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十多年前,刚刚启蒙入学的辜有为,随着教小学的母亲,从区委会所在的月牙镇,坐渔划子来到了金银滩这个让他终生不能忘怀的地方。
母亲赵淑娴,从县里师范毕业后,一直在月牙镇中心小学教书。那时,辜有为的爸爸在区里工作,家就住在月牙镇,一家人过着温馨宁静的生活。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农村经济逐步复苏,人丁也越来越兴旺。农村基础教育急需发展,区里号召镇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积极报名,到偏僻的地方去办教育。于是,赵淑娴便自愿报名到金银滩去,她的任务就是要在金银滩办一所初级小学。
金银滩那些淳朴忠厚的农民,听说区上派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从此,那些农家伢们不必再涉河渡水到几十里路外的赵家拐去上学了,便对赵淑娴母子的到来,显出了中国农民特有的真诚与热情。
队长程子明把赵淑娴母子二人接到家中住下,程子明的家就住在湾子北头,旁边就是准备办学堂用的程家祠堂。程子明笑着对赵淑娴说:“住我这里,离学堂近,下雨下雪天方便些。”赵老师“哎”了一声。
“还有,我家人口不多,就我们两口子,还有一个淘气的小‘畜生’,刚好与你家为为做个伴。”程子明说着指了指大门外的儿子春满。
赵淑娴按照程子明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个比小有为瘦弱些的小男孩,正附在小有为的耳边说着悄悄话,俨然一对相识已久的老朋友。对于孩子们的见面熟,赵淑娴很是高兴,问道:“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叫春满。”程子明答。
“今年几岁了?”
“属兔的,今年十岁了。”程家大嫂边给他们母子收拾房间边搭腔说。
“我还以为他比我们为为小哩!原来还大一岁。”赵淑娴说着,就和程家大嫂拉起了家常。
自从小有为来到了金银滩,就和春满形影不离。白天,吃过早饭,两人就背着书包,到设在湾子北头程家祠堂的简易学堂里去上课。放学以后,春满就带着小有为到莲花湖去摘莲蓬,去钓鱼,去祠堂后面的大柳树上去掏喜鹊窝,到月牙河去学“狗刨”。很快,小有为就融入了当地的孩子群中。他认识了谷雨、狗娃、毛子、大头,还有扎着一根羊角辫的小姑娘荷花。他把从月牙镇带来的小人书借给他们看,还把奶奶捎给他的梨膏糖分给他们吃。因此,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
毕竟小有为是在月牙镇上长大的孩子,他不仅比在金银滩里长大的春满他们要多些见闻,而且遇事也有主张。所以,这群孩子都听他的指挥。他们抱成一团,敢与欺负他们的大孩子叫板。有一天,比他们大一大截的黄秋水欺负了谷雨,他们便每人准备了一把弹弓,埋伏在黄秋水回家的路旁,见黄秋水毫无防备地走过来,他们一起拉开弹弓,泥丸弹子便像冰雹一样砸到了黄秋水的头上,黄秋水的头上顿时砸起了鸡蛋大的几个血包。第二天,黄秋水又收到了一封“警告信”,这份署名“小不点”的警告信说:黄秋水你不要以强凌弱,昨天只是给你提个醒,让你知道小不点也是不好欺负的。如果你不接受教训的话,有你的好果子吃。通过这次行动之后,谁也不敢再欺负他们了。
这段无拘无束的生活,让出生在小镇上的辜有为感到十分快活。可是,不久发生了一件事,使这种宁静的气氛很快消失了。
有一天,赵老师突然接到区文教组的通知,要她赶回镇上去参加全区文教战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因为金银滩小学是一所初级小学,学校就赵老师一个老师,对一、二、三年级实行复式授课。接到开会的通知后,学校只得停课一天。
赵老师原本打算把辜有为一并带回月牙镇去,因为已经有一个学期没有回家了,有为的奶奶十分想念。捎了几次信,要赵淑娴把孙子送回去看看。可赵淑娴确实走不开,今天倒是个机会。可是,到临走时,却不见了有为的人影。这下可急坏了赵淑娴,与程家大嫂找遍了整个湾子也没有找着他的人,只得托付程家大嫂:“春满妈,没有办法只能麻烦您啦!请您帮忙照管一下,我开完会今天连夜就赶回来。”
“看你见外的,你就放心地去吧!”程家大嫂说。
原来,小有为听说妈妈要到区里去开会,学校要停课,他晓得妈妈肯定要带他回月牙镇,头天晚上就在被窝里跟春满商量,先藏起来,等妈妈走了后就去好好地玩。所以,尽管赵淑娴找遍了整个湾子,就是找不着他们的人。
俗话说男服学堂女服嫁,平时这些孩子再调皮,只要听到赵老师说话的声音或是看见她走路的身影,就不敢再吱一声。今天学校放了假,赵老师又不在湾子里,这些小家伙一个个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在辜有为的带领下,顺着月牙河堤一路冲杀下去。
会议还没有开完,赵淑娴的眼皮就不停地跳起来。她在心里想,左眼跳财,右眼跳祸,今天右眼跳得这么厉害,是不是要出什么事?想着想着她就想到了有为和金银滩那群孩子。越是想到他们,就越是觉得心中惴惴不安。这大概是做母亲的和为人师长的天性使然,所以会一散,她来不及回家看一眼,就匆匆往金银滩赶。
半途上,赵淑娴碰上了金银滩的村民赵二爹。见赵二爹走得气喘吁吁的样子,赵淑娴感觉到了事情不妙。忙问赵二爹出了什么事?赵二爹告诉她说,她走后,有为带着春满他们一帮子小伢们,到月牙河去游泳,哪晓得一下水就被湍急的江流卷入了漩涡之中。见此情景,春满等一帮伢们便急得大呼救命。老队长程子明等人闻讯赶来,只见奔腾的江水中,有为那一撮黑发时沉时浮。于是,纵身跳入水中,游出百多米远才将有为抓住,用力托出水面。此时,其他村民驾来歇在岸边的渔划子,船上的人伸手将有为拉上了船,有为得救了。然而,初夏的月牙河水冰冷刺骨,老队长由于腿脚抽筋,很快被滔滔江水淹没了,再也没有起来。
村民们请了数条渔船,在月牙河中打捞了三天三夜,直到泽国县的狮子口,也没有打捞到老队长的尸体。人们只得按照当地的风俗,为老队长在月牙河畔留下了一座“衣冠冢”。
当人们为老队长圆完坟,慢慢散去的时候,赵淑娴领着辜有为仍在老队长的“衣冠冢”前长跪不起。可以理解,此时的赵淑娴的心里是多么地难受。
她怎么也不能忘记,她和有为来到金银滩的这一年多时间里,金银滩人,特别是老队长和程家大嫂对她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虽然说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了,但是人祸没有根除,金银滩的老百姓日子仍然过得很苦。人们常常是吃了上餐没有下餐。但是,程家大嫂却每顿都要给她和小有为单独准备好白米饭和可口的菜肴,自己却偷偷地吃菜团子。有几次春满吵着要吃白米饭,都被老队长训斥得泪流满面。老队长见春满那难过的样子,心中也不好受,一把将春满拉到面前说:“赵老师和有为是我们请来的客人,哪有主人与客人争饭吃的呢?再说,赵老师和有为饿着肚子怎么教你们读书识字呢?”听了爹的话,春满懂事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每逢吃饭的时候,程家人都要让有为母子吃过以后再吃。
想起这些情景,她更加心如刀绞。
见赵淑娴那痛不欲生的样子,春满妈用哭得已经嘶哑的声音对他们母子说:“我们回家吧!”
赵淑娴回过头看看这位淳朴善良的大嫂,哽咽着对辜有为说:“叫干娘。”
辜有为眼中闪着泪花叫了声干娘。
春满妈一下子把辜有为紧紧抱在怀里,忍不住又抽泣起来。
赵老师拍拍有为稚嫩的肩膀,望着远处深情地说:“孩子,记住这是你的再生之地,这里长眠着你的救命恩人。有朝一日,你若有出息的话,一定不要忘了这个地方,不要忘了这里的人们。”
小有为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