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6900000029

第29章 道:一粒沙尘、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6)

破除“我执”、打破私欲、拓宽胸怀、提升境界,必须从内心反省做起,必须学会站在别人和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必须学会关爱他人、关爱有情众生、甚至关爱无情众生。这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只有这样,才能破除“我执”。

“唯道集虚”,把内心虚灵的境界,练习久了,累积久了,那么达到形而上的道也就快了。你能够做到内心意识不动,心灵很凝定,耳根不向外听了,完全是返之内在了,这才是内心真正的持斋。

怎样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呢?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的修养方法。何谓心斋?庄子所谓“心斋”,就是要人保持虚静之心,即保持无知、无欲、无情;而要保持这种虚静之心,又必须通过坐忘来达到,这就是要摆脱一切生理肉体的欲望,去掉一切心智的智慧。

庄子就是要在观念、思想领域进行一场革命,把人们头脑中的那“有知”、“有欲”、“有为”等东西,统统都挖出来,彻底抛弃。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完全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是不太现实的。值得强调的是,要想获得健康的快乐,必须依靠内心这一主要因素,而外在物质是次要的。所以,一定不要对主要的追求和次要的追求在认识上出错,这是十分重要的。

这里说地放下,不是让每个人都去成为佛教徒,而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例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陌生人谈论的话题就总围绕这件事打转,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一旦引不起共鸣,就认为是对方不给面子,难相处。这就是放不下。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就是“投射效应”。即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投射到于对方身上。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投射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如果投射效应倾向过于严重,总是以己度人,那么将既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就更不用谈与别人交往了。为了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首先,应该从心理上正确对待别人的投射。其次,要认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正确处理别人的投射是双向的,当你在评价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在内心评价你。在与人交往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别人。有时当面对自己的缺点或者遇到不称心的事情时,你会感觉到不安,除非周围的人和你有一样的缺点,或者同样不称心,你的心态才会得到好转。所以,有时候人们喜欢把自己的缺点转移到别人身上,在无意识中减轻自己的不安与内疚,并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安全感。因此,当你遇到别人错误的投射时,你首先要理解对方。

第二,放低姿态。当对方各方面的条件与自己相仿时,如年龄、性别、学历等,就会产生一种“试比高低”的冲动或欲望。因此,当你遇到和你条件相似的陌生人时,一旦发现他有和你比高低的意图,你就要放低姿态,不时赞美他,让对方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但应注意的是,放低姿态不等于让你丢掉自尊,要把握好分寸。

第三,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人的生活目标不同,如果能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就会理解对方,并赢得对方的认可,在肯尼迪·古迪的《怎样让人们变成黄金》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停下来,用数秒钟的时间比较一下,你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和关心他人的事情的,然后你就会理解,别人也和你一样。而你一旦掌握了这个诀窍,就会像罗斯福和林肯一样,拥有了做任何事的坚实基础。换言之,和别人相处的关系怎样,完全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替别人着想了。”

第四,揣情、摩意。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应透过投射效应,经过认真揣摩去印证。这样不致被其外在的行为表现所蒙蔽或误导,而导致我们错误地以自己的想法投射他人。

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对方,找到契合点,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认清自我,为避免自己的投射效应对别人产生误解。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属性投射给他人,用主观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就很难用平常心与对方交往。

第五,客观地认识自己。客观看待人和事是一种很高的智慧,我们至少要学会分清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假如我们以内心为主要目标去追求,由此获得自在的话,那么,即使受到外部世界的干扰与刺激,也不会产生痛苦,而且,自然而然,就会在人生之路上充满快乐和幸福。追求内心快乐并不妨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反而是有助益的。假如我们的内心没有安详自在,那么,不管外在的东西多么美丽漂亮,也会索然无味。假如我们的内心已悠然自得,那么,对于外在物质品味,自然会感到快乐。其实,物质财富并不是佛家弟子需要弃绝的东西,迷惑我们的不是现象本身,而是我们对现象的执著。我们生命的所有感受,大多数是不正确的。因为不正确使我们的心不安宁,使我们生活得矛盾、无奈、很乱、很苦。

南怀瑾先生说:“人,悟到了真正的无我,修行到了真正的无我,就是佛了。”这个佛,无我,自然无众生,无寿者,这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做到了无我就是佛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入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观念的执著,都是因为有我而来,那么真正无我就是佛的境界。

禅宗六祖慧能说:“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一个人无欲则刚。”这一警句可以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指南。是的,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入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清洁、不染尘泥。是的,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和独立。

南先生说:“现在的人们注重养生,养生贵在养心,这就是修。”修是根本,即“以心养神,以性率情”。

刚开始修炼是一件强迫的事,得到了甜头你就会主动修炼,这就叫“修炼自己直到自己修炼”。自己修炼,我的意思是说自动修炼,自觉修炼,不把他当苦差事,反而其乐无穷,你把小孩教会了钓鱼,不用叫他他也会去,孙悟空为什么一个人翻来覆去的练习筋斗云,因为他喜欢呀。我希望你也能翻得过自己的筋斗!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盲目执著,会造成明日的悔恨。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十、回归自然,找回失落的天然灵性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起源于自然,依靠于自然,发展于自然,归结于自然。自然就是我身边这些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流逝的感觉,她是风、是云、是草、是溪水、是树木……今天,有很多人也许是为城市里污浊的天空、拥挤的人群以及褪色的生命所迫,开始打起行囊,向山林进发,倡导着所谓的“回归自然”。

自然对人类恩宠有加,它不仅提供了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譬如空气、水、土地;提供了日月随旋、风雨博施的适时变幻,天地万有“合目的性”的生息繁衍得以从玄古、太古以至今天延绵不断、永无尽期。

对待人间的一切,佛祖和庄子一样,都有审视宇宙万物的空阔心境。人生就应该这样,从忙碌于奔忙中适当抽身。心似白云,意如流水。拥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胸怀,在浮生闲日的禅意里一盏灯、一壶茶淡看花落云起,心无牵无挂,开阔空明,让一溪云水胸襟超然于环境之外,潇洒自在。

南怀瑾先生说,太阳月亮的运行,随时会使地球发生变化,因为太阳月亮是反转,地球是正转,所谓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是两个不同方向的转动,才维系了太阳系统的和谐。这是自然的法则。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是构成地球人类万物生存的原理与生命的根源。

庄子记叙了一个濠梁观鱼的故事,认为人即使有一定的理性,但仍不能判定游动的鱼是否快乐,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不是鱼。

惠施和庄子二人在安徽凤阳的濠水桥上玩。他们靠在桥柱畔,俯望水中游鱼,空气新鲜,视野辽阔、悠闲无事,人生如此惬意。

庄子微微笑地说:“这些鱼出游从容,多么快乐呀!”

惠施心头有事,没有这份共鸣,故意唱反调:“你不是鱼,如何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也不甘示弱,顶了回去:“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就不懂鱼的快乐呢?”

惠施存心倔强到底,冷静地推理:“我的确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感受。可是你也不是鱼,照样也不知道鱼儿的感受。这二者是完全一样的!”

庄子不服输地说:“喂,请回到刚才的话题吧!你说‘汝安知鱼之乐?’这么说,表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之乐了,才要问我。哼!我是在濠水之上知道的!”

惠施和庄子是两种心态,前者是实用的心态,看什么都是实的;后者是审美的心态,看什么都是虚的。以虚的心态看大自然,才能拥有心灵的自由与虚阔。表面上看起来,惠施是逻辑推理的胜利者,但他并没有涉及庄子对我们人类为什么能够认识事物的情感、意志这个问题的回答。当庄子用“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就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来回答惠施“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这就掉进惠施预设的人与鱼、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认识的圈子里了。其实庄子的真实观点是人与鱼、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认识彼此的情感、意志的。所以,庄子最后总结性地指出:“我怎么会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我是在濠梁之上感悟到的。”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二卷)

    中华家训(第二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这本《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由熊逸著,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你也许想知道这些问题——管仲最像人·最佳损友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为什么不是八百年?孟子编排河南人?《尚书》错了还是《孟子》错了?《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以史为镜?以史为哈哈镜?“以史为镜”这话谁都知道。可问题是,这面镜子真就那么可靠吗?灰尘擦干净了没有?镜面是不是平的?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热门推荐
  • 丰臣秀吉(四)

    丰臣秀吉(四)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破刃放逐者

    破刃放逐者

    这是一个人类与非人魔物尚未明确划分的世界古老传说...神明族曾经和其他三大种族一起将魔神族葬送于黑暗之中被人们称为圣战的那场战争随着时间流逝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但是如今人们又再一次高喊着圣战高喊着送葬「七大罪恶之源」
  • 夫纲不振:娘子太抢手

    夫纲不振:娘子太抢手

    当被丈夫被叛、死在好友枪下的白语清再睁开眼时,她成了楚国三王府休弃的下堂王妃,身边还有一个四岁的儿子,原因是婚前失身,儿子来路不明。成了亲娘早逝,姐姐不疼,哥哥不爱,爹爹遗忘,带给白府无尽耻辱的大小姐白墨衣。看着儿子身上斑斑伤痕,怒道:“谁欺负了你,给老娘打回来!”带着儿子惩姐姐,打了哥哥,将白丞相和白夫人踩下脚下,毁了前夫两个娇花美妾的艳容,搅了无数个男人平静的心,践踏了他们高傲的自尊。男人们发誓一定要把她握到手里,拿捏得死死的,不然,男子颜面何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之草莓般的爱

    EXO之草莓般的爱

    在此书中,EXO们将脱下明星的光环,但统称为EXO,在现实生活中和女主展开一段有趣爆笑的故事。EXO合住在一个两层不算太大的公寓,为了分担房租,招了一个叫韩茜琳的吃货女孩,好了不多说,看文最重要!
  • 亲爱的,你不知道我是哪种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亲爱的,你不知道我是哪种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亲爱的,你不知道我是哪种人》是四个故事的合集,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都会让人忍不住向主人公轻叹一声:亲爱的,原来我真的不知道你是哪种人。作者的话:这四个短篇是旅行的路上用手机写的,我一直以为是食指的功劳,它生来就是为了指指点点。写到后来才发现我误会了,原来全是一根竖起的中指所为,你能想像到的,样子并不怎么雅观。这四篇分别写于越南,柬埔寨,老挝和泰国,在昏暗的小旅馆,局促的大巴车,味道怪异的小餐馆,我的中指时不时地竖起,挥舞一阵,编造出一些人物,又杀掉几个。
  • 天尊奇传

    天尊奇传

    人物背景:楚天,国家王牌弓箭手,曾代表国家拿下多枚金牌,拥有神箭手的称号,广为流之,比一些一线明星的名声还要大。但时也,运也,命也。一次超常的事件,导致他来到一个强者为尊,弱者为食的大陆,变成了底端的存在。然而俗话说的好,今日手握窝窝头,明日嘴含燕窝粥。楚天相信,有朝一日,自己依然会成为名动四方的人物。因为,他是楚天!且看他是如何步步前行,踏上至尊之路,傲视苍穹,留下一段传奇传录的......!
  • 重生待嫁:毒舌王爷宠妖妃

    重生待嫁:毒舌王爷宠妖妃

    穿越大潮正流行,没想到她也不例外,稀里糊涂到古代,成了千娇百媚的知府千金大小姐,还嫁了个帅锅王爷。洞房花烛夜她却傻了眼,帅王爷竟然是个糊涂蛋,白白浪费了一副好皮囊!夫君痴傻不能依靠她只好强大自己,斗太后斗侧妃斗昏君,她古灵精怪左右逢源。本以为对付古人小菜一碟,哪知道黄雀蹲在螳螂后,几次三番遇险情。要不是傻王爷凑巧出现歪打正着帮她解围,她就糗大了!暗自庆幸,却发现惊天秘密,傻王爷不傻竟然风度翩翩,毒舌又腹黑……心不甘,气不顺,她恶狠狠地揪住他的衣领:“你丫变态啊?老娘要休了你!”他眯起桃花眼,悠然自得,“爱妃,你舍得吗?”
  • 深度品鉴葡萄酒

    深度品鉴葡萄酒

    本书作者为中国本土葡萄酒专家、中法葡萄种植与酿酒示范农场首席酿酒师。他以中国人的视角,独立地思辨,凭借近20年转业知识的积累,深入、细致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有趣、丰富多样、引人入胜的葡萄酒世界,加之1000余幅图片辅助说明,使光大于法国的葡萄酒文化顺畅、无障碍地与中国读者对接,让读者感性地了解大量其他同类读物中没有的葡萄酒知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葡萄酒。
  • 重生聊斋求道路

    重生聊斋求道路

    一位现代青年因缘巧合被一把剑带入聊斋世界,仙佛神妖,世间的一切逐渐把他引入求道的路途中。剑,降妖除魔之剑…
  • 婚后婚前

    婚后婚前

    他,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偶然中在路边捡到她,她,是他眼中的灰姑娘,两人迅速步入婚姻的殿堂。又是什么让她远走他乡,三年后的她是回来重续前缘,还是上演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