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镇干部叹着气对我说,我们镇政府每年要花大量的精力对付因为水纠纷械斗上访的事件。去年大旱,当地市政府拿出30万元给农田送水,老百姓看见水都像看见了肉一样扑上去抢,镇政府的干部每天加班日夜守着,一直看着水流到地里才敢放心撤走。说到这,他无可奈何地说,那时候,我们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就一个字:水!
面对巨大的旱情,从春播开始,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人就风尘仆仆地赶赴各地指导抗旱救灾工作。2011年8月1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到受灾严重的曾都区南郊办事处苏家寺村的田头,察看水稻受灾的情况。陪同的农技人员从干涸的稻田里拔起一株秧苗对鸿忠书记说,因为干旱,稻株抽穗不足。望着田间瘦黄的秧苗,鸿忠书记的心里沉甸甸的。他接过秧苗掰开株蘖仔细察看后关切地问,还能结谷子吗?农技人员回答说,能,但只有正常年景的一半。
鸿忠书记对随行的当地领导说,要组织好灾情严重的村组抗旱救灾,及时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要保证人畜的饮用水。鸿忠书记在视察中清楚地看到,湖北农村因为水利基础建设薄弱,大部分地方农业生产还是靠天吃饭,许多水利设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脆弱得不堪一击。他视察完随州的旱情后,鼓励当地领导以修当家堰为重点,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要先行先试,努力把“旱包子”变成粮仓。
无水之殇让老百姓焦虑着,也让湖北的父母官们的心纠结着。
三
毛泽东曾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个已经被证明过千百次的真理。
2012年1月,中央下达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而湖北此时已经走在了前面。
2011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发出《给全省父老乡亲们的一封信》,向全省农民告之这次“三万”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基本要求,号召农民朋友积极支持、参与和监督“三万”活动。
2011年12月9日,鸿忠书记在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深刻指出,广大干部要以这次“三万”活动为载体,兴起大办水利的高潮,通过对农民办实事、办大事、办好事,提高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
根据湖北农村的实际情况,省委要求在新一轮的“三万”活动期间,全省挖20万口当家塘堰。每口塘堰蓄水按3000方计算,20万口塘堰可以蓄水6亿立方,相当于新建5000个10万立方的小二型水库。湖北小型水利建设三十多年的沉落如今要一跃而起,这需要多么大的胆魄和勇气!
一时间,整个荆楚大地上出现了万马奔腾修水利的局面。冬眠的大地被机械的轰鸣声给惊醒,沉睡多年的堰塘,清干了埋在身上的厚厚淤泥,露出了真面孔。新建的大堰大气恢宏,整修的老堰焕然一新。47万台大型机械分别从四面八方开来。湖北省“挖万塘”活动的声势,闹响了整个中部。谁见过如此浩大的工程,整个湖北全面开花万众一心修水利;谁见过如此恢宏的气势,47万台大型机械同时作业,轰鸣声如排山倒海。有位前来参加“挖万塘”活动的部队首长,看着如此多的大型机械化设备投入工程感慨地说:这像在打一个大战役,比指挥一个集团军都厉害!
其实,这就是一场战役,是一场给人民造福的战役,是一场让湖北从农业大省向着农业强省迈进的战役。
到处是沸腾的乡村,沸腾的工地。到处是彩旗飘飘,人欢马叫。人们从来没有如此兴奋,乡村从来没有如此热闹。省委书记李鸿忠来了,他挑起扁担跟村民一起挑塘泥;省长王国生来了,他跟着村民一起挖堰塘……几乎所有的省、地、市领导都可以在“挖万塘”的现场看到,此时,他跟大家一样都是普通的劳动者。襄阳市委的一位范书记,在枣阳吴店镇跟村民们一起挖堰塘,竟然一连挑了26担塘泥。开始,他挑一担老百姓给他数一担,数着数着,村民们终于忍不住去夺他的扁担了。老百姓惊呼:“共产党的作风又回来了!”
在乡村,许多村民自发地加入“挖万塘”活动的行列中来。老百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情高涨。挖掘机挖不到的地方,村民们就自发地用扁担挑塘泥,有的一家几代人齐上阵,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穿着雨衣来帮忙……因为扩堰,许多种在塘堰边的农作物要作出牺牲。枣阳七方镇罗桥组有位叫万林河的村民,他家的几亩田恰恰都在堰边,扩堰正好淹了他家的田。老万却坦然说,淹了我这几亩田是小事,修好堰,下边几百亩庄稼受惠是大事!
有位镇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挖万塘”是最深得民心的事,是老百姓拍手称快的事。它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这个切入点非常准确到位。
“挖万塘”活动中,许多村委会主任都如数家珍一样告诉我说,他们今年新挖和新整治了多少口塘堰,可增加多少蓄水量,有多少亩水田可以得到灌溉,他们改旱地的田又可以改回水田了,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挖万塘”是湖北省新一轮“三万”活动的继续,也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活动。它开启湖北农田水利建设新的里程。借着“挖万塘”活动的东风,省内各地的村民小组自发地进行堰塘整治,有的地方甚至把原定整治的堰塘数翻几番。
随州的万福店镇有56个村民小组,2011年的大旱让村民的收入大幅度减少,镇政府决心要花大力气整治堰塘。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天大旱,人大干,痛定思痛修大堰;人家烤火我挖塘,人家车水我乘凉。”这次“挖万塘”活动中,他们整治的堰塘,大大超过了预定的目标。
在随州广水市郝店镇严家湾有个村支书叫罗仁田,这个人颇有远见,从1991年他当村支书开始每年挖一口堰。严家湾是岗地,周围是丘陵,土地覆盖层只有几十厘米,常常存不住水,深受缺水之苦,村民们为水引发的矛盾很多。罗仁田上任后的第一个冬天,他带领全村村民靠着肩挑背驮,硬是在山冲中修了第一口万方大塘,叫干冲塘。他跟村民小组承诺,以后每年挖一口堰,让十个村民小组每组都有一口当家堰。十年过去了,严家湾的每个村民小组真的都拥有了一口万方的当家堰。2001年时,随州遇上特大干旱,周边的乡村都减产七成,而严家湾的大小塘堰发挥巨大的作用,却增了产,成了一个奇迹。2001年后,严家湾又一口一口地整塘堰修路。如今塘多渠畅、路通人和、山清水秀,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加强水利基础建设的好处在严家湾村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在316国道随县两侧,分布着厉山、尚氏、唐县、万福店农场等6个乡镇36个村120多个村民小组。2009年随县启动亮化工程,两年间建成300多口堰塘,像一串璀璨的珍珠撒落在316国道的两边。人们还亲切地给他们的堰塘起了许多昵称,比如,大堰叫“大场”,是堰中的大腕;两个紧挨着的堰塘叫“双飞燕”。
“修堰如建仓,蓄水如蓄粮”,《中国水利报》在头版头条介绍了随州“三万”活动的经验,被称之为“随州经验”。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湖北省境内新挖的20多万口大堰塘像一双双仰望蓝天的眼睛,遍布荆楚,诉说着对大地的深情。这20多万口大堰塘也给许多人带来一丝忧虑和担心,湖北省一下子整治了这么多的塘堰,后续管理如果不跟上,几年后又会恢复到原样,轰轰烈烈“挖万塘”的投入就会付诸东流。在随州,随同的水利专家徐主任给我看了“三万”活动中整治堰塘的资料。内容有塘堰的名称、塘堰的位置、整治的时间和内容,整治之前的面积和整治后的面积、灌溉面积、管护责任人……内容详尽。徐主任告诉我,整治后的堰塘将经过水利部门的严格验收,每个堰塘都将建有一个这样的台账,有关部门将定期抽查堰塘的管理情况。他手上还有一份《塘堰的管理协议》,协议中对承包人的责任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条款中特别规定了塘堰的灌溉功能和维护功能,不管任何人承包塘堰,塘堰的灌溉作用都是第一位的。通过承包也让新整治的堰塘有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
从2011年11月末到2012年4月初,“挖万塘”活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短短的四个多月里,机械化施工的工作量,相当于过去多年的工作量。一个万方堰塘只需要三天就可以完成。从目前来看,全省共开工堰塘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30.4万余处,其中塘堰21.07万口,小型泵站8305处,小水池、小水窖2.64万个,沟渠5.9万条,实现了全省每一个村民小组整治一口当家塘的目标。“挖万塘”活动胜利完成了它的预定目标。
四
如果说三十年前,安徽的小岗村进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那么,2012年湖北省的“挖万塘”活动,则开创了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新模式。它用财政资金有方向地补贴农业,整合社会资金,用城市资金促进农业的发展,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成功典范,其意义十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