陆子民的心中。然而,古老的信奉、不灭的传承,却因一个致力于古药追求的人而彻底崩塌。有人说他不显山露水,却暗藏锋芒;也有人说他天性善良,又恶名昭著;更多的人说他以己之力,完全颠覆了这个世界!
  • 羽过天清

    羽过天清

    “你、你、你、你、你、你、你……”“我怎样啊?”“啊啊啊啊啊啊——!”“哈哈哈……”“你很犯贱,懂?nozuonodie,youaretry!”
  • 寂言灵

    寂言灵

    最早的咒语,来自语言最早的咒语,来自名字最早的咒语,来自自然……谁曾想过,从小体弱多病的她可以驭使这万千世界却不可以说出自己所想……(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下一站·哥本哈根

    下一站·哥本哈根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在丹麦语中的意思是“商人的港口”。这座北欧名城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首都之一,被称为最具童话色彩的城市,曾被选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著名出品人郭敬明旗下畅销作者落落、安东尼、陈晨、琉玄一行人,怀揣着儿时的童话情结造访这片憧憬中的国土。跟随他们的脚步和镜头走街串巷,蹬上自行车在这座城市中来一场环保骑行。与安徒生雕像隔街相望的趣伏里公园,陈列着象征王室尊贵与权势皇冠的罗森堡宫,长堤公园的海港边孤单坐落的小美人鱼铜像,因《哈姆雷特》盛名的卡隆堡宫等,除了这些哥本哈根的标志性景点,还展现了抽离在童话色彩之外,这座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宜居城市,充满活力、激情与艺术气息的迷人风貌。
  • 丑女惊天,盛世第一王

    丑女惊天,盛世第一王

    盗墓穿越,她成为了全国最丑的人,在自家的生活也因为自己的名声而并不好过。嫡姐日日找她的麻烦,她冷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总会报了今日之仇!不过,那个什么杰克苏银白色眼睛的五皇子,别摆成一个霸道总裁的样子好吗?顾蒲柳可是会将你收入囊中的!身为一个穿越者,她一定要不凡的度过此生!左边美男,右边美男,前面后面还是美男!手握重权,她要变成这盛世第一王,美男坐拥怀中,一起游历她打下来的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神医:王妃不好惹

    逆天神医:王妃不好惹

    穿越成了已婚人士?还有个刚出生的儿子?她不受宠?这说的是她么!她可是来自25世纪的神医啊!什么费尽心机只为了那王妃之位,滚一边去吧!她不稀罕!她有的是美男,萌宝!且看她如何玩转异世!
  • 亚历山大——伟大的征服者

    亚历山大——伟大的征服者

    《图说世界名人:亚历山大(伟大的征服者)》讲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摧毁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他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他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厨子的异世挣扎

    厨子的异世挣扎

    封天昊,21世纪小人物,老厨子兼屠夫之孙不慎穿越异世然后就是各种然后了......如有雷同,不盛荣幸!
  • 仙魔草

    仙魔草

    一株仙魔草,了断一世情。人道修行皆为成神,我欲成神却为挽情,高处不胜寒,一怒为红颜,宿命在身的少年,逐步摆脱各种枷锁,向命运发起挑战,书写属于凡人的不凡故事......--------------------------------------------------------------欢迎加Q群:4835-75344(红包多多,惊喜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