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6900000027

第27章 道:一粒沙尘、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4)

南怀瑾先生说,我们一切众生,有一个“我执”,认为这是我,有个我,把我的现象执著得很厉害,认为我还有个心呢,把自己所有的妄念、意识、分别、烦恼,一切不实在的这些观念、往来思想当成是真实的。人总是趋向于保护自我,相信我,供养我的,信赖自己的感觉,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将自己抓得紧紧的。执著很多时候是一种愚昧的固执,有执著而后有贪恋,执著使我们成为一个套中人,处在自己温室一样的茧中,心安理得,坐井观天。殊不知,世人所执著的我并不是那个真我,而是自性的一个幻影。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弃我执,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能轻装上阵,去怀抱雨露阳光,收获像金黄的稻子一般的幸福和快乐,走向无限广阔自由的天地。

佛家认为,见性成佛,人的一切杂乱皆由心性而起,只有做到心性畅然,才会去除万般烦恼。人是渺小的,心最不可测。用积极的心态看大地,到处是阳光普照,鲜花盛开;用消极的心态看世界,只有视觉的疲劳而已。

只有真正能够活在当下的人,快乐时常与他相伴,空虚与他无缘,烦恼离他而去。就如同天上的云彩,感觉来来去去。坐在这里,不想过去,也不想未来,并且知道到自己在坐着。这一刻多美妙、多精彩。我们只浇灌心中欢乐、安详的种子,而不去浇灌烦恼的种子。那么,此刻我们已经步入到解脱道中了。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现实主义者,人生最美好的选择就是活在快乐的当下。我们来品味两个美妙的故事,相对你对“活在当下”的观念会有更多的感触和认同。

《宝积经》云:不分别过去,不执著未来,不戏论现在。我们知道生命就在当下一刻,并且我们有可能握住当下,因此我们决心在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我们自己深入到生活中去。

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著、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著,你才能够解脱出来。

从这段问法,我们可以得悉,空就是放下成见,放下执著,放下贪欲,放下别人对自己的苛责,放下憎恨与不满,放下一切,让自己空空如也,才能让心灵真正发出白内之光,智慧之泉。那就是觉悟,就是成佛之道。所以说:放下攀缘,心中空空如也,本来就是佛。

在我们寻常人的眼里,世间的万法往往是被认为是实有的,加之我们以固有的观念去看待世间的万物,因而在我们主观的视角中便产生畸形的人生观,当做衡量世间一切事物的尺度,因而使我们深深地被是非烦恼困扰住了。于是人生就平生起了许多的痛苦,而我们自身又无法摆脱这种痛苦的缠绕。显然,我们要摆脱世间各种烦恼的缠缚,单纯地依靠世间的智慧,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时我们还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放下”的勇气。比方说我们对某些事“求不得”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争取实现其目的,而当这一目的被实现之后,新的欲求又将会接着产生,由是转而产生新的烦恼,如此则永无了期。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心中能够产生一种“放下”的勇气,这个烦恼也就有了期限。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一些,放下一些虚荣心、嫉妒心、偏执心、狭隘心。即使不能全部放下,最起码放下一些杂碎的东西,让自己简单并且快乐。

不要一味地执著于既定的方向目标,也要回头看看,也许更好的机会正在身边却一直被你忽略了,不要过于执著,要勇于放下,回头看看。活在当下,我们不必太执著,很多时候,放开自我也是一种美,一种大智慧。

现代的人,都说容易迷失自我,容易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因为现代社会的转速太快,自性都被各种欲望淹没了。

六、孤零零地坐在古庙里,不意味着就成佛了

修行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睡觉一样,是平平常常的,用不着去谈玄说妙,把修行说得神乎其神。修行其实就是一种随意自然的生活,开悟也是在日常的运水搬柴的劳动中实现的。

禅宗既主张不脱离生活实际体悟自性,又反对以“空”对“空”的修炼方式,即既出世又入世的超然人生态度,力求心地静寂,追求“气和容众,心静如空”。

学佛并不是孤零零坐在庙里学佛的样子,应该把握佛法的本质,放弃对外象的模仿,在正确的地方努力,才能事半功倍。不束缚于外相,不拘泥于常规,整合因缘,随缘就势。心中有佛,形式并不重要!

南怀瑾先生说,有些人认为,悟道以后,大概什么都不要,什么也都不相干,一切的一切都不管,跑到古庙深山,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就以为成佛了。如果成了这样的佛的话,世上多成一千个佛对他们也没有关系,因为山里早有的是佛,许多石头、泥巴摆在那里,从开天辟地到现在,都可以叫做佛。反正它们对一切事物、一切出世入世的一概不理。其实,那是绝对的自我,看起来很解脱,一切事物不著,实际上是自我,为了自我而已!认为我要这样,因为他下意识的意识形态有了这个法相。著名禅师天然移住洛阳慧林寺。

一年冬天,洛阳气候特别寒冷,为了取暖,天然把大殿里的木雕佛像,用利斧劈破成小块,烧了起来。

寺僧十分震惊,对他虽无办法处置,却冷言热语说个不停。天然不以为然,却笑着对僧众说:“我是火化舍利来取得供养啊!”

僧众说:“木头哪里会烧出舍利?”天然悠然自得地回答说:“大家既然知道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说得众僧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在天然心目中,宇宙真理才是佛身的真正表现,佛像不过是一堆物质而已。寒则取暖,热则乘凉,不拘形式,顺应自然。难怪马祖赞扬他:“我弟子天然!”

翠微是天然的学生。

一天,翠微供养罗汉,有僧人问禅师:“你师父烧木佛,你为什么还要供养罗汉?”翠微说:“佛是烧不着的,想供养也任你供养。”

学佛参禅的人,念佛,想佛,希望能达到“佛入我,我入佛”的境地,那是他一生的追求。

从前,有一位老妇人,建了一座茅庵,供养一个和尚修禅,并且常叫一位少女给这位禅僧送饭。

一天,她想试一试这位禅僧的修行工夫,便跟送饭少女嘱咐了几句话。

少女听从吩咐,抱住和尚说:“你喜欢我吗?”

不料,那和尚面无表情地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少女回报了这情形后,老妇人叹道:“想不到我二十年供养,只得一个无情俗汉!”

于是,她赶走了和尚,一把火把茅庵烧掉了。

学佛修禅,不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个铁石心肠、没有丝毫感情的人,而是要变成一个慈悲度世的人。禅宗讲“无念为宗”真正的“无念”不是装聋作哑,勉强自己追求清静,而是要能在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中,不生一切杂念妄想。

打坐不是打出来的,正如坐禅也不是坐出来的,禅从哪里来,吃饭,读书还是如厕、发呆?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这样讲话本来就已经太过机锋了,其实也不是因为如果太刻意了,禅就失去了它的本来含义。

佛法是需要修正的,一个人去修正、实践佛法不一定能成佛,但一个不去修正、实践的学佛者则绝不可能获得解脱。实证佛法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佛法并不离于世间,佛教的本旨只是要洞悉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人求真求智,以断除生命中的愚痴与烦恼,修学佛法也并不一定都要离尘出家,在家之人同样可以用佛法来指导人生,利益世间。

七、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心灵就少了浮躁

身做人世事,心在尘缘外。南怀瑾先生说,一般学佛的人观念错误,认为学佛可以偷懒,可以躲避,以为学佛可以万事不管。这完全是错误的态度,不但不够小乘,就是连基本做人的行为都算错误的。

三十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

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

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

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

三十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

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

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

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三十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红尘即俗世。各行各业,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吃也不得安宁,睡也不得安宁,一天到晚为了名利,在世俗尘劳中辗转沉沦。世人执著太多,爱恨名利,身心俱困,无有平静之心,佛性已被泯灭。佛陀告诉人们,世间本来是虚幻,功名、利禄、情爱都是过眼烟云。可是世人却以虚当实,执著不放,就成了修炼上天的障碍。常人对名利情和世间一切的执著都是不好的东西,是修炼中必须去掉的。

有一个从事房地产的年轻人,经过自己几年的打拼,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了。他每天的生活就像上足劲的发条一样,被传真、资料、甲方以及各种方案充塞得满满的。

一天,这位年轻人加班到很晚。从公司出来后,走了很远的路也没有叫到车。走得热了,他停下来,解开领带,仰头出了口气。这时,他吃惊地看见星星在丝绒般的夜幕中闪烁着,洋溢着一种清朗的宁静。一如他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晚,几个要好的同学躺在学校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看到的那样。那一晚,他们深深被血脉中扩张的青春激动着,广袤的星空与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从那以后,他几乎再也没有时间去注视过夜晚的星空了。因为从他走入社会,他一直保持着弯腰向前奔跑的姿势。太忙碌了,欲望总在膨胀,目标总在前方,不停地向前奔跑着……每个夜晚的这个时刻,他多半在应酬或是在做楼盘计划和方案,他从没有想过哪怕透过一扇小窗,去望望宁静的夜空,倾听心灵一些细小的声音。

幸福,它是一路上持续发生的,就如深夜静谧而美丽的星空所带给人的震撼,而非那个令人疲惫的终极雪球。幸福到底是什么?许多人都在问,其实得到幸福很简单。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扔掉那些对自己来说十分奢侈的梦想和追求,那么,你就被幸福包围了。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一个人体会幸福的感觉不仅与现实有关,还与自己的期望值紧密相连。如果期望值大于现实值,人们就会失望;反之,就会高兴。”的确,在同样的现实面前,由于期望值不一样,你的心情、体会就会产生差异。

一只老猫见到一只小猫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便问道:“你为什么要追自己的尾巴呢?”小猫回答说:“我听说,对于一只猫来说,最为美好的便是幸福,而这个幸福就是我的尾巴。所以,我正在追逐它,一旦我捉住了我的尾巴,便得到幸福。”

老猫说:“我的孩子,我也曾考虑过宇宙间的各种问题,我也曾认为幸福就是我的尾巴。但是,我现在已经发现,每当我追逐自己的尾巴时,它总是一躲再躲,而当我着手做自己的事情时,它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

同样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拼命地追求、索取,以为这样便可以得到幸福。殊不知,当你费尽心机地实现了这个目标,会感到幸福依然很遥远。

修行根本不需要分别什么“出世”、“入世”,世俗中的一切因果是不能回避的,想解脱从眼前就可以开始,穿衣吃饭,坐卧住行、贫富贵贱等等都应该成为修行的好道场。

修行首先要“出世”,但却要从“入世”下手。多数人一开始修行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解脱,而少有一开始就想着为他人谋福的。

修行的“入世”,最终还是为了要“出世”。但“出世”并不是指消极避世或者回避现实,而是指真心想要证得无上佛法,获得超越彻底解脱。这是修行佛法的大原则,假如一个人执迷于现有的世界和生活,对修行还没有生起真正的信心,那他还是摆脱不了苦。世俗是个大染缸,你要没有出离它的心,就只能被无尽的烦恼淹没,那佛亲自来度也度不了你。所以,“入世”修行要保持“出世”之心,这样既利人,也利己,是彻底解脱、修正成佛的通途大道。

总之,修行是离不开“入世”的,也无须分“出世”与“入世”,世俗也是个人练习场,如果你善于利用它,烦恼也会变成菩萨,帮你修成正果。所以,佛从眼前的穿衣、吃饭开始,教众人从“入世”修行着手,安住“出世”超脱之心。

《坛经》中慧能禅师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内心空明、不被外界所扰,这是坐禅者应该达到的基本境界,也是人们行事处世的快乐之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怎么样处理我们的心念,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问题。

南怀瑾先生贯通佛、道、儒三学,思想偏于儒学,对三者都有所吸收:儒家精进利生;道家谦下养生;佛家圣净无生。一水犹如三面古镜,观照人生的不同趋向,何时何地应当何去何从,某时某刻应当如何运用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对一般来说,学问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有用则贵,无用则弃。对南怀瑾大师来说,学问是一种素养,得之于心、用之于身、随之于意,到了这种境界,就称得上真学问了!以出世的姿态入世,以入世的姿态出世。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知足常乐”。佛教的理想是“少欲知足”。孟子曾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是说希望心能够正,欲望欲少欲好。他还说过:“其为人也寡欲,虽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欲少则仁心存,欲多则仁心亡,说明了欲与仁之间的关系。

自古仕途多变动,所以古人以为身在官场的纷华中,要有时刻淡化利欲之心的心理。利欲之心人固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到了接近极限的时候,要能把握得准,跳得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切。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自我实现就是其中之一。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太强烈,就会造成痛苦和不幸,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人应该尽力克制自己过高的欲望,培养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菜根谭》中主张:“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华,尽华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滂兴而毁来。”意即官爵不必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否则就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过度,否则就会转为衰颓,言行不要过于高洁,否则就会招来诽谤或攻击。

同理,在追求快乐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乐极生悲”这句话,适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乐。大凡美味佳肴吃多了就如同吃药一样,只要吃一半就够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过则会成为败身丧德的媒介,能够控制一半才是恰到好处。

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酩酊,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意即赏花的最佳时刻是含苞待放之时,喝酒则是在半醉时的感觉最佳。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正如酒止微醺,花看半开,则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没断绝生机。如此就能悠久长存于天地畛域之中。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

    本书收录了伏尔泰和马克·吐温的探讨人生的文章。包括了《天生的性格》、《常识与理智》、《先知的痛苦》、《变化的地球》、《宗教起源》、《尊敬的女士》、《劳动骑士团》等。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热门推荐
  • 偎翠依红

    偎翠依红

    他是皇帝器重的王爷。她是卑微的厨娘。他为了娶到她征战沙场,错过了与她见最后一面。她逃过一劫,隐性瞒名,只为好好活着。不想,缘分使然,又遇见他……
  • 女孩恋爱手册

    女孩恋爱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了女孩寻找爱情和沟通感情及婚后生活的技巧和方法。
  • 叔叔爹

    叔叔爹

    《叔叔爹》是一本农村题材的小说,按照应景的话说,它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以一本小说来衡量它:很感人!是一本能触动人内心善良的书,是一本会被泪水润湿纸巾的书。秀妹和富贵青梅竹马,又都是非常孝顺的孩子,他们体谅父母,处处把父母的顾虑放在前面,当人生重要的抉择来临,不慎重的选择和阴差阳错的巧合也一起袭来,使他们在无可逃避中不得不顺从命运,最终导致生命中美好爱情的永远失去。为此,秀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富贵为了秀妹和秀妹的双生子,终身未娶。
  • 天价助理:霸道总裁的蛮横萌妻

    天价助理:霸道总裁的蛮横萌妻

    她是一个蛮横的工作狂。他是一个霸道的大boss。她有着一副萌懂的外表。可是内心是蛮横的女强人。他有着一副冷酷的外表。可是内心是一位暖男。
  • 婚前婚后

    婚前婚后

    十八岁,他离开了她,她守着承诺等待他的归来,六年后,他功成名就归来,看到的却是她和别的男人的结婚证,三年婚姻,如古井无波般的苍凉萧瑟,沉默的彼此积蓄的是爱是恨?当第三者登门造访,送上一纸怀孕证明,她终于知道他的恨有多深,爱有多浓,而她,亦如此。
  • 倾世盛宠嚣妃

    倾世盛宠嚣妃

    上课玩手机看小说,禁不住睡得诱惑,华丽一睡不醒.特么这跟睡美人碰了纺锤有毛区别?至少睡美人有王子的吻.她特么有蛇吻,这区别太大咱抗议!抗议无效,美少女咱认命奔.救了棺材男,拽的谁欠他二百五.不谢就算了,提起小身板踢河里棺材男你甚意!
  • 花雨·第31期

    花雨·第31期

    本期收录:段絮新作明月照花间、明净倾情奉献韶华不为少年留、藤萍紫极舞火热独家连载中、唯美浪漫的玩石记、落羽神恋——《梦幻西游》游戏角色小说、母米虫的幸福生活日记——公米虫缝针记、特别采访魔法仙子董珊。
  • 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从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如何构建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如何打造美丽的校园生活、如何构建健康的性心理发展及如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几个角度着笔,详细分析了青春期青少年特有的一些心理困惑和问题,以及每个问题的心理根源。针对这些问题与困惑,作者主要从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及心理问题解决两个方面来阐述,并着重讲解了成人应该如何面对青少年的各种问题及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等。
  • 淘气公主的霸道校草

    淘气公主的霸道校草

    当一个淘气的小公主遇到了霸道的校草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 天师手札

    天师手札

    我的身边发生了你无法想象的事情,而我,选择将它们写下来,因为我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我,叫陆伶生,我是一名天师!___陆伶生多行善事,方可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