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61900000010

第10章 德行操守:用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3)

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历代圣哲先贤都为儒家文化所浸润陶冶。儒学作为国学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以其对自身理想人格的塑造成就了“君子”这一特定的道德符号。作为一种人格标准,《辞源》把“君子”定义为:“有才德之人。”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学而》篇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了解,虽有学问而没有个人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不尤人,这种修养是很难的。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吹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要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得意的时候或艰难的时候,都是很乐观的。但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自然的胸襟开朗,对人也没有仇怨。

要成就大事,就必须要有坦荡的胸襟,对他人的一些非原则性的缺点和过失多一些宽容与忍让。如同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所说的那样:“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其实在诸多的经典中,儒家已经对君子人格做了最好的诠释。儒家的君子人格,可以概括为修齐治平、自觉觉人,讷言敏行、文质彬彬,谦恭有礼、笃实诚信,尚义轻利、淡泊豁达。

1. 儒家的君子人格首先在于修齐治平、自觉觉人的普世情怀。

儒家认为君子要有渊博的知识,既要“博学于文”,又要“诲人不倦”,既要觉己,又要觉人。博学才能增长知识,知识丰富才能提高修养,修养至诚才能彰显君子风度。儒家眼中的君子往往在修身的基础上,以仁德之心积极入世。在现世作出一番事业和贡献是儒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以说,儒者的所有行为都以在社会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为目的,通过个人努力来改造社会、改造人的思想是儒家的追求。

2. 儒家的君子人格还要求外在言行上,要有“君子之风”。

一方面,在言谈举止上,儒家讲君子应“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就是要说话严谨,行为敏捷,言行一致,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君子追求文质彬彬,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雍也》篇中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即朴实,“文”则为文采华饰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个朴实呆板的乡野人。文采胜过质朴,就未免显得虚浮油滑。只有文采斐然而又质朴仁厚,才是君子的品格。

3. 在待人接物上,儒家讲君子应谦恭有礼、笃实诚信。

《论语·公冶长》中有:“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颜渊》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外,《论语·为政》中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们又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讲的是诚信的重要性和心意至诚所达到的至高境界。这些都告诉我们即使在当下,要实现个体之间的和谐,也必须要谦恭识礼、诚于中,形于外,以君子之风规范自己的言行。

4. 在处理人生得失上,儒家君子主张以义取利,反对“不义而富且贵”。

“义者,行而宜之也。行义者以利天下为义。小人以利己而后义。”君子思考的是天下的道义,小人思考的是个人的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家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个真正的君子绝不会因为金钱、地位等一己私利而损害事理大义。但需要强调的是君子并不是不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只是把个人之利同群体、他人之利结合起来考虑,不会为个人利益而损害群体和他人利益。而小人则恰恰相反,这才是儒家所讲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真正内涵。

精彩典故:

后羿射箭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从未失过手。夏王也听说了后羿的本领,于是命人把后羿找来,用手指着一个箭靶,说:“今天请你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射箭本领。如果射中了,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产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第一箭射出后,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夏王大失所望,问手下:“后羿平时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大失水准?”

下人答道:“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欧阳修荐才

患得患失、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是成功的大碍。真正的君子面临任何情况时都会尽量保持平常心,正如北宋的欧阳修。

欧阳修为朝廷推荐了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等众多人才,这些人不但不是欧阳修的至交好友,反而与他都有过前嫌,有的甚至竭力反对过他。如吕公著在庆历年间曾力攻欧阳修,认为他是范仲淹的同党,为此,欧阳修还被贬谪滁州。即便如此,欧阳修依然如故,不分亲仇,荐才选能,他推荐的人才大都不负厚望,为北宋作出了重大贡献。

显然,欧阳修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他淡泊私利、正直善良,符合孔子对于君子的定义要求。

当代镜鉴:心胸坦荡是一种境界

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胸怀都如此宽广,只有胸襟坦荡的人,才能虚怀若谷、态度谦和,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使人感到亲切。

茫茫人世间,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会和摩擦。有些人看到别人升迁了,就认为那是他善于溜须拍马;看到别人发财了,就认为那是他运气好,或者肯定有猫腻……没有坦荡的胸怀,缺乏宽容之心,你就看不到他们自身的优点和辛勤的汗水,你也就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还丧失了学习别人优点的机会。

当然,确实有一些人靠溜须拍马、裙带关系而为领导所器重,平时的工作都是别人做的,但得到好处的却是他们。此时,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看淡一时的得失,而不是嫉妒甚至诋毁他们,因为任何一个公司最需要的都是实干者。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会掌握更多的知识、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就是你最大的收获,它们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助你一步步攀上成功的顶峰。至于那些滥竽充数之徒,即便一时春风得意,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

当别人批评我们时,如果我们有坦荡的胸怀和一颗拿得起、放得下的心,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审视自己。于是,我们就会突然发觉,别人的批评其实是出于一片好心。这样,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依然温馨美好。相反,如果我们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别人,心胸狭隘,处处设防,最后终会被人孤立,从而陷入无尽的忧郁和痛苦之中,同时也会给你的人生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乔治·罗纳曾经在维也纳从事律师工作,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回到瑞典。他身无分文,急需找到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他会好几种语言,所以想找个进出口公司担任文书工作。但大多数公司都以战争为由,没有接收他。其中有一个人回信给罗纳说:“你对我公司的想象完全是错误的,你实在很愚蠢。我根本都不需要文书。而且即便我真的需要,也不会雇用你,你连瑞典文字都写不好,你写的信错误百出。”

罗纳收到这封信时,气得暴跳如雷:这个狂妄的瑞典人居然敢说我不懂瑞典话!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错误百出呢!于是,情绪激动的罗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过了一会儿,他的心态慢慢平静下来,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虽然学过瑞典语,但它并非我的母语。也许我真的犯了错,我自己却不知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能做好工作。这个人可能还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表达得虽然糟糕,但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应该给他写一封感谢信。”

罗纳把刚才写的信揉掉,重写了一封:“您不需要文书,还不顾劳烦地回信给我,真是难能可贵。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很抱歉。我写那封信是因为别人告诉我您是这一行的领袖。我不知道自己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并觉得惭愧。我会进一步努力学好瑞典语,减少错误。我要感谢您帮助我成长。”

几天后,罗纳又收到了回信,对方请他去办公室见面。罗纳如约前往,并得到了一份工作。

坦荡是一种境界,它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人格力量,使我们赢得信任、获取友谊,可以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

1. 坦荡是一种仁爱。

“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原则。一次他的学生樊迟问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这里的“人”是一种泛称。孔子主张“泛爱众”,即一种博爱。因此,唐代的文人韩愈就直接把“博爱”解释为“仁”,他说:“博爱之谓仁。”儒家所倡导的这种博大的仁爱之心,孔子把它具体化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把“博施济众”看成是圣人之道,主张“推己及人”,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都体现了一种宽厚的“仁爱”之心。

2. 坦荡是一种真诚。

真诚待人是具备坦荡胸怀的必要前提,如果不能真挚诚恳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整日里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终日,哪儿会有博大的胸怀。儒家非常看重“诚”和“信”,把“诚意”当做修身养性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孔子则把“言忠信,行笃敬”作为人的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并认为,忠信笃敬便可行遍天下。儒家经典《中庸》也强调“君子诚之为贵”,并把追求“诚”当做做人的规则(即“人之道”)。孟子也坚持这一观点。儒家不仅主张真诚待人,而且也特别注重真诚待己,不能自欺。他们强调不仅在公开场合,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都应该为善,这叫做“慎独”。总之,真诚待己待人就会胸襟开阔,反之,胸襟开阔也会真诚待己待人。

3. 坦荡是一种执著。

心猿意马、见异思迁的人是永远不会有坦荡胸怀的。孔子的一生,始终把握着人生的方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且矢志不渝,直到晚年他还在感叹:“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自言好学,学而不厌,他那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是值得称道的。他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正是因为有了专注执著的精神,孔子才屡遭挫折而不气馁,且能“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 坦荡是一种恬澹。

对精神生活给予特别的重视是儒家的传统。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并不一般地反对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他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上的快乐。孔子一再称道他的得意门生颜回有德行、有修养,因为别人在过着身居陋巷、粗茶淡饭的生活时总是“不堪其忧”,而颜回却能做到“不改其乐”。一方面,恬澹是修身养性的前提,如果没有恬静澹泊的心境,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就不可能拥有坦荡荡的胸怀,正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另一方面,恬澹也是追求精神上快乐的前提,一个人如果被欲望所困,只顾追逐名利,贪图物质享乐,他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精神上的快乐,常言道:“知足者常乐”。

5. 坦荡是一种大志。

大凡胸怀大志的人往往坦荡豁达,不会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而斤斤计较;相反,胸无大志的人却难以有坦荡豁达的气度,因而往往沉浸于忧戚之中。从孔子开始,儒家一直非常重视人的志向与气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孟子进一步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并主张:“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儒家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且身体力行。这些体现了一种远大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

坦荡豁达的人生境界需要宽容和仁爱,需要真诚和执著,需要恬澹和大志。但是宽容和仁爱并不是放弃原则,真诚和执著不等于顽固不化,而恬静澹泊也不是清教徒式的生活,树立大志也不等于不注意生活小节。

总而言之,坦荡豁达既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不仅给自己带来快乐,而且也给他人带来快乐。

5.人而无信,必将被世人所抛弃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 ,小车没有套横木的 ,那怎么可以行走呢?”

国学链接:“信”与“信用”

古人说,人言为信。不识字的人,给亲人捎句话叫口信,把话写出来,鸿雁传书叫书信。知道对方安好,因此就不牵挂。信的作用大矣!因此“信”与“用”往往连起来叫做“信用”。

所谓“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都是用来形容讲信用,古往今来关于讲信用的生动故事不胜枚举。比如孔子就曾对子贡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用高于生命,但是古今中外背信弃义的人也不在少数。毫无疑问,信,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信”更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共同构成儒家不可更改的“根本大法”。

诸子之言:

《管子·枢言》曾写道:“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这一美德伴随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

中国自古崇信,首先谈的是“诚信”和“忠信”。细细体味,我们能够体会到这其中的义理。诚,是对人、对事诚敬有加。信是诚敬态度的自然延伸。这就是孔子说的“言忠信,行笃敬”的道理。古人把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这就好比张三与李四约定好了要借债还钱,到期李四兑现不了承诺,自然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接下来的事可想而知,张三、李四恐再难成朋友。不但成不了朋友,张三还会四处宣传李四的无信,劝大家都不要和李四这样的人往来。这就是李四因“言而无信”付出的代价。

中国人常讲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言,也正是这句话的具体延伸解读。

精彩典故:

公子赠剑

综观人类历史,大凡品德好的人一定是讲求诚信的人,而诚信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本书研讨了生肖鼠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热门推荐
  • 焰雀旗扬卫天下

    焰雀旗扬卫天下

    掌握着气的强者骑乘着兽魂灵玉之中的灵兽,被称为为骑卫,是这个世界强者的名字。叶诺乃是豪门之后,却非狼子野心你,无奈的插手天下,红颜种种纷扰难去,爱上谁,错过谁,一辈子讨厌战争但是一辈子在打仗,一辈子在赢却也输了一辈子。想要爱情的戏子,默默陪伴侍女,不食人间烟火的郡主,狠辣独断的公主,神秘莫测的女祭司,战场相守的女将士,这一生荣华享尽,却也苦恼半生,正义,邪恶,胜利,失败,谁能给个定数,直到最后他最想要的还是一个简单的家。诸侯归田春风散,帝王入寺修佛禅。一子一步一天下,谁人执笔画江山。
  • 我们的心跳:只为再心动

    我们的心跳:只为再心动

    因为他,我几乎每天被老师投诉;因为他,我的性格变得风雨不定;因为他,我的人生被搞得一团糟,恨不得他马上消失,从此别出现在我面前。我原本以为我会恨他一辈子,直到有一天,在我得知他忘不了他前女友,在我得知我曾经的好朋友很喜欢他,我才发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喜欢上那个总是作弄我的他。她们的存在,让我和他之间隔着一层永远也攻不破的隔膜,明明很靠近,却又觉得很遥远。每当我试着朝他靠近,总会被一股力量硬生生推开,只好眼睁睁看着他离我远去。每天被怪梦缠着,却从没想过它们和我的过去紧紧相连。我起初不以为意,直到有天从我朋友口中得知一个惊天动地的事实,让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改变。
  • 青衣剑神

    青衣剑神

    黑夜中,一轮明月滑上天空,一切都是如此的静谧。忽然,一道清利的剑光直插云霄。在高空之上,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的年轻人,横空而立,显得那么的高大,威武~呵呵。装逼狗啦~
  • 民法物权

    民法物权

    本书介绍了物权法总论、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民法特别法中的物权制度等内容。书中内容新颖,体现了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与生动性的统一;既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作教材,也适合法官、律师等司法界人士使用,对于渴望了解物权法的广大群众亦是一本理想的法学读物。
  • 彼猫彼狗

    彼猫彼狗

    有过那样一只叫做球球的小猫,他的伙伴泰瑞是一只可爱的小狗,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山河道宗

    山河道宗

    一个宗派的建立,源自于一份承诺。深埋在心的热血,朴实、憨厚的人,在尔虞我诈、贫德贪物的世界里,他和他的兄弟们会变成怎样?他们的宗派又会是怎样?时间在改变,同时所有的一切也在改变。
  • 停留时空的记忆

    停留时空的记忆

    佛言:人死需7日投,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但是列外总是会有的,同时间转世,打破时间定律,并且保留着原始记忆的我开始了女生新生活......
  • 异界尾兽系统

    异界尾兽系统

    一个充斥着魔法和斗气的世界,一只猫该如何生存下去。一个不知名的神秘养成系统,拥有着兑换二次元事物的能力,可惜兑换的要求太高了。逆天的二次元副本,堪比真实世界的修炼空间,如果拥有了这一切,应该能拥有拯救世界的能力吧!且看一只猫在异界翻江倒海,混迹于一个又一个二次元世界,带着从一大堆二次元世界中得来的能力,成就无上至尊尾兽!
  • 她的修真路

    她的修真路

    一场大火将她的天真焚烧一尽,开始踏上修仙路.我是你的分魂转世?我已是我,试图掌控我?那我就撕裂这天,踏上去将你掌控。本文慢热,主角并不是一上来就很有性格的人,毕竟我觉得人的性格总是在成长之后衍生的
  • EXO之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

    EXO之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

    第一次写文,可能会有写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不喜勿喷,不想看或不爱看的劳烦您按一下浏览器右上角那个红叉叉,前三章与本文剧情无关,可选择不看,但我建议你们最好看一下,我不会弃文,但不定期更文,想知道本文主要剧情就直接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