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8600000022

第22章 宋璟

勇斗张氏兄弟

宋璟(663—737),邢(xínɡ)州南和(今属河北南河)人,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父玄抚,曾任卫州司户参军,是一个低级官吏。宋璟自少刻苦好学,博学多识。为人耿介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超俗,有大节。二十岁左右中进士,授上党尉,后又升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为官正直,颇受武则天的赏识。

张易之、张昌宗是武则天皇帝的男宠,有恃无恐有恃无恐:因有所倚仗而无所畏忌。,专横跋扈。宋璟不畏权势,不顾安危,与二张反复进行斗争。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张易之诬构宰相魏元忠,他赂贿凤阁舍人张说作伪证,要张说到御前作证,说魏元忠说过反叛的话。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对张说说:“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名义气节,不可只图个人苟生,陷诬好人。即便因此被谪官流放,他的美德也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倘有不测之祸,我准备叩请天子赦免,要死与你一起去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一举。”张说听了很受感动,廷辩时如实上奏,使魏元忠免受陷害。不久,宋璟调任御中丞。这时武则天年事已高,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更加横行专断。朝中大臣都惧怕二张,不敢直呼其职,而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宋璟对二张毫不畏惧,二张反而有些怕他。一次,武则天大宴群臣,二张位居列卿三品,在上座。宋璟官阶六品,在下座。张易之讨好宋璟,从座位上站起来作揖说:“公是朝中第一人,怎么倒坐在下座?”宋璟说:“我才劣位卑,卿说我为第一,这是为什么?”天官侍郎郑善果平时对二张毕恭毕敬,问宋璟:“公怎么叫五郎为卿?”宋璟说:“以官衔而论,正当为卿,你又不是他家的奴仆家奴,哪里有叫他为郎的呢?”宋璟的话使郑善果面红耳赤,也使二张狼狈不堪。从此,张易之兄弟对宋璟更是怀恨在心,处处因事中伤宋璟,但因为武则天知其情,宋璟得以免罪。

长安四年(704),二张因武则天病情日益加重,非常担忧,暗中密谋对策,此时有人发觉二张有异常举动,告发二张谋反,但武则天不予理睬,更不追问。其时,许州杨元嗣告发张昌宗召术士李弘泰看相,李弘泰说他有天子相,还劝他在定州建造佛寺,使天下归心。因为涉及谋反大事,这次武则天派凤阁侍郎韦承庆、司刑卿崔神庆和御史中丞查明上报。韦、崔二人惧怕二张的权势,又想讨好武则天,竭力为张昌宗开脱,说张昌宗已将李弘泰的话告诉皇上,不可加罪。宋璟质问说:“谋反这样大事,不是自首可以宽宥宽宥(yòu):宽容,饶恕。不问的,臣请交有司审理以明国法。”武则天听后很不高兴。宰相杨再思恐怕宋璟得祸,急忙拉了宋璟出去。宋璟始终不放过二张,对武则天说:“倘不收狱,恐要为乱天下,动摇民心。”武则天没办法,只好收张易之、张昌宗入狱。过了不久,又将他们特赦放出。为了缓和矛盾,令张易之兄弟到宋璟家谢罪,宋璟拒不会见,说:“公事可以公办,若私下会见,法是不讲私情的。他对二张恨得咬牙切齿,对左右的人说:“我后悔不先敲破这两个小子的脑袋而让他们为乱朝政。”宋璟对二张的斗争,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因而得到朝臣的支持。左拾遗李邕(yōnɡ)上奏武则天,说宋璟所奏,非谋自身私利,而在安定国家,然而,武则天就是不听。为了避免矛盾,武则天派宋璟到扬州当按察,宋璟说:“审理州县案件,是监察御史的职责。”后又诏令宋璟按察幽州都督屈突仲翔。宋璟又拜辞说:“御史中丞非大事不得轻易出京。仲翔犯的是贪赃罪,如今要臣前去,必有害臣之心。”随后,又下诏为李峤(qiáo)副使,出使陇蜀。宋璟又辞掉这个差使,说:“陇右没有变故,臣以御史中丞为李峤之副,朝廷还无先例。”宋璟为治二张罪,三次违诏,不肯奉诏前行。本来,张易之兄弟想借宋出京的机会,向武则天劾奏,予以诛杀。此计不成,他们又生一计,在宋家举办婚事时,刺杀宋璟。宋璟知道了阴谋,就乘坐卑微的车躲到别处歇宿。刺杀的计划无法实现。

宋璟对二张的斗争,虽然没有取得结果,但却使二张处于极为尴尬的地位,朝臣对二张的所作所为,极为痛恨。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情加重,二张守在武则天身边处理国事,大臣无法近前。宰相张柬之经过紧张密谋,联合禁军将领,杀死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迫使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

抗拒中宗旨意

中宗李显复位后,宋璟任吏部尚书兼谏议大夫、内供奉,随时讨论朝政得失。不久,又改任黄门侍郎。中宗是个昏庸的皇帝,不理朝政。大权掌握在皇后韦氏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手中。宋璟和武三思之间,又开展了尖锐的斗争。神龙二年(706)京兆人韦月将上书中宗,告发武三思“秽乱宫掖(yè)”,武三思闻知后,暗使手下人将他以大逆不道治罪。中宗听信谗言,下旨处斩韦月将。宋璟以为案情不实,请求下狱关押审理。中宗大怒,他说:“朕已决定斩首,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宋璟说:“人家告韦后与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过问就问斩,臣恐有人会私下议论,请查实后用刑。”中宗愈加发怒。宋璟面无惧色,说:“请陛下先将臣斩首,不然不能奉诏。”中宗无奈,才免韦月将极刑,发配岭南。后来又将他处死。不久,中宗下诏宋璟为检校并州长史,没有成行,又任为检校贝州刺史,宋璟被挤出了朝廷。

贝州在河北省南部,宋璟到达时,河北暴雨成灾,百姓饥馁饥馁(něi):饥饿。。武三思的封地在贝州,武三思不顾百姓死活,派人向封户强征租税。出于对百姓的爱护,宋璟抗拒交纳租税。武三思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宋璟从贝州调到杭州、扬州做刺史,后又迁任洛州长史。当时,韦后、武三思,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太子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因而引起他们的忌恨,欲废太子,立韦后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李重俊忍无可忍,于景隆元年(707)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zuò)共谋,矫发羽林军,发动宫廷政变,杀死武三思及其同党。但昏庸的中宗,不察大局,听从韦后和安乐公主,挫败了李重俊的政变,李重俊兵败被杀。

从此,韦后和安乐公主更加有恃无恐,中宗成为傀儡。韦后一心想效法武则天做女皇。于景龙四年(710),将中宗毒死。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韦后眼看就要实现女皇之梦了,不料中宗的弟弟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相王李旦复位。

犯颜太平公主

睿宗复位后,任命宋璟为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他和姚崇同朝为臣,二人同心协力,辅佐睿宗,锐意改革中宗以来的弊政。中宗时期,外戚和诸公主干预朝政,政治腐败,贪污成风;卖官鬻爵,乌烟瘴气乌烟瘴(zhànɡ)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败坏或社会黑暗。。只要出钱三十万,不论何人都给官做。他们不经中书、门下批准,直接由皇帝降墨敕授予。当时人称为“斜封官”。这些斜封官大都是富豪商贾,他们不会理政,但搜括百姓却是心狠手辣。姚崇和宋璟上疏睿宗,请求罢免斜封官,进忠良,退无用之才,当时共罢免斜封官数千人,整个朝野为之一振。宋璟还从整顿吏治制度着手,恢复三铨制度,在候选的上万人中,铨选了两千人。宋璟选拔、考核官员,不畏权贵,不徇私情,赏罚公平。为当时人所称誉。

睿宗也是个低能的皇帝,他的妹妹太平公主,由于睿宗复位出了力,权势日重,她广交朋党,积极扩大势力,严重威胁了太子李隆基。景云二年(711),她邀集宰相于光范门内,要求更换太子李隆基,在场的人无不惊慌失色,但宋璟却镇定自若,他高声说:“东宫太子大有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王,公主为什么突然有此议?”

为确保太子地位,宋璟和姚崇密报睿宗,提出三条对策。一是把宋王李成器、幽王李守礼出为刺史;二是把歧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的统领羽林军的大权交出来,由太子直接掌握;三是把太平公主及其丈夫迁往东都。睿宗采纳了这三条意见,还命太子监国,凡六品以下官员及徒罪,均由太子处置。这些措施对巩固太子的地位和势力,无疑是起作用的。太平公主不甘心灭亡,她加紧反扑,在她的鼓动下,掀起了一股反对罢“斜封官”的浪潮,还把矛头直接指向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受到极大压力,为了保存自己。他违心上奏睿宗,说姚、宋离间他和姑姑、兄弟之间等皇族关系。于是睿宗就罢去姚、宋宰相职务,贬宋璟为楚州刺史。此后,调动极其频繁,先后任申州刺史,魏州、兖(yǎn)州、冀州刺史,河北按察使、幽州都督兼御史大夫,最后转任广州都督。在广东,他教老百姓烧砖瓦建瓦房,把茅草屋改成了砖瓦房。当地老百姓歌颂他的功德,在他离开广州时立“遗爱碑”,纪念其爱民之情。

712年,睿宗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玄宗虽当了皇帝,但太平公主的势力仍然很大,仍然对她构成威胁。尤其是朝中宰相,多数依附于她。开元元年(713),有人密告玄宗,公主将欲作乱。玄宗召集歧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和宰相郭元振等人商议,决定先发制人,调兵三百余人,一举杀死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闻交逃脱,后被赐死家中。至此,宫内的不断的政变才告一段落。

辅佐贤主玄宗

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帝王,他决心革除弊政,使国家重新复兴起来。开元之初,他任用姚崇为宰相,整顿吏治,开创了开元之治的繁荣局面;姚崇免去宰相后他又采纳宋璟的建议,任命宋璟做宰相。

开元四年(716)十一月,任用宋璟为吏部尚书兼黄门监。他派宦官杨思勖(xù)前往广州迎接,宋璟态度凝远,沉默寡言,一路上竟未与杨思勖搭过一次话。杨思勖对此颇为不满,回来告诉玄宗。殊不料玄宗对宋璟的为人更加肃然起敬。

宋璟为相,志在择人,因才授职,使百司各任其职。他看到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仪州司马郑勉,才略文采俱佳,但思想和性格上有不少毛病,于是,根据各人的才器、能力,分别拜任渝州刺史和硖州刺史。大理卿元行冲,在人们的心目中,才行兼备,但上任之后,却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于是调其为左散骑常待。他选拔官吏,出自公心,对人对己无一例外,对自己的亲属也不例外。他有个堂叔叫宋元超,在吏部选拔官吏时,特别说明自己是宰相宋璟的叔父,想借此得到重用。宋璟知道后,马上给吏部去一函,说宋元超表明了他和自己的关系,就不应再予任用。宋璟的用人,不论皇亲国戚,一视同仁。岐山县令王仁琛(chēn),是玄宗称帝前的藩邸(dǐ)故吏,唐玄宗特降墨敕令授五品官,宋璟上疏以为不可。他请求由吏部铨选考核,按制度办事。玄宗只得听从宋璟的意见,收回成命。

宋璟的宠臣太常卿姜皎(jiǎo),也是玄宗为藩王时的故交,在诛杀太平公主时又立过大功。玄宗对他宠遇有加。姜皎的弟弟姜晦,也沾哥哥的光,当上了吏部侍郎。宋璟为此事对玄宗说:“皎兄弟权宠太盛,不能这样安排。”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把姜皎改任散官,放回田园,姜晦也改任为宗正卿。

宋璟在制度建构方面,也颇具用心。为了避免朝廷大臣的独断专行,避免君王听信谗言,他提出恢复贞观年间的对仗奏事制度的建议。贞观年间,皇帝临朝,设仪仗、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奏事,或御史弹劾百官,都对着仪仗。高宗以后,这一制度逐渐被疏废,大臣奏事多待仪仗下殿;谏官、史官退朝之后,成为密奏,所奏之事,他人不得而知,产生了许多弊病。宋璟提议恢复对仗奏议,有利于公开和监督。唐玄示批准了恢复这一制度。

宋璟作为宰相,敢于犯颜直谏,唐玄宗很敬畏他,常常屈从于他。开元五年(717),宋璟随同玄宗巡幸东都,路过崤谷(今河南陕县),山高路窄,难以行走。玄宗十分恼怒,要罢免河南尹李朝隐和负责旅途事务的知顿使王怡等人官职。宋璟进谏说:“陛下正当壮年,如今才开始出巡,以道路没有修好而处分二臣,这样整治,以后恐会产生弊端。”玄宗认为很有道理,就免去二人之罪。

当时社会风气趋向奢华,讲求厚葬。宋璟为官,力戒此弊。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死于开元七年(719),哥哥王守一,是当朝的驸马都尉,王守一请求玄宗为其父建造高五丈一尺的坟基。唐玄宗答应了。许多大臣虽有议论,却不敢上奏。只有宋璟无所畏惧,他和同朝宰相苏颋(lǐnɡ)上疏玄宗,指出厚葬和薄葬是俭与奢的大事。俭的是美德,奢侈是大害。僭越僭(jiàn)越: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物品。礼法予以厚葬,前贤引以为戒,所以古人只挖墓穴埋葬而不再修坟。玄宗完全接受了宋璟的功谏,按宋璟的尺寸,建造坟基。还称赞宋璟说:“朕常想端正自身,以纲纪治理天下,对皇后有偏心啊!但别人感到为难,只有公等才能讲这样的话。”还特意赏给宋璟、苏颋彩绢四百匹。

开元八年(720)正月,宋璟和苏颋奏请禁恶钱。恶钱是民间铸的私钱,铸造时掺进杂质,质量低劣。恶钱的流行,使贫者一天比一天贫穷,奸豪者一年比一年富足。他俩建议切断天下恶钱,但因为触犯了铸钱富豪的利益,引起他们不满,他们纷纷上奏反对。于是,唐玄宗罢了宋璟、苏颋的宰相职务。宋璟任开府仪同三司,不再握有实权。

被罢相以后的宋璟,一如既往,仍直言敢谏,刚正不阿。处理事务十分果断。罢相后的第二年,玄宗任命他兼任京兆留守,并要他接替河南尹王恰处理权梁山的谋反案。宋璟对案件进行复查,发现权梁山诡称办婚事,筹集款项,县吏要贷款的人连坐。宋璟接手后,经过了解和审讯,把几个头头定了罪,其余一概不问,迅速断了案。

开元十二年(724),玄宗东巡泰山,宋璟留守京师。玄宗将出发,对宋璟说:“卿是国家元老,要有一段时间离别,有什么好主意告诉朕?”宋璟一一直言相告。玄宗亲写制诰(ɡào)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回答说:“卿所进言,当书写后置放左右,进进出出可随时观看反省、以为终身之诚。”

后来,宋璟兼任吏部,开元十七年(729),玄宗拜宋璟为右丞相。玄宗在尚书省宴请百官,席间赋《三杰诗》一首,并亲自书写,赐给宋璟、张说等三人。

开元二十年(732),宋璟年已73岁,年老体弱,请求辞职,退居洛阳东都私宅。开元二十五年(737),与世长辞,享年75岁,赠太尉,谥号文贞。

同类推荐
  • 圈子段子之民国陈光甫

    圈子段子之民国陈光甫

    陈光甫,是中国近代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是民国时期最卓越的银行家,属于民国历史上被忽略的一位传奇人物!作为一个金融奇才,他为人十分有个性,熟悉专业,先后整理国家法币,与美国进行金融外交,维护了国家利益,他所创办的上海银行创造了我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被誉为“中国的摩根”,他对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他的一生崎岖坎坷,最终成就功业。他直到七十多岁还在国际间奔走,事迹具有传奇色彩。本书从陈光甫的重要商业活动、与外商、与政府、与商界周旋等各个方面,挖掘精彩的商界博弈故事,重现民国金融业的种种真相与角力。具有可读性与话题性。
  • 中国将帅传(全二册)

    中国将帅传(全二册)

    我们脚下的锦绣河山,并非自古皆然,与生俱来。国土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是一致的,与之相伴的主题始终是征服、被征服,入侵、反入侵。试想,如果没有白起、乐毅、王翦、韩信等人的赫赫战功,当时的中华大地,该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如果没有李广、卫青、霍去病、郭子仪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哪里有辉煌的汉疆和唐土?《中国将帅传》精选了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将帅,通过介绍将帅的生平,展现了他们在治军方面的见识作为、在运筹决胜方面的深谋远虑,他们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战争经验,创下的彪炳史册的不朽业绩。
  •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本读本在浙江大学通识课程立项建设基础上编撰而成。通过对二十五位电影名家与其代表作的阐释,帮助大学生丰富电影艺术方面的必要修养。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一个爱好和平的民主斗士,走上了革命与从政的道路,最终成为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怀着梦想和激情,起草《独立宣言》,订立并完善宪法,拯救国家危难,并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书中生动客观的讲述了平民总统杰斐逊求学、从政、执政的生命旅程,展现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勤奋与坚韧的精神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热门推荐
  • 复制女

    复制女

    在男性越来越多,女性越来越少,男女比率甚至达到了2:1的一个时代里,国家为了让更多的年轻男性寻找到合适的女朋友,于是,在三个疯子科学家三年的艰辛努力下,‘复制女’这个人造人类诞生了!
  • 遇见你是我今生的幸运

    遇见你是我今生的幸运

    温柔宠溺攻和蔫坏软萌受的故事主角:李潇蒙,祁陌/配角:迟凡桐,祁霜……软萌甜文,不会虐(应该吧?)总之,欢迎入坑(笑)
  • 快穿之绝世女配

    快穿之绝世女配

    陈灵和死神签订了契约,在各种各样的世界里游走帮助拥有着世界气运之人完成心愿消除怨气,陈灵在一个一个的世界任务中逐渐变得强大,千年前的记忆也开始逐渐涌现……
  •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 天幻逍遥传

    天幻逍遥传

    天幻大陆有与世无争的羽族,然而三十年前一支异族大军的出现打破了世间的安宁,羽族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树也日渐萎靡,三十年后,羽族最为杰出的年轻一辈身负使命,前往寻找可以拯救生命之树的宝物,然而等待他们的是一场血雨腥风....另一边,少年楚离自由深山中长大,机缘巧合下目睹江湖大派剑巍山七名弟子惨死神秘人手下,临危受命...拿着一支怪异的笛子前去剑巍山逃命...然而...
  • 都市之璀璨人生

    都市之璀璨人生

    他,民企小职员,在一次偶然而付有传奇的夜晚,梦游到小树林,被流星击中,从此便有了异能。在命运的砝码安排下,人生出现转机,公司美女老板对他关爱有佳,更有爱情故事发生。激烈职场竞争,让他压力陡增。他慢慢成熟起来,学会了借朋友之力、女人之力、上司之力、一颗雄心在不断的壮大,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对误解,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一道道闪着寒光的冷箭,一张张咬人的臭嘴,他是以毒攻毒,还是……
  • 转生公主寻回记

    转生公主寻回记

    她转世重生成为一名公主,转生?意外?!她失踪了,多年的失踪使得兄妹们无比思念着她,迫于和亲的缘故,长老们终于她亲生哥哥和妹妹还有那个无比疼她的同父异母哥哥失踪多年的她,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遇见了她,一路奔波什么的,扮猪吃虎什么的,修炼什么的都不是问题,万年不遇的天才啊,当她回到家才发现,那个陪她寻回记忆的少年竟是因为逃婚才与他奇遇,而结婚对象...是自己...
  • 仙人扶顶

    仙人扶顶

    一个普通村落的少年,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子,与天斗,与人斗,最后步入仙界,成为一名自在的仙人
  • 天下第一武神

    天下第一武神

    这里,强者傲世天下,弱者苟安一隅!这里,便是武道天下!
  • 天才纨绔

    天才纨绔

    纨绔子弟,泛指不学无术的废材?作为上京城里最大的纨绔子弟,白启觉得自己有必要改写一下字典的释义!看尽天地美景,阅遍天下美女,这才是属于天才纨绔的传奇!走别人的路,抢别人的美女,我是纨绔我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