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61900000011

第11章 德行操守:用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4)

春秋时期,吴贤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途经徐国,于是便去拜会徐国国君。徐君喜爱季札的宝剑,但想君子不夺人所爱,于是没说出来。可是季札从徐君的眼神中看出来他很中意自己的剑。因为出使鲁国,需要配剑以示国家的威仪,季札当时没有赠送给他,暗想,自己出使回来,一定将宝剑呈送徐君。可是当他出使回来,再到徐国时,徐君已死,他就解下所佩的宝剑,挂在徐君墓边的树上才离开。随从人员不解,就问他:徐君已死,为什么还要送出宝剑呢?季札说:“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意思就是说,当初我心里已经答应他了,怎能因为他已死就违背我的心愿呢?这句话成了流传千古的重诺守信经典名言。

皇甫绩守信

皇甫绩是隋朝一位很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生计,就把他带到外公家居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因此就格外疼爱他。

外公对孙辈们要求甚严。私塾开学的时候,外公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老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幼年丧父,就不忍心打他。于是,外公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但是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平时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不能放纵自己,应该按照先前所定的规矩,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是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下。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皇甫绩因信守诺言,而赢得他人的好感,从而美名在外,可见诚信的力量,也印证了孔子的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当代镜鉴:呼唤诚信

一诺千金,自己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兑现。正所谓“大车无 ,小车无 ”,  和 都是车子的关键所在,如果大车没有横杆,小车没有挂钩,那车子是走不动的。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不管做人、处世、为政,“信”都是关键所在。一个人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做人的基础,长此以往,别人对其只会敬而远之。

人因诚信而立,做人须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万众瞩目的圆月,唯有与莽莽苍穹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高山之巅的纯净水源,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伪,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要招聘一名员工,待遇优厚。一时间应聘者如潮。

经过笔试,张先生和李小姐脱颖而出。该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部王部长通知二人明早9点前去面试。第二天,张先生和李小姐早早地来到了面试地点,等候通知。

李小姐头一个去面试。在通往考场的走廊里,李小姐走着走着,突然眼睛一亮,发现地上有一张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她看了看四周无人,欣喜地拾起来,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过了一会儿,工作人员通知张先生去面试。经过走廊的时候,张先生也发现一张100元人民币“躺”在地上,他左看右看,连个人影也没见到,便捡起这100元钱,走进考场,交给了王部长。

面试结果出来了,张先生被当场宣布录取。看着张先生满脸迷惑的样子,王部长告诉他:“我们这次面试的主要试题其实就一道,那丢在走廊上的100元钱是我们故意放在那里的,我们就是要看应聘人员对这100元钱的处理方式,再做出是否予以录用的决定。”

接着,王部长说:“那张放在地上的100元钱其实就是一把诚信标尺。如果连‘路不拾遗’这样的最低要求都做不到,恐怕就不太适应我们公司的工作了。”

100元钱,微不足道。然而,这小小的100元钱,竟然成为两名优秀应聘者是否被录用的砝码。一位为了蝇头小利失去了获胜的机会;另一位则恰恰相反,他虽然失去了眼前的小利,但他却获得了更大的利益。100元钱决定了胜负。相信我们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如今,人们都知道诚信应是一种社会的公德,人类得以生存发展到现在,人类的文明之所以这样高度发达,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诚信,如果丧失了诸如诚信之类的基本社会道德,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一个什么样子?诚信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优良品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诚信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诚信,人人都需要诚信。

6.忠信笃敬,美好品质是人生的通行证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子张问如何使自己的主张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忠厚恭敬,即使到了未开化的地方,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为不忠厚恭敬,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忠信笃敬’这几个字,站着,仿佛看见它直立在眼前;坐车仿佛看见它依然依靠在车辕横木上。能这样,你的主张便会到处行得通。”

国学链接:子张的地位

子张,即颛孙师,字子张,孔门弟子之一。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终。孔子死后,他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

诸子之言: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忠信笃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是中国古人道德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德目,意为忠诚、尽心竭力、忠厚。诚然,在封建社会“忠”体现了一种盲目的忠君意识,但这并不是“忠”的全部含义。历史已证明,“忠”更集中体现了忠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尤其是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时刻,忠于国家和民族往往成为“忠”的主流民意。

“信”即诚信,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为人”、“处事”之本,意为诚实不欺、恪守信用、与人结交言行一致。“信”是儒家着重倡导的为人处事的规范之一,它要求为人处世“主忠信”,“敬事而信”,“谨而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笃”意为“充实而有恒”,即厚实真诚、牢固专一。“笃行”与“笃志”指的是做事要厚重而不轻浮动摇,切忌三心二意,在工作和学习上应“笃志而体”,具有远大理想,一旦确立目标,就要努力去追求,有一种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敬”指敬天、敬神、敬父母与师长。“敬”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是最高的道德范畴,而且是做人的原则。

“言忠信,行笃敬”,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和以德育人的理念。

延伸思辨:忠诚信用——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

结合当时的背景,孔子和学生们在陈国和蔡国被误解,陷于困顿。学生们就问孔子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主张行得通。孔子就回答:“说话要忠诚老实,行事要忠厚慎重。”

这里的诚信,很能体现儒家为达成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作出的自我约束。儒家看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个人自律自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理想主张,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诚信是比较基本的一点。说话和行事上的忠诚信用,是使自己行得通的方法,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这种诚信,表现在言而有信上,也就是说到做到的品质。但在孔子看来,这种说到做到的品质,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非最终的目标。君子追求士之道,而士之道的最高标准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次之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再次之,才是“言必信,行必果”,即人们所说的诚信。可见诚信虽然很重要,虽然是实现士之道的原则之一,但并非一个最终的目标。

诚信是立足社会的基本,是最浅层次的要求,作为君子就必须具备。因为诚信作为处事和处世的一个小小方面,就如同工程中的一枚螺丝钉,是基层的必备。它不可能成就所有,但却保护了根基。而反过来说,若说到做到的结果落在固执的方面,并且实践在劣化的事物中,就会变成不辨黑白是非。因此诚信必须用慎行来规范和修饰。这样,言忠信、行笃敬,才能基本保证行事不出错。

同时,言忠信,行笃敬,又是在被误解的时候必备的原则。诚信,才能让蛮貊接受。蛮貊是少数民族,是礼制教化未明的邦国。孔子所说的诚信,就有种开化异邦的意味了。好比“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里的诚信,作为最浅层次的标准展现给蛮貊,可以让蛮貊感受先进文明,又以诚信教化之,从而使自己行得通。而行得通也只是初步,别人初步了解你了,并不意味着别人会贯彻你的主张,因此诚信作为基础必须由义来充实,以义为表现,才能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儒家的信与义的紧密结合,是君子行事的标准。若离开了义,信就变成了顽固。为了不违背义,儒家就要求君子慎行。可见言忠信,行笃敬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精彩典故:

倒履相迎

蔡邕是汉朝著名的大学者,文史、音乐、天文样样精通,可谓学识渊博,名重一时。但他和人交往从不摆架子,还特别喜爱结交有真才实学的人。一天,蔡邕正在房中休息,家人向蔡邕报告说,门外来了一位自称王粲的客人。蔡邕一听,急忙跳下床来,穿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穿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穿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穿着。站在门外的王粲一看闻名天下的蔡先生是这个模样,便抿着嘴笑起来。家人看到王粲,不禁惊呆了:没想到这个王粲只是一个长得又瘦又小的少年!像蔡邕这样德高望重的学者,却对一个孩子这样尊重,难道不怕有失身份吗?蔡邕看出了家人的疑惑,就说:“这位王粲,才华出众,我蔡邕都不如他呀!我家的全部书籍和文章都应该赠送给他。”在古代,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地位、尊卑是分得非常清楚的。蔡邕能够放下大学者的身份,唯才是重,对年轻的王粲倒履相迎,不能不令人敬佩。

程门立雪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许多尊敬师长的动人事迹,“程门立雪”就是其中之一,说的是宋朝学者杨时和游酢向“二程”拜师求教的故事。“二程”,指的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他们同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杨时、游酢二人,原先拜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俩又去找程颢的弟弟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杨时、游酢冒着严寒,一大早就来到嵩阳书院,不巧得很,童子告诉他们说程颐还在睡觉。杨、游二人生怕打扰先生休息,就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

过了好半天,程颐才睡醒,得知杨、游二人在门外后,他连忙吩咐童子将他们请进来。童子出门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天上已经下起了大雪,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深了,杨、游二人却在檐下静立如初。

其实,那年杨时已经四十多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学问也相当高,可谓功成名就了,游酢也是当时小有成就的学者,难得二人还能够如此谦虚谨慎,尊敬师长,这让程颐很感动,于是将他们视为得意门生,悉心传授。此后,杨、游二人刻苦学习,终于得其真传,各自成为一代理学大师。

当代镜鉴:换种眼光看“忠厚”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自觉地尊重契约,任何情况下都能按契约办事,就是对全社会负责,也是对全社会忠厚。大到国家法律,小到单位规定,都是契约的一部分。现代人,应该有现代人的忠厚观——或许,我们应该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忠厚。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有个忠厚的老人,大家平时都很喜欢他,尊重他。于是大家决定选他做村干部,而他也没有辜负大家的寄望,上任没多久,就想尽方法招商引资,完全改变了小山村的落后面貌。按理说,这样一个忠厚的长者,为村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获得政府的褒奖和群众的肯定,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他被抓进了监狱。

“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人,会被抓到牢里去?”有人不解。

公安机关答疑:“他当上村干部后确实做了不少好事,但也做了不少坏事,私吞公款、贪赃枉法,最近他被人举报了,我们一查,短短两三年时间,他居然私吞公款180多万元!”

是的,我们再也不能用老眼光看待“忠厚”了。外表忠厚已经是过时的评定依据,现在我们应该把那些明明手里有权、明明有亲朋好友在权力部门工作,他也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很自觉地遵守种种法规的人,视为忠厚之人,而不要光看他们的嘴巴是多么能说会道,他们的脑子是多么地反应灵敏,眼神又是多么狡黠,做起事来又是多么地不合常理。

当忠厚的底线从道德的花园退守到法律的铁窗边时,很难说现代人的生活是更踏实了,还是更不踏实了。

7.仁者必有大勇,不做鲁莽的武夫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国学链接:儒者之勇的三大标准

儒者之勇有三大标准:发乎仁,适乎礼,止乎义。

1. 发乎仁。

勇与仁的关系是,“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勇要以仁为基础,否则就会乱来了。例如,地痞流氓黑社会恐怖组织中,也有很多勇敢者,那些勇敢以残害生灵为目的,是不仁不义反道德的。“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

2. 适乎礼。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仅有卞庄子刺虎之勇还不够,还需用礼乐加以修饰,要接受礼的节制(礼是文物典章制度与社会道德规范的总称),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勇,必须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不然,“勇而无礼则乱。”《论语·泰伯》

3. 止乎义。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勇如果没有义的约束,对官吏对百姓都有害无益。

诸子之言: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 中华寺庙

    中华寺庙

    我国的佛教寺庙有三大类型,这是由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形成的。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最早从西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热门推荐
  • 尸巢

    尸巢

    昏黄衰败的血色夕阳下,在一片断壁残垣的破铜烂瓦之间,一群苟延残喘的末日流浪者,离开远处依稀可见的文明废墟,步履蹒跚的行走在这片昔日的乐土之上。伴随着末世的降临,气候早已经不再四季分明,寒风的凛冽、毒日的侵袭,带给幸存者们的是身心的异常折磨。如潮水般涌来的丧尸尽情享用着这场末日的饕餮盛宴,而幸存的人们已经渐渐忘记了未来、忘记了过去,泪眼婆娑的模糊了脚下未知的路。也许,在我们心中:活着就是幸福!PS:新人新书新气象,新瓶热酒冷题材。惊机的这本书走的是写实版路线,貌似没有超人。。。。。汗一个先,不过我会努力码字坚持的!不求闻达于作者,但求无愧于读者。最后,180度贴脚尖鞠躬。
  • 降临动漫世界

    降临动漫世界

    神坑,勿入!本书作者不推荐阅读!当然,想看也可以看,顶多失望的点关闭而已!喵!
  • 魅影傲世

    魅影傲世

    慕容紫魅,威震大陆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直系五小姐,本该被大家宠在手心里的小姐,却因为自小就不会修炼,而被别人说成是废物。新生后,她女扮男装,走上了强者之路,被别人称为绝世天才。从此,天下男女,都为之疯狂!
  • 诡纱侦探所

    诡纱侦探所

    年度最具悬念力著——《魔鬼的诅咒》在一连串的巧合之下,承载着诡异的梦,我们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黑夜之下的牢笼中,不断交替的走廊链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死者的归来,牵扯着那至关重要的一切,以及地底世界的真相……踏过了黑暗与光明的交接处,我跟着身边的人,走向了那地底的深处。龟蛇之门,在一盘上古遗留下的棋局中,我们走入了这秘密的接入点。一层层黑暗从死者的灵魂中而来,那是呼喊,是求救,也是在承受……传说中爆发于冰河时代末期的战争,古中国神话中的息壤,一切的答案,都将从那地底的深处开始揭晓。
  • 人文大家的人生智慧课

    人文大家的人生智慧课

    《人文大家的人生智慧课》力图为大家献上一堂精彩的人生智慧课,滴水藏海,小中见大。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彩,可惜太长;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简,但已流传甚广。
  • 如梦仙途

    如梦仙途

    黑暗光明两位大神密谋控制人间势力而开发一款游戏《神战》,主角因缘得到东方五行修仙者真传,拜师学艺!游戏中穿越到异界再次王者归来,游戏中叱咤风云,大战黑暗光明神!却不料背后还有更大的主,只有想不到!
  • 漓染淡殇

    漓染淡殇

    柰暮夕若烟棔散,何朝晓似戮屠笙.........
  • 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里的春天》是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的代表作。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中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间的社会生活内容。作品结构独特,情节曲折、细节丰富生动,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该书曾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革命干部于而龙重返故乡石湖的三天两夜经历,回溯、对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17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40年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
  • 他从仙界来

    他从仙界来

    传说在天地间有着一条名叫光阴的大河,它的尽头是轮回,起点也是轮回。他从仙界来,又回仙界去!
  • 天降总裁辣么宠

    天降总裁辣么宠

    一场不该有的疯狂邂逅,曾经的小青梅误撞腹黑大竹马,俩人相见不相识又不打不相识。他:你叫什么名字?她:曾圆子。他;哼,蒸圆子,你咋不蒸包子呢!她:废话,没男人我怎么“蒸包子”!咦,等等!刚才的话是她讲的吗?这位大哥,我没说、我没说,我什么都没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