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刚加入山鹰队后,每天都顶着星星离家,披着月光回来。有一天,妈妈来到学校看儿子训练,训练没有结束,妈妈就心疼地掉下了眼泪。回家的路上,妈妈拉着儿子的手,叫着儿子的小名:“小伟,不踢足球了吧!”儿子吃惊地停下脚步:“为什么?”“这么大的运动量是需要营养的,没有营养身体会跨的。”儿子急忙安慰妈妈,要妈妈不要心疼他。到家后,妈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他爸,曾是篮球运动员的爸爸默默地听完孩子他妈的话,又盯着儿子企盼的眼睛,笑了:“以后爸爸少吃点,保证你的营养,不过,好儿子,你要踢出个样子给你妈看看”。儿子猛地扑在爸爸怀里,拉着爸爸的手:“2∶1,妈妈输了”。
这时的冯志刚,已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与起步较早的队友相比,他在意识、球技方面尚有一定距离,但他的头脑清楚、反应灵敏,接受能力极强,深得杨正斌的喜爱。在杨正斌的精心辅导下,进步神速。这一年,为争夺全国小学生足球赛的参赛权,山鹰队在六角亭体育场与展览馆小学进行激烈的比赛。由于冯志刚的出色防守,多次赢得满堂喝彩。中场休息时,区体委一名教练指着冯志刚对杨正斌说:“有他在后面防守,我很放心。”然后,又把冯志刚叫到跟前:“记住,前面就是有金子,也不能去捡”。山鹰队终于赢得了进军北京的入场券,而这场关健的球赛被行家戏称为“一场3号球”。
冯志刚打小就颇懂妈妈的心事。知道家境不富裕,他从不伸手向妈妈要球鞋、运动衣。1979年,冯志刚随队进京参赛。赛毕,他和队友们走进商店,在琳琅满目的商品柜前,他首先想到了妈妈,想到妈妈节衣缩食保证他的营养的情景。他走到鞋柜前,左看右想,在好心的售货员阿姨的帮助下,给妈妈买了一双北京布鞋。当他转身离开时,售货员阿姨又打趣道:“可不能只想着妈妈,忘记了爸爸哟”。冯志刚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对,给爸爸买两瓶“二锅头”。
冯志刚回到了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将布鞋送到妈妈面前。妈妈捧着儿子的礼物,心里乐得开了花。冯志刚望着年轻漂亮的妈妈傻乎乎地说:“妈妈,你想不想过个好晚年?”妈妈拍了一下儿子的头,笑着说:“当然想”。冯志刚高兴地蹦了起来:“妈妈,我长大后,一定好好侍候你,让你过个好晚年”。
我们上了场,想的就是胜利
1984年,冯志刚走进中国少年队,成为主教练高丰文麾下的一员骁将。在少年队中,他比同伴小一岁多,但他却以出色的防守、有效的助攻和冷静的头脑取得了队友的信任,被推举为队长。1985年7月31日,中国少年队参加了国际足联举办的“柯达杯世界青年(16岁以下)足球锦标赛”。排名世界第八。在这里,冯志刚的足球才华得到了国际足球行家的认可。被国际足联评为世界少年最佳阵容替补边后卫。成为中国少年中第一个进入世界少年最佳阵容的选手。
1986年,冯志刚进入中国青年队,司职自由中卫,任场上队长。当年,在香港举办的可口可乐杯亚洲青年锦标赛中,他和教练一起认真考虑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队友一起讨论排除险情的方法。赛场上,他的卓有成效的组织能力使中国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配合,终于力克群雄,登上冠军领奖台。
1987年,在亚洲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中,冯志刚改打后卫,作为队长,他成了别人无法替代的核心人物,成为中国队后防线上的一道坚固屏障,从而始终保持了中国队大门的完整无缺。赛毕,他和南朝鲜的一名队员被大会组委会评为最佳运动员。
1988年1月,中国青年队作为世界青年队中的佼佼者应邀与西德、法国、美国等8国同赴前苏联参加格拉纳特钦杯足球赛(该足球赛是苏联为纪念体育界传奇人物格拉纳特钦而于1981年开始举办的世界青年足球赛。每年邀请8支世界青年足球强队赴苏角逐。)来到莫斯科后,队员们第一战即迎战由世界著名后卫福格茨执教的联邦德国青年足球队。在这场硬仗中,中国队的小伙子把个人技术、整体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以3∶2的比分赢得了十几万观众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苏联真理报、体育报皆以冷门为题报道了中德之战。
中德之战刚结束,驰名世界的法国球星普拉蒂尼惊奇之余来到中国队的休息室,祝贺中国小将的胜利。他紧紧握着中国队队长冯志刚的手问:“你们面对强队,在场上是怎么想的呢?”冯志刚昂头答道:“我们上了场,想的就是胜利。就是足球强国,我们也敢打”。普拉蒂尼笑了:“我很高兴,你们是出色的队员。”
这批出色的队员赢得了该次杯赛的亚军。冯志刚也不负重望,再次被组委会评为最佳运动员。
1988年11月3日,冯志刚来到北京龙潭湖畔国家足球队驻地。3天之后,为备战亚洲杯赛,在教练安排的分队训练比赛中,冯志刚为躲避队友马林的铲球堵截,导致左腿腓骨骨折。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相处没几天的同伴南下打热身赛。又目送着他们西去卡塔尔。从电视中,他看到中国队在亚洲杯赛上后两场后卫人手较紧,他闲不住了。每天在床上练习,提高上肢和腰部力量。当他可以下地活动时,家就成了想象中的足球场。他一跛一拐地在这块地上慢跑,做踢球、截球动作。在母亲和哥哥的强制下,他才稍事休息。
1989年4月,伤愈归队的冯志刚调入国家二队,参加全国甲级足球联赛。一路过关斩将后,国家二队以令人信服的表现斩辽宁队于马下,登上冠军宝座。年底,国家二队访问法国。途经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留尼旺时,应邀与留尼旺队举行了一场友谊比赛。结束哨音响后,留尼旺队的队员高举双臂跑向冯志刚,不由分说将他举起,绕场慢跑一周后才把他轻轻放下。主队教练通过翻译告诉中国队的小伙子,这是留尼旺国的风俗习惯,是他们对强手尊敬和喜爱的表现。这个风俗被引进体育场后,每场比赛结束后,留尼旺队都要将客队最优秀的队员举起绕场跑一周,把他近距离展示给欢呼的球迷。
队员们休息了。留尼旺队的教练却没有休息。他找到中国队教练,欲出高价买下冯志刚,被教练婉言谢绝。离开留尼旺的前一天,圣诞节来临了。主人送给每一个队员一份小礼物一个小红包。回到驻地,队员们拆开红包,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显露出来。冯志刚拆开红包,里面放着两百美元。
关键一博
1990年元月,冯志刚进入国家奥林匹克队,担任副队长,司职中卫。在这里,冯志刚以稳健、凶狠的球风赢得了徐根宝的信任,成为国奥队的点球操刀手。他的控球能力日臻完美,盯人严密,成为全队唯一的在国内外比赛中不漏一场的队员。
1991年秋,略显漫长的奥运会预选赛亚洲赛区第五小组争夺出线权的战火终于临近尾声。9月3日,中朝大战前,心平如镜的冯志刚向记者坦露了心迹:“奥运会预选赛是我踢球至今水平最高、也最有吸引力的比赛,关键在这一搏,我不会错失良机。”比赛开始了,冯志刚出任中位,担任盯紧朝鲜队最著名的中锋崔英善的任务。冯志刚像一道无形的屏障,紧紧地钳制住了崔英善,使得崔英善欲战不能、欲罢不忍。朝鲜队失去了中场的主心骨,阵脚大乱,中国队以1∶0获胜。
1992年初,国奥队应邀赴泰国角逐泰王杯。抵达曼谷后,国奥队员中发生了严重的食物中毒,5名主力队员严重腹泻,卧床不起。出于无奈,徐根宝将可以上场的9名队员组织起来。在阵容严重不整的情况下,冯志刚站了起来,召集队员中的共青团员开会,鼓励大家团结一心,顽强奋战。21日晚,“泰王杯”开幕式上,国奥队迎战被中国队挤出亚运会四强的泰国队原班人马组成的泰国A队。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中泰之战打得十分精彩。高玉勇死死缠住了“杀手”巴色,冯志刚紧紧看管着中场核心威东,泰国队处处受制,难以在主场施展所长。开局仅8分钟,国奥队即先拔头筹。此后,泰国A队大举狂攻,扳成平局。易边再战,泰国A队在3万余拥趸的支持下,不断发动攻势。然而,由于中场组织核心和进攻箭头受阻,泰国队终于没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992年2月,国奥队赴马来西亚参加亚洲区决赛,中国队对南朝鲜队。为增强后防线力量,冯志刚改打后位。开场仅仅9分钟,南朝鲜队即突破中国队大门,“黑色的9分钟”使冯志刚心理蒙受了重大打击。在极大的耻辱感中,他流下了眼泪,低下了刚强的头。国奥队终因出线无望解散了。冯志刚望着与自己朝夕相处、共同拼搏的同伴,心里涌起阵阵酸楚。国奥队,一支很有朝气、很有前途、且有一定实力的队伍终于因为没有完成使命结束了。
中国请来了洋教练施拉普纳。
施拉普纳接手后,从各地筛选了36名集训队员。这当中,冯志刚是唯一的一个乙级队员。施拉普纳打量着面前的小伙子,心里打着鼓,怎么会选中一个乙级队队员。是自己的眼光不行?还是小伙子的确有什么迷人的地方?好吧,看看再说。
1994年万宝路杯上海国际锦标赛于6月下旬拉开了帷幕。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丹麦等国的足球队齐集上海。在数场比赛中,司职后卫的冯志刚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沉稳应战,处理球技干练,拼搏意志顽强,被国内外足球界人士称道。罗马尼亚教练对施拉普纳这样说:“你的后卫2号很顽强,他破坏了我们好几个漂亮的进攻,如果不是他,我会赢得更多”。比赛结束后,在组委会评出的5个单项技术奖中,冯志刚独获“最佳风格奖”。施拉普纳终于认识了这个乙级队队员。他把自己保留的德国足协颁发的钢笔赠给了冯志刚,并让冯志刚同自己一道接受记者采访。
冯志刚成了国内外知晓的名人了。每次回家,面对一大桌子饭菜,他总是笑眯眯地告诉妈妈:“我在外面吃得很好,在家里,只要有青菜和鸡蛋就可以了”。然后,他就把最好吃的和最有营养的菜挟到妈妈碗中。爸爸去世后,冯志刚更加体贴妈妈,他常对妈妈说:“妈妈,没有重要的事,我不会出去,我就呆在家里陪您”。可是妈妈却说:“你总呆在家里陪我也不行,你应该找个女朋友了”。有时,妈妈问他:“就没有一个碰上一个合适的吗?”冯志刚总是笑笑说:“妈,我会给你找一个知疼知热的好媳妇的”。
冯志刚出名之后,一封封带有姑娘火热的心的求爱信经过邮递员的热情之手像雪片般飞来。在国内任何地方比赛,总有姑娘在比赛结束后呼喊着他的名字,挤到他面前,递上一封信或递上一本书请他签名。在上海,一个苗条秀气的姑娘带着火辣辣的目光请他在自己的衣袖上签名;在武汉,一个不知姓名的姑娘几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向记者打听他的消息。出访国外后,一些华侨姑娘也常用飞鸿传递自己的情感。对这些,冯志刚总是以坦荡的微笑回绝他们:“我们永远是朋友”。
一天,冯志刚来到好友孙卫家。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个美丽温柔又单纯的女孩。两人一见钟情。当姑娘把嵌有自己照片的一个心形象嵌作为定情之物送到他的手上时,他知道自己已离不开她了。随着交往感情的深入发展,冯志刚对女友说:“爸爸去世后,妈妈很苦,你要体谅妈妈,和她友好相处”。一段时间后,冯志刚进一步表露自己的心迹:“我的收入还可以,但是,如果只是我自己生活好,那是没有意思的,只有我的家里人也生活得美满,我才会高兴,也才能安心踢球”。冯志刚得到了女友的理解,也得到了心心相印的爱情。
冯志刚在球迷的眼里是个人物,在妈妈眼里是个好儿子。但他并不是完人,他曾因失误受到徐根宝的严厉呵斥,也曾因愤怒在赛场上出手挥拳。然而,他却用他的性格魅力和不懈地努力赢得了球迷的喜爱。如今,他还在那一片绿茵上拼搏和奔跑,他还在使他的球迷牵肠挂肚,翘首等待。这不,球迷们正守在电视机旁等待这位国脚老将唤起他们新的希望。
冯志刚退役后,曾效力重庆前卫寰岛,后又担任过武汉足球队和陕西足球队的助理教练。随着时间的前行,冯志刚被视为了武汉足球界的旗帜性人物。如果时间眷顾冯志刚,他的足球人生还会精彩非常。
然而不幸的是,他的足球生命却在2009年11月被中止。在这个黑色的11月27日,冯志刚突发脑梗塞,昏迷不醒。这时候的足球界人士与球迷,才意识到冯志刚对中国足球、对湖北足球的贡献:“冯志刚的沉睡,或许是我们苏醒的契机;让足球只是足球,是阳光下的投入与快乐。”。
更有人如是评价:冯志刚是“中国足球历史的见证者,他不仅代表武汉足球的高度,他和他的同辈球员,更代表着中国足球的一个高度。”
为让冯志刚早日从昏迷中苏醒,中国足球界的著名人士组成“中国足球战友队”、湖北足球界著名人士组成的“湖北足球战友队 ”,于 2010年3月20日下午7时在汉口新华路体育场举办了一场“冯志刚足球义赛”。中国足球的著名人士徐根宝、裴恩才、区楚良、成耀东、范志毅、魏群、赵发庆、谢育新、马明宇、 高峰、郝海东及湖北足球界的著名人士肖笃寅、殷立华、林强、 刘五一、曾庆高、张军、胡一俊等50余人参加了这场义赛,义赛的所有门票收入及各种捐款全部用于冯志刚的治疗。
但命运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位昔日国足的后防大将。2011年7月7日上午,这位曾经的国奥队队长,入选过高丰文、徐根宝和施拉普纳三届国足的主力球员,在顽强坚持了一年半后,在无数人的悲恸中,告别凡尘。(作者:董玉梅)篮球运动
△薛翠兰——女篮国手
薛翠兰,广西人,1963年出生于武汉。从小学四年级起,她便对篮球产生浓厚兴趣,参加了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的篮球训练,在教练的指导下接受启蒙训练。薛翠兰父母都是工人,对体育并无特殊爱好,之所以送孩子到体校打球,只是想让她课余活动更丰富些,同时磨砺一下她的意志,锻炼一下她的身体,并未指望她打篮球将来能有多大成就。
也许是与篮球的不解之缘吧,薛翠兰一打篮球,便欲罢不能,对篮球之情从此再难割舍。篮球的砰砰声,一路陪伴着薛翠兰在少年时代慢慢长大。辛勤的付出、挥洒的汗水,为已13岁的薛翠兰打下比较扎实的篮球基本功。
年少成名
机会总是眷顾最努力者。1976年,省里来体校挑选队员,教练一眼便相中实力突出的薛翠兰。由于她身高仅1.64米,教练一时左右为难,反复斟酌之下,还是难舍这块“璞玉”,把薛翠兰选入湖北青年篮球队来打磨。教练的慧眼识英才,为她铺就了一条迈向成功之路。这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努力,也有收获的喜悦。薛翠兰每一点滴付出与进步,教练王宗兴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这样评价爱徒:“一个运动员的最可贵之处是对自己有要求,小薛懂得训练和比赛同样重要。因此,每次训练她都是这样真刀真枪地拼搏。”1977年,薛翠兰以其优异表现,成为湖北女篮主力。