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8600000021

第21章 姚崇

初次为相

姚崇(650-721),字元之。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今约南三门峡市)人。唐高宗永徽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姚懿,在贞观年间做过巂(xī)州都督。姚崇年少时不拘小节,长大后好学不倦,后经科举入任,始授濮州司仓参军,后又任司刑丞,此时正值武则天天授年间,严刑峻法横行,姚崇理案刑狱,执法公正,把很多人从冤狱中救出来。他的才能引起了上司的重视,连连晋升,不久任夏官郎中,成为兵部的一名要员。

武则天是个重视人才的女皇帝,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姚崇。其时,契丹举兵攻陷河北数州,情况相当危急。姚崇上书提出应急对策,武则天见他的上书剖析周密,论理精到,便破格升为兵部侍郎。

武则天前期执政,奖励告密,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闹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姚崇以自身和全家人性命担保,恳求武则天,今后收到告发谋反状子,把它收起来,不再追究。假如以后发现证据,真的有人谋反,他甘愿承受知而不告之罪。武则天听了很高兴,说:“以前宰相什么事都表示顺从可办,使朕陷于滥施刑罚的境地,现在听到你的话,很合朕的心意。”特赏给姚崇白银千两。

圣历三年(700),武则天提升姚崇以夏宫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不久,又兼相王府长史,姚崇以母亲年老解职侍奉,下诏以相王长史侍疾。过了一个多月,复兼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崇建议:“臣事相王(李旦),而夏官本是管理兵马的职守,臣不宜典兵马,不是臣爱惜性命,只是这样做对相王没有好处。”武则天认为姚崇的意见有道理,于是下诏尽改为春官(礼部)尚书。姚崇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当时,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倚仗武则天,横行朝中。长安四年(704),张易之要把京城的十个和尚派往自己修造的河北定州的佛寺。此事本来是件小事,但为了遏制遏(è)制:制止、控制。张易之的气焰,姚崇就是不同意这些和尚去定州,张易之几次请求照顾,姚崇就是不答应。这一来,张易之记恨在心,暗中在武则天面前说姚崇的坏话,武则天就借突厥犯边的机会,把姚崇调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后又改任灵道安抚大使。虽然姚崇还是凤阁鸾台三品,但其实已是徒有官名,并无实权。赴任前,武则天要姚崇荐举宰相人才,姚崇继狄仁杰后,再次推荐张柬之,认为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武则天才于长安四年(704)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做了宰相。

二次为相

张柬之做宰相后,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朝中跋扈横行,包藏祸心,深感不满。同时朝臣们又多次上书,要求惩治二张,更使张柬之下定决心,要收拾他们。由于武则天袒护,二张始终在宫中逍遥法外。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认为时机已到,着手谋划诛杀二张。正好姚崇正从驻地灵武回京,这无疑是来了一个好帮手,张柬之十分高兴,经过姚崇与张柬之密谋,率五百羽林兵,直接进入玄武门,杀死了这两个不法恶徒。随后,又对武则天施加压力,迫使武则天将帝位让给太子李显。

李显复位后,以姚崇、张柬之为宰相,又因为姚崇有功、加封他为梁县侯,食邑二百户。武则天迁居上阳宫,中宗李显率百官问候起居。王公群臣相互庆贺,唯独姚崇呜咽流泪。张柬之对姚崇说:“今日难道是您流泣之时,恐怕你灾难就要从此开始了。”姚崇说:“近来与您等诛杀二张,不足以言功,但奉事武后为时已久,突然离别旧主而悲泣,这是做人臣的常情,由此获罪也是心甘情愿的。”中宗李显听到姚崇的这些,便将姚崇调离京城,出任毫州刺史。姚崇的悲泣固然有留恋君臣的私情,也由于他清醒地看到,张易之兄弟虽已被杀,武则天也已让位给太子,但中宗昏庸,武氏家族的势力很大,将来一定会有一场激烈的斗争,他不愿遭到武氏势力的暗算,因而才以一哭远离京城。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在中宗的支持下,削了张柬之等五人的实权,五人在流放中被害,而姚崇独得以免死。

姚崇罢相后,先后在毫州、宋州、常州、越州、许州等地当刺史,远离京城,没有参与朝廷内部的斗争。此时朝廷已为武三思和韦后所掌握,中宗只是傀儡。太子李重俊对武、韦早已积恨在心,于景龙元年(707)七月,率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及党羽十余人,昏庸的中宗在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的包围、逼迫下,发兵杀了太子李重俊。韦后和安乐公主野心越来越大,两人又再次合谋,毒死了中宗。朝中大权完全掌握在她们手中。韦后一心想走武则天的道路。然而,好梦不长。李隆基策动禁军又一次发动政变,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相王李旦在儿子李隆基以及妹妹太平公主的扶持下,恢复帝位。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李旦即位后,于景云元年(710)六月,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第二次当了宰相。

渭川陈策

姚崇虽任宰相,但掌握朝中实际权力却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睿宗的妹妹太平公主。她干预朝政,也想走其母武则天的道路。为了防患于未然,姚崇和宋璟联名上奏,建议把太平公主安置在东都洛阳,其余掌握兵权的诸王派往各州当刺史,以确保李隆基的东宫地位。昏庸的睿宗,如实将姚、宋的建议转告给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也害怕极了,为争取主动,李隆基就抢先指控姚崇等挑拨皇上兄妹之间关系,应加严惩。于是,姚被贬为申州刺史。以后,又先后任扬州刺史,淮南按察史,在地方官任上,为官清廉公正,颇受百姓爱戴,后调任同州刺史。

先天元年(712),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当时,太平公主已感到了李隆基对她的威胁,遂决定发动政变。但玄宗事先得到手下密告,决定先发制人,于开元元年(713)七月,出动羽林军一举把太平公主的党羽消灭,太平公主也被玄宗赐死。从此,宫廷的内乱平息了。唐玄宗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想使国家振兴的君主。他决定起用姚崇为相。先天二年(713),玄宗在新来驿讲武,按照旧例规定,皇帝出巡,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长官,必须到行在拜见。玄宗密召姚崇前来。姚崇到时,玄宗正在渭河边打猎。玄宗立即召见。玄宗问他会不会打猎,他说:“少年时练习过。臣二十岁时,住在广成泽,以呼唤鹰犬追逐兽类为乐。张憬藏说臣长大后应当辅佐天子,不要自暴自弃,所以决心读书,后来才成了将相。但是少时常带了一些人打猎,老了还可以应付。”于是姚崇便和玄宗呼鹰放犬,十分熟练。玄宗十分喜欢,猎后,征求他对国事的意见。姚崇侃侃而谈侃侃(kǎn)而谈:形容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论。,不知疲倦。玄宗就要拜姚崇为相。姚崇就此提出十条意见,希望得到玄宗的同意。这十项建议是姚崇针对武则天以来的弊政和经验教训提出的,是他挽救政治衰败的革新纲领。

这十条改革内容有:

一、垂拱年间以来,朝廷以严刑峻法治理臣民,臣希望今后施政,当以仁恕为先;二、先朝高宗,征伐吐蕃,兵败青海,臣希望陛下不要贪求边功;三、近来奸佞之徒触犯国法,而这些奸佞之徒,皆受宠幸而免罪,臣希望守法从近臣开始;四、武后临朝,传达旨意的重任出自宦官之口,臣希望今后宦官不得干预朝政;五、豪门贵戚,为了媚上,贡献财物珍宝,随意征缴苛捐杂税,搜刮百姓,公卿方镇也多效法。臣希望除国家的租庸赋税以外,杜绝一切苛捐杂税;六、皇亲国戚争权,朝廷内乱,政权不稳,臣希望皇亲国威以后不要担任台省要职;七、先朝对群臣轻慢无礼,有失君臣之敬,臣希望君主对大臣须待之以礼;八、先朝擅杀忠臣,使净臣灰心丧志,臣希望敢于犯颜直谏,批逆鳞,犯忌讳;九、武后建造福先寺,上皇建造金山、玉真二观,工程浩大,耗费百万,臣请以后杜绝营造佛寺道观;十、汉朝外戚吕禄、王莽等横行不法,乱了天下,坏了国家,臣请以此为鉴,作为后世万代吸取的教训。

这几条建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治诸方面,可谓切中时弊,为救世之良方。这对急于振兴国家的唐玄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每一项建议,玄宗欣然表示赞同,—一采纳。在渭川他就拜任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第三次当了宰相。

“救时之相”

当上了宰相的姚崇,得到了玄宗的充分信任。举凡军国要事,玄宗都一一要和宰相商议。唐玄宗为姚崇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宰相张说和姚崇不和,玄宗就把张说派到地方任职当了刺史,另一宰相刘幽求也主动调任闲职。于是,当朝的宰相只有卢怀慎和姚崇,而姚崇无疑处于支配的地方。他既掌相权,又掌军权,在开元年间是大刀阔斧革故鼎新革故鼎新: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重大事件的新旧变换。的政治家和行政长官。

开元初年,局势混乱,动荡不安。姚崇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他看到武后末年以来,皇亲国戚多居台省要职,诸王又掌握指挥禁军大权。为了争权夺利,他们勾结朝官,迭相为乱,多次发生政变。自武则天以来,短短的八、九年间,就接连发生了五次政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姚崇协助玄宗,在开元二年,把诸王改任外州刺史,并规定诸王“不任以职事”,从此诸王只享有爵位,不再掌握军政大权,因而失去了兴风作浪的资本。

姚崇还规谏唐玄宗,“戚属不任台省”。所以,开元初没有大封皇亲国戚。王皇后之父王仁皎,仅历任将作大监、太仆卿等职。姚崇还设法抑制功臣权势的膨胀,把一些官高势盛,居功自傲的功臣贬到地方做州刺史,这些措施,像釜底抽薪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样,消除了中央政局动乱的隐患,结束了多年来动荡不安的局面,姚崇“救时之相”的称誉也由此而来。

姚崇在整顿吏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宗以来,卖官鬻爵,官吏增多,机构庞大,全国除正员外,置员外官二千人。一些富商大贾只要花钱就可以做官。官多俸多,国家开支入不敷出入不敷出:收入不够支出。于是,开元初年,姚崇大量裁减冗员冗(rǒnɡ)员:指机关中超过工作需要的人员。,罢免了员外官、试官、检校官,并申明这三种官,今后如果没有政绩和战功,不经皇帝特别诏令,吏部和兵部不得录用。同时,还撤消了一些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机构。规定内外文武正员一万八千八百零五人,大大地减少了冗员,从而也减轻了国库的负担。

开元初年还规定了中央官和地方官相互的流动制度。京官有才识者,可出任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绩者,可入选京官。这样一来,长期存在的重内官轻外官的弊端就得到了纠正。县令是地方的基层长官,长期不予重视,为避免滥用,开元四年(716),玄宗亲自对新任命的县令进行殿试,其中成绩卓著者一人擢升,四十五人不合格,回家读书、修养。

姚崇荐官取士,以品德才能为主要。他所推荐的广州都督宋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是唐代的四大贤相之一。姚崇大力整顿吏治,严格铨选铨(quán)选:旧时称量才授官,选拔官吏。制度,罢免了以前的“斜封官”。“斜封官”“用钱三十万”,因为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用斜封交付中书省执行而得名。任人唯贤,量材录用,是姚崇吏治的主要做法。开元二年,申王李成义未经有关部门,私自奏请玄宗,把府中的阎楚珪(ɡuī)由录事提拔为参军,这次私自请托而任官,玄宗虽已表同意,但却遭到姚崇上疏反对,他据理力争,玄宗不得已收回敕命。

姚崇重视用法治来约束官吏,对违法乱纪者,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一视同仁,决不宽赦。开元二年正月,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倚仗权势,欺凌百姓,受到御史的弹劾,将依法治罪。薛王到玄宗那里求情。玄宗下令重新审查,意欲宽免。姚崇上书玄宗说:“仙童罪状明白,御史所言正确,不可赦免。”由于姚崇的大力整顿,开元初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灭蝗抑佛

开元四年(716)山东等地连续发生严重的蝗灾,人们认为这是“天灾”,只好坐以待毙坐以待毙:坐着等死。指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不采取积极措施。,只好求上天显灵禳(ránɡ)灾,眼睁睁地“坐视食苗不敢扑”。在满朝文武一筹莫展之际,姚崇上疏玄宗,主张应想尽办法扑杀蝗虫。他说:“田地都有主人,使自救其地,不会害怕劳苦。”他提具体灭蝗措施:“夜中设火,火边挖坑,且焚且塞,除之可尽。”他认为“古代有除不尽的,主要是人不用命”。

当时朝议纷纷,都“以驱蝗为不可”。姚崇力排众议,消除唐玄宗的疑虑,坚定他灭蝗的决心。

于是,姚崇排除了干扰,下令扑蝗。他特派遣御史,取名“扑蝗使”,分赴各地,督促扑蝗。仅汴州一地就扑获蝗虫14万石,而入汴渠顺流而下的不计其数。因为山东人民的奋力扑杀,山东地区免遭了一场大灾难。

唐代佛教、道教盛行,上自皇帝、皇后、达官贵人,下至豪绅富户,都信佛道并从中牟利。他们耗费巨资,大量建造佛寺。道观,占用大量土地。而这些寺院享有特权,不向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各地寺院纷纷度人为僧。由于佛道人数的增多,造成国家财政日益枯竭。开元二年(714)姚崇上疏玄宗,请求裁减和尚。他列举了历代由于只知信佛而导致身死国破的事例,说明信佛道之不可取。玄宗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裁僧尼三万人,令他们还俗从事生产。玄宗还下令,禁止百官和僧尼道士往来,禁止铸造佛像,传写经书,禁止建造佛寺。即使修缮旧寺,也要报请批准。这些措施无疑对抑制寺院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开元四年(716),姚崇辞去宰相之位,朝廷授于他开府仪同之司。虽然不在相位,但有关军国大事,玄宗还是经常听取他的意见。开元五年(717)春,玄宗将巡幸东都洛阳,太庙突然倒塌。玄宗询问身边大臣,大臣回答说:“三年之丧没有满,不可以行幸。太庙圮(pǐ)圮:倒塌。坏的变故,是上天的教戒,陛下应停止东巡,修身养性以谢上天的谴责。”玄宗召姚崇询问此事,姚崇劝玄宗,巡幸东都已准备就绪,不可误期。他主张重新建造太庙,准时东行。玄宗听从了姚崇的意见。

开元九年(721)九月,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病危之时,还嘱子孙不要信佛,并嘱薄葬。

唐玄宗对姚崇的逝世,十分悲哀,下令为姚崇撰写碑文,赞誉姚崇。

同类推荐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 三毛·人间倦客

    三毛·人间倦客

    年轻灵慧的女性,与三毛隔空对话,以唯美的插图、细腻的散文笔触,就三毛坎坷的爱情故事、沉重的亲情体悟、真挚的友情感应,以及“流浪”的写作状态进行独特的解读,引领读者一起分享三毛的秘密,破译三毛的心灵密码,感知这个脆弱的生命。作者向三毛伸出了“姐妹之手”,尝试理解并回应那个躁动不安又异常纯净的心灵,展示一个更真实、更细腻的三毛。全书没有写从生到死的三毛,却于文字中处处看到了三毛的生,三毛的死……
  • 大唐功臣张士贵

    大唐功臣张士贵

    看过小说《薛仁贵征东》及相关文艺作品的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张仁贵其人的,甚至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张士贵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而当我们翻开史籍时看到的张士贵却是为李唐王朝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名将。孰是孰非?还是让事实来告诉我们吧。
  •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在书中,史玉柱毫无保留地回顾了创业以来的经历和各阶段的思考。全书没有深奥的理论,铅华洗尽、朴实无华,往往在轻描淡写之间,一语道破营销的本质。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传播、广告投放、团队管理、创业投资等,史玉柱都做了独特而富有洞见的思考,在启迪读者的同时,也为中国商界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商业思想记录。
  • 话说中国-帝王

    话说中国-帝王

    本书主要内容为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晋武帝司马炎等。
热门推荐
  • 校园极品公子

    校园极品公子

    一代黑道牛人纵横校内外的牛逼嚣张发家史,兄弟情义,江湖恩仇,看着不爽你抽我。本书热血爽文,各种美女,咱是一个也不放过。
  • 帝王策之雪倾天下

    帝王策之雪倾天下

    夏雪棠——“如果可以,我只想嫁一个平淡的男子,无须海誓山盟的私语,只需知我心意,只需,一生为我画眉。”萧晟倾——“你若想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我陪你,你若敢死,我便用整个楚国为你陪葬!”王祺——“女子容貌过盛,倾国倾城,祸也;女子持才为德,狡黠多智,灾也。可这祸这灾,我情愿受着。”箫琅——“若你真是男人,我宁愿断袖,因为……因为不管男子还是女子,我只是喜欢你。”皇甫辰——“聪明,权利,美丽,财富,一个女人只要具备一样,就是不幸;你四样都具备,是大不幸,请姑娘好自为知。”一个关于爱恨、生死、天下、情仇的故事,乱世风云起,龙钰令,谁主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金主别跑:两只腹黑对对碰

    金主别跑:两只腹黑对对碰

    为了过清闲的日子,堂堂顾氏总裁顾风涵隐藏身份成为一名小网红,出演女一,榜上金主,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顾风涵,你说,你这么多天赖在这里是不是该付点代价?”“钱?你还缺钱吗?要多少,我打给你。”某女悠闲地继续盯着眼前的电视。“我不要钱,只是想要个小包子了。”说罢,把某女一下子扑倒……
  • 杀佛

    杀佛

    当兄弟被自己亲手杀死,当梦把人拉回现实。独自面对所有的背叛。杀身成佛,是谓杀佛。
  • 源来玺欢你

    源来玺欢你

    这是晴雨的第二本小说,这是tfboys三部曲的第一部,是主写王源,次写千玺。额,王俊凯当然也会写,只不过他只是客串几次,因为我是四叶草偏千源滴,所以,王源千玺出场次数比较多。so各位小螃蟹表介意啦!
  • 花千骨之棺中仙

    花千骨之棺中仙

    一笑一疯狂,一世一成魔“你醒了。”弹琴者嫣然一笑。“我还活着…..多谢姑娘救命之恩。”“我并没有救你,你不必向我道谢。”“这……”“我是来助姑娘您转世的。”那弹琴者如是说着,手掌再次抚上琴弦,一边聆听着来自纤纤玉指下流动的曲音,一边悄悄打量着琉夏脸色的转变,一些话却也无从开口。却不曾想琉夏尖锐凄凉道:“我不愿入轮回。”弹琴者听后只嘴角微扬,笑意中不乏种种苦涩:“也许今天的选择会让你留下一生的遗憾。而我,说不定可以助你远离苦海。”“你究竟是何人?”“这个问题,当你万劫不复之时,现实自会给你答案。”
  • 春闺辞二首

    春闺辞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蚁人闯世界

    蚁人闯世界

    宇凡是中国狂龙特种部队的特工,人类为了节省资源,研究并运用缩小技术,不断的实验,而他也是试验品,被美女异能者强行实施实验,成功了,但也穿越了,坐在美女香肩上大喊“我要长大!”一根纤纤玉指将他从肩头弹飞,一个降落伞被打开,呵呵被你弹飞这么多次,夸张大笑,我难道没准备吗?一个巨大的网球拍狠狠的砸在他身上。
  • 陌然同路

    陌然同路

    七年,能彻底忘记一个人吗七年,会把全身的旧的细胞都更换掉,每过一天那些想念你的细胞都会死掉一些,总有一天干干净净但是七年过去,你还是活在我身体每一个细胞这七年,没有你的日子里有些东西已经开始改变原来我们都变成对方不认识的样子幸好还有一个人保持初心那样就好
  • 神皇归来

    神皇归来

    之前将一丝灵魂附在神剑玄黄剑上,21世纪的现代,被大学生刘云所得,从此,一个融合神皇思想的强者诞生了……神秘的仙女,善良的魔女,恶毒的魔族,仙魔大战的秘密,一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