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59300000027

第27章 修行没那么玄(2)

很多孩子可能都说过与故事中的僧人相类似的话:“某某比我还坏呢!某某比我考得分数还少呢!某某还偷他爸爸的钱呢!”做父母的这时候往往就会责备他:“你好的不学,专学坏的!”然而当同样的事情落到大人身上,也往往犯类似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小错,当我们看到孩子或者别人犯错时,往往眼里不揉沙子,而同样的事情落到自己身上,却又不屑一顾:“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那么苛求自己。”其实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小错就已经在向大错发展了。恶习都是一些细微的不足引发的,当你对它习以为常时,你已经无意中踏上了恶途。这是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

人世间充满了各种诱惑,远比上述故事中的花香更诱人,谁若抵挡不住,谁就会掉进陷阱。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那些经过刻苦努力功成名就的人,遇到类似的事情更显得可惜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一位刚从前线回到莫斯科的苏联将军前来向斯大林汇报工作。斯大林非常满意,一个劲儿地夸奖他英雄善战。

汇报结束后,将军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坐在那里,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斯大林关切地问他:“将军同志,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将军回答:“是这样的。我有一件私事,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对您说……”

“请讲吧!”斯大林说。

将军犹豫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我从柏林带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可回国时被边防检查站扣下了。如果可以的话,我请求您让他们还给我。”

“可以。请你写一份清单。”斯大林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将军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被扣物品清单。斯大林看了一眼,立即批示“如数归还”。

将军拿回清单,连连道谢。

斯大林说:“不必了。”

这时,将军突然发现批示上对他的称呼不是“将军”,而是“上校”,赶紧问道:“斯大林同志,您这里是不是写错了?”

“不,一点儿没错!我们这是等价交换,上校同志。”斯大林郑重地说。

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故事则告诉我们:不该得到的东西,连想都不要去想。追求更多的幸福,这本身没有错,但有些幸福,必然会由不幸埋单。鱼与熊掌向来不可兼得。一定要兼得,只会得不偿失。

当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仅仅从得失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也并不光是为了修行。很多时候,做一千件善举未必能带来一丝福报,但只需一件小小的坏事,就可能招致天大的不幸。

4.人生处处皆道场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讲过一个故事:台南某寺院里,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拜佛,忽然她的儿子跑过来,说:“妈妈,我要吃雪糕。”妈妈没理睬儿子,继续拜佛。儿子以为妈妈没听见,又说了一次,妈妈还是没理他。儿子急得嚷起来:“妈妈,我要吃雪糕,你快给我买!”妈妈怒气冲冲地转过头来,说:“真不懂事!没看见我在拜佛吗?等拜完佛再买雪糕。”谁知儿子反驳道:“等买完雪糕再拜佛吧!佛像每天都在这儿,可卖雪糕的一会就要走了!”

林清玄总结到:这位妈妈可能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信佛——真正的信佛是心中有佛,而不是在佛像前虔诚地磕头。

的确,磕头的未必信佛,信佛的只信佛法。而佛法,说白了就是活法,它真实又广泛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所以,禅语有云:“人生处处皆道场,何必策杖礼清凉。”人只要一心向善,一心向道,身处何地,做些什么,都不重要。

古时候,有个教书先生去某寺礼佛,烧完香,他信步来到寺后的花园散步,碰巧看到园头(负责园艺的僧人)正埋首整理花草,便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儿。只见园头僧或是用剪刀将花木的枝叶剪去,或是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到另外一个花盆,或是对一些看上去将要枯萎的花木浇水施肥,给予特别照顾……

教书先生不解,问:“这位师父,为什么好好的枝叶您要把它剪掉呢?为什么枯萎了的反而要浇水施肥?为什么这一盆要搬到这一盆里?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园头说:“当然了。照顾花草,就像先生教育你的学生一样。人要怎么教育,花草也是。”

教书先生不以为然,说:“花草树木怎么能和人相比呢?”

园头一边忙活,一边说:“照顾花草,一定要把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的枝蔓杂叶剪除,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整个植株才能发育良好,这就如同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而将花木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壤,这就如同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好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之所以要特别照料那些病弱的花木,是因为它们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死了,但里面还蕴藏着生机。教育学生,千万不要认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药的就对他灰心放弃,要知道人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照料得法,他们还是可以重生的……”

教书先生听得连连点头,最后说:“师父,您的话真是令我茅塞顿开啊,谢谢了!”

我们在上学时,经常学到这样的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这个崇尚精英的时代,恐怕有很多人对这句话早就不屑一顾了吧。其实身份地位低下者,绝不等同于智慧和悟性也低下。就比如这位园头僧人吧,虽说职位很低,但是能把育人的道理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阐释得那么深入浅出、精辟入理的人,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呢?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武功和禅修最高且高到深不可测境界的人,不也是个扫地的老和尚吗?干什么都不影响修行。

另外,现代人谈修行其实更应像那位园头僧人所说的那样,注重实用性。很多人修行这,修行那,无非是工作生活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而不是真要遁入空门。

退一步讲,即使真的遁入空门,出家也不等同于念经。

禅宗史上曾有位峨山禅师,他不仅禅法了得,而且善于随机应变。有一天,有个信徒看到已经非常老迈的峨山禅师在庭院里整理自己的被单,累得气喘吁吁,赶紧上前问道:“您不是大名鼎鼎的峨山禅师吗?您德高望重,年纪又这么大了,还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还用您亲自动手吗?”

峨山禅师微笑着反问道:“我年纪是大了,但老年人不做些杂事,还能做什么呢?”

信徒说:“老年人可以修行、打坐呀!那样可要轻松多了。”

峨山禅师露出不满的神色,反问道:“你以为只有念经打坐才叫修行吗?那佛祖当年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做杂事也是修行啊!”

普通人对修行的认识的最大误区之一,就是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上面的故事以及黄粟禅师开田、种菜,沩山禅师合酱、采茶,石霜禅师磨麦、筛米,临济禅师栽松、锄地,雪峰禅师砍柴、担水,还有仰山的牧牛、洞山的果园等等,都在说明,修行在生活中,生活才是修行。

有人以为修行,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念经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哪里还有修行呢?不在具体生活中去实践,哪里还能悟呢?有些人所谓的修行,可能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修行甚至存在于吃饭、睡觉中。曾有人问一个禅师:“什么是修行?”禅师说:“很简单,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那人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说:“世上有谁不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难道说世人都像您一样,是在修行吗?”禅师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两者实际上不一样。”那人问:“怎么个不一样法?”禅师说:“他们吃饭时百般挑拣,睡觉时辗转反侧,怎么可能跟我一样。”

你是怎样吃饭、睡觉的呢?先把这两件事情做好,再谈修行。

5.知道还要做到

唐代的道林禅师是个异僧,他既不像普通僧众那样住在寺庙里,也不在懒残和尚等人一样隐居在山洞里,而是在杭州附近山中一株大松树上搭了个鸟窝似的“棚子”,因此时人都称他为“鸟窠禅师”。

有一次,大文豪白居易任职杭州太守时,前往拜访鸟窠禅师,见他端坐在窠边,就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却说:“太守!你的处境岂不是更危险!”

白居易不以为然,说:“我是当朝要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么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似有所领,于是转了个话题,又问:“请问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呢?”

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本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佛理,没想到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说:“这是三岁小孩儿都知道的道理啊!”

禅师说:“三岁小孩虽然都知道,但八十老翁却未必做得到。”

许多事人人明白,却不动手。比如垃圾在地,人人生厌,却无人捡拾扔进果皮箱。比如公共汽车上,白发苍苍的老人站立一旁,肯让座的仍然是极少数有素质的人。

道理都很简单,只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世上眼高手低的人太多,世上会找理由的人更多。

人人都知道应该做个好人,但做一个好人真难!

我们也说过,修行没那么玄,修行就是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但做到这一点实在太难。

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然而广大烟民还不是“宁舍一顿饭,不舍一袋烟”?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一次本人居然为了写一篇有关戒烟的文章,抽了两包红塔山!

谁都知道酒大伤身,酒多误事,因为喝美了结果把事情办砸了的人到处都是。我的一位老乡就曾说过一段颇有感触的话:我想这人还不如一个酒瓶——一瓶酒放在里面,老老实实,但放在人肚子里,人就不老实了!

谁都知道骂人不好,但包括小学生在内的很多人每天都在骂着各类国骂。在有些地方,一定程度上的骂人居然成了亲密的表现。咄咄怪事!

难道说,我们不知道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不对吗?

他们、我们都知道,只是大家做不到,大家都管不住自己,总是放纵自己去触碰那些一点儿都不该去碰的东西,碰上了又往往爱不释手。痛并快乐着,爱并担心着,正是很多放纵自己的人的内心写照。

而修行,说白了就是尽量远离那些不应该亲近的东西。一旦不慎沾染,也应做到知非即舍,迅速与其划清界限。

我们来看一则公案:

禅宗史上曾有位慧远禅师,他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嗜好吸烟的行人,两个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高兴地接受了。俩人一边抽烟,一边聊天,谈得十分投机,分手前行人又送给慧远了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待行人走远,慧远突然想到:“烟草这种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会干扰我的禅定,时间长了一定难以改掉,还是趁早戒掉为好。”于是他随手一挥,把烟管和烟草全部扔掉了。

几年后,慧远迷上了《易经》。那年冬天,天寒地冻,他写信给自己的老师要求给他寄一件棉衣,但是信寄出去很久,冬天已经过去,山上的雪都开始化了,棉衣还是没有寄来,送信的人也没有任何音信。慧远便现学现卖,用易经为自己卜了一卦,结果显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老师那里。但他猛然想到:“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我如果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从此以后,他再没接触过易经之术。

之后,慧远又一度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成就,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但一天夜里,慧远想到:“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了。再这样下去,我可能成为一个书法家,但永远也成不了禅师。”于是他再次收束心性,一心参禅,远离一切和禅无关的东西,终成一代宗师。

无论是古时候,还是当今社会,生活中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且即使是像慧远这样的出家人,也难免沾染一二,沉迷其中。而我们与慧远的差别,只在于能否在发现自己偏离了目标时立即做到知非即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非”还是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中有云:“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意思是说,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叫伯玉的人,他经常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居然发现自己之前四十九年都生活在错误中,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这个代称,明显比孔子的“知命之年”更高一个境界。

总之,修行就是知非即舍,就是远离一切你所知道的不好的东西。舍掉一分非,便是在修行的路上前进了一步;放纵一分坏,便埋下了一万个不幸的缘由。

同类推荐
  • 觉悟

    觉悟

    在“觉悟”一书中,很乐意将我感悟后的人生智慧带给大家,在书中将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所能够遇到的人碰见的事都“真真切切”的再现,并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带给大家,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崭新的理解体会生活的真谛!
  •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是美国财富巨擘摩根家庭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的信,是父子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是摩根家族的至宝,信札“透露了摩根强大、富有的秘籍……”
  • 完美女人必须hold住9件事

    完美女人必须hold住9件事

    你一定期待过未来的完美生活——闪亮的礼服,潮流的派对,遂心的工作,甜蜜的爱情……但是倘若你HOLD不住健康的身体、完美的形象、强大的气场、无尽的正能量,更不要提什么热情的朋友圈和强劲的人脉了,你又拿什么来吸引王子?快快叫醒小宇宙吧,别在顾影自怜中浪费你的大好时光了,女人从来不是弱者,要把未来握在自己手中。点燃女人正能量,让生活达人来教你如何HOLD住9件小事,脱胎换骨,完美蜕变,做人生舞台上最优雅的女一号。女王驾到,速来围观!
  •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白金版)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白金版)

    本书选取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和精辟有趣的引导,让青少年在软弱的时候变得勇敢,在骄傲的时候变得谦虚,在颓废的时候变得积极,在痛苦的时候变得乐观。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理财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理财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理财术》讲述的是教你怎么巧用智慧去理财。
热门推荐
  • 永亡之影

    永亡之影

    男主角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部特殊的照相机,并且结识了一个神秘的漂亮女孩子。但自此之后,他身边的一个朋友离奇死亡,使得男主角对事情越发怀疑。就在他想弄清事情真相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的离奇失踪。等到朋友之死的原因浮出水面,整件事情也将真相大白。
  • 他的照片

    他的照片

    身为摄影师的她遇见出车祸的他,为了救他,她放弃拍日出的机会,等救护车走后,她的心却跟着他。
  • 第一哲学沉思录

    第一哲学沉思录

    “我思,故我在。”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以这一经典命题表明了与前此的传统哲学决裂,阐扬天赋观念论和理性至上论。笛卡尔的“我思”具有鲜明的怀疑、否定、判断的内容,尤其强调以怀疑、否定的精神将“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这就撼动了自中世纪以来经院哲学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从而在欧陆引发一场理性主义思潮,宣告了启蒙时代的到来。
  • 镜中明月

    镜中明月

    仆人般的生活结束,修炼的时刻到来。奇怪的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生活变得异常可怕。明明答案近在眼前,却又那么遥远。我快坚持不了了……
  • 冰之公主系列之音符的恋

    冰之公主系列之音符的恋

    如果爱她的话就不应该囚禁她,应该让她找寻自己的爱,就像音符的爱一样,自由自在。就像雨樱爱一样自由自在
  • 风渡蝶恋花

    风渡蝶恋花

    云芊璃、蓝雪仪是蝶恋花学校的校花,因为被刚转学过来的慕辰、黎若逸、南宫宁三人抢了风头,心中不满便前去花园散步,在花园里与慕辰、黎若逸、南宫宁三人相识,并成为了好朋友……
  • 无良王爷:爱妃你的节操掉了

    无良王爷:爱妃你的节操掉了

    “洛儿,要抱抱~”“滚粗!”她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一抹灵魂,成了最受宠的洛家嫡小姐,似乎冥冥之中命中注定。他是北冥国的王爷,一身病骨,常年卧床不起,可谁知,戴上面具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凤域最尊贵的帝尊。初次相遇,他便自来熟的和她打成一片,没经她同意就牵她的手!第二次,他直接从窗户闯了进来,看到了正在洗澡的她!天啊!一刀捅死她吧!“本尊会对你负责的,小倾倾。”“滚!我,不,需,要!”“你需要的……”某男眨了眨他那漂亮得过分的眼睛。“不用。”某女黑着一张脸果断拒绝。“那样啊……”某男扁嘴做沉思样,忽然醒悟,“要不?你对本尊负责吧!”某女:“……”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关公吕将之重生决战

    关公吕将之重生决战

    三国关羽被吕蒙所杀,一千三百多年后关羽重生,开启复仇之旅。是生是死,敬请期待。
  • 女人你被捕了

    女人你被捕了

    她为他放弃一切,梦想,纯真,身体,容貌,“只要他过得好,其实又有什么关系呢?”她淡淡地苦涩地笑着说道,留下一张纸条消失在他的世界里。他以为他是不爱她的,至少在他的世界里,像她这样的生物是不被容许记住的。可是当这个不起眼的生物突然消失了,他的心却落空了。“该死的!给我全球通缉这个女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